爲什麼當年馬來西亞一定要逼迫新加坡獨立?

杜達特洛夫斯基


感謝邀請。我們都知道馬來西亞分為東馬和西馬兩個部分,西馬主要是與亞洲大陸相連的部分,周圍是泰國來述、老撾等國家,有時被稱為陸地馬來亞,西馬主要指與印尼、文萊相連的海島部分,主要是沙撈越和沙巴兩個洲。在馬來西亞一開始並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馬來西亞,只有西馬即馬來亞部分,過去這些地區都是英國的殖民地,後來陸續獲得自治權,並相繼宣佈獨立,新加坡和馬來亞都是其中的代表,後來馬來亞聯合新加坡等洲組成一個新的國家叫馬來西亞,全稱:馬來西亞聯邦。

從國名我們就可以看出,作為聯邦制的國家,各個洲的自治權非常大,加上馬來西亞各州剛剛才經歷殖民統治,對外來的干涉非常敏感,這就導致中央政府的正常行政行為都有可能被視作是外來壓力,很容易激起當地百姓對殖民統治的記憶,加上制度上的不健全,雖然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已經成立,但與各州的聯繫遠沒有一般聯邦制國家緊密。中央政府與各州,各州之間都存在矛盾,在矛盾可以調和和控制時尚且可以保持國家的穩定,但當矛盾難以調和時,“分手”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新加坡在成為英聯邦自治領後就一直追求與馬來亞的聯合,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新加坡更是想好了死心塌地融入馬來西亞,渴望建立一個各州之間沒有隔閡相互友好往來的聯邦國家。但事與願違,馬來西亞中央政府與新加坡在發展理念上差距過大,根本想不到一塊。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希望各州按傳統方式上繳稅收,以緩解中央政府的財政危機,由於新加坡的發展較好,中央政府就一直希望提高新加坡上繳的數額。但新加坡不希望這麼做,希望建立馬來西亞整個國家的共同市場,打通各州之間的市場障礙,把馬來西亞全國統一成一個市場。雙方因此就相互扯皮,互不配合。政治上由於新加坡大多數為華人,而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是馬來人,為了保障主體民族的利益,中央政府規定馬來西亞人不能到新加坡從政,新加坡人也不能參與馬來西亞中央的選舉,這樣做貌似可以尋求平衡,但實際上卻造成了華人與馬來人在整個馬來西亞國家的隔閡和對立,新加坡被實際上視為二等公民,無法為國家的發展作貢獻,無法有自己平等的發言權。加上當時國際上冷戰正酣,蘇聯陣營開始咄咄逼人,造成了東南亞國家對華人的恐懼和排斥。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分手”也就不可避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