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高考學子張津豪:厚積薄發,想到北京去學醫

临沂高考学子张津豪:厚积薄发,想到北京去学医

姓名:張津豪 高考成績:理科657分

畢業學校:莒南一中 報考學校:首都醫科大

在臨沂莒南站活動現場,一下車大家就開始忙碌。因為天氣炎熱,會場又在頂樓,很多雜物要往上搬運,所有人都忙得汗流浹背,這時一個小夥子默默走過來幫忙搬箱子,大家都以為是學校方面的工作人員,其實他就是我們要採訪的張津豪。

他有一顆滿懷感恩、帶著溫度的心

在周圍人的眼中,張津豪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尊重老師、團結同學。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路走來,張津豪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在採訪中,記者感受到了一顆滿懷感恩、帶著溫度的心。

“班主任杜新江老師對我幫助挺大的,我很感謝他。”張津豪口中的這位老師被他稱之為恩師。在學習方面,他給了張津豪許多指導。不僅對於老師,對於身邊幫助過自己的同學、朋友,張津豪同樣懷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由於成績比較好,平時會有許多同學問他關於學習方法技巧上的問題,他也一一耐心解答,以自己積累的經驗為同學們指出正確的道路。飲水思源,莒南一中給了他許多的幫助,而他也希望能為莒南一中、為莒南一中的學弟學妹們做得多一點。在活動現場,他將自己的學習、備考經驗一一分享給大家,不僅有做的好的地方,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深度剖析,讓現場的同學提高警惕。

人的一生是一個奮鬥的過程,沒有目標的奮鬥是虛無縹緲的,只有樹立遠大志向,才會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張津豪的家庭經濟比較拮据,初三時候父母離異,他和母親相依為命。高一時姥姥突發心梗去世,這對和姥姥感情很深的張津豪打擊很大,所以萌生了學醫的念頭。他樹立了一個目標,到北京去上大學,因為首都的醫學院最多,最終張津豪的高考成績是理科657分,他報考了首都醫科大。

“咬定青山不放鬆”

杜新江老師對張津豪非常滿意,他認為張津豪在學習中有一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天道酬勤,有的學生可能覺得自己很多時候很努力,但看不到成效,這時候不要灰心,因為你是在做量的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厚積薄發,取得更大的進步,張津豪學習中體現出來的持之以恆值得大家學習。”

張津豪自言英語比較差,高一高二都成績一般,感覺自己也挺努力,但不管怎麼考也就是120分左右,在英語老師的分析下,張津豪找到自己的不足。高一高二他只是死記單詞,順帶做點題,效果不盡如人意,到了高三上學期,張津豪開始改變學習方法,記單詞也由以前單個記變為邊聯想邊記,構建記憶場景,做題也開始以高考題為主,把過去十年的高考題做幾遍,分析各個考點,這使他的英語步步高昇,最終在高考中獲得142分的好成績。張津豪笑著說:“感覺到高三突然開竅了,以前比較晦澀的地方也好理解了,可能這就是老師經常說的從量變到質變,因為積累的多了,很多事都是水到渠成。”

“磨刀不誤砍柴工”,張津豪認為一個好的學習方法比悶頭死學效果要好得多,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呢?張津豪說,平時上課前一定要提前預習,上課時老師講的要學會記筆記,對老師講的東西,理解最為重要。做題也是如此,題海無涯,不可能把所有題目都做完,但是要把每一種題型都吃透,每做一道題,尤其是錯題,都要回顧一下所涉及的知識,以及這種類型題目的考法、解題方法。

理綜很多同學反映時間不夠用,對此張津豪表示,理綜的練習很重要,最好經常抽時間加強,練得多了熟練度上去了,速度自然會變快。

另外,考試的時候要懂得取捨,時間不允許時要捨棄部分題目,這樣得到的分數反而會比較高。

沂蒙晚報記者 宋波

临沂高考学子张津豪:厚积薄发,想到北京去学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