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與非,塵俗中人——「武僧一龍」

那個不安穩的年代,催生多少武俠小說名家:金庸、古龍、梁羽生、戊戟,他們用筆勾勒出跨越半個世紀影響至今的國民精神依賴。興許是時代映像,信仰的極度狹隘和對英雄的渴望,國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將中華武術的神秘性無限擴大,初衷為強身健體養生延壽的中華武術變成了飛簷走壁鋼筋鐵骨。當然,人民無錯,畢竟文化生活嘛,對英雄的崇拜和渴望任何民族都有,歐美不是也塑造了佐羅和蜘蛛俠嗎?何況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人多地大物博,高手在民間也是可以肯定的。

是與非,塵俗中人——“武僧一龍”

傳統傳承最好的方式是傳播和推廣,而傳播推廣最有效的方式是商業化,商業化需要包裝,截止這裡,邏輯和方向都沒錯。但如果用炒作的方式去包裝,初衷和內涵都會變質,老祖宗的沉澱便成了一灘渾水,只是赤裸裸的金錢工具。

是與非,塵俗中人——“武僧一龍”

“武僧一龍”,一個充滿江湖豪氣的名號,它源自“武林風”——一檔越來越綜藝化的武術競技節目。在這裡,讓人們潛意識裡就覺得無比神秘和厲害的少林高手通過大眾傳媒展示在大家面前,本身就充滿期待,挑戰各國高手如揮刀切菜,百戰百勝,自然便成了神話,直到今年11月初,一龍對陣世界排名第一的泰國拳王西提猜,結果比賽進行到第二回合時,一龍被西提猜一記高鞭腿KO。至此,神話破滅,無數質疑洶湧而至,甚至禍及少林甚至中華武術。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跟大家詳細聊聊這個是非中人——劉一龍。

武僧一龍,俗名劉星君,法號一龍,1987年出生,山東德州人。據他採訪時透露,父親為武俠迷,從小家庭貧困,13歲便輟學打工,吃盡各種苦頭,人生轉機出現在河南火車站的一次暈倒,當他醒來發現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幾個和尚,從此跟隨師傅們進行一邊習武一邊賣藝的生活,一年多下來,一龍便把師傅們的少林功夫學完了,他們發現一龍在練武上有絕對的天賦,和他們一塊也是埋沒人才,於是把一龍推薦給了一位練詠春拳的師傅,兩年之後這位詠春拳的師傅推薦給了其他人,八年的時間 一龍的足跡遍佈了全國十幾個省,一龍一共拜了十幾個師傅,先後學習了少林、太極、詠春、拳擊、摔跤、散打、泰拳等,2007年獲得了廣東佛山國際詠春拳黐手擂臺賽冠軍,2009年一龍參加武林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便是一龍的成名之旅,先是不斷秒殺國內業餘搏擊高手,接著迎戰國外職業選手也連連告捷。

是與非,塵俗中人——“武僧一龍”

這種擊倒性的勝利大大滿足了武俠迷的情緒,讓大家彷彿看到了霍元甲般的民族英雄在現實上演——你看,俄羅斯、美國、泰國、德國這些人不堪一擊!

10年11月14日,一龍在拉斯維加斯被美國警察格羅特第二回合一記擺拳迎擊KO,迎來出道以來首敗,然後“失蹤”了將近半年,11年5月重返擂臺,又是連續幾年對外擊倒性勝利,各種榮譽各種金腰帶撲面而來。這幾年,也不缺故事,其中有被泰國選手播求復仇,也有復仇美國選手格羅特的。

不可否認,儘管本次被西提猜擊倒,一龍依然是成功的,不論是人設影響還是商業價值,都達到很多人想要的層面,對於國民來說,他也確實起到了一段時間內潛意識的激勵。

是與非,塵俗中人——“武僧一龍”

當然,行業內或者說江湖中,對其不屑一顧的言論也常有爆出。比如當紅的UFC選手李景亮,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假如用綜合格鬥的規則,那麼一龍分分鐘倒地;要是用散打規則,我也能贏他。”

比如教練冬哥一直持質疑態度:“一龍的水平非常一般!他用藉口、包裝和愛國口號騙了中國的武術愛好者太多年了!”

比如少林第一護法釋延覺,特意成立了打假聯盟,還專門收集了一龍吃肉、喝酒、抽菸甚至沉迷女色的各種照片,以證所說非虛。10年時,少林寺外事辦公室負責人對外宣佈,一龍不屬於少林弟子,更談不上少林寺武僧第一。

是與非,塵俗中人——“武僧一龍”

畢竟人紅是非多,所以有些非議我們暫且不去評論。換一個角度,看幾個現實的東西:

1、一龍幾乎所有的比賽主辦方都是中國平臺組織(其中武林風節目組居多)或者中國廠商贊助,真正有權威的國際獨立賽事鮮有。

2、對手中除了各種“泰國拳王”外,歐美選手也不少,實力而言,有但不尖,名氣止於尚可。

3、一龍在武林風出場費是最高的,有他的比賽收視率也是最高的。

4、一龍參加的比賽勝率高達95%左右,他的出現帶動了一股武術熱潮,國民和媒體熱議不斷。

一句話,“武僧一龍”名號出於電視節目,他代表著節目組和贊助商去參加他們安排的各種比賽,然後收穫了名利,帶動了武學熱潮,如此看來,一龍便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塵俗中人。這一點確定後,一切都清晰了。

當然,對於這點,也許一龍是不喜歡的,畢竟一開始他把自己放在地道的佛家武僧的位置,直到後來被媒體各種扒皮後,他方開口說自己是少林寺俗家弟子。既然是俗家弟子,那公眾的監督要求便低了許多,少林的名號是可以用的,酒是可以喝的,女色也是可以近的。

然而,這樣對於佛門中人來說,是令人憤怒的,他們覺得這是借用佛門名號去招搖詐騙的行為,就算是俗家弟子,縱使不能六根清淨,最起碼你得控制控制心欲吧。

是與非,塵俗中人——“武僧一龍”

從一龍的經歷來說,除了有少林人士指點武學,他還學過詠春、太極、泰拳、摔跤等等其他門派的武術,為什麼他偏偏把自己定位在武僧而不是太極弟子或詠春傳人呢?很堅定,因為在中國,少林給武術迷們的感覺是最神秘最硬氣並且最真實的門派,對於真正擂臺對決,太極或詠春在未能達到一定境界的時候,使用出來只會手忙腳亂,狼狽不堪,而少林武術則不同,它屬於硬氣武功,只要你體魄強硬,會幾個少林招式即可,反正打起來後,就算變成了拳擊或者散打摔跤之類的,觀眾也不會去挑剔,但是他卻滿足了觀眾對武林絕學的崇拜心理。

上各種節目、參加各種商業比賽和商業活動,帶助力有團隊,需要包裝,高額出場費且歸己用,應付採訪和公關,需要預約排擋,這不就是標準的綜藝明星標配嗎?所以與其說是“武僧一龍”,不如稱之為“武術明星劉一龍”。

截止以上,有人會覺得我的觀點有失客觀,整一個黑粉態度。其實不然,費這麼多口水,就想說兩件事,一是一龍非武僧,最起碼非得道;二是一龍很塵俗,最起碼太商業。

是與非,塵俗中人——“武僧一龍”

關於一龍的是非,除了武僧名號外,還有一個焦點便是是否真有本事。

隨著成名,一龍的“能打”和頻繁KO也引來了不少質疑,很多網友認為這是節目組刻意安排的。成名後,曾有某土豪大款拍出數十萬人民幣擺下擂臺,請一龍和自己的保鏢打一次,但是一龍拒絕了。

“你是不是真打,內行人一看就看出來了。”一龍坦言自己的功夫都是貨真價實,無需刻意證明什麼。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一龍還搬出了業內人士,“鄒市明的教練曾經看過我打拳,他說打得不錯。“

由於本人並且行業內人士,故特意請教了某知名散打教練,答曰:“有一定能力,業餘中上吧。”

“那為何能屢戰屢勝,各種比賽如魚得水?”答曰:”不好說。“

”是不是因為假比賽?“答曰:”比賽不一定假,對手實力罷了。“

”有很多比賽,對手好像名頭也挺大的啊?“ 答曰:“所有來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有拿錢並且簽訂協議的。”

於是,我便不再多問。當然,我對於一龍的戰鬥力依然保持中立態度,畢竟他的一切修行都是出之於他說描述,包括不敵美國警察後失蹤的半年,他說是去繼續拜師昇華,知恥後勇,態度也是值得肯定的,只是這一切都過於神秘,所以無從考究,對於沒有確定消息的東西,任何評價都顯得虛弱。

當然,從一龍的比賽錄像上看,確實有些招式是實打實的與眾不同並且頗為奏效,最起碼並非很多黑粉所說“純水貨”,所以比賽的勝負肯定也並非“純水分”。

是與非,塵俗中人——“武僧一龍”

對於此,荊楚網有文章評論:”一龍的武功功底並不紮實,攻防並不嚴謹,漏洞百出,且在表演過程中總有不少搞笑、詼諧動作讓人哭笑不得,有時也搞得對手摸不著頭腦,一共三回合的比賽,有時要讓對手去掉一半的時間適應一龍。一龍的大開大合特點,給了自己的特色定位,也導致了無法真正以中國功夫代表者自居,一路征戰,一路爭議。尤其是一龍在多次場合的判罰結果,更讓國際同類組織嗤之以鼻,不予認可!一龍的抗擊打能力,特別是他的所謂"鐵布衫"功夫,是他的明星招牌,為他帶來了不少光環和崇拜者,但其真正功效讓人質疑!“

如果僅從武術明星的角度而言,這段評論給以的壓力過大,但恰恰說明一龍的級別不應該被包裝到讓觀眾如此高的期待值中,不然除了有話題得以延續一個人物或者一個節目的生存外,其他的效應讓人無可適從。

是與非,塵俗中人——“武僧一龍”

綜上所述,一龍的是是非非都是團隊及節目組給他定位的結果,作為塵俗中人,他是成功而可憐的,作為得到武僧,他是讓人難以接受的。國人為之驕傲的武術,也許多點神秘更好,畢竟精神寄託和期待都在,如果將它赤裸裸地商業化,多了包裝,本身就不好,更何況包裝的不是精品呢?對於心灰意冷的武術迷來說,真誠奉勸:“請堅信,武林高手是存在的,但他只能是掃地僧,也只願意做掃地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