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2真的很不堪嗎?

張文瑤


來,小板凳搬過來,都坐好嘍,何老師給大家講講T72的來龍去脈。

蘇聯是靠陸軍靠坦克贏得的二戰,陸軍和坦克是蘇聯的驕傲,得到更大的依賴和重視。由於這樣的歷史慣性,蘇聯的陸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蘇聯的坦克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冷戰期間面對北約,蘇聯的打算也是在未來的戰爭中,依靠陸軍依靠坦克,用地面的裝甲洪流去擊敗對方。

蘇聯當時對戰爭是這樣理解的:畢竟在爆發戰前有很長的時間做準備,這樣,可以裝備一款最頂尖最先進最昂貴的坦克,用這種高端坦克打前期。戰爭爆發的初期,強度應該是極高的,就用這種高端坦克進行突擊,與敵人消耗。當戰爭進行到了中期,雙方都已經受到很大的傷害,國家的工業製造能力會遭到破壞,無力再生產那種全面高精尖的坦克。這時候就需要一款簡單實用、可以大量生產、性能縮水的簡裝版坦克來繼續戰爭。最後靠生產幾萬輛這種簡裝版坦克來贏得戰爭。

這裡面蘇聯是吸收了二戰的經驗。他的T34坦克設計簡單、方便生產,拖拉機廠生產出來直接上戰場。正是用數以萬計的T34,蘇聯打敗了威力強大、裝甲堅固、精美複雜的虎式豹式坦克。T34威力差一些、裝甲差一些,但機動性更強,故障率更低,成本更低,最後就是十幾輛T34圍毆你虎式。敲掉了虎式坦克,收割你步兵就毫無壓力了。

在這種思想下,蘇聯先是開發了打前期的高端坦克:T64。T64是蘇聯不計成本打造的精品,裝備了1萬多輛,全部部署在與北約對抗的最前沿,而且一輛也不出口,全是蘇軍自用。

然後又開發了一款縮水坦克,也就是常說的猴版坦克:T72。T72利用了一些T64的成熟技術,在性能上有所取捨,價格比較便宜,便於大量的生產。

所以說T72的落後並不是真正的落後,是人家蘇聯就那麼設計的,就像咱們不能說T34比虎式坦克落後一樣,思路不同而已。你追求的是質量,我追求的是數量,最後還是數量戰勝了質量。在理念上,那還得說T34更先進。

按照蘇聯的設計,T72的正確使用方法是這樣的:戰爭開始,大家互相扔點核彈,然後1萬輛精良的T64打前鋒,向西歐突擊,頭上還有米格29掩護。當敵人已經半殘的時候,自己的T64也消耗得差不多了,這時候再來2萬輛猴版的T72,衝上去。

實際上我們看蘇聯的這種思路、對戰爭的理解,以及打法和對T72的定位,絕對是沒毛病的。如果當年真的爆發蘇聯對北約的大戰,那麼T72就會成為新一代的T34經典明星。

T72不堪的惡名是哪來的呢?海灣戰爭。

確實,伊拉克的T72在美軍面前是毫無還手之力。但問題是T72從設計之初就不是這麼用的。T72本來是為殘血的美軍準備的,結果海灣戰爭中直接面對了滿血的美軍。而且,在蘇軍的作戰體系內,T72的頭頂是有米格29掩護的,身邊還應該跟著履帶式防空導彈和自行高炮。

如果是T72有防空導彈和自行高炮的伴隨,並有米格29的掩護,面對遭受很大損失的美軍,那絕對不是海灣戰爭這效果。在伊拉克的手裡,T72就是孤家寡人,沒有任何掩護和支援,就是死挺在那裡挨炸。

而且T72在蘇聯屬於猴版坦克,他出口的時候又做了縮水,伊拉克那個T72實際上是猴版坦克的猴版。被打成渣也不稀奇。

T72在海灣戰爭中遭到巨大損失,但這屬於把T72從它的作戰體系裡單獨摘出來,這樣他就失去了自己應有的價值和威力。正常的T72是應該在核武器、T64、裝甲車、防空導彈、自行高炮、戰鬥機......這樣一個體系裡戰鬥的。結果你把他單獨拿出去,那就是作死。

海灣戰爭後,蘇式坦克的神話破滅,聲名狼藉。但在今年中,在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這些地方,西方的M1、豹式坦克也紛紛折戟沉沙,被反對派的導彈、土地雷炸得滿地零件。大家驚奇的發現,西方那些被廣告渲染的神乎其神的坦克跟T72也沒啥區別。

道理是一樣的,這些被摧毀的西方坦克也都是脫離了自己的體系出去作戰,沒有戰機、步戰車、步兵的掩護,單打獨鬥。

脫離了體系,不論是T72還是M1A1、豹2A6,全都是脆弱的。


銳視覺何老師


T-72的表現讓整個蘇式坦克家族都揹負罵名,尤其是伊拉克戰爭中的糟糕表現,伊軍裝甲部隊遭遇北約的“挑戰者”、“艾布拉姆斯”以及早期的“梅卡瓦”坦克時確實不堪一擊,蘇聯人很多糟糕的“二戰”習慣致使出現在伊拉克的T-72就像古董一樣。小編從兩個方面概括。


裝甲防護:蘇式坦克設計思路吸收在二戰中的經驗教訓,走向和法國AXM-30一樣的道路,蘇聯和法國認為單純的裝甲防護在機械化戰爭面前毫無作用(馬奇諾防線的教訓),裝甲部隊的生命在於機動性。因為納粹德軍的裝甲部隊並沒有配備身披重甲的重型坦克,而是利用一群輕型坦克就取得了閃電戰的勝利,因此T-72的體重僅有41噸還不如二戰中的豹式坦克重。有限的體重應用於防護的更是有限,也因此獲得了65公里/小時的最大時速和45公里/小時的越野時速,它幾乎就是現代化的謝爾曼,謝爾曼最高時速也就70公里/小時。

它的裝甲防護十分簡單,主裝甲依靠多層鋁板與橡膠交疊而成的夾層配合鋼板組成的複合裝甲,早期的型號甚至只是在鋼板空腔裡填入玻璃纖維或者石英砂充當複合材料。但是,藉助高速度優勢T-72非常適合遠距離、大集群突襲,使用環境類似納粹德軍的四號坦克是閃電戰的產物,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裝甲部隊一直處於被動防禦狀態,大量T-72只適用於陣地阻擊戰和北約身披重甲的坦克硬碰硬,失敗是必然的結果。

彈藥:蘇式坦克使用的都是口徑稍大的125mm孔徑主炮,火炮口徑巨大就需要使用分裝式彈藥,這樣炮彈的爆炸藥暴露在車體內部,尤其是炮塔裝彈機裡的彈藥,尤其缺乏裝甲保護非常容易中彈殉爆,這也是哦大部分T-72戰損的原因。但是總體上看T-72的彈藥儲存方式相比它的前輩T-80/T62還是先進不少,T-72的炮彈擺放位置較低出於負重輪遮蔽保護的範圍,還有裝甲板覆蓋保護從而減少殉爆機會。但是由於空間狹小很多彈藥裸露的儲存在炮塔內壁的炮彈架、吊艙底板上和戰鬥室與發動機之間的炮彈架上,這些緊挨著成員的彈藥很容易爆炸或起火。

最後,T-72並沒有與時俱進的實用很多新技術武裝自己,它沒有先進的光學瞄準儀器,導致探測距離十分有限縱使火力強大也無法搶先開火,往往在第一輪接觸戰鬥中就被擊毀了;它還沒有任何“貧鈾裝甲和貧鈾穿甲彈”,在美製M1A2的貧油裝備面前顯得力不從心。一言以蔽之T-72在北約裝甲武器面前就是一款過時的古董裝備。當然伊拉克可憐的防禦縱深無法發起縱深作戰也是T-72窩囊著死去的原因。


利刃軍事


不能說是很不堪,而是不同的作戰環境下,不同的目標導致了不同的結果。

在蘇聯的陸軍體系中,T72是屬於二線坦克,與豹二,M1等坦克對抗是T80等一線坦克的事,另外,在蘇聯置頂的突擊西歐的作戰計劃中,各種軍事裝備的出場順序大致如下:戰術核武器會首先出場,之後戰區級別的遠火與戰術常規導彈會掃清聖物目標,之後是各種前線或者戰術攻擊機進行一輪的攻擊,之後就是一線突擊部隊登場了,一線的突擊部隊裝備就是T80等先進坦克再加配屬的機動放空裝備與武裝直升機等。之後才是T72的出場時間。

以上為在蘇聯的大縱深戰略下T72大致的出場機會,如果戰況不太激烈的話,可能會去掉掉戰術核武器,另外T80也不會出場,但是正式突擊之前的戰術導彈與遠火的炮火準備,前線攻擊機的掩護,武裝直升機與機動防空部隊是不會缺少的。

說完蘇聯,我們再看一下導致T72身敗名裂的最主要的戰場,海灣戰爭上,T72的使用環境。首先說明一下,伊拉克當時主要裝備T72m坦克,我們知道,在蘇聯,一型裝備後面有m往往是代表現代化改進型,比如AK47m,白楊m等,但是,出口型也是把後綴加m的,另外蘇聯出口裝備,“猴版”是比較嚴重的事情,就連東德人民軍,波蘭人民軍等裝備的t72m和蘇聯的原版都有性能上的差距的,更別提出口到伊拉克的了,據說期複合裝甲夾層是石英,發射的炮彈也是鋼製穿甲彈。

以上是性能上的差距,在此基礎上,我們再看一下伊拉克的裝甲部隊合成能力,海灣戰爭中,多國聯軍,基本上出動的都是第三代戰鬥機,且信息化作戰能力出眾,反觀伊拉克空軍,基本上不會提供製空權,另外路面部隊的機動防空能力,跟蘇聯也不在一個水平上,因此,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天空不屬於伊拉克。另外,雖然有少量的飛毛腿導彈,但是這已經是伊拉克的最終戰略武器了,不可能像蘇聯一樣當成火箭彈去發射,所以掩護炮火也沒有,在任何掩護條件都沒有的情況下,使用蘇聯二線削弱版坦克,與不弱於西歐甚至某些方面強化的北約部隊作戰,t72的遭遇就可想而知了。

總結以上,否定t72是沒有過硬依據的,因為其本身在蘇聯的定位就是二線突擊火力,說成一次性使用都不為過,且還有蘇聯當時陸軍的強大火力支撐,在蘇聯的裝備體系中,t72是夠用的,也是合適的,但是放到伊拉克這種中小國家之中,當成主力和北約的主力,在沒有空中支援的情況下使用,是非常悲慘的。因此,t72也應該兩方面看待。


流風看歷史


T72恐怕是現代坦克中生產數量最多的了吧,當年的T72曝光之時可是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本來前蘇聯的裝甲集群就足夠讓整個西歐天天睡不著覺了,結果又這麼不聲不響地多出一個全新的武器。先進且更成熟了的自動裝填機、複合裝甲、威力強大的125mm主炮。

然而當年的全新武器和最高機密已經成了過去,現在的T72卻是已經是有些跟不上時代了。已經幾十年過去了,連一直魔改著59的中國都已經有拿得出手的東西了,而且還頻頻在與俄羅斯等國的比賽上用國產貨啪啪打蘇制武器或者現在該叫俄製武器的臉。

世界都在變化,越來越多的新東西開始出現,新的技術製造出了新的設備用於作戰,新的設備迫使人們重新設計出更好的裝備來使用他們。而T72卻很少能得到更新換代的機會,俄羅斯還好些,雖然沒什麼新東西一直吃老本但還是能做到對T72進行一番改進的,畢竟技術底子還是很厚。而當年輸送出去的T72就慘了,無論是賣的還是援助的,他們自身都少有能對其進行改進的,俄羅斯恐怕也很難幫什麼忙,所以這就導致我們經常會看到T72在世界各地花式飛炮塔。

然而T-72實際上仍是一種很好的武器,只是其設計之初的使用方向已經跟現代不是很搭了。蘇聯人想要的數萬鐵騎朝西歐平原快速突擊的場景在現代幾乎不可能了,反倒是小隊作戰成了主流。說到底,不是T72不堪,只是你還能要求一個垂垂老矣的廉頗做什麼呢?


軍情解析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喜歡的可以關注哦!

說T72坦克很不堪,主要是海灣戰爭以來中東強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進行的一系列戰爭中,歐美坦克對T72碾壓式的打擊造成的普遍印象。

但平心而論,T72坦克作為蘇聯研製的第二代主戰坦克中的低端存在,技術性能完全能夠與同期歐美坦克相媲美,甚至在火力和續航能力方面超過歐美同代坦克水平。之所以弄得如此聲名狼藉,個人認為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第一,T72面對比自身先進一代的主戰坦克全面落後。海灣戰爭中號稱世界第三的伊拉克軍隊面對國際聯軍不堪一擊,尤其是最後100小時的沙漠風暴行動,面對強大的歐美第三代坦克,伊拉克重金組建的機械化集團被一邊倒式屠殺,直接成就了T72坦克的惡名。但如果反思一下,T72作為蘇聯第二代坦克高低搭配的低端裝備與歐美主戰的第三代坦克之間的搏殺本就存在著代差。美國M1主戰坦克、英國挑戰者主戰坦克、德國豹2主戰坦克和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都是歐美三代坦克的當家王者,各項性能都與蘇聯T80這樣的三代主戰坦克相當,遠超岀T72這樣的二代坦克中的低端廉價商品,自然而然就會形成碾壓式效果。

第二,聯軍對包括T72在內的伊拉克裝備戰技術性能瞭若指掌。89年華約解體,歐美國家獲得大量蘇聯原裝坦克,對蘇系坦克的戰技術性能有了充分的瞭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美國通過聯合國決議促使蘇聯將伊拉克歷年購買蘇聯武器裝備性能、參數、武器射程、火控系統技術指標和電子設備頻率等重要信息全部向聯軍開放。聯軍根據這些情況制定了針鋒相對的戰略戰術,充分發揮武器裝備射程、夜視器材和火控系統方面的先進優勢,大量採取遠戰和夜戰手段,在伊軍坦克射程之外大量消滅伊拉克裝甲力量。

第三,軍事強國軍售存在人版和猴版之間的區別,大量被摧毀的T72坦克是蘇聯出售的猴版坦克。軍售大國在出售武器時,往往採用不同的配置來獲取最大的利潤,因此有人版和猴版的區別。就拿T72來說,蘇聯同時期最少存在三個以上的T72版本,分別為自用版、盟友版和對其他國家外貿版,這些坦克雖然外貌區別不大,但內部配置千差萬別。自用版和盟友版的T72採用的是複合裝甲炮塔,外貿版採用的是鑄鋼炮塔;出口版的複合裝甲填充料為石英砂,而自用版的是玻璃纖維;火炮口徑一致但型號不同,性能也有差距;據說外貿型穿甲彈有大量採用鋼芯彈丸,而自用型採用的是鎢芯彈丸;外貿版火控系統和夜視器材都是一代主戰坦克使用型號的改進型,自用版使用的是專門研製的火控系統和夜視設備。可以說同樣是T72坦克,但性能上差距極大,戰鬥能力和生存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語。伊拉克的T72雖有二代坦克之名,但火炮威力只能達到二代坦克最低標準,裝甲防護能力和火控系統甚至不如蘇聯自用的一代坦克。如果只用猴板的戰場表現來否定T72所有型號,顯然是以偏概全的。




第四,蘇聯坦克設計思路和製造缺陷也對T72的惡名起到了一些影響。蘇聯自二戰後總結二戰經驗,認為武器裝備最重要的指標是能夠大量生產,以數量優勢壓倒敵人。因此,蘇聯坦克和飛機等主戰裝備都沿襲這個思路,力爭在性能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對敵人形成數量上的壓倒性優勢,T72就是這一思路的產物。T72作為T62的有效補充,從設計之初就圍繞低價格和易生產兩個重要指標來開展,生產總數超過2萬輛。這樣的坦克雖然在單項性能上與歐美坦克差距不大,但在實際作戰中往往會造成戰損率較高的問題,尤其是在敵我之間數量差距不大的情況下。T72主戰坦克設計上採用三人配置,使用自動裝彈機代替了二炮手的工作,但由於設計上追求較為低矮的車身,使炮彈在自動裝填機中成水平方向放置,引信漏於炮塔空間內,一旦炮塔被穿甲彈擊穿,瞬間爆發的金屬射流極易引爆在炮塔內存放的坦克炮彈,進而形成殉爆。

第五,伊拉克裝甲兵戰技術水平落後和聯軍絕對的空中優勢,加大了T72戰損比。伊拉克裝甲兵團雖然裝備先進,但文盲率較高,對相對先進的武器裝備也操作比較困難,經常將先進的坦克埋置於沙坑內作為固定火力點,坦步炮協同脫節,行進間射擊和射擊行進目標都命中率極低。聯軍擁有絕對的空中優勢,龐大的武裝直升機和攻擊機集群反覆搜索攻擊沙漠中的伊拉克裝甲部隊,利用坦克車身與沙地散熱比的差距,在日落時分使用紅外夜視儀發現埋於沙土中的坦克,而後使用反坦克導彈和貧鈾穿甲彈實施攻擊。由於伊拉克防空力量完全被摧毀,龐大的空中反坦克力量加速了伊拉克裝甲部隊的滅亡,也提高了T72坦克的戰損數量。

T72作為蘇聯70年代初研製的第二代主戰坦克,性能上絕不遜色於美國M60和德國豹1等歐美第二代主戰坦克,但由於蘇聯不太厚道的軍售方式(美國軍售實際也是這種方式,當年意圖向兔子出售的F16/79型就是重度閹割版。),加上不太會使的軍隊和強的離譜的對手,最終成就了T72聲名狼藉的名聲。蘇聯解體後由於T72的名聲太臭,俄羅斯對T72進行了深度改進並更名為T90,重新推向了國際軍售市場,經敘利亞戰場取得較好的成績,也成為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軍購的選項,說明T72本身還是相當不錯的,只不過遇到了錯誤的對手和蠢笨的操作人員才落得今天下場。


汪淳浩瀚


在美蘇爭霸的鐵幕時代,美蘇雙方都竭盡全力的發展強力軍事裝備,以圖壓倒性的擊潰對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在技術方面強於蘇聯,推出了M1艾姆拉姆斯主戰坦克,蘇聯以T55,T64為主的坦克部隊受到極大壓力,於是前蘇聯研發出著名的T72坦克,



這種坦克以強悍的性能,低廉的價格,優越的操縱性聞名於世,它符合前蘇聯針對歐洲平原的大兵團大縱深突擊戰略。低廉的價格適合大批量的裝備部隊,極佳的可操縱性大大減少了熟練坦克駕駛員的培訓時間,說白了,T72就是為了全面戰爭誕生的鋼鐵怪獸,一度成為西方寢食難安的夢魘。



至於說T72相對M1,挑戰者等西方主戰坦克落後,這是事實,T72設計之初就沒打算用它跟西方單挑,而是群毆的!至於單挑,每一代都有單挑選手,比如2代的T64,三代的T80,這才是前蘇聯和俄羅斯的精華所在,可惜這兩種坦克從未出現在外貿名單中,屬於非賣品。



對了,具99坦克總師祝總介紹,中國的85,90,96,99全部採用俄羅斯的T72底盤,愛國小青年別噴俺,不是俺讓99採用T72底盤的。


隔壁老王A0A


如果非要拿60年代的T-72去跟90年代的M1A1比,那T-72很顯然遜色不少。但是這樣比較沒有任何意義。實際上就T-72問世的70年代,還是非常先進的。

說到T-72,很多人一看前衛的外形,很多人總是以為它是80年代90年代的坦克。但是實際上它是一款正兒八經的70年代的坦克。在T-64的基礎上換裝常規柴油機並減配的結果就是T-72。而如果拿T-64換裝燃氣輪機並進行少許升級就可以得到T-80。所以要說T-72很多地方是繞不開T-64的。

T-64的炮塔複合裝甲非常牛逼,製造的時候把陶瓷球用金屬絲穿好並固定位置,澆築後的炮塔正面裝甲裡就有這麼一個一個的陶瓷球,無論是對於穿甲彈還是破甲彈都有很好的防護效果。

而T-72A和後來的T-72M1(出口用)上,這個炮塔複合裝甲就糊弄人了。在鋼裝甲中間填充一層石英砂材料(也有說是氧化鋁的,你高興的話理解成沙子也行)

這玩意除了減重意義比較大以外,對抗破提升是有限的,但是面對穿甲彈就絕對是減分了。

後來在T-72B上俄國人把複合結構裝甲豎直佈置在坦克炮塔前裝甲裡,這個設計非常好,所以T-72B的防護非常優秀(T-72B1基本跟96B同水平)但是鑑於丟人的T-72M已經遠銷海外,這玩意好用估計也沒多少人知道。

T-72的火炮採用了125mm2A46滑膛炮,也就是T-64用的那個。中國的99系列,96系列的主炮也是來源於它。在60,70年代,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炮。

T-64是第一款採用自動裝彈機的坦克,但是T-64的自動裝彈機有一個小缺點,就是會把駕駛員與車長炮手完全隔開。而T-72的裝彈機則改進了這個問題。在任何情況下,T-72能夠保證每分鐘8發以上的射速,而使用黑叔叔裝彈機的M1則只有4-6發。

總的來說,對於一款70年代初服役的坦克來說,T-72其實是非常優秀的。可是面對90年代的M1也是打不過的。


貞觀防務


也不全是,捷克陸軍改進T-72坦克,捷克與以色列的尼姆達柴油機工程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2.5億美元的合同,擬採用該公司研製的動力傳動裝置來更新該國的250多輛T-72主戰坦克的動力傳動裝置。

尼姆達公司的動力傳動裝置由一臺功率為1000制動馬力的珀金斯CV12柴油機、阿里遜XTG411-6自動傳動裝置和以色列奧馬特公司生產的冷卻系統與發電機組成。

據稱,這種新型動力傳動裝置可提高功率40% ,提高加速能力,提高最大速度;該動力傳動

裝置可在野外更換,時間不足1小時。

這種新型動力傳動裝置的研製合同是1996年1月簽訂的,到1997年4月,尼姆達公司交付了頭兩個樣機。1997年晚些時候將進行裝有這種新型動力傳動裝置的改進型T-72坦克的廠家試驗和野外試驗。人們預計,這種改進型T-72坦克將在1998年服役。

據稱, T-72坦克的改進工作是捷克進入北約所作的準備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儘管在歐洲、亞洲和中東地區T-72坦克改2進工作有廣闊的市場,但以色列不想讓改進型

T-72坦克進到諸如敘利亞那樣的敵對國,因此,,以色列要求捷克簽訂了一項不許出售其改進型T-72主戰坦克的協議。

經1995年國際競爭後,捷克選定4冢外國公司和數家本國公司為改進捷克陸軍用T-72主& 戰坦克提供各種子系統。


總說裝甲


客觀的說,T-72並不是一款不堪的坦克,甚至可以說是一款十分優秀的坦克。任何脫離任務需求和使用環境來談論武器優劣都是毫無意義的。首先我們來看優異的T-72坦克設計是用來做什麼的,這款自重只有40噸,設計極端緊湊、造價低廉的主戰坦克設計就是用作大規模裝甲集團突擊的,輔之以天上茫茫多的武直和殲擊機、轟炸機,按照一天50-80公里的速度,一週內可以平推整個西歐。也就是說作為廉價消耗品的T-72坦克只是用來撕開北約等國的防禦缺口,後續坦克決戰是T-64這類高端坦克的事,至於T-72只要小車不壞就拼命往前推,整個戰役推進也就一個星期而已。因而對於T-72而言,設計上就是用來進攻、進攻、再進攻的,壓根就沒有考慮用它進行什麼防禦。

當然,我們看到的幾乎所有關於T-72被擊毀的戰例都不是在其設計場景和作戰模式下獲得的。這就好比設計用來打鳥的散彈槍非要用來狙擊,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任務。同樣,脫離前蘇聯的作戰體系,也一樣很難讓T-72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坦克的三大指標裡,前蘇聯軍方更為看重的是T-72的機動與火力。要知道西方當時的主戰坦克比T-72重了20噸,防禦和火控方面都大大優於T-72,但是需要明確的是,真正需要和西方主戰坦克一較高下的其實是T-64,問題是T-64壓根就沒有出口過。

所以,T-72坦克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堪,關鍵看是誰來用、怎麼用,只有讓前蘇聯用幾千輛T-72坦克帶著一群T-64坦克平推,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T-72坦克的設計用途。


諸葛小徹


這世上沒有不堪的武器,也沒有不堪士兵。只有不堪的指揮者和不堪的戰略戰術。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一是士兵和人民知道為何而戰,只有正義之戰才能使士兵擁有高昂的士氣,獲得人民的支持;二是指揮者的戰略戰術是否正確。武器只是決定戰爭勝負第三因素。T72在海灣戰爭中給人很不堪的印象是由幾方面造成的,一是老薩錯誤的決策,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一場非正義之戰,加之長達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爭剛剛結速,伊拉克將士既無士氣又疲憊不堪,伊拉克民眾更不知為何而戰;二是老薩錯誤的戰術,在與美軍交戰時,老薩依然沿用老舊的二戰時的戰術思想與美軍決戰,大規模裝甲集成作戰面對美軍三位一體的打擊時伊軍潰不成軍;三是美國的誇大宣傳,美國軍火商為了能更好的銷售自己產品,刻意誇大美軍武器性能,貶低蘇式武器。真實戰況是,美軍的確有擊毀伊拉克裝甲部隊,但是大多數坦克和裝甲車是在伊拉克軍隊投降後,美軍派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去擊毀那些扔在沙漠上的伊軍坦克和裝甲車的。美伊決戰前,美軍派出一支小股部隊迂迴端掉了伊軍前線指揮部,代號“左勾拳”,也就是我軍常用的迂迴包抄,聲東擊西了。伊軍前線部隊一聽指揮部被端,大多數將士直接從坦克和裝甲車裡爬出向美軍繳械投降,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武器被美軍摧毀。

如前所述,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一是士兵和人民知道為何而戰;二是指揮者的戰略戰術是否正確。如果兩者都沒有,那等待著的只有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