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劍橋「一帶一路」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首届剑桥“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一帶一路”世界對話活動現場。(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歐洲時報】劍橋“一帶一路”國際研究中心(智庫)舉辦的首屆劍橋“一帶一路”國際學術研討會於7月5-7日在劍橋召開。本次會議以專家對話為主線,就國際社會如何通過和平、發展和合作,以及如何推動、支持21世紀世界經濟、政治、人文,以及傳統醫學發展等重大議題交換意見,分別進行了3場對話:“一帶一路”專家對話、青年對話、大健康對話。

大會由劍橋“一帶一路”國際研究中心(智庫)主席張祥成教授主持,邀請與會專家就如何構建世界認知的理論體系,有效的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建立新型國際關係;法律法規;經濟、金融、歷史、文化、哲學以及投資進行了廣泛深入真誠對話。

劍橋第811任市長Cllr George Pippas把劍橋是英國最早的絲綢之路之橋說起。劍橋人開拓的(英國)水路貿易的先河,把英國的貨物,通過劍河運到海邊,再裝上海船,遠至中國。通過劍橋,英國的羊毛賣給中國,然後把中國的絲綢帶回英國。這就是英國最早時的絲綢之路,讓劍橋走上非常富有的大道。

劍橋大學Church博士首先從歷史人文角度探討古代絲綢之路。她從600前鄭和下西洋說起。他的船隊從東南亞、從東南亞到南亞,在到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航行中,他沒有殖民或壓迫它國思想和行動,也就是說他沒有試圖對沿途城市、地區、及其政治,乃至國家像以前的探險家那樣顯示或實施暴力和強權,而是文化交流。他也沒有向西方國家一樣,僅僅是因為不同地域和不同信仰,傷害他人。她還從中國吸收了大量來自中亞的文化說明“一帶一路”歷史悠久。中國與這些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聯繫,已經成為中國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英貿易協會副主席Sir Tom Troubridge從英國將於2019年3月離開歐盟說起,又談到“一帶一路”與英國的歷史淵源,英國已經與中國進行了200多年的交易歷史,英國很早就是“一帶一路”的一部分。另外,他強調,BRI國家經營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對當地專家有需求,英國可以幫助,因為英國與這些國家有很多很深的歷史淵源,可以幫助中國“一帶一路”和中國企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陳文玲副司長就“一帶一路”的發展歷程和對世界的作用發表了自己意見。她認首屆劍橋“一帶一路”大會對研究“一帶一路”理論體系的發展,將起到了歷史性的重要作用。能有劍橋“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為龍頭,將帶動很多的優秀學者,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全世界各國的智庫學者,加入到“一帶一路”理論研究上來。她指出“一帶一路”不是一路,而是研究世界將向何處去的歷史重大問題。當前世界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是開放還是封閉,是前進還是後退,是霸道還是王道,是單邊主義還是多邊主義,是把一個國家建立全球利益之上,只講究我這個國家絕對第一,還是像“一帶一路”建設這樣能夠共商、共建、共享,推動世界的和平發展,這是關係到人類發展的命運問題,不僅是中國的問題,而是世界的問題。

此後在著名劍橋學者Martin Jacques主持下,舉辦了一場“一帶一路”非常專家對話。對話邀請斯洛文尼亞前總統DaniloTurk博士、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周天勇教授、湯姆爵士和陳文玲就“一帶一路”的重大問題、國際矛盾、發展策略、國際合作以及中美關係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張祥成:一帶一路倡議屬於世界

劍橋“一帶一路”國際研究中心(智庫)是於2017年9月29日在劍橋成立的一個獨立的專家學術組織,旨在成為全球“一帶一路”專業學術與實踐的智庫平臺,其目的是為“一帶一路”歐、亞、非洲國家的合作提供獨立和建設性的專業服務。

首屆劍橋““一帶一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從準備到落下帷幕整整9個月。中心(智庫)創辦人張祥成教授表示,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是屬於世界的。本次會議的目的,就是請各方面的專家,就國際社會如何通過和平、發展和合作的新思維,以及如何用“一帶一路”的新理論和新實踐,推動“一帶一路”健康發展,進行專家對話。通過專家高層專業對話形式,交流思想,相互磋商,對21世紀世界經濟、政治、人文,以及人類生存與健康等重大議題,充分交換意見,通過對話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從而為不斷髮展的有關“一帶一路”的新理論、新實踐,以及長久支持“一帶一路”世界和平發展做出貢獻。

作為本次會議的主席,張祥成表示,會議主題圍繞““一帶一路””提出的“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由此可見,要討論的問題太多。為此,在大會籌備期間,確實徵求了很多專家的意見,一共提出了十多個主題。但此次會議最後的主題框架,是在劍橋大學教授PeterWilliams的建議下決定的,精選了3個主要主題:“一帶一路”發展策略和新型國際關係—如何構建世界認同的,“一帶一路”理論體系進行新型國際間合作;法律與金融資源—如何構建更新更好的合作共贏商業環境;經濟資源—如何更有效的分配並利用好經濟資源為“一帶一路”服務。

而對於在專家對話之外設置青年和健康專場板塊,張祥成認為,首先,“一帶一路”倡議及其發展,將是一個至少持續幾十年的國際合作共贏的世界大事,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為,是常常久久的世界公共產品。青年是世界未來,因此大會安排了“一帶一路”青年對話專場,目的是讓青年一代,瞭解“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和目標。““一帶一路”大健康對話”更是中心計劃許久的“一帶一路”項目。他說:“傳統醫藥醫學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經濟和有效的服務,因為許多國家是發展中國家,而健康是全球民生的大事。所以,首先要推動傳統醫學醫藥的推廣、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