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故事,佛光普照,澤被衆生

東晉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廣州有個富商租了一條船。裝載一批旅言,準備由珠江駛往湖北的江陵。所有旅客都上了船,可是還有許多空餘的座位,商人打算多招攬幾個旅客再起錨。這一天夜晚,大家都睡著了,隱約聽見有人來搭船的聲音。天亮以後,眾人查問昨夜情形,發現並沒有什麼人來搭船。但是船的載重量居然加重起來。大家不曉得是什麼原故,都不免有些疑心,那個商人也感覺有些奇怪,又聽說此地常常有怪異的事發生.只好吩咐艄公們解纜開航。船行至半路。不幸遭遇了風浪,好幾艘船都葬身水底,只有商人這艘船一帆風順,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船泊近江陵岸邊停留過夜,晚上好像有人趁夜離船上岸。到了第二天清早查問情形.大家都說自己昨晚都在睡覺,誰也沒有離開,可是船的載重量竟然憑空減輕了很多。

漢傳佛教故事,佛光普照,澤被眾生

這一天江陵城裡發生了一件奇事,在城的北門外,不知從何處運來一尊佛像.高有七尺五寸,連頭上的光圈以及腳下的寶座,一共有一丈一尺多高,大司馬桓溫聽到這一件奇聞,急忙趕到此地,向著佛像叩頭禮拜。江陵附近的寺廟紛紛派人迎請佛像,可是用盡人力,都無法挪走它.

話說三年前,江陵有個名叫滕畯的人。在長沙做太守,曾經把自己的住宅施捨出來,改建成寺廟,並取名為長沙寺。他又親自去請道安法師來長沙寺當住持,道安法師對弟子曇翼說,“荊楚地區的人很有善根,早就想要皈依佛教,你去成就他們吧!"於是,縣翼就奉命南下。縣翼到了荊州,主持修建了寺廟和僧房,工程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就緒。萬事俱備,只是缺少一尊莊嚴的佛像。縣翼心裡說:“阿育王在世時,造了許多佛像,凡是有緣的地方都會有佛像供奉,只要我們有誠心、定會請到佛像。”從此他更加虔誠向佛。當聽到江陵城外發現佛像時,縣翼極其歡喜地說,“這一尊佛像,必定是我們長沙寺的。“於是曇翼就帶著幾個弟子到達北門外,對著佛像焚香禮拜發願請求,最後只用三個人就把佛像扛回來了。 長沙寺的憎眾和附近的居民無不雀躍歡喜,每天都有成幹上萬的人來禮拜佛像。

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公元376年一公元396年),殷仲堪做荊州刺史,有一天晚上他前往長沙寺,一名衛士對他說,“剛才有人在此經過.我問口令.他不作答;又問他姓名,也不答。我怕是行刺大人的奸細,就一刀砍了過去,誰知“乓’的一聲,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尊佛像。”殷仲堪天亮後去查看,果然看見佛像的胸腔有一線刀痕。

就在這時,西天竺罽賓國有個叫伽難陀禪師.從西蜀來到荊州,來到長沙寺後,便去禮拜佛像。伽難陀禪師一看見佛像,便諮嗟嘆息,曇翼問他說:“禪師!不知何事如此悲傷?”禪師說:“這尊佛像原本是天竺國的,二十多年前,忽然不知所蹤,沒想到它居然在這裡!”於是便向眾人訴說了以往的經過,曇翼發現佛像出現在城外的年月,果然與西天竺國失去佛像的時間完全相符.佛像光圈背後,還用梵文寫著“阿育王造”等字樣。

一日,曇翼患病,佛像所放的光十分暗淡,不再像以前那樣大放光明。曇翼對他的弟子說:“佛像現出的光明那麼短,分明是在暗示著我的病不會好了!”不及十天.曇翼便圓寂了。

漢傳佛教故事,佛光普照,澤被眾生

這時沈悠之任荊州刺史,他起初不信佛法,大量裁減僧尼的數量,長沙寺本來有一千多個僧人.被逼還俗的有數百人之多。這使大家都驚慌起來,人人為之悲痛啼哭。長沙寺的佛像,一連五天都流汗不止。沈悠之聽到消息後,召請高僧玄暢法師查問情形。玄暢法師說:“凡有不祥的事情發生,聖人都會預先知道。如今佛像流汗,大概是由大擅越不信佛所致。”沈悠之惶恐地問:“法師何以見得?”玄暢法師說:“這些都是出自《無量壽經》。”沈悠之實時取經查看,經中果然有這些話,於是他再也不敢限制僧尼出家了。

南齊東昏侯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建安王蕭偉指使人砸壞襄陽的佛像改鑄銅錢,東昏侯又打碎了瓦官寺的玉佛,用玉塊給潘妃作玉釵。這些輕慢佛法的罪過激起了鎮軍將軍蕭穎胄,荊州刺史蕭衍、南康王蕭寶融的強烈不滿。那尊長沙寺的佛像一日自行走出殿外,將要下臺階的時候,被兩個僧人發現了,佛像又自動返回殿裡。這件事與昔日釋迦佛升上天宮為他的母親說法,返回人間的時候,優填王所造的佛像自動上前迎接同樣神異。

三年之後東昏侯失國,錦繡河山為梁武帝蕭衍所有,

蕭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屢次要迎請佛像,都沒有成功。到了中大通四年(公元533年)三月,梁武帝派遣白馬寺的僧人僧璡以及官員何思、王書等人,帶來許多香花供品,同時又發露他的至誠心,這一晚佛像放光,似乎答應了下來。 可是到了次日清晨,在迎請佛像時依舊無法請動。梁武帝只好再次派人請求,佛像才答應。佛像被請走的那一天,許多僧尼都來送行,一直送到江邊。三月二十三日,佛像到達南京,在離城還有十八里的路上,梁武帝親自擺駕出城迎接。佛像沿途放光,持續不斷,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幼,都爭相目睹神異莫測的佛像,當時的南京城萬人空巷。熱鬧非常.僧尼軍民人等,無不鼓舞欣慶,嘆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盛事。佛像首先被請入宮廷.接受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頂禮膜拜,皇妃貴人及百官家屬,個個齋戒沐浴,期望得到佛像的垂青。這樣的大場面可以說是隆重至極,前所未有。三天之後,梁武帝親自主持無遮大會,預備上好的齋飯.招待八方的僧尼四眾。這個大會一連舉辦了二十七天,然後將佛像恭送到同泰寺,這一晚,佛像又大放光明。

梁武帝在同泰寺大殿的東北角建造佛殿三間,用七寶製成的帳座.中間一間供奉佛像:又叫人鑄造金銅菩薩像兩尊,侍在佛像的左右。在大殿周圍,開山鑿石挖水築池,在殿前兩旁建造飛橋欄杆、亭臺樓閣:還專門建築一座重閣,三面玲瓏,極其工巧。工程完工後,梁武帝聖駕親自來到同泰寺,舉辦一個講經法會,當他到達供奉佛像的瑞像殿時.佛像即時放出光明,在佛光的照耀下.竹樹山水亭臺樓閣全都變成了黃金色。

梁簡文帝大寶二年(公元551年),長沙寺的僧人法敬把佛像從金陵同泰寺迎返江陵,送回長沙寺。一日,長沙寺遭遇火災,整個寺院都大火瀰漫,火光從四面合攏燒來,大家都去搶救佛像,原本需要一百人以上才能移動它,可這一次只用六個人就把佛像運走了。

漢傳佛教故事,佛光普照,澤被眾生

到了隋文帝開皇十五年(公元594年),黔州刺史田宗顯來長沙寺拜佛,佛像即時放光。於是田刺史發心建造正北大殿十三間,東西夾殿九間。當時工程所需木材,從山上砍下來之後便散放在江水上,倒流千里,不用人工管理,自然而然地就會停泊在荊州岸邊。大殿之中,用沉香木做材料,殿裡面有十三副寶帳,四壁都以金銀珠寶鑲成,極為莊嚴華貴,佛殿用檀香木裝成,殿內的寶帳花燈用真金鑄造宏敞華麗,天下無雙。隋煬帝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流寇朱粲四處去騷擾擄掠,駐紮在長沙寺。這些流寇攀到佛殿的屋頂,居高臨下把箭射入城內。守城的軍隊為求解除威脅,夜間就把火箭射人佛殿,希望以此將佛殿燒平,使流寇失去依據之地,城裡的僧尼無不擔心佛像會被燒燬。可是就在這一晚.佛像竟自動爬過城牆走入城內,一直來到寶光寺門前。

唐太宗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六月間,荊州大旱,當地官員誠心祈禱,都督應國公武士迎請佛像,打齋供眾,僧人們唱贊誦經,舉行七天的大法會,全城的老百姓都站在佛像前面,一心請求佛像慈悲。果然天空之中漸漸烏雲密佈,一場大雨水深數尺。人們為感謝我佛慈悲.用黃金重新裝貼佛像,並以香花幡蓋佈置殿堂內外,極一時之莊嚴隆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