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碑入草第一人」——李志敏,真正的「當代草聖」


北京大學資深教授李志敏先生,是當代書法大家和引碑入草開創者,尤以狂草和魏碑聞名,與沈尹默合稱“北大書法史上兩巨匠”,與林散之並稱“南林北李”。

他在《書論-三春堂學書筆記》一書中開篇即表明心跡:“予偏愛草書,猶重書之精神內涵。故所書唯求任情恣性,不備六體。”他作狂草,滿懷激情,提筆之前,佇立審視案上的幅紙,連連吸菸。

李志敏的草書探索思路,與于右任和林散之這兩位近現代草書大家明顯不同。于右任主要是將章草和小草結合,並融入碑的味道,並未觸及狂草這一書法至高之境;林散之的草書從總體上看,也未超越小草範疇,且在功力上還弱於于右任。

李志敏則選擇了比于右任和林散之更高難的探索方向——狂草,將北碑與唐草融合,晚年開創引碑入草獨特書風。正是由於三人創作思路不同,從而造就了不同的書風。

作為有深厚學養和藝術創造力的書家,李志敏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深刻洞悉這一發展趨向,在汲取前輩書家碑帖結合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率先明確提出“引碑入草”的命題,並進行了開創性的嘗試和探索,將碑派書法之內核及精神植入草書,使草書從筆法、結體到風貌為之大變。

啟功先生說過:“只有碑帖融合,才能突破前人藩籬。而李志敏先生對引碑入草的探索,代表了中國書法的方向。”國際書法理論家熊秉明先生也說過:“當代書法要從碑帖結合上找出路,狂草就應該像李志敏先生這樣寫,引碑入草價值不容低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