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老人常說胎兒「七活八不活」,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友方已陣亡


為什麼老人常說胎兒"七活八不活″,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這句話是指剛生下來的早產兒,七個月的活得成,八個月的活不成!我們這裡稱之為"七成八敗"!

俗話,老話的形成有一定的經驗與常識……在不發達的古代,這句話可能因為很多次的事例而形成了人們的共識!八個月的早產兒死去的可能很多,七個月的早產兒也有可能活下來了……


但是,在醫學發達的今天,七個月,八個月,甚至六個月早產的新生兒都能活下來了!而且醫學界也不承認七個月的早產兒比八個月的早產兒容易活,相反,醫生們認為,八個月的早產兒在母親的肚子裡多長了一個月,先天更足,能更好地生長……

也許,古代人將七個月的早產兒養護照顧得更精心,而導致早產兒易活,八個月的早產兒卻大意了點,認為早產兒體質不錯,重量也還可以,結果就出現了死亡……

這句話,也許是提醒做父母的,千萬不要將八個月早產的孩子大意了,別看他(她)象足月生產的新生兒,其實,還脆弱得很……需要全心全意的照料!

生活中,我也看到過鄰居一個八個月早產了的小孩,當時,我還想到過這句話,有點擔心!但是事實證明擔心是多餘的……這個小孩現已十幾歲了,健康得很……

所以,對古人的俗語,老話,也不必迷信,僅可當作參考,畢竟當時的醫學還是很落後的!

我們要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和處理事物……


永遠都是豔陽天


您好,我是高級育嬰師、健康管理師糖果媽媽,很榮幸能回答您的問題!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老人說,如果孩子早產的話“七活八不活”,實際上,這句話只是古人的經驗之談,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七活八不活

在古代的時候,醫療水平都很低,因此,當胎兒發育到七個月的時候出生,看起來瘦弱嬌小,一般人會覺得寶寶活下去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如果護理的仔細,活下去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相反的是,胎兒在八個月出生,雖然也是早產,但是看起來和足月兒的外表相差不大,因此,大家會覺得寶寶跟足月兒沒有什麼差別,但是,護理的精細度不夠的話,卻很容易讓寶寶夭折。因此,古人才有“七活八不活”這一說法。


在醫療水平飛速發展的今天,不論是七個月還是八個月,早產兒的成活率還是很高的,不過對於早產兒的護理依然馬虎不得。

早產兒的護理

雖然在早產兒剛出生之後,會立即送去NICU進行專業的護理治療,但是,當寶寶出院後,家長要做的護理工作也不輕鬆,要想寶寶更加健康的成長,這些護理工作少不了。


1、學習醫護常識

在寶寶住院期間,家長就應該多多的學習一些醫護常識,因為早產兒通常很容易伴隨著一些疾病問題,家長學會基本的醫護知識,對於寶寶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2、學習使用矯正月齡

對於早產兒來說,矯正月齡是判斷寶寶發育情況的一個基礎條件,不管是體檢和是生病就醫時,都需要提供矯正月齡給醫生參考。


矯正月齡就是指媽媽的預產期到寶寶現在月齡之間的月數,如果寶寶早產了兩個月,那麼就是用實際月齡減去早產的兩個月,最後得出的結果就是寶寶的矯正月齡。

3、對於寶寶的餵養要更加仔細

對於寶寶來說,最好的食物就是母乳,早產媽媽的母乳與足月媽媽還不同,因為母乳會隨著寶寶身體需要而變化,所以說,如果可以堅持母乳的話那是最好不過的了,但是如果媽媽的母乳不足也不必太過自責,為寶寶選購專門的早產兒奶粉就可以了。


另外,早產兒的吞嚥功能可能會比較弱,容易發現嗆奶的現象,因此,需要媽媽在護理的時候要更加的仔細。


早產寶寶的身體比較虛弱,因此需要媽媽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媽媽在日常可以多多的抱抱寶寶,給寶寶做一些撫觸,並且在眼神和語言上也要多跟寶寶進行交流,這樣也有利於寶寶的成長和健康。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糖果媽媽,每天給您推送高質實用的育兒知識!


糖果媽媽


我們老家也有這種講法,叫七成八不成,之前一個鄰居懷了個寶寶,八個月生的,雖然現在挺好的,但是比足月的孩子比就很瘦,免疫力也低。所以說這種事情不是一定的。

但是這種說法為什麼一直存在呢?是這樣的:

足月孩子可以順利呼吸是因為肺泡表面有一種活性物質,可以讓肺順利擴張,而早產會缺乏,七個月嬰兒已經產生了,雖然少,可是八個月卻又會減少,容易發生肺不張,呼吸一關是最重要的,然後到足月又會正常。所以老話還是總結了成活規律的,並非完全迷信!

也就是說七個月生產的孩子,會比八個月的呼吸上佔有優勢!八個月生的大多是因為胎盤或胚胎本身有問題,所以不易存活。但是現在醫療條件也好一些,凡事沒絕對的。

而且現在早產兒可以人工上呼吸機進行補充這種活性物質,不過很貴,大概一支七八千,所以孕婦在孕期一旦有早產情況最好選擇新生兒科較強的醫院,提高寶寶成活率!

早產兒護理要注意保暖,避免感染,寶媽需要更細心的照顧,祝願大家都能喜迎健康足月寶寶!

我是 IF枕邊育兒 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IF枕邊育兒


俗話、老話的形成有一定的經驗與常識。在不發達的古代,這句話是因為很多次的事例而形成了人們的共識!這句話是指剛生下來的早產兒,七個月的活得成,八個月的活不成。

這句話在現在看來也是非常有道理的。胎兒在孕28周(7個月)時開始出現肺表面活性物質,並迅速達到第一個高峰,隨後慢慢減少至32周(8個月)的時候到達最低,隨後再次慢慢升高至正常分娩。人體用於氣體交換的肺泡可以看作成很多個連接在一起大小不一的氣球,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這些氣球並不會趨於大小相等的平衡,而是小球裡的氣體會慢慢進入大球,以至小球越小直至萎縮,大球越大直至炸裂。而肺表面活性物質便是逆轉這一過程的一種物質,它會降低肺泡表面的表面張力,提高肺的順應性,從而維持肺泡大小相對穩定。所以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多少,直接關係到早產兒生存率,七個月的時候肺表面活性物多,生存率自然就高,而八個月的時候肺表面活性物少,生存率自然就低。

那怕是在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七活八不活”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肺表面活性物質現在已經可以人工合成,但是一那玩意很貴,二那畢竟不是自己的。所以即便是現在,32周的早產兒生存率依然不如28周。這也是為什麼儘量避免32周分娩和早產兒是28周以後不是27周或29周以後。


淡酒-


古時候的人我是猜不透,但現在的只要不是寶寶自身發育問題引起的,通過醫院護理都是能活的,因為七八個月的寶寶內部發育幾乎已經長全了,即使意外提前出來了,內部功能都是能正常發揮作用的,只是脂肪囤積還不夠,骨骼發育還沒有足月寶寶的成熟,如果早產是因為寶寶自身發育的問題,那就不好說,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Mystery-miu


“七活八不活”是民間流傳比較廣泛的一種說法,意思是指對於早產的胎兒,七個月分娩的能活,八個月分娩的反而不容易活。雖是民間說法,卻是人們經驗總結,具有一定的道理。


胎兒的發育從受精卵開始,從單細胞分裂成多細胞,胚胎逐漸發育成熟。妊娠2個月時已初具人形,發育到七個月,肺臟具備了基本的呼吸功能,其他器官也基本成熟。所以,懷孕七個月的胎兒已初步具備存活條件。

如果因母體的原因無法繼續妊娠,而胎兒也有七個月大,通常會選擇在這個時候終止妊娠,七個月早產的胎兒在悉心照料下是可以成活的。而到了妊娠八個月早產的,多是胎兒自身的問題,相對來講成活率反而會低。這就是此說法的由來。

在現代醫學發達的今天,“七活八不活”已不具備參考價值。


像天使守護你


婦產科說了,胎兒到母親肚子裡28周開始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質,那個東西是寶寶出生用來呼吸的,等到32周有一個低值,然後到35到達一個高峰,所以說28周也就7個月出生比8個月出生的孩子,單純從存活率來說,更加容易存活一些,只是難護理,需要好的醫療條件。


北緯零度


這是從古留下的經驗而以,沒科學根據,懷孕七個月早產能把孩子精心餵養能活,八個月早產把孩子當正常出生的孩子養,照顧不精心孩子必然活不成,所以七活八不活留傳到今,如果七八兩個月早產嬰兒都精心照顧,都能活。事在人做在人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