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英劇《殺死伊芙》Killing Eve?

水西散人


美國艾美獎是電視劇界的最高獎項,地位之高,等同於格萊美之於音樂界、奧斯卡之於電影界。和中國不同艾美獎的評選不只是參考電視劇人氣,可能很多觀眾認為這部劇很好,但卻無緣艾美獎,歷年的艾美獎都是由專業的人士評選,更加偏向學院氣息,專業之餘,略有點不接地氣。艾美獎就是電視劇的高標,左右著美國電視劇的心跳。艾美獎頒獎典禮,於美國而言就是盛宴,並且這個盛宴不只侷限於美國,而是影響著全世界。但很遺憾,以往的艾美獎都沒有亞洲人的身影,今年,這一遺憾或許將得到圓滿。

7月13日,吳珊卓憑藉新劇《殺死伊芙》,成為第一個提名艾美劇情類視後的亞裔。很多人或許會問,吳珊卓是誰?

吳珊卓出生於1971年,是加拿大籍韓裔影視演員,畢業於加拿大國家戲劇學校。94年,吳珊卓出演個人首部電影《雙喜》,正式進入娛樂圈,一鳴驚人用在吳珊卓身上可謂是非常貼切,就是這部電影,讓吳珊卓獲得了法國戛納國際視聽展最佳女主角獎,這才是真正的一炮而紅。之後,吳珊卓陸續出演了《紅色小提琴》、《鋼管舞娘》等電影,《鋼管舞娘》讓她獲得了米蘭國際觀光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中國觀眾接觸到吳珊卓,大概是因為《實習醫生格蕾》。Christina Yang是美劇《實習醫生格蕾》裡面的人物,這個人物沒有金髮碧眼,也沒有天使面容魔鬼身材,但是卻是很多劇迷的心頭寶。Yang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學霸,她專注、勤奮、不屈不撓。在醫院實習期間,五個實習生中,如果能留兩個人下來,那麼除去Yang之外的四個人都會認為是自己和Yang。Yang在醫學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也遇到了很多良師益友,但她在生活中又略顯笨拙,她有自己作為醫生的驕傲,這份驕傲有時候就顯得傲慢。吳珊卓對於Yang的演繹入木三分,她飾演的Yang敢愛敢恨,不怕傷害,可以保持初心。她或許有缺陷,但正是這些缺陷讓這個角色更加豐滿、更加有血有肉。

前段時間,吳珊卓在中國又火了一把,原因是她和林永健撞臉了,至於有多像,不贅述,參考圖片。不靠臉,就只有靠才華。很多人將吳珊卓和吳君如作比較,認為兩人非常相似,但早年,吳君如依舊如花般美豔,後來才獨樹一幟轉變發展方向成為喜劇演員。吳珊卓起初是做配角從而被人記住,她跳出了古板的亞裔角色形象,表演非常的有張力。

在《殺死伊芙》中,吳珊卓飾演的一個生活無聊﹑十分聰明的英國安全局人員,後勤的工作無法滿足她當間諜的幻想。Eve這個角色性格怪異,這在整部劇一開始就有體現。Eve早上起床時突然怪叫,像是夢魘,嚇著了身邊的丈夫,也嚇著了觀眾,但是之後才發現Eve叫是因為枕著手臂睡覺發麻了。Eve身上沒有任何主角光環,丈夫是普通人,所以Eve從丈夫那裡學來的波蘭語只是粗俗的“把屁股挪到床上去”,和另一位主演比起來,Eve沒有精緻的外貌魔鬼的身材,但是卻格外的有趣。她有敏銳的直覺,可以斷定兇手是女性;足夠細心,可以從簡單凌亂的話語中發現蛛絲馬跡;性格怪異,甚至想好了毒殺丈夫後善後的方式(當然只是假設)。吳珊卓展現的Eve,誇張、幽默、細心,甚至有一點偏執,她像是生活中常見的大媽,但是又帶著不安分的心。

作為首位提名艾美獎的亞裔女性,吳珊卓可謂是實至名歸,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吳珊卓就是這萬里挑一中的一個,希望今年9月的艾美獎有她的名字。


影視口碑榜


算英劇還是不算英劇?《殺死伊芙》由BBC北美拍攝,個人感覺還是偏美劇。

看完第一季,編劇夠大膽,沒有留下明顯的伏筆就收尾了,是對第二季很自信嗎?

可以說,這部劇令人喜憂參半,但真的比同樣高分的《使女的故事》好看多了。

一個有精神病史的美貌女殺手,接受神秘組織的控制和命令,到處殺害各行各業頭面人物,初看是個犯罪片,然後是個帶有冷戰背景的諜戰片,很快觀眾又對女殺手的個人偏好更感興趣。

她,Villanelle,每次行動都精心計算,享受獵殺的樂趣,也帶走想要的答案,出手狠辣。但是她也有痛苦的回憶、無法捉摸的想法。

第一季始終沒有觸碰到神秘組織“12門徒”,無法知道殺人動機。加上警探伊芙雖有一些敏銳的直覺,但她既沒有過硬的身手,也沒有驚人的組織能力,以及莫名其妙的老闆Carolyn,導致時不時讓人出戏。

那個剛愎自用嚇尿褲子的英方男上司更加誇張,也許這位老兄心理素質不夠好,然而棄車逃跑這麼費勁,不太理解。

若不是Villanelle的人設有意思,《殺死伊芙》就失去了光彩。先是狠辣,再是古怪,Jodie Comer的表演令人信服。

其實本劇如果做成一個連環變態殺人案,不要什麼俄羅斯背景和神秘組織,女兇手與墨跡的伊芙周旋起來,相愛相殺,才有味道,也才接近英劇。

現在這樣扯得太遠,也沒什麼劇情推動力,反倒使人越來越不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