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立再傳弟子硬是把文哏相聲使成鬧活!相聲園子裡的文字輩奇葩

馬三立再傳弟子硬是把文哏相聲使成鬧活!相聲園子裡的文字輩奇葩

馬氏相聲發展至今已有一百三十餘年曆史,行內早就流傳“無派不宗馬”的說法,可見馬氏相聲對相聲藝人們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廣大觀眾對於馬氏相聲的推崇和敬意更是在相聲界達到了無可企及的頂點。以相聲泰斗馬三爺為代表的一脈傳承之所以在行內外受到極高讚譽,關鍵在於其通俗而不庸俗,幽默而非滑稽的表演風格。

馬三立再傳弟子硬是把文哏相聲使成鬧活!相聲園子裡的文字輩奇葩

馬氏相聲素以文哏和貫口著稱,《對春聯》、《西江月》、《文章會》、《開粥廠》早已成為不可複製的經典。不過,馬三立生前也經常告誡自己的徒子徒孫“學文哏也好,學貫口也罷,一定要有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事實上,十七位馬三立親傳弟子也確實謹記恩師教誨,在日後的舞臺生涯中各有各的特點,雖不敢稱自成一家,但也讓觀眾過目不忘。比如同門師兄弟中於寶林和姜寶林,同是專工逗哏,但表演風格卻大相徑庭。到了再傳弟子這一輩更是如此,像於寶林的弟子佟有為、馬樹春這一檔完全把馬氏相聲”文活武使“了,並且在天津相聲園子裡這樣的使活路子在觀眾中大受追捧。

馬三立再傳弟子硬是把文哏相聲使成鬧活!相聲園子裡的文字輩奇葩

常去園子聽相聲的天津觀眾對於佟有為、馬樹春再熟悉不過了。佟馬二位是同門親師兄弟,學滿出師後順理成章的結為捧逗搭檔。在觀眾眼中佟馬的相聲屬於肯賣力氣的,以火爆見長的表演經常形成臺上臺下之間的互動現掛。另外一大特點就是不管傳統活還是創編段子從來沒有使泥過,多文雅的文哏段子經他們處理後都能使出鬧活的效果。《賣掛票》這個活是佟馬師爺的代表作之一,馬三立在段子中刻畫的“馬洗澡”形象深入人心,但佟有為卻劍走偏鋒,由裘盛戎引出“求剩飯”,從現場效果來看更適合觀眾的口味。

馬三立再傳弟子硬是把文哏相聲使成鬧活!相聲園子裡的文字輩奇葩

大多數觀眾認識佟馬組合還是從他們的“夢繫列”創編相聲開始的,《明星夢》、《奧運夢》、《發財夢》......從段子內容和表演上都更貼近生活,刻畫小人物方面承襲著馬氏相聲的精髓。內容上算是大俗,但俗不傷雅,不用低級包袱取悅觀眾。在表演中,佟有為頻繁插入天津方言也讓演員與觀眾之間形成強烈共鳴。雖然文活武使的表演會暴露出諸如人物刻畫粗糙、包袱缺少回味等問題,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在觀眾中的人氣。每每上臺使完一段正活,返場時臺下觀眾總會齊聲高呼《黛玉走四方》,這段天津快板小段最初是由一位相聲愛好者創作,後經佟有為搬上舞臺成為久演不衰的返場必點節目。使這段天津快板時,臺下觀眾的合唱幾乎蓋過了演員的聲音。其場面熱烈程度不亞於岳雲鵬唱《五環之歌》、張雲雷唱《探清水河》。

馬三立再傳弟子硬是把文哏相聲使成鬧活!相聲園子裡的文字輩奇葩

現如今,還能堅持在相聲小劇場演出的文字輩演員寥寥無幾,像北京的劉洪沂、李立山、天津的張志寬、侯常喜也都以臺風穩健大氣的形象展現給觀眾,像佟有為、馬樹春二位敢於在臺上撒開了使活的絕對算是文字輩中的奇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