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過年,與現代的有何不同?原來這麼有年味!

大家都知道,過年只是春節的別稱,古時,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動物叫年,人們害怕他給自己帶來了不阿紅的運氣,於是,在嘗試了各種方法都不能將年趕跑時,發現燃燒爆炸的竹子,會讓年獸恐懼,聰明的人們就發明了鞭炮,每當年來了,就要用鞭炮嚇走他。那麼,古代過年,與現代的有何不同呢?又有什麼習俗呢?

古代過年,與現代的有何不同?原來這麼有年味!

網絡圖片

根據史冊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穀物生長週期,穀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至於互相拜年宴請,則起自漢初。

按中國人的習慣,每年一到臘月(農曆十二月)就準備年貨過年了。除夕晚上,即使常年在外的人們此時也一定要趕回家團聚。看來這就是我們春運擁堵的原因所在啊!

古代過年,與現代的有何不同?原來這麼有年味!

網絡圖片

古代,在春節期間,大街上會出現旅行的隊伍,且各朝代各地區都不一樣:有的會演社戲,有的會舞龍舞獅,當戲曲逐漸佔據人們主要的娛樂領域後,春節看戲就成了那場鬆散的“春晚”最熱鬧最受人歡迎的地方。原來春晚就是這麼來的!

但是,你是否覺得過年,已經缺少了年味呢?

1、人們變的不像過去那樣單純了,所以年也就複雜了,所以年味就被沖淡了;

2、現在做什麼都要向錢看了,就連感情都用錢來衡量,何怪乎年味無味;

3、一到過年就要想著“送禮”“請客”,“利”“權”如此之重,年味變淡也想當然了;

4、匆匆忙忙的快節奏生活,短短的7天假期,如何夠用?年的來去匆匆,根本忙不過來,如何能細細品味“年”的氣息;

古代過年,與現代的有何不同?原來這麼有年味!

網絡圖片

所以每次過年,我們家裡都會把手機放在一邊,如果吃飯時還玩手機,談心時還玩手機,這樣的年味怎麼會不淡?古代過年,不同的就是沒有手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