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狼蟲虎豹」里的「蟲」指哪種動物呢?

活在霸州


我在瀋陽呆了十年,兄弟幾乎都是新民人。別處我不知道,但在新民,長蟲必須是指蛇。有人舉“大蟲”為例,誠然,《水滸》中稱老虎為大蟲,如家喻戶曉的武松打虎一回;但是這個成語既然以狼、蟲、虎、豹四種並列,則此“蟲”就必然不會是“大蟲”,而只能是“長蟲”。

一、蟲

我們今天所說的“蟲”,是各種有足類動物的總稱,其本來的字應該寫成“蟲”,讀音“ chóng”。

《大戴禮記·易本命第八十一》: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為之長。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為之長。

羽蟲,即飛禽;毛蟲,即走獸;甲蟲,即帶殼的;鱗蟲,即不帶殼的;倮蟲,指人類。

《爾雅·釋蟲》說: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可見,蛇並不在以上五族之類,而是“豸”。

二、䖵

這個字念“kūn”,同“昆蟲”的“昆”字,是蟲類的總稱。《說文》:蟲之總名也。

“昆”字的本義是“明”,鄭玄注《詩》,說“昆蟲”就是“明蟲”。順便一說,這也是今天的昆明市的含義,其實“昆明”就是“明明”的意思。

三、蟲

這個字現在唸“chóng”,但其實本來該念“huǐ”,有這樣幾個意思:1、鱗甲類的總名,《廣韻》:鱗介總名;2、凡蟲之屬,皆從蟲,所謂“物之微細……以蟲為象”,大概可以理解成以蟲字為偏旁,以它造字去表示別的帶足動物;3、《玉篇》:古文虺字,一名蝮,是一種毒蛇。


對於這三個字,可以這麼理解,蟲是五族的總稱,䖵是五族中鱗甲兩族的總稱,而蟲是個造字的偏旁,如果不用作偏旁,就是毒蛇。

因此,狼蟲虎豹當然不會是“狼蟲虎豹”,狼虎豹其實都只是毛蟲的一種而已;

其次,當然也不是“狼䖵虎豹”,䖵義與蟲義基本一樣;

那麼這個詞只能是“狼蟲虎豹”。

然而,若是鱗蟲、甲蟲的總稱,則不能以兩個大類與毛蟲下的三個小類並列;若說其代表部首偏旁,也是毫無意義;

因此,按其意思只能寫成“狼虺虎豹”,表示豺狼、毒蛇、猛虎和豹子四種兇獸。


————完————

率意談噱,靡所不包。主攻南北朝歷史、武俠中的歷史及神話歷史,認真的扯淡,認真的考證。歡迎點贊、轉發、評論及關注~~~~


王事情


繁體字中既有“蟲”字,又有“蟲”字,今天一律簡化為“蟲”。那麼“狼蟲虎豹”的“蟲”到底是“蟲”字還是“蟲”字呢?

我搜了一下影印版《西遊記》,裡面寫作“狼蟲虎豹”。


許慎《說文解字》中解釋“蟲”字道:“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蟲為象。凡蟲之屬皆從蟲。許偉切。”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時認為,蟲就是古代的一種蝮蛇,細頸大頭。後來引申為臥倒的蛇,即“其臥曰蟲,舒之曰它(即蛇字)”,也就是說,蛇臥倒了叫“蟲”,舒展了叫“蛇”。

“蟲”在甲骨文、金文及篆書中,就是一條蛇的形象。

因此“狼蟲虎豹”的蟲就是蛇。

清代小說《綠野仙蹤》裡說:“內中狼蛇虎豹,妖魔鬼怪,大白日裡往往傷人”,可以證明“狼蟲虎豹”就等於“狼蛇虎豹”。


@王事情 將“蟲”解釋為“虺”,我認為可能並非如此。如果按照清代段玉裁的看法,“蟲”和“虺”雖然讀音一樣,但不是一個字。

因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的“蝮”字條下面說:“(許慎)意蟲為無足它,虺為四足它(它就是蛇的意思)。”也就是說蟲是無足蛇,而虺是四足蛇,兩者的意思並不完全一樣。古人常說“虺蜥”、“虺蜴”,也可以證明虺和蜥蜴是同類的。古人對動物的分類比較樸素,他們認為蜥蜴和蛇是一類的,蜥蜴就是四足蛇。



夢露居士


“狼蟲虎豹”出自明朝賈仲名的《對玉梳》第三折:“轉過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裡面藏著什麼狼蟲虎豹”。


古人稱老虎為大蟲,最早記載的的是晉幹寶《搜神記》,其中有文字講到“扶南王範尋養虎于山,有犯罪者,投於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蟲”。(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為什麼會以“大蟲”稱呼老虎呢?原來古人用“蟲”泛指一切動物,並把蟲分為五類:禽為羽蟲,獸為毛蟲,龜為甲蟲,魚為鱗蟲,人為倮蟲。虎為百獸之王,故加“大”字。

在本句的“蟲”不應是指老虎,因後面已經有特指的“虎”。《爾雅·釋蟲》、《說文》說,“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又說初指毒蛇,後指一般蟲類,也作動物的通稱。在本句應該是指毒蛇之類,以區別於虎豹,不然,語句便有重複之嫌。(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南方鵬


蟲,在動物學昆蟲範圍科學地擬定為二種:益蟲和害蟲,全為冷體動物。

小時,晚上睡覺有臭蟲,點著蚊香薰蚊蟲,掛著蚊帳隔蚊子,這二都是自古人的天敵。

臭蟲從八十年給氯化物六六六粉噴殺,從人們視野中消失,是瀕死滅絕動物了。

蚊子如今還在猖獗,真希望儘快把它統統滅光,誰發明這一產品妙藥,這生物化學諾奘奘給那位大官人,誰都口服心服莫言。

成語蟲:"狼蟲虎豹"一詞中"蟲"指的是什麼。水滸和新華字典所解明為"大蟲"即老虎,此詞蟲就不作為蟲單一釋解了。

狼蟲虎豹之蟲,此蟲為指一類廣義的兇殘害人吸血動物,不分大小,大,大不過大虎,小,小不過蚊蠅蟑螂,蜘蛛,芽蟲,蛔蟲…,還包括前面講的臭蟲。

狼後面蟲含:豺,熊,野豬,狐狸,老鼠,毒蛇…一類對人有攻擊性和破壞農作物害人蟲。

此蟲再擴大廣義去議述,也可為害群之馬的貪官汙吏,流氓地痞,惡霸壞人,也可在封建社會"苛政猛於虎(大蟲)"時代人憤怒指桑罵槐。

蟲,除植物不能加以運用,在動物世界,蟲可為一切總統解釋代名詞。

益蟲:蚯蚓,麻雀,燕子,蜻蜓,畜物牛羊馬豬犬,禽類,鴨雞鵝兔,絕大多數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好"朋友"。

壞蟲,害人蟲,人們將之與掃除一切害人蟲,壞人蟲,全無敵。


易家巷


首先要明確的是這個“蟲”不是老虎。很多人認為,狼蟲虎豹中的蟲指的是老虎。古代五行陰陽學說中有“五蟲”之說。古人認為,陰陽歸位生靈各有所屬。天地陰陽二氣比較均衡的演化成“五蟲”。

東方鱗蟲,魚屬類,龍為長。西方毛蟲,狼熊屬類,虎為長。南方羽蟲,眾鳥屬類,鳳凰為長。北方甲(介)蟲,鱉蚌屬類,龜為長。中央裸蟲,無屬類,人為長。所以推斷,狼蟲虎豹都是毛蟲!有人也把老虎叫大蟲,毛蟲裡的老大!


但是,在這個特定的成語裡,“蟲”應該理解為毒蛇。否則和虎就是重複!《山海經·南山經》裡有記載“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腹蟲”。


過客251969142


【狼蟲虎豹】最讓想起西遊記,不知你有沒有記得這首歌:

“剛擒住了幾個妖,又降住了幾個魔,魑魅魍魎怎麼它就這麼多。嘿嘿,吃俺老孫一棒! 殺你個魂也丟來魄也落,神也發抖,鬼也哆嗦,打得那

狼蟲虎豹無處躲。剛翻過幾座山,又越過幾條河,崎嶇坎坷怎麼它就這麼多。俺老孫去也!去你個山更險來水更惡,難也遇過,苦也吃過,走出個通天大道寬又闊。”

其中就有【狼蟲虎豹】,對於“蟲”應該是古人稱作的一種獸吧,因為古人用“蟲”泛指一切動物,並把蟲分為五類:禽為羽蟲,獸為毛蟲,龜為甲蟲,魚為鱗蟲,人為倮蟲。在這裡肯定不能是人。


經典影視快遞





蟲,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音chong,二聲,繁體字寫作:蟲,意思,①名詞,蟲子:組詞:蟲災,米里生蟲兒了。②稱具有某種特點的人(多含輕蔑意):組詞:書蟲,網蟲,可憐蟲,應聲蟲,糊塗蟲。

蟲,是目前的寫法,曾寫作 蟲,是 虺 (音hui三聲)的本字,是指☞一種帶有劇毒的蛇🐍,後又泛指昆蟲的統稱。古代,“蟲”還泛指一切動物。

《爾雅·釋蟲》: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zhi四聲)。

《列子·黃帝》:禽獸蟲蛾。

《詩·齊風·桑柔》:蟲飛薨薨。

《韓非子·五蠹》:人民不勝蟲蛇。

《荀子》:肉腐出蟲。

成語“狼蟲虎豹”,先多見於 (明)吳承恩◎著《西遊記》,在原著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中,有先提到 蟲,寫到悟空翻看判官捧出的五六簿文書並十類薄子,逐一查看時,提到:蠃(luo,三聲)蟲、毛蟲、羽蟲、昆蟲、鱗介之屬,俱無他名。又看到猴屬之類,原來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蠃蟲,不居國界;似走獸,不伏麒麟管;似飛禽,不受鳳凰轄,另有個薄子。



在《西遊記》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中,第一次出現了“狼蟲虎豹”一詞,原文:及收兵查勘,只捉得些狼蟲虎豹之類,不曾捉得他半個妖猴。

同一回中,文中,也寫作“虎豹狼蟲”,原文:昨日與那猴王戰了一場,只捉得他虎豹狼蟲之類,更未捉他一個猴精。

在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中,唐僧出來時,遇到的,原文有提到 : 正在那不得命處,忽見毒蟲奔走,妖獸飛逃;猛虎潛蹤,長蛇隱跡。

同迴文中,獵戶,劉伯欽出現時,唐三藏說:適間來到此處,遇著些狼虎蛇蟲,四邊圍繞,不能前進。

而,伯欽道:我在這裡住人,專依打些狼虎為生,捉些蛇蟲過活,故此眾獸怕我走了。

在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僵”,也有寫到,此去行有兩個月太平之路,相遇的都是些虜虜、回回、狼蟲虎豹。

在之後的很多回裡面,《西遊記》也都有提到“狼蟲虎豹”,概不一一舉出來了,但是,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來,這裡的 “蟲”,應該不是指的☞大老虎,和我們在《水滸傳》裡面看到的,大蟲就是猛虎,應該不一樣否則的話,前後意思重複多餘了,當然,同理,也不會是狼🐺和豹子,那麼,就剩下了大蛇和毒蟲(如蠍子蜘蛛蜈蚣之類)了,但是,通篇看《西遊記》裡面,提到蛇的時候,一般都是會特地提出來的,如上面“狼虎蛇蟲”,再結合整本《西遊記》中,毒蟲在那個時候人們的心中,是可以成精成怪,長得蠻大的,如後文裡面有蜘蛛精、蜈蚣精、蠍子精等。

所以,我認為,狼蟲虎豹,裡面的 “蟲”,應該是泛指的一類毒蟲,如:蠍子、蜘蛛、蜈蚣之類的。


播撒希望收穫未來


您好,我是熹木木,我想分享一點我的淺薄思考及蒐集來的資料。

首先從“狼蟲虎豹”這四個字來推斷,“蟲”當是一種兇猛或者是令人忌憚的動物,因為“狼、虎、豹”皆為兇猛或令人忌憚的動物,所以這裡的“蟲”沒理由不是兇猛或令人忌憚的動物。四個意義相關的字組合成一個成語在我們漢語中比較常見,與此類似的又如“魑魅魍魎”“妖魔鬼怪”等。

其次,有人說這裡的“蟲”當是“大蟲”,也就是老虎。本人不同意這種看法。如果是“老虎”,那麼這個詞中中間的“蟲”和“虎”的意思又相同,這樣的組合形式又不符合漢語詞彙的規律。

再次,查找資料細細思考後,這裡的“蟲”應當是蛇。請聽我分析。

一,究其字源。在繁體字中“蟲”這個字形念“hui3”(音同“毀”)。表示“昆蟲”的意思的字形寫作“蟲”,即三個“蟲”才是“昆蟲”的“蟲”,一個“蟲”念“毀”。《說文解字》釋“蟲(hui3)”為“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蝮”就是“蛇”。參考其甲骨文金文還更能看出它的象形意味來,如下圖。(引自《基礎漢字形義釋源》181頁)
二,先民對“蛇”


的忌憚,也增加了“狼蟲虎豹”為“蛇”之意的可能性。“它”的本意也是指“蛇”,字形也是“蛇”的象形,“蟲(hui3)”與“它”字源相同,後來分化。《說文解字》又說“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在這裡可見人們對蛇的害怕,再看“狼蟲虎豹”這個詞中的其它字都很令人忌憚,“蛇”也挺令人忌憚的,故這裡的“蟲”當為“蛇”。毒蛇蟒蛇就更令人害怕了。

三,求之方言也可得佐證。我們這裡魯南方言把“蛇”到現在仍然稱作“長蟲”,而且好多答友都說他們那裡也有這種稱法,可見把“蛇”的稱“長蟲”的現象並不少見。

四,繁體字中的“蟲”與“蟲”本就不同,而且讀音也不一樣。上面已有淺薄分析,在此不再贅述。但需要補充的是,在簡體字中用了更簡單的“蟲(hui3,音毀)”代替了更加常用的表示“昆蟲”的“蟲”字,久而久之便不知道“蟲(hui3,音毀)”的本意了。至此,我猜想“狼蟲虎豹”中的“蟲”本當讀作“hui3,音毀”,後來便都讀作了“chong2”,只不過我目前還木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一猜想。

總之,這裡“狼蟲虎豹”中的“蟲”應當是比較兇猛,令人害怕的動物,應當是指“蛇”,尤其是毒蛇蟒蛇之類的“蛇”。不應當是指老虎。

以上便是我的淺薄思考及認識,疏漏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熹木木


謝邀,成語"狼蟲虎豹"裡的蟲指哪種動物?狼蟲虎豹在成語中,比喻野性,兇猛,這四種動物獨霸一方,狼大多生活在草原,性野。虎豹大多生活在山林,而蟲是什麼呢?蟲當然生活在山洞蟲,是比較兇猛的大蛇。

狼蟲虎豹還有比喻比大蛇更可怕的就是人不人,鬼不鬼住在山洞中佔山為王,無人性,強搶豪奪,比狼虎豹更可怕,狼狽為奸專幹壞事。



蟲乃不勞而獲,人民蛀蟲,有大蟲,有小蟲。專刮取民脂民膏,害人不淺。我們一定要掃除一切害蟲,讓民眾過上幸福安康生活。


有緣人153832681


先說說,“狼蟲虎豹”好像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語,最多算詞語或常用詞語。“豺狼虎豹”才算成語。

從字面和這個詞語要表達的意思來講,“狼,虎,豹”都是兇猛的能給人們帶來傷害或者給人極度恐懼感的動物,以前嚇唬小孩“大老虎來了!”,“大灰狼來了”是口頭禪,說明這些動物給人們帶來的心理陰影有多大。

照這個邏輯,能和這三隻動物相提並論的動物,只有蛇,而且是毒蛇。

在古代,自然環境還呈現出原始的面目,人類的活動還沒有讓其它動物絕望,那個時候,蛇是很多的,多到什麼地步?多到出門在外或在家裡都有可能被蛇咬傷,如果是毒舌那就中大獎了_基本上就沒命了,所以那時候的人們路上遇到打招呼都問“無它乎?”就像現在見面問候“吃了嗎?”一樣普遍。

但是那個時候人們把蛇稱作“它”。

造這個詞的的時候,既想表達對毒蛇的畏懼,又不好用“它”,太生僻,也不願用“蛇”,顯得沒文化深度,只好用了一個既能說清楚有有點文化深度的字“蟲”來替代“毒蛇”。

畢竟“狼蟲虎豹”要比“狼毒蛇虎豹”有文化,也比“狼它虎豹”好懂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