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抢来了,怎么留?

人抢来了,怎么留?

导读

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地方竞争的重要砝码,而地方也清楚发展越来越需要人才资源。重视人才是好现象,必要时也需要借助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但要讲究一个“度”,既要尽力而为更要量力而行,既要引进人才更要培养人才,既要利用政策抢人更要环境留人。

来源 | ANBOUND 产业研究中心

选自 | 城市问题研究 356期

大家都知道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各大城市对人才的争夺主要集中在院士、杰青、长江学者或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上,而近两年开始已经扩展到新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参与到“抢人大战”之中。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人才争夺,不仅有作为传统人才高地的北上广深,成都、南京、西安、珠海等城市也纷纷抛出重磅“人才新政”。各地的引人政策,主要还是集中在户口、住房、待遇、身份、荣誉等方面。虽是通用手段,但有些地方为了“抢人”开出天价,从资金、房子等方面“层层加码”。

各地抢人大战政策

武汉市

最低年薪+打折买房租房

2017年大学毕业生留汉人数达30.1万,是2016年的3.1倍;新落户大学毕业生14.2万,是2016年的近6倍。

解决收入问题,制定毕业生最低年薪指导标准:专科4万元、本科5万元、硕士6万元、博士8万元;

解决住房问题,大学生可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安居房、租到租赁房;

解决落户问题,设置“零门槛”,只要凭毕业证就可以落户,大专生、本科生40岁以下,硕士生、博士生不受年龄限制。

南京市

面试补贴 人均千元

2018年3月,南京市宣布针对来南京面试的非在宁高校2018届应届毕业生,将给予“面试补贴”,标准为人均1000元。

降低落户门槛:研究生以上学历及40岁以下的本科学历人才,可凭毕业证书落户;技术、技能型人才,凭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落户。

租房补贴:大学生租房补贴的期限由两年延长至3年,学士和高级工每月领取600元,硕士每月领取800元,博士每月领取1000元。通过企业申请租赁补贴的,享受政策期限最长5年。

创业补贴:大学生在南京首次创业,领取营业执照后,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开业补贴。

杭州市

外国人创业最高资助一亿元

2015年,浙江杭州出台“人才新政27条”;2016年,出台杭州人才“若干意见22条”;2018年,杭州推出“全球聚才十条”、“开放育才六条”等政策。

对外国人才招引、创业创新支持等方面:外国人才在杭可享受七项出入境便利政策;外国人才在杭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外国优秀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等。

对推进本土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方面:实施“杭州国际化人才培养工程”;资助世界技能大赛奖项获得者;资助国际行业资质证书获得者;扩大人员国际交流便利等。

宁波市

落户门槛大幅度调低

3月1日起,落户浙江宁波的门槛大幅调低,范围大幅扩大。

◎ 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可先落户后就业,取消住房和工作限制;

◎ 中专、高中学历在宁波工作满两年,无房也可以落户;

◎ 夫妻投靠取消原共同居住生活的要求,老年父母投靠取消年龄限制;

◎ 市区原购房落户和投资的纳税落户政策停止执行。

郑州市

各种补贴齐上阵

郑州市提出“智汇郑州”人才新政,近日开始实施。

落户补贴:对新引进落户的博士、35岁以下的硕士、本科和预备技师(技师),三年内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购房补贴:郑州市青年人才首次购房补贴标准为:博士每人10万元,硕士每人5万元,本科毕业生每人2万元。

成都市

落户更便捷

2018年1月1日,成都市开始实施条件入户和积分入户“双轨制”,规定45周岁以下的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可以在成都直接落户。

2017年以来,各地不少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都已初见成效。不过,抢人才容易,守人才难。如何将抢到手的人才留住,也是各大城市应该考虑的问题。

其他城市“抢人”政策

秦皇岛

2017年12月份公布的人才办法显示,秦皇岛将确保提供一套人才公寓供人才租住,人才公寓租期可达5年。最高级的A类人才可免费租住,最低级的D类人才(硕士和本科)也仅需负担40%的租金。后续还可以买下这些人才公寓,个人仅以保障房价格购买,价格超出部分由政府和用人单位各承担50%。

沈阳

对新落户并在沈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在沈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和1万元购房补贴。原籍非沈阳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首次来沈就业创业,可享受博士800元/月、硕士400元/月、学士200元/月、不超过三年的租房补贴。

东莞

取消实施近10年的积分制落户办法,实施“参加城镇社保满5年且办理居住证满5年”为落户条件的户籍新政。具体而言,东莞不仅将对高校及职业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和留学归国人员等三类群体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还将制定更加宽松的政策措施,对新生代农民工、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学生在东莞市大中专院校就读将户口迁入学校的人口等五类群体放宽入户限制。

长沙

在长沙工作、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首套房不受户籍和个税、社保缴存限制。

济南

取消购房、投资纳税落户条件限制,实行居住就业落户。

西安

近5年毕业或35周岁以下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可申请贷款,额度最高50万元,期限一般为两年,并给予50%贴息。

昆山

本科毕业即可落户买房,不受限。

谨防只重视人才引进

不重视人才培养

各类优惠政策对人才确实有极大的吸引力,也是对人才价值的极大肯定,但要警惕政策上的盲目攀比。政策攀比很可能导致人才攀比,也就是哪里钱多就往哪里跳槽,却忽视事业发展,不仅不利于人尽其才,更会造成资源浪费。

“抢人大战”还有一个不好的风向,就是只重视人才引进,不重视人才培养。现在一些城市在人才引进上可谓不惜成本,不仅开出高薪、提供大房子,还给予各类人才称号和行政职务。这些地方在高规格对待引进人才的同时,往往忽视对自有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

在这部分人最需要住房补助、项目资助、荣誉激励时,资源却没有向他们靠拢,而是集中流向抢来的人才上。人才流动本是一种正常现象,“抢人”也有其合理成分。

问题是,许多地方的“人才新政”重物质激励,轻所需所能,以至于个别人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了追物质上,忽视了本职工作。引进人才,不仅要把这些人的身份留下来,还要把他们的心留下来,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下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业绩。这就需要在用优厚待遇吸引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事业平台的提供、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营造。

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更需要个性化的引进政策,在政策制定导向上从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着手,用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总之,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地方竞争的重要砝码,而地方也清楚发展越来越需要人才资源。重视人才是好现象,必要时也需要借助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但要讲究一个“度”,既要尽力而为更要量力而行,既要引进人才更要培养人才,既要利用政策抢人更要环境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