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該怎麼學?(二)拍的有想法

”有想法“是不少攝像師常說的一句話。。。。。

人家的片子拍的那麼好,太有想法了。

那麼啥是“有想法”呢?

有的朋友說了”就是有思路”,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有思路呢?

“人家是牛人,自然有思路”。。。。。

基本結論就是拍的好得靠大腦想的出東西來,而有天賦的牛人大腦才能想的出來。

所以。。。。。背景虛化是有思路,小斯繞圈是有思路,軌道走一下也是有思路、做個延時拍攝也是有思路。

那麼如何才能學會“大神”的本事呢?

先買一套大神用的機器設備,然後再沿著大神的腳步模仿就可以了。

攝像該怎麼學?(二)拍的有想法

當然這麼做的朋友很杯具,通常的結果是N年過去了,他還在模仿著大神的腳步。。。。。然後自己的脾氣變壞,無論在哪兒一言不合即翻臉。

實際情況在於:

1、大神是如何成功的?

既然是沿著大神的腳步走,你就沒有想過大神是怎麼成功的嗎?

2、手法咋這麼相同?

為什麼那麼多大神的表現手法都相同呢?

為啥都要用“小景深”,都要用“延時”,都用斯坦尼康“繞圈”?

原因很簡單,對於影視節目來說,什麼內容用啥表現手法都是有明確規定的,當然你也可以稱之為“套路”。

例如對話戲一般要用“近景”,都是“小景深”。。。。。

攝像該怎麼學?(二)拍的有想法

這不是說都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而是誰拍戲都這麼用,這樣表現力最強!

準確的說,這就是很多朋友看不起的“攝像基礎知識”。

有朋友說了 “老師,按你的說法那不就所有的戲都拍的一模一樣了嗎?”

當然不是了。。。。。

表現方法確實那麼多種,但關鍵是“運用”二字。

組合和運用是關鍵!

攝像該怎麼學?(二)拍的有想法

當然如果這樣也脫不出套路感。。。。。那就只能不走尋常路,玩兒長鏡頭了。可以看下奧斯卡大片兒是不是大部分都是“長鏡頭”?

例如《鳥人》、《荒野求生》。。。。。

攝像該怎麼學?(二)拍的有想法

攝像該怎麼學?(二)拍的有想法

就連馮小剛導演的《芳華》也開始玩兒長鏡頭了。

。。。。。

所以無論多大的神,拍片子也得走套路!

例如表現方式,不外乎“蒙太奇”、“長鏡頭”兩種。

你想沿著大神的足跡走,不好意思,起碼你得懂“蒙太奇”、“長鏡頭”吧?

而”蒙太奇“也好,“長鏡頭”也好,都是基礎知識。

確實的說現在“影視節目”已經是工業化了,做一個節目其實如同生產一個產品。。。。。。

你非要混打混有理,我的感覺好,拍出來就是牛X。。。。。那真心是不靠譜。

如果一個攝像師連鏡頭“入畫出畫”的運用都不會,還想著拍”高大上“那就真心很悲劇了。

說到這兒有朋友說了,別賣關子了,攝像基礎只是究竟是啥呢?

一、入行資格

那就是攝像機參數控制,如果連手動參數都用不好,那麼抱歉的說這種情況下拍一個會議或者活動記錄都有出故事的概率,做這行真的很吃力。

這樣在現在刺刀見紅的行業競爭下,第一批倒下屬於正常。

二、基本鏡頭語言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景別,構圖啥的。沒這個方面的知識

1、你拍出來的很可能客戶看不大明白。

2、覺得不好看!有人拍的畫面張力十足,而有人拍的就平板板的,就是基本鏡頭語言導致的。

三、蒙太奇、長鏡頭

也就是如何用鏡頭組合起來敘事。

四、拉片兒分析

要想做節目,首先學會看節目,這是必須的。

你不能看著一個片子喊”真牛!“、”高大上“。。。。。

那些都是感性方面的內容,喊破喉嚨也不會對你做節目有所幫助。

拉片兒得落實到實處,這個片子為啥好看?用了什麼表現方式,什麼鏡頭語言?這個鏡頭為啥要用滑軌移動一下?。。。。。

確切的說一個合格的節目,沒有一個鏡頭是浪費的,都有其用處。

拉片兒就得把這些都分析出來。

無論你拍什麼節目,這些都屬於你必須掌握的內容,也就是基礎。

沒有這些基本無法幹活兒。

當然哪種徹頭徹尾的記錄拍攝除外。

如果只是讓你從頭到尾拍攝一個會議,確實不需要你懂鏡頭語言。

但即使是拍一個”婚禮微電影“,不好意思,上面說的基礎你必須掌握.

海達郝老師

2018.7.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