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充電樁大咖北京論劍:智能運營時代來臨(之二)

聚焦|充电桩大咖北京论剑:智能运营时代来临(之二)

聚焦|充电桩大咖北京论剑:智能运营时代来临(之二)

6月28日,2018(第三屆)充電樁創新峰會在北京召開,行業精英圍繞充電樁建設焦點問題獻計獻策,共話未來。新能源汽車圈公號昨日發表了專家精彩觀點,今日繼續發佈第二部分,敬請關注。

聚焦|充电桩大咖北京论剑:智能运营时代来临(之二)

妙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則有

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今天,有很多的問題,續航短,充電慢以及安全隱患,這三個是最大的痛點,但這三個最大的痛點都在電池,電池也不可能一天就解決問題,如果材料不革命,很難一下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圍繞這三個問題,做了很多的研究,比如3分鐘既充既走,像加油一樣方便,目前我們的電池可以從0%充到100%只要三分鐘,目前採用的槍是雙槍600安,最大電流是1000安。

目前我們做從電池的角度,解決了這麼幾個問題,第一個實現極速充電,目前我們的極限是20C,20C的壽命大概是一萬次,5C是4500次,材料不一樣,5C和15C的材料也是不一樣的。續航里程長,總量達到上百萬公里。

聚焦|充电桩大咖北京论剑:智能运营时代来临(之二)

普天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峰

普天新能源是中國普天旗下以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建設運營和服務為主業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依託於普天在信息通信和電池電源領域積累的產業優勢,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資源。目前主要業務覆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及十幾個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目前總共開拓業務覆蓋範圍26個主要省市。除去一些充電樁群以外,我們現在大型充電廠商300個,主要服務於公交和出租項目。累計充電樁規模達到2萬個,目前服務的公交、出租、物流、通勤、郵政、乘用車總車輛規模超過了10萬臺。

同時我們建成了首個面向新能源汽車規模化運營的車網一體服務平臺。我們在北京建設的充電樁超過了3千個,路網車輛達到4萬臺,國家機關的機關辦公地我們都建設了大量的設施。

移動充電方面, 從2017年開始我們在北京市144個小區,投放了350臺設備,經常用的移動充電差不多超過了5000輛電動汽車,目前服務車次一直趨於上升過程,切實解決了一部分老舊充電難的問題,目前主要投放在朝陽、昌平、通州、順義、大興、石景山和豐臺。

聚焦|充电桩大咖北京论剑:智能运营时代来临(之二)

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副總理王春風

我們要從四個方面做好運營,第一技術、第二線下運營能力、第三資源整合能力、第四源源不斷的資金。我們清醒的認識到,想要企業穩健的發展,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運營效率,以及降低成本。此外,新技術對共享汽車這個領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有就是資源,包括充電,包括汽車的停車,包括牌照,等等一系列資源,當然也包括資產資源。利用各種資源,我們成立了輕享公司,聚焦B2C,在 12個城市,從最南邊的三亞一直到北京,包括西北,我們運營的車輛規模達到1萬臺。

現在很多運營商是一體化,自己找停車位,自己建網點,自己建樁。但是我們始終認為,要想真真正正資源的共享,一定要學會利用社會資源,利用今天在座很多合作伙伴的資源,輕享是全國第一家用一個平臺,把幾家合作伙伴聯繫起來,做到資源共享,提高運營效率。

聚焦|充电桩大咖北京论剑:智能运营时代来临(之二)

中惠創智無線供電技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效輝

中惠創智為什麼做無線供電呢?無線供電並不是新的概念,特斯拉提出過這個概念。主要是出於下面的考慮,第一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的發展戰略,無線充電更符合無人駕駛發展,汽車智能化發展以後,如果汽車都實現無人駕駛,那無線充電肯定也會成為標配。 再一個是動態充電,我們這個項目今年研發成功。

總體來說,無線充電當前來說有有兩個比較好的特點,一個是便捷,有一些女性害怕充電樁,對電有一種恐懼感,大部分的槍比較重,有些女性拿不動,再一個無線供電完全可以避免物理接觸,晚上回家到車位,把車直接停在車位上,就可以自動預約時間,即使你忘了插槍,手機一操作可以直接啟動,不需要跑樓下去。

關於公司的商業模式,首先我們肯定要結合新能源主機廠,我們作為一個部件供應商,第二方面我們主要做了加電站運營,同時我們也會售電,分佈式儲能我們也會介入。

聚焦|充电桩大咖北京论剑:智能运营时代来临(之二)

深圳市車電網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璞

雲平臺是整個生態圈的核心,智能硬件加上智能管理才是我們整個理念的實現。多行業平臺的互聯互通實際上是我們在裡面的非常重要一環,它連接了車輛端,管理端,監控端。新能源產業是一個大的融合體,不光是充電,還有車輛,還有停車,還有儲能,還有售電,還有用能,最終做到節能減排。另外,分時用電包括樁的共享,預約充電,分時租賃,這樣的話,可以把資源最大化利用起來,包括場景充電化的管理,用電情況,監控情況等等,通過多種的控制手段,體現多種的運營報表情況。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需要幾個人,現在我們管理一百多個運營商,幾百個充電站,現在運營維護不到十個人,所有都基於自動化後臺系統。有些小的運營商也有自己小的團隊,大概十來個人做運營開發,還有APP開發,看到我們平臺之後,他們就準備把自己的團隊解散,因為他沒必要花這麼多的錢和精力放到這上面去,數據管理我們的平臺直接就創造好了。

聚焦|充电桩大咖北京论剑:智能运营时代来临(之二)

賽迪顧問高級分析師田澤普

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環境,2014年開始國家電網放開充電設施的投入之後,從2014年到2017年國家政策方面也是提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充電設施,可以看到他們每一年都有不一樣的思路,比如說2014、2015年的時候更多是鼓勵並且提出國家認為合理的規劃。2016、2017年的時候開始提出補貼應該怎麼發,以及告訴各個企業我應該在哪一些重點領域首先推廣充電基礎設施。在這樣一個發展環境的情況下,現在充電樁建設的現狀也是具有一定的規模,保有量從2015年7.6萬個充電樁到2017年44.5萬個,每年100%以上的增長率,2017年增長20多萬個充電樁數量。

再談一談需求,到底充電樁建設的缺口有多大,首先來看看,IEA在兩個月前發佈了全球電動汽車展望,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充電樁樁車比沒有想象得那麼差,排名第三。前面是新西蘭,德國,是發展比較好的。另外一個可以看到中國快充,直流快充基本上領跑全球的。我們國家重點省份的公共車樁比,上海、北京、深圳、天津等等都是比較超前的,在前十個省份裡面,浙江、湖南、河南稍微弱一點。我們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時候私人佔比和單位佔比有多少,單位佔比一個人不需要一個車,私人充電樁在公共停車場,或者是小區車位裡面,他佔比的比例是有所區別的,未來,我可能需要更多公共樁的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