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無言」叫父愛

有一種“無言”叫父愛

馬上又到“父親節”啦!在這個稀有的男性節日裡,我們不妨從父親這一角色來探究一下男性的內心世界!

每當我們提起父親時,往往會聯想到剛毅、堅強、責任和安全……等這些詞語,與母親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他似乎與我們是有距離的,又蘊含著力量。而他們的內心卻像那廣闊的海洋,沉默而深邃。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男性與女性在遺傳、荷爾蒙的分泌、解剖以及生理特徵上有著明顯的差異,大腦結構的細微差異導致具體功能以及表現形式有著不同的特質,所以他們的行為方式有著各自的代表性和獨特性。

有一種“無言”叫父愛

生物學上的先天差異也造就了男性和女性鮮明的人格特徵。一般情況下,男性比較理性、客觀,女性比較感性、主觀。當遇到緊急事件時,男性常可以做到沉著應對、當機立斷,女性卻常會驚慌失措或優柔寡斷。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特質也決定了當他們遇到同一個問題時,行為表現和處理方式是不一樣的。

“父親”這兩個字裡似乎蘊含著天然的力量,在心理諮詢的房樹人繪畫投射測驗中,與父親相關的是太陽、大山等這樣圖像;如果追溯到一些遠古的神話,無論是中國的盤古開天地、夸父逐日,還是遙遠的奧林匹斯山上的希臘眾神,都體現著男性天然的強大和主宰權,進入父系社會似乎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對父親,對男性的角色期待是一種淵源久遠的集體潛意識。

有一種“無言”叫父愛

因此在性別角色中,社會會對男性和女性在態度、角色和行為方式方面都有著不同的期待。在家庭中,男孩從出生開始,一般父母就會按照男性特徵的要求對他們加以培養教育,男孩也會更多地去觀察模仿父親的行為。當男孩的行為與性別相符時,就容易獲得父母、同伴、或者老師的鼓勵;當孩子的行為與性別不相符時,就容易被批評和嘲笑。比如,一個男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總喜歡哭,這種行為會得到父母的責備,同伴的嘲笑,在這樣的情境裡,男性們不自覺中學會了適應壓抑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行為等這樣的社會“潛規則”,並逐漸內化為自己行為習慣和品質特徵,“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膝下有黃金”類似的要求和期待,成為他們的座右銘。

然而,鐵血柔情最是動人。

父親只有那種“強如山,剛如鐵”的大眾形象嗎?當然不是!在許多有關描寫父親的文學作品中,我們都能透過堅強高大的外表感受到他們如水般的慈愛和溫情。當他們面對孩子、面對親人、面對親子關係時,也會有情感的流動,只是表達方式與母親有所差異而已。不善言談的父親總會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默默地承擔著那份責任。

有一種“無言”叫父愛

記得小時候,我的身體不好,經常生病。所以打針吃藥就成了我的家常便飯,過去的藥又總是苦得令人難以下嚥。有一次我哭著喊著不吃藥,正當母親準備給我灌藥的時候,我急忙跑過去抱著正準備出門上班的父親的腿哭著不放手。父親對母親說:“別逼孩子,讓她緩一會再喝。”母親生氣地說:“你就把她好好慣著吧!”父親只是呵呵一笑不做聲。每當母親喋喋不休地埋怨父親啥心都不操的時候,父親總是不作聲。我用不解的眼神看著他,他對我小聲說:“你媽媽心情不好,讓她發洩發洩才不會傷身體。”我默默看著父親,感覺他就冬日裡的太陽,再厚的冰也能被他慢慢融化。父親那沉默寡言的外表下流露著對家人的關愛和溫情,讓我們享受著那份安全和溫暖……

有關數據表明,患有心理疾病已經使用精神類藥物的人群當中,男性比例遠遠大於女性,而因心理困擾來尋求幫助的人群中,女性明顯高於男性。這一數據對比說明,女性遇到困難更願意尋求幫助,而男性受到心理困擾的傷害程度高於女性。

有一種“無言”叫父愛

在社會經濟的壓力下,男性更多地承擔起家庭的經濟支柱,而在孩子的家長會上或者幼兒園親子活動中,父親的缺席似乎成為了一種常態。加之母親對孩子在生活上的照顧,也讓孩子對母親的需要遠遠超於父親,這樣的情形有時會讓孩子在與父親相處中產生了距離感。同時,大多男性在生活細節上的束手無策也讓他們更加把方向轉向對事業的追求,來完成他們對家庭的責任,其實這種責任擔當的背後,埋藏著他們對家庭的渴望。社會文化背景讓男性必須按照社會公眾期待的方式來要求自己,像一棵大樹一樣為家人遮風擋雨,壓抑著自己內心的情感需要。然而壓抑需要並不是沒有需要,他們同樣也渴望來自親人的澆灌與滋養。

“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每一磚一瓦用愛創造;家裡人的微笑是我的財寶,等回家才知道自己真的重要;雙手能為家人而粗糙,那麼榮耀那麼驕傲……”

有一種“無言”叫父愛

家,是女性的情感歸屬,也是男性的心靈城堡,彼此多一些理解,少一分抱怨,讓他們在靈魂疲倦的時候,可以由衷地說一句:回家真好。

作 者:郭繼紅

有一種“無言”叫父愛

我們是心理諮詢師,我們可以和你一起改變你的生活,讓你的生活變得積極、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