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无言”叫父爱

有一种“无言”叫父爱

马上又到“父亲节”啦!在这个稀有的男性节日里,我们不妨从父亲这一角色来探究一下男性的内心世界!

每当我们提起父亲时,往往会联想到刚毅、坚强、责任和安全……等这些词语,与母亲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他似乎与我们是有距离的,又蕴含着力量。而他们的内心却像那广阔的海洋,沉默而深邃。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性与女性在遗传、荷尔蒙的分泌、解剖以及生理特征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大脑结构的细微差异导致具体功能以及表现形式有着不同的特质,所以他们的行为方式有着各自的代表性和独特性。

有一种“无言”叫父爱

生物学上的先天差异也造就了男性和女性鲜明的人格特征。一般情况下,男性比较理性、客观,女性比较感性、主观。当遇到紧急事件时,男性常可以做到沉着应对、当机立断,女性却常会惊慌失措或优柔寡断。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特质也决定了当他们遇到同一个问题时,行为表现和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

“父亲”这两个字里似乎蕴含着天然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中,与父亲相关的是太阳、大山等这样图像;如果追溯到一些远古的神话,无论是中国的盘古开天地、夸父逐日,还是遥远的奥林匹斯山上的希腊众神,都体现着男性天然的强大和主宰权,进入父系社会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父亲,对男性的角色期待是一种渊源久远的集体潜意识。

有一种“无言”叫父爱

因此在性别角色中,社会会对男性和女性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期待。在家庭中,男孩从出生开始,一般父母就会按照男性特征的要求对他们加以培养教育,男孩也会更多地去观察模仿父亲的行为。当男孩的行为与性别相符时,就容易获得父母、同伴、或者老师的鼓励;当孩子的行为与性别不相符时,就容易被批评和嘲笑。比如,一个男孩子遇到一些事情总喜欢哭,这种行为会得到父母的责备,同伴的嘲笑,在这样的情境里,男性们不自觉中学会了适应压抑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等这样的社会“潜规则”,并逐渐内化为自己行为习惯和品质特征,“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膝下有黄金”类似的要求和期待,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然而,铁血柔情最是动人。

父亲只有那种“强如山,刚如铁”的大众形象吗?当然不是!在许多有关描写父亲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透过坚强高大的外表感受到他们如水般的慈爱和温情。当他们面对孩子、面对亲人、面对亲子关系时,也会有情感的流动,只是表达方式与母亲有所差异而已。不善言谈的父亲总会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默默地承担着那份责任。

有一种“无言”叫父爱

记得小时候,我的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所以打针吃药就成了我的家常便饭,过去的药又总是苦得令人难以下咽。有一次我哭着喊着不吃药,正当母亲准备给我灌药的时候,我急忙跑过去抱着正准备出门上班的父亲的腿哭着不放手。父亲对母亲说:“别逼孩子,让她缓一会再喝。”母亲生气地说:“你就把她好好惯着吧!”父亲只是呵呵一笑不做声。每当母亲喋喋不休地埋怨父亲啥心都不操的时候,父亲总是不作声。我用不解的眼神看着他,他对我小声说:“你妈妈心情不好,让她发泄发泄才不会伤身体。”我默默看着父亲,感觉他就冬日里的太阳,再厚的冰也能被他慢慢融化。父亲那沉默寡言的外表下流露着对家人的关爱和温情,让我们享受着那份安全和温暖……

有关数据表明,患有心理疾病已经使用精神类药物的人群当中,男性比例远远大于女性,而因心理困扰来寻求帮助的人群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这一数据对比说明,女性遇到困难更愿意寻求帮助,而男性受到心理困扰的伤害程度高于女性。

有一种“无言”叫父爱

在社会经济的压力下,男性更多地承担起家庭的经济支柱,而在孩子的家长会上或者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父亲的缺席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加之母亲对孩子在生活上的照顾,也让孩子对母亲的需要远远超于父亲,这样的情形有时会让孩子在与父亲相处中产生了距离感。同时,大多男性在生活细节上的束手无策也让他们更加把方向转向对事业的追求,来完成他们对家庭的责任,其实这种责任担当的背后,埋藏着他们对家庭的渴望。社会文化背景让男性必须按照社会公众期待的方式来要求自己,像一棵大树一样为家人遮风挡雨,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然而压抑需要并不是没有需要,他们同样也渴望来自亲人的浇灌与滋养。

“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每一砖一瓦用爱创造;家里人的微笑是我的财宝,等回家才知道自己真的重要;双手能为家人而粗糙,那么荣耀那么骄傲……”

有一种“无言”叫父爱

家,是女性的情感归属,也是男性的心灵城堡,彼此多一些理解,少一分抱怨,让他们在灵魂疲倦的时候,可以由衷地说一句:回家真好。

作 者:郭继红

有一种“无言”叫父爱

我们是心理咨询师,我们可以和你一起改变你的生活,让你的生活变得积极、喜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