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被殺,爲什麼岳家軍不但沒人報仇,甚至連一個說情的都沒有?

手機用戶67715936607


事發前岳飛已被“設計”的已經沒那麼大軍權了 !而且有叛變岳飛的將領當然也有不肯屈節的將領。

岳飛曾兩次忤逆宋高宗,一次是對宋高宗在北伐上反覆無常的態度不滿,另一次則是讓壯年中宋高宗立嗣,而其卻無法生育(可能是被嚇的)也沒孩子(去世了)。

宋高宗和秦檜採用明升暗降的套路,削了岳飛的兵權,除了岳飛外還有張俊和韓世忠。不過張俊由於和秦檜達成了某種共識,命運看起來好很多。

韓世忠被高宗留下,派張俊和岳飛去接管韓世忠軍。不過岳飛是副將(當時任命張俊為樞密使,岳飛副樞密使)。

張俊乾的都是些不齒的事情,瓦解韓世忠軍,岳飛無可奈何。

這就是岳飛悲慘命運的第二步。

隨後,張俊便深入到岳家軍內部鼓搗。他買通和恐嚇岳飛手下王貴和王俊,上演了一出心知肚明的鬧劇,那就是王俊向王貴檢舉張憲。張憲是岳飛得力戰將,看來“官家”確實想來一個釜底抽薪。張憲很有氣節,被誣陷和岳飛傳統謀反,卻也是有口難辯。

隨即岳飛極其子岳雲也進了大獄。

出於公,的確有人替他說話,韓世忠曾質問秦檜,當時負責審訊他的御史中丞也因為說了公道話被換下。


大眼大世界




問:岳飛被殺,為什麼岳家軍不但沒人報仇,甚至連一個說情的都沒有?

答:問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是一個歷史初級愛好者吧。我就簡單說一說,儘量扼要點。

我小時候最初接觸岳飛的故事,是劉蘭芳的《岳飛傳評書文本》。這本書裡面的第二十五回、第二十六回、第二十七回的書目分別叫“張邦昌進璽”、“假詔害忠良”、“牛皋救元帥”,講述的是奸臣張邦昌、張俊等人傳假聖旨,誑岳飛回朝,然後指稱岳飛潛回京城行刺皇上,惡意陷害。岳飛因此被宋高宗綁出五鳳樓問斬。關鍵時刻,岳飛的把兄弟牛皋起兵造反,打得京師兵將無人可擋,也打醒了惑於奸臣諂語中的宋高宗。最終,岳飛冤情得雪,再掌兵權,重回到了抗金前線。

故事寫得很熱鬧,大快人心。

但這個故事是假的。

後來讀“說唐”系列,我很懷疑,“牛皋造反”的故事根本就是抄襲《薛仁貴徵東》中奸臣李道宗傳假聖旨,誑薛仁貴回朝,然後以薛仁貴潛回京城行刺皇上的罪名,惡意陷害薛仁貴的情節。

岳飛是民眾心目中的大英雄,後來慘死風波亭,大家都希望那些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能替他說情、報仇、甚至造反,這種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生活不是小說。

生活中,沒有人會像《岳飛傳評書文本》裡的那個“牛皋”這麼胡鬧的——就算“牛皋”胡鬧得起,跟隨他的士兵可胡鬧不起,造反是一件株連九族的大事,豈能一時衝動、頭腦發熱,擼起袖子就幹起來?——除非象大澤鄉“大雨、失期”那一群人,造反或有可能一生,不造反必是一死。

下面,我們不妨拿幾件大將起兵造反的事來比較一下。

抗金名將吳璘之孫吳曦在南宋開禧初年的造反,明成祖朱棣在“靖康之役”的造反,吳三桂在康熙年間的“三藩之亂”……這些人的造反,哪一個不是在造反之前做了精心的策劃的?哪一個不是在造反之前反覆向將士們做洗腦工作的?

所以,岳飛本人,或岳飛的部將要起兵造反,沒有做足大量的先期工作,根本不可能舉事。

不過,從岳飛兵權被奪、官職被免、戴罪下獄,再到含冤被害,岳飛的部將、赫赫有名的岳家軍並沒發什麼任何譁變的跡象來看,已充分證明了岳飛本人從沒對朝廷有過異心,真心對得起他背脊上刻的“盡忠報國”四字。我們有理由相信,岳飛早已把他的忠君報國思想灌施於他的幕僚、將士、乃至全軍,他本人在含冤被害的漫長過程中沒有想到過要造反,他的軍隊也和他一樣,從沒想到過造反。

話說回來,岳飛對朝廷忠心耿耿,而趙構、秦檜未必會認為岳飛真的忠心耿耿,他們為了收拾、處死岳飛,步步精心設計,處處求穩。

比如,削兵權(包括削張俊、韓世忠的兵權),趙構事先什麼也不說,而於紹興十一年四月十二日突如其來地發出詔令,命張俊、韓世忠、岳飛三路宣撫使速來行朝奏事。

張俊和韓世忠路近,很快就到了;岳飛路遠,遲遲沒到。

岳飛沒到,趙構就不敢宣佈削兵權的事,生怕岳飛在來的路上知道了,一旦掉頭策反部隊跟朝廷對著幹,那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所以,他只得讓接待官員將張、韓兩人引到西湖邊好酒好肉地哄著供著。

史書裡記,因為連等了數天岳飛都未到,趙構和秦檜等人食不甘味、夜不安寢,一天到晚疑神疑鬼,顧慮重重。

趙構還一度抱怨秦檜、參知政事王次翁、給事中直學士院範同這些人,說都是他們出的餿主意,做事太操之過急。

時過多年,王次翁回憶起這事,還對自己的兒子王伯庠感慨說:“吾與秦相謀之久矣,雖外示閒暇,而終夕未嘗交腱。脫致紛壇,滅族非所憂,所憂宗社而已。”

好不容易,岳飛終於出現了。

趙構於是效仿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設宴隆重接見了三大將。

酒酣耳熱之際,給三人每人下了一道《制詞》,當眾宣佈:韓世忠、張俊改官樞密使,岳飛則改官樞密副使。

即為了避免三人有過激的反應,故意給他們升官,由武官升任樞密使、副樞密使(即宰相和副宰相)。

當然,單單隻削兵權還是不能放心的,隨後,又通過一連串的人事安排,肢解了這三大將的部隊。

經過這麼一弄,岳飛兵權被解除,而岳家軍的編制已經打亂,所以,趙構他們在殺岳飛時才會如此肆無忌憚。

下面說說岳家軍中一些要員的下落:岳雲、張憲與岳飛一起被害,王貴辭職,董先、徐慶、李道等人被調,牛皋被毒死,王敏求、楊浩、邢舜舉、朱芾、李若虛、高穎、王良存、夏珙、黨尚友、張節夫等,全被貶逐流放。

補一句,岳飛被害,雖然沒有發生起兵、造反的事,但還是有很多人為之說情的。

趙宋皇朝宗室齊安郡王趙士褭按輩分算,他是趙構的“皇叔”,感於岳飛的忠義,慷慨進諫說:“中原未靖,禍及忠義,是忘二聖,不欲復中原也。臣以百口保飛無罪”。

大理寺左斷刑少卿薛仁輔、大理寺丞何彥猷、李若樸等人,力辯岳飛無辜,要求司法部門儘快放人。

甚至,一個叫範澄的書生,家在福建,聽說岳飛下獄,急得不行,向朝廷寫了一封長信,以劉宋名將檀道濟之死為鑑,力勸趙構收回成命,免除岳飛的罪責。信的結尾,他說:“臣與岳飛無任何瓜葛,不曾有何私交,只是出於公義而已。”

……

岳家軍中的於鵬、孫革、王處仁、蔣世雄,智浹、劉允升、劉洪道、張戒等等,也都有為岳飛求情。

結果,上述這些人,無一例外地遭到了迫害,或貶或流放,或下獄,或處決,或暗殺,手段狠毒、慘烈、令人髮指。


覃仕勇說史


南宋名將岳飛還在前線奮勇殺敵。宋高宗、秦檜卻在這時候拖後腿想求和,宋高宗這昏庸的皇帝更是在秦檜的慫恿下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隨後岳飛遭受的誣陷,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一同被殺害。

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而岳飛這樣傑出的古代軍事家帶出來的隊伍非常團結,對岳飛更是忠心耿耿。奇怪的在岳飛被捕到被殺都沒有任何岳家軍抵抗的記錄,甚至沒有隻言片語傳出幫岳飛說情,這是為什麼 呢?

原來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後 ,宋金開始議和的同時,宋高宗就著手裁撤岳家軍,其中包括最精銳的“背崽”“踏白”等軍,其他的精兵被被重建,“背崽”軍甚至被編入御林軍,剩下的隊伍就地解散。

宋高宗在殺害岳飛之前就已經做足了準備,將其所有重要部隊將其全部防守起來,首先將岳飛府上的所有幕僚全部遣散,導致整個岳飛府上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個能人志士,隨之將幫助岳飛的全部都屠殺。而最後剩下的這些岳家軍根本就無力反抗,就算想出來幫助岳飛,根本就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任何的說話權,就那幾個忠心之士怎麼幫助岳飛,根本不足為懼。

一代傑出的將領沒戰死沙場,卻被秦檜這樣的奸人陷害致死。實在是可悲可嘆,不過也有個說法是身為皇帝的宋高宗,他覺得天下萬民都是皇家的,你一個臣子的領的隊伍居然稱呼是“岳家”,那不就是你家的,所以就把岳飛殺了,而秦檜不過是個背鍋俠。


大隊長曆史


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後 ,宋金開始議和的同時,宋高宗就著手裁撤岳家軍,其中包括最精銳的“背崽”“踏白”等軍,其他的兵被被重建,“背崽”軍甚至被編入御林軍,剩下的隊伍就地解散。

宋高宗在殺害岳飛之前就已經做足了準備,將其所有重要部隊將其全部防守起來,首先將岳飛府上的所有幕僚全部遣散,導致整個岳飛府上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個能人志士,隨之將幫助岳飛的全部都屠殺。而最後剩下的這些岳家軍根本就無力反抗,就算想出來幫助岳飛,根本就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任何的說話權,就那幾個忠心之士怎麼幫助岳飛,根本不足為懼。

一代傑出的將領沒戰死沙場,卻被秦檜這樣的奸人陷害致死。實在是可悲可嘆,不過也有個說法是身為皇帝的宋高宗,他覺得天下萬民都是皇家的,你一個臣子的領的隊伍居然稱呼是“岳家”,那不就是你家的,所以就把岳飛殺了,而秦檜不過是個背鍋俠。

南宋名將岳飛還在前線奮勇殺敵。宋高宗、秦檜卻在這時候拖後腿想求和,宋高宗這昏庸的皇帝更是在秦檜的慫恿下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隨後岳飛遭受的誣陷,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一同被殺害。

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而岳飛這樣傑出的古代軍事家帶出來的隊伍非常團結,對岳飛更是忠心耿耿。奇怪的在岳飛被捕到被殺都沒有任何岳家軍抵抗的記錄,甚至沒有隻言片語傳出幫岳飛說情,這是為什麼 呢?

原來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後 ,宋金開始議和的同時,宋高宗就著手裁撤岳家軍,其中包括最精銳的“背崽”“踏白”等軍,其他的精兵被被重建,“背崽”軍甚至被編入御林軍,剩下的隊伍就地解散。

宋高宗在殺害岳飛之前就已經做足了準備,將其所有重要部隊將其全部防守起來,首先將岳飛府上的所有幕僚全部遣散,導致整個岳飛府上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個能人志士,隨之將幫助岳飛的全部都屠殺。而最後剩下的這些岳家軍根本就無力反抗,就算想出來幫助岳飛,根本就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任何的說話權,就那幾個忠心之士怎麼幫助岳飛,根本不足為懼。

一代傑出的將領沒戰死沙場,卻被秦檜這樣的奸人陷害致死。實在是可悲可嘆,不過也有個說法是身為皇帝的宋高宗,他覺得天下萬民都是皇家的,你一個臣子的領的隊伍居然稱呼是“岳家”,那不就是你家的,所以就把岳飛殺了,而秦檜不過是個背鍋俠。

岳家軍在歷史上是十二支大軍,人數多達十萬人,而且岳飛在其中的威信相當高。趙匡胤陳橋兵變都有人跟隨,岳飛被冤殺為什麼沒人報仇?

但大多數人都想得到的問題,你認為皇帝會想不到嗎?其實並不是他們不想,而是皇帝早就動手了。重要將領被遣散或調換,軍事重鎮由親信換防,激化岳家軍內部矛盾,感覺實在不行的直接陷害死。皇帝也是做了萬全的準備,才敢對岳飛下手的。所以除非岳飛真想謀反還能活,不然皇帝永遠比他快一步。

至於說情也不是沒人說情,“莫須有”一詞就是因此而來,當時是韓世忠為岳飛鳴不平。 岳飛雖然軍事能力突出,但情商完全不行,平常就容易得罪人。猜不出皇帝心思就算了,還總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皇帝膝下無子,他卻總提立太子,可見岳飛人緣應該也不會太好。而且大臣們也都不傻,皇帝想殺的人誰敢求情啊?一旦說你是同黨,反倒送了自己的性命。

在秦檜想殺的將領中,岳飛並不是第一人,反倒是替他求情的韓世忠,但人家卻安然無恙。這是為什麼呢?首先韓世忠救過皇帝的命,這是無可比擬的政治資本,無論何時都是拿得出手的。其次韓世忠處理得當,當知道秦檜想殺他時,直接面聖訴苦求情,皇帝心軟就讓秦檜不要找他麻煩。最後韓世忠也清楚皇帝怕什麼,自己解散了韓家軍,並露出貪財好色之舉。

最後總結一下,岳飛與白起和韓信是一類人,軍事能力突出,政治上可謂一竅不通。如果沒有赫赫戰功,反倒有可能活下來,但恰恰死於功高震主。

1141年,嶽武穆風波亭後,高宗派田師中接管岳家軍。岳家軍主要將領結果不一:

一,被處死,如岳雲和張憲等.,這是岳飛的絕對忠誠者。

二,實力與威望並具,而且不服氣的,先封官再幹掉,如牛皋升官到荊湖南路馬步軍副總管,6年後被毒死;王貴任鄂州御前諸軍都統制,不久辭官。

三,無兵權且不服氣的,則全被下監獄,比如幕僚孫革、於鵬、王處仁,蔣世雄等,全部被下獄。

四,與嶽武穆關係不太密切且無甚意見的,則獲得善終,比如李道,後當了節度使。

五,無恥之徒參與陷害嶽武穆的,自然飛黃騰達,例如王俊就當到觀察使。

整體的岳家軍,在主要將領四散而去的情況下,在田師中帶領之下,兵力和戰鬥力都直線下降,最終這如山的岳家軍就消亡了。實在可嘆可悲呀。

講這個的原因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宋帝和秦檜的手段,他們並不蠢,甚至很聰明,用不同對策分化岳家軍。基本在嶽武穆和最忠誠者被害後初期,被抓的只有文官,而有兵權的全都沒有處置,甚至升了官,這無疑是非常牛的權術。在這種策略下,岳家軍將領迅速被分化,很難去形成反抗力量,或者報仇。

但這是根本原因嗎?不是的。

根本原因是岳家軍的忠君思想。岳家軍,他們是不是忠誠於大宋呢?是的,而且絕對忠誠。這是岳飛自己教育的結果。我們知道岳母刺字的故事,“精忠報國”這四個字不僅是嶽武穆的寫照,更是岳家軍的靈魂,岳家軍的強大是建立在對大宋的忠誠之上的,而代表大宋的正是皇帝,所以岳家軍絕對忠誠於朝廷和皇帝。這樣,即使朝廷和皇帝殺了嶽武穆,岳家軍依然保持了這種忠誠。坦白講,如果不是這種絕對忠誠,嶽武穆不會遇害,他隨便在什麼地方自立都可以,但他還是應了朝廷的詔書,明知是死,還是站在風波亭,圓了心中的這“忠”。

反觀宋帝殺嶽武穆的本質原因在於對岳飛過於集中的軍事權力的擔憂。縱觀這些針對岳飛而採取的陰謀措施,岳家軍越打越強,終有一天會功高蓋主,然而天下是姓趙的,並不是姓岳的,岳家軍越強,宋高宗越是擔憂。在宋初,宋太祖就杯酒釋兵權,一舉削弱了武將的地位,宋朝從此走上了文治的道路,所以在宋朝的文化環境之下是不允許出現一個十分強大的武將的,也就是說皇權的權威不容任何武將來挑釁。

因為被擔心不忠而被殺,因為忠誠而默然就戮。忠與不忠,寫盡嶽武穆一生悲劇。

岳飛不懂得一個道理,敵人的存在,你才有存在的價值,你把敵人消滅了,你也就失去存在的價值了。這就是“鳥獸散勁弓藏”。當岳飛把金國打敗之後,岳家軍成了皇帝的最大威脅,所以皇帝必須除掉岳飛。殺岳飛跟秦檜沒關係,秦檜是替皇上背黑鍋的。如果岳飛懂得這個道理,岳家軍就應該跟金國打打停停,不應該趕盡殺絕,只要金國的威脅存在,皇上就不得不利用岳家軍,這一點被袁世凱運用的登峰造極,清政府需要袁世凱鎮壓革命黨人,可袁世凱打敗革命黨人後,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按兵不動,跟革命黨人談判,袁世凱深知,如果他幹掉革命黨人,他就沒有利用價值了,接下來,清政府就會除掉他,革命黨人也知道,以自己的實力,根本無法推翻清政府,所以他們也想利用袁世凱來推翻清政府,就這樣,袁世凱在兩方之間權衡利弊,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袁世凱很清楚敵人的存在,自己才有存在的必要,而岳飛恰恰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中國的歷史文化中,被過分神話和美化的兩個人:關羽和岳飛。這裡就談談岳飛吧,岳飛是民族英雄,這點毫無疑問。在南宋初年那風雨飄搖的時代裡,如果沒有像岳飛、韓世忠這樣挺身而出的英勇將領力挽狂瀾,阻擋外敵入侵,可能中原大地要提前一百多年被外族統治,中華文明由此沒有得到繁榮的南宋經濟的滋養,而發生被異族文化破壞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所以,岳飛的歷史功績不容懷疑。南宋和南明有不少類似的地方,外族自北方入侵攻破北方的京城,皇族重臣大都被俘,而南方有大片領土和軍民不降,但最大的區別就是南宋建立了一個由一個皇帝趙構為中心的政權,而南明卻建立了多個互相不服甚至相互攻殺的小政權,這個區別直接導致南明最終在十多年後迅速瓦解,可見這個趙構在歷史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康王趙構能有如此大能力整合南宋各方勢力,保持政權平衡絕非昏君,趙構指派秦檜陷害殺死岳飛,更不是簡單的懼怕金國,甚至昏庸所為。

首先岳飛能不能徹底恢復中原,答案是絕不可能,後世很多人誇大了岳飛的實力,以為只要趙構不作梗,不召回岳飛,岳飛就可以直搗黃龍,克復中原。實際上當時岳飛雖然取得了戰場的主動,但孤軍深入,缺乏支援,很難再有大作為,離開江河密佈的南方環境,北方適合金國大騎兵軍團的平原丘陵戰場,以及對岳飛代表的南宋朝廷的抗拒的北方民眾,等待岳飛兵團的是困難重重的滅頂之災。千萬不要被中國人自己意淫的史料所迷惑,首先北方漢人未必多喜歡南宋朝廷到來,在當初北宋完整的政權統治和多年建立的軍隊抵抗下尚且快速失陷的領土,岳飛或南宋匆忙建立起的南宋軍隊就能反轉劇情,一蹴而就?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南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不具備快速轉為戰略進攻的能力,能站穩腳跟,把政權穩固已然是艱鉅任務了,後世的南明就是實例。所以在戰場形式相對好轉後,進行議和留下發展穩固政權的空間是南宋正確的選擇。

岳飛被殺,更不是議和必須的,或者說是因為趙構懼怕討好金人的事了,岳飛被殺是在南宋與金國議和之後的事。真正的原因是在需要議和的情況下,主戰政治主張的與皇帝不一致,高度挑戰了皇權威嚴,而趙構當時最缺的就是皇權的不可質疑性。“迎回二聖”是趙構最初為籠絡人心的提法,但這只是政治口號,並不是讓你岳飛時時提出的。皇帝提是口號,岳飛提就是該死。立太子的主張更是挑戰皇帝皇權的提法,岳飛的頭真是不夠砍的。

至於沒人給岳飛申冤或者造反來脅迫皇帝,那更是小說看多了,造反或是質問朝廷是多大的膽兒?何況岳飛是被調離軍隊,受了虛銜後才被問罪,到那會兒,該防範的工作都做好了,而且是有名望很高的張俊去接管了軍權。

總體說:岳飛是個歷史英雄人物,值得尊敬,但被冤死也是必然的,兔死狗烹,掩卷長嘆。

很多人不瞭解歷史,我來說說我看的史書

第一,向岳飛這樣做官做到位極人臣的被殺,肯定不是秦檜能做得了主的,他只是個執行者,主謀一定是趙構,秦檜殺岳飛的時候說了三個字莫須有,就是不需要有罪名,如果是秦檜或任何人要殺岳飛那是一定要有罪名的,因為他要向皇帝交代,岳飛的官位做到頂了,沒人能動得了他,如果皇帝要殺岳飛,那就簡單了,莫須有。

第二,岳飛犯了古時候的大罪之一,建議立皇儲候選人並給出候選人名,這是結黨營私類的重罪。

第三,侍才自傲,多次給皇帝下不了臺,多次撂挑子,讓皇帝認錯求他,否則不去抗金。

第四,反覆說迎回二聖,試問他想過迎回來,誰做皇帝呢?加上趙構本來就記恨徽宗。這四條是最致命的,導致在皇位和民族復仇方面,皇帝趙構要取捨,加上岳飛不服管,十二道金牌讓他不要進兵,他依舊不聽這在古代,犯了皇帝的大忌,就是現代員工不聽話,正常人都會除掉岳飛,不讓他收復最後的失地,迎回二聖。

第五,岳飛這個人沒有一點錯,不愛錢財和女人,加上在軍中和民間威望很高,擁兵自重,經常不聽皇帝的,這是才最讓古今所有君王害怕的,怕他造反,韓世忠就舉了秦始皇和王翦的故事,學習了變通,交出兵權才逃過一劫,岳飛則不以為然,以為只要是對的皇帝就不敢殺他,實則情商太低沒有政治韜略,導致殺身之禍。

民族大義上算是個英雄,可惜政治上情商太低,任何皇帝都不會容他的。

事實上,岳飛的死也是有他自己的原因。

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為什麼岳家軍那麼多人卻沒人幫助岳飛?如果一同上書皇帝請求他別殺,說不定皇帝會網開一面。

經過我的一系列搜索,我發現岳飛在我們的心中是很高尚的,文武雙全,善待屬下。但這都是岳飛傳的功勞,歷史上的岳飛並沒有這麼好,他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但是,他對屬下並不好,甚至他被秦檜誣告的時候許多屬下也跟著誣告。

岳飛,有勇有謀,一腔熱血,精忠報告,奮挽危卵。以其才能,從維護統治、拱衛朝廷的角度出發,是大有用處的。其不斷被擢拔便可見一斑。

但我們從整體格局來看,註定岳飛是個悲劇性人物。

一、是時,徽宗、欽宗被虜在外,趙構偏安一隅,秦檜得寵。秦檜從趙構皇帝及自身利益出發,對收復山河雖客觀上有利好,但直搗黃龍,救出徽欽二宗,就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了。畢竟主和派位高權重,百般掣肘,岳飛收復中原、直搗黃龍的夙願實現不了。

二、自古掌軍權者,往往多被皇帝格外關注。明裡可能會有督軍,暗裡會安插心腹、暗哨,以防軍隊異動等不測。是時,朝廷十二道金牌令才使岳飛班師,軍隊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在任何朝代,都會讓君主忌憚的。

三、岳飛之忠,將收復河山與救徽、欽二宗一併執行,這是政治遊戲。雖徽、欽二宗與趙構有血脈親情,然帝王家多看重皇權,往往薄情寡義。岳飛不能將兩者切割,故必遭皇權打壓陷害。岳飛在當時的影響力非常大,力主北伐。其時,任何北伐中原,都被視為對皇權易位的威脅,故秦檜在得到皇帝默許的情況下,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

四、岳家軍中將領平時多受岳飛精忠報國的薰陶,雖怨憤朝廷的不公,但若報仇,便是謀反的罪名,故而選擇忍氣吞聲。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用岳飛和袁世凱做對比來回答。岳飛和袁世凱最本質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君子,一個是小人。岳飛統領軍隊,給手下教育的是民族大義,因此,正直的人才會為他馬首是瞻,勇往直前,中間幾乎沒有個人情感,所以最後當岳飛被以謀反的罪名抓捕並處死時,手下人不但不會去救他,甚至有些人還會認為他是一個偽君子,唾棄他的為人,像岳飛一樣的人還有很多,最有代表性的要屬商鞅了——秦國絕大多數人都念他好,等到他落難時,秦國沒有一個人收留他;袁世凱就不同了,他是一個標準的小人,他和人的交往總是用利益拉攏,因此,圍繞在他周圍的絕大多數是一些唯利是圖的傢伙,當他有難時,就會觸動這些人的利益, 他們立即就會有動作。這就是君子和小人落難時的根本區別。岳飛的落難恰恰就是這種情況,他最後的結局即使他的悲哀,也是他領兵成功的標誌,因為,在封建社會能夠領出一隻為國的兵,絕對稱得上人格上的偉人!


湖南懷化信訪


岳飛是民族英雄。岳飛被殺害了,為什麼岳家軍不但沒人報仇,甚至連一個說情的都沒有?

 

在中國歷史上,岳飛是一個神勇武將,是一種不甘屈服的精神,是一種為國家、為百姓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的民族力量,是指引中華民族挺起脊樑、直面困難的精神源泉。就是這樣一個民族英雄,卻被奸臣陷害慘死,人們都希望那些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能替他說情、報仇、甚至造反,這種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有人問,岳飛被殺,為什麼岳家軍不但沒人報仇,甚至連一個說情的都沒有?提問這個問題心情可以理解,但這可能是一個歷史初級愛好者的提問吧。回答這個問題只有簡單扼要地說一下。

1103年,岳飛出生於相州湯陰一個平民家庭,1122年,應募從軍,從此步入行武之列。金兵南侵,岳飛加入抗金隊伍,從士卒到將軍,作戰無數,勇猛有謀,成為了南宋抗金隊伍中的翹楚。1130年4月,岳飛在建康(今南京)城南清水亭抗金首戰告捷,大敗金兵,讓金兵橫屍十多里。1134年,岳家軍繼續北伐,接連收復襄陽、郢州、隨州、鄧州、唐州、信陽六郡。1140年,岳家軍先後取得郾城、潁昌大捷,名聲大振,金軍驚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然而,宋高宗趙構為求偏安,與宰相秦檜合謀,以犧牲岳飛為代價,換取與金國議和的資格。1141年,趙構解除岳飛的兵權,將其投入大理寺治罪,與金簽訂了《紹興和議》。岳飛被殺後之所以岳家軍不但沒人報仇,甚至連一個說情的都沒有,主要大原因如下:

首先,朝廷對岳飛家族進行大清洗。岳飛死後,朝廷曾對岳飛的家族進行清洗,他的親人除了兒子岳雲同案遭到殺害外,其他的妻子兒女全家人眾,被分別流放到洞庭湖以南,以及福建之北的崇山峻嶺間,幾乎讓他們在這個世界上銷聲匿跡了,給那些想替岳飛說話的人,營造了一種輿論壓力。

其次,宋高宗趙構對岳飛的舊部進行了清洗和分化瓦解。岳飛舊部中,岳雲、張憲同案被殺,王貴辭職,退養於福建。董先調鄂州御前諸軍統制、侍衛親軍步軍統制。徐慶調到地方上任職。李道調鄂州任御前諸軍統制。孫革、黃縱、於鵬等軍中幕僚,大都被髮配編管,一個胡閎休,通過裝瘋,躲過一劫。大名鼎鼎的牛皋後來也被張俊女婿毒死。

再有,宋高宗為處死岳飛也做了萬全準備後才對岳飛下手的。比如最簡單的,將主要將領全部換人,重要的地方全部都換防。並且還使出各種陰招令他們內部互起矛盾。嶽府中的幕僚直接被遣散。軍中的親信將領都被陷害,以各種罪名給殺害了。正是如此,宋高宗通過種種手段瓦解了岳家軍。

此外,古語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處死的人,誰敢為他報仇。當處死岳飛父子的詔書發到大理寺,岳雲和張憲說了一句話:我們血戰功勞,反要去我們的命,我們何不打出去?岳飛當時喝道:“胡說!大丈夫視死如歸,何足懼哉!”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最有可能為岳飛報仇的岳雲和張憲同時被殺。岳家軍中將領平時多受岳飛精忠報國的薰陶,雖怨憤朝廷的不公,但若報仇,便是謀反的罪名,故而選擇忍氣吞聲。岳飛被冤殺後趙構強行收編岳家軍,岳家軍中南方將是被迫接受。岳家軍中的河北流民則拒絕接受,他們脫離大宋帝國返回北方與河北義軍一同抗擊女真。至此,岳家軍徹底分崩離析,再也沒有人有能力,沒有人敢為岳飛報仇。

從岳飛兵權被奪、官職被免、戴罪下獄,再到含冤被害,岳飛的部將、赫赫有名的岳家軍並沒發什麼任何譁變的跡象來看,已充分證明了岳飛本人從沒對朝廷有過異心,真心對得起他背脊上刻的“盡忠報國”四字。我們有理由相信,岳飛早已把他的忠君報國思想灌施於他的幕僚、將士、乃至全軍,他本人在含冤被害的漫長過程中沒有想到過要造反,他的軍隊也和他一樣,從沒想到過造反。


懷疑探索者


在中國歷史上,岳飛是一個神勇武將,是一種不甘屈服的精神,是一種為國家、為百姓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的民族力量,他被稗官野史和電影電視渲染得家喻戶曉,而且,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正史中,他的形象也絲毫不遜色於那些演義和傳說,他是歷史的真實存在,是指引中華民族挺起脊樑、直面困難的精神源泉。

1103年,岳飛出生於相州湯陰一個平民家庭,1122年,應募從軍,從此步入行武之列。金兵南侵,岳飛加入抗金隊伍,從士卒到將軍,作戰無數,勇猛有謀,成為了南宋抗金隊伍中的翹楚。1130年4月,岳飛在建康(今南京)城南清水亭抗金首戰告捷,大敗金兵,讓金兵橫屍十多里。1134年,岳家軍繼續北伐,接連收復襄陽、郢州、隨州、鄧州、唐州、信陽六郡。1140年,岳家軍先後取得郾城、潁昌大捷,名聲大振,金軍驚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然而,宋高宗趙構為求偏安,與宰相秦檜合謀,以犧牲岳飛為代價,換取與金國議和的資格。1141年,趙構解除岳飛的兵權,將其投入大理寺治罪,與金簽訂了《紹興和議》,在輸錢、送帛、稱臣、並殺害岳飛之後,趙構終於換得了金人的承認,冊封他為皇帝,保證不打他,讓他能夠安心歇息下來,享受“來之不易”的榮華富貴。

然而,岳飛被殺後,為什麼岳家軍不但沒人報仇,甚至連一個說情的都沒有呢?首先,岳飛死後,朝廷曾對岳飛的家族進行清洗,他的親人除了兒子岳雲同案遭到殺害外,其他的妻子兒女全家人眾,被分別流放到洞庭湖以南,以及福建之北的崇山峻嶺間,幾乎讓他們在這個世界上銷聲匿跡了,給那些想替岳飛說話的人,營造了一種輿論壓力。

同時,趙構還對岳飛的舊部,進行了清洗和分化瓦解。岳飛舊部中,岳雲、張憲同案被殺,王貴辭職,退養於福建。董先調鄂州御前諸軍統制、侍衛親軍步軍統制。徐慶調到地方上任職。李道調鄂州任御前諸軍統制。孫革、黃縱、於鵬等軍中幕僚,大都被髮配編管,一個胡閎休,通過裝瘋,躲過一劫。大名鼎鼎的牛皋,據說後來被人毒死。

如此巨大的陰謀,如此毒辣的手段,誰能在這深不見底的黑洞中探出頭來,為岳飛鳴一聲冤屈?不敢,亦不能。


帝國的臉譜


在關於民族英雄岳飛的各色謠言裡,“岳飛被殺沒人說情”這條,流傳一直很廣,但只要先參考一下宋高宗與秦檜,這對兒勾搭成奸陷害岳飛的“好君臣”的人品,就知道這樁謠言,不但刺耳,而且錯得嚴重荒唐。

因為,在宋高宗和秦檜這對奸帝奸臣的一輩子裡,臭得“青史流傳”的壞毛病,就是比臨安城牆還厚的臉皮,一個身為皇帝,金人快殺到揚州行宮時還在臨幸妃子,然後扔下揚州軍民提著褲子嗷嗷逃命。一個身為宰相,更是說話辦事厚顏無恥,後來在岳飛一案中,面對韓世忠的悲憤質問,連“莫須有”三個字都能臉不紅心不跳的說出口。倘若岳飛的冤案,在南宋真到了如謠言中那般牆倒眾人推,他們必然會敲鑼打鼓處決岳飛,何至於在大理寺陰暗的牢獄裡,偷偷摸摸的冤殺忠良?

事實上,正如史料中的客觀記錄,岳飛冤案的直接導火索,就是金朝人那句“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但是,當岳家軍在北伐戰場上悲憤回師,陷害岳飛的陰謀已經緊鑼密鼓時,作為陰謀策劃人的秦檜就發現:哪怕再無恥,這事竟然也難辦。因為所有扣在岳飛腦袋上的“死罪”,在這位英雄高貴的人品功業面前,竟都是自打臉!

比如,就在1141年5月,秦檜黨羽万俟卨和羅汝楫開出的“第一炮”,即攻擊岳飛不救淮西之罪。這樁罪直到抗戰時期,還被汪偽政權的御用文人拿來攻擊岳飛。

可真實的戰場局面,恰做了響亮回答,正是當時身患重病的岳飛的抱病馳援,才令金人倉皇撤退。處心積慮要害死岳飛的宋高宗,當時都曾熱烈讚揚岳飛“國而忘身,誰如卿者”。這麼個跟風誣陷岳飛的馬屁行為,剛好啪啪打了宋高宗自己的臉。

於是,為了不打臉,秦檜也祭出了奸臣們的常用套路:叫岳飛身邊的人反咬。這個套路,也是“岳飛被殺沒人說情”謠言的出處。可事實是,當秦檜的死黨張俊玩命撒錢拉關係,叫岳家軍的將士們出賣岳飛時,得到的卻是冷冷的回應。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卻是岳家軍裡少有人品極差的王貴。

而且就是這個屢犯軍紀的王貴,一開始也拒絕幹這破事,直到被張俊抓住了隱私,這才昧著良心說了瞎話。先誣陷了岳飛的愛將張憲,弄到了所謂岳飛的“罪證”!

然而,接下來的打臉卻是啪啪。受盡嚴刑拷打的張憲,卻是咬緊牙關,一句誣陷岳飛的話也沒有說。所謂拿到的“罪證”,連受王貴指使做人證的王俊都承認,完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繼而在岳飛被投入大理寺後,主審岳飛的御史中丞何鑄,這位秦檜的鐵桿親信,還真一板一眼把“證據”搬出來,沒想到樁樁件件,都被岳飛當場駁的體無完膚。工作認真的何鑄審了一通,竟然得出了叫老領導秦檜跳腳的結論:岳飛無罪!

如此花樣自打臉,惹得秦檜也朝著何鑄攤牌,告訴何鑄“此上意”。而何鑄,這位良心未泯的秦檜黨羽,也是立刻撂了挑子:不審了!

只要看過這一系列花樣打臉的場景,就知道岳家軍“連一個說情的都沒有”的說法,屬於知識何其貧乏:正是因為秉承良心忠義的岳家軍大多數將士,在岳飛一案上,始終不合作不出賣的慷慨態度,才叫秦檜這一夥人,自從開始這場陰謀後,就是各種漏洞百出。連自家黨羽何鑄都羞的跑路——不當官也絕不丟這個人!

這哪裡是岳飛“連一個說情的都沒有”?分明是在岳飛這面偉岸的鏡子面前,宋高宗外加秦檜這一干人等,沒等岳飛遇難,畫皮就被層層剝開!

而且更叫秦檜一夥人抓狂的,就是岳飛一案,在朝野民間引發的譁然。絕非像好些人說的那樣“岳飛人緣差”“沒有人說情”。就是在審訊過程中,不止何鑄一人覺悟,大理寺丞李若樸與何彥猷,也在發現案情荒謬後紛紛撂挑子,憤然為岳飛喊冤。平民劉允升上書為岳飛鳴冤,更是被南宋朝廷處死。雖然秦檜以殘酷手段掀起清洗,遍插心腹黨羽,造成了南宋朝堂為岳飛“失語”的狀況,但是真正的悠悠之口,他從沒堵住!

也正是因為無法叫天下人心服,所以掌握了話語權的宋高宗秦檜君臣,也只敢用秘密處死的齷齪方式殺害岳飛。

在岳飛死訊傳開後,哪怕臨安的普通百姓,在陸游的親筆記錄下,也到了“都人皆涕泣”的地步。小獄卒隗順更是不計生死,偷出了岳飛的遺骨,安葬在九曲從祠。甚至南宋的許多軍營裡,很多士兵們藉著“請紫姑”等民俗,寫對聯為岳飛鳴冤。甚至岳飛殉難二十年後,數萬岳家軍的老兵依然念念不忘。集體向南宋朝廷上書,請求平反岳飛冤案。史載“哭聲如雷”。這些曾經追隨岳飛戰旗的鐵漢們,從無一日,忘記他們偉大的統帥!

面對這些場景,那些所謂“岳飛之死無人說情”的話語,可見錯到何等荒謬。能說出此話的人,如果不是知識嚴重貧乏,只能說是選擇性失明。

也同樣是岳家軍的將士們,在岳飛的冤案之後,選擇了對岳飛元帥最好的告慰方式:一直秉承著這支軍隊的信仰,浴血抗擊著北方的強敵。曾經率領戰艦遠襲唐島的李寶,令金人喪膽的黑麵戰神畢再遇,都是實實在在的岳家軍骨血。1234年,同樣是岳家軍後人孟拱,率領新一代的岳家軍,一舉攻克金朝最後的據點蔡州。將自盡的金哀宗屍首帶回南宋祭天。百年國恥,一戰洗雪!

無論南宋王朝,做出過多少自作死的國策,這支偉大的軍隊,一直是拱衛南宋的重要力量!與岳飛元帥一樣,他們,無愧!


我們愛歷史


這主要是兩個原因決定的,一是岳家軍並不是岳飛的私軍,二是守護整個南宋半壁江山的需要。岳家軍的正式稱呼有四個分別是神武副軍、神武右副軍、神武后軍、行營右護軍,岳家軍只是民間私下的稱呼。這並不代表軍中將領都是岳飛的私人部下,只是便於稱呼而已。

岳飛在1142年四月份就正式交接了兵權,這是他被下獄前近六個月發生的事情。岳飛交接兵權後被任命為樞密副使,由於岳飛實在沒有把柄被秦檜抓到,秦檜想出了讓岳飛誣告韓世忠的主意,岳飛選擇了拒絕。在秦檜、趙構準備對岳飛動手前,岳飛的老部下蔣世雄就得到了消息,告知了岳飛。岳飛沒有選擇逃跑,他大概以為秦檜等人會流放他,這是兩宋政治迫害的常用手段。但他萬萬沒想到趙構秦檜的下限是給金人當孫子,金兀朮要殺掉掉對他們威脅最大的岳飛,趙構居然照搬了。從岳飛叫兵權到下獄近半年的時間讓趙構、秦檜等人完成了對岳家軍的接收和控制,也就是說岳飛被下獄時岳家軍已經難以有所作為。

其次是抗金的大局,一旦控制著荊襄路的岳家軍正式和南宋朝廷鬧翻,就會把南宋的整條防線撕裂成首尾不相連的三部分。岳家軍反抗趙構等人只能便宜了金兀朮,從國防大局出發,岳家軍將領選擇了隱忍。這種隱忍的代價甚至是死亡,牛皋就是被秦檜的爪牙田師中毒死的。被貶職、迫害的岳家軍將領和幕僚更是數不勝數,他們接受這種命運的前提就是有朝一日為岳飛平反,在戰場上守護漢人的半壁江山,乃至為岳飛復仇。

(牛皋)

二十年後的完顏亮南侵,昔日的岳家軍擋住了完顏亮四路大軍中的兩路。完顏亮南侵也證明了趙構當孫子政策的失敗,這個混蛋不得不提前退位,他的繼承人為岳飛恢復了名譽。岳家軍的後人在對金作戰上都是中流砥柱,畢再遇、孟珙都是岳家軍的後人,是岳飛兵法的傳承者,最後滅亡金國的就是孟珙。這種復仇才是最有意義的,它是岳飛理念的堅持。岳飛留下的荊襄防線一直守護著漢人的江山,讓蒙古大軍頭疼不已。


冷兵器研究所


因為岳飛在軍中的威望很高,岳飛在風波亭被害是秘密處死,除了皇家親信和秦檜的人之外,外人還無從知曉。滿朝文武,職務上能夠為岳飛說情的是武將張俊和韓世忠,文官跟岳飛交往不多,就算知道也很難為岳飛說情。張俊是岳飛的死對頭,岳飛被害他也是參與者之一,不可能為岳飛說情。韓世忠是事後才知曉的,說情已無從談起,只能跑到秦檜家質問。

其它可能為岳飛報仇的就是岳飛身邊的幾個死忠部將了。被害時不知道,事後知道也晚了。宋高宗和

秦檜早就做好了準備,他們謀害岳飛蓄謀已久,將岳飛殺害後,迅速將岳家軍解散,岳飛的死忠部將不是殺掉,就是調走,根本救不了岳飛,連報仇的機會都沒有

1141年(紹興十一年)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達命令:“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當處死岳飛父子的詔書發到大理寺,岳雲和張憲說了一句話:我們血戰功勞,反要去我們,我們何不打出去?岳飛當時喝道:“胡說!大丈夫視死如歸,何足懼哉!”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最有可能為岳飛報仇的岳雲和張憲同時被殺。牛皋被調離,後被張俊他女婿毒死;王貴在岳飛死後,被調到福建任職,基本等於退養,八年後去世;徐慶被調離後,到地方任職以後不知所蹤;其他一些部將不是編管就是流放,相當一批沒等到平反就死在流放地了。不過

岳飛被害之後,當時有一名下層軍士,對岳飛的死非常憤恨,於是趁著秦檜出行的時候,躲在橋底下,翻出來用刀刺殺秦檜。結局當然是這名小兵被抓住砍頭。這名小兵自然知道自己這一去十死無生,但是為了自己一腔熱血還是去了,哪怕為此付出生命也不怕。這位小兵叫做施全,在被抓的時候,他破口大罵秦檜,說天下人都想要殺掉金國人,唯獨你不願意,所以我要替天下人殺了你!

所以,岳飛被害因知情者少,所以說情者很少。其它能報仇的,不是被殺就是被抓,被調走的也少有善終。說沒人為岳飛說情和報仇是對岳飛的抹黑,施權刺殺秦檜已經說明了問題。公元1162年,宋孝宗上臺不久就為岳飛平反了,將秦檜等人永遠釘在了恥辱柱上,這也算是一種報仇吧。


巍嶽欽禹


靖康恥發生於1127年,岳飛被害於1142年,相聚已14年。風波亭是演義之話,宋史未見記載,但岳飛以莫須有罪名被害於大理寺詔獄確實史實。1163年即為岳飛平反。以前多為尊者諱,多罪於秦檜,畢竟南宋朝以趙構為首。現分析主因在趙構,原因多為功高震主,有宋一代防武將的傳統。也有人分析岳飛政治上犯錯,在迎二聖,立太子一事上妄議等等。

無論如何從事態發展來看,紹興和議在十一年十一月,岳飛被害在第二月即十二月。從此可看出岳飛的確是議和的犧牲品。此後南宋和金雖也有徵戰以及後來的隆興和議,嘉定和議,但大致維持這以後的邊境直到蒙古興起。

靖康恥發生在1127年,此後二帝均被俘虜至北方,太宗一系的皇子皇孫均被一網打盡,只跑了一個當時已到磁縣去求和的的八哥趙構。最要命還不是這些時事,由於宋由於唐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直執行的強幹弱枝的做法,聚天下之兵於開封,並採取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做法,這種做法平時對穩定宋朝不失好辦法,但在戰時問題就大了。這種方法是把天下安危寄於一地。一旦開封一有問題,倉促之間,地方無兵無糧根本無法對開封形成有效支持和支援。

此時趙構就面對這個問題,僅空有一大元帥的名號。金朝當時立國時間太短,根本無力對中原進行有效的管理。所以,留了張邦昌的偽楚,但實際上這種依附於強權的傀儡政權,名不正是沒有什麼統治力的。所以,趙構得以南京應天府繼位,也就是現在的商丘,但隨即在金兵威脅下,無法只得跑往健康。安史之亂時張巡死守睢陽就是指的這個地方。就是同一個地方,在當時兩京已經失守的情況下,能夠死死擋住安祿山不得前進一步。但到趙構這裡就無任何辦法,雖有個人原因。但背後的故事就是,唐藩鎮雖有其割據和混戰不休的問題,但同時這種辦法也使得地方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戰力以備不時之需。宋朝矯正過枉的辦法使得地方基本沒有辦法應對這種情況。

此後趙構一直在跑路,直到1130年,韓世忠黃天蕩戰役後,金軍不敢輕易過江,趙構才算在臨安安穩下來。中間有段時間長達四個月漂泊在海上。此時在川陝之地還爆發了福平之役,和以後的和尚原戰役。這說明金宋之間在其他地方依然還進行著拉鋸戰。

但在此之前的1129年,苗劉兵變則是嚴重刺激了趙構。苗劉後,趙構的三歲太子估計受驚死去。此後,據史料記載,趙構在被金兵追擊時也是一樣受驚過度,此後無子。此時趙構才22歲。苗劉兵變解釋為士兵不滿趙構重用宦官,小人等,此類寫法一般為儒家過於道德化的春秋筆法。其實 造反的士兵均為北方士兵 ,不滿趙構重用南人,想急於打回北方,人心浮動之中一場不成功的政變。這其中,已經暴露出趙構政權的不穩定性,可以說趙構一路走來並沒有自己穩定的團隊,為了安全也得重用宦官,文臣。由以上顯示出,一切均需從頭來的過程中,不同的人利益衝突。苗劉兵變中質疑趙構的合法地位,也使得趙構對這個更加敏感,此後三歲兒子也沒了。以後一生無子嗣。這一切都顯得那麼弔詭,使得南宋猜忌之心更重,比北宋更加不自信。

說了這麼多,就是說趙構此時只是名義上的共主。有宋一代強幹弱枝執行的過分,開封一旦有事,地方根本無法對付。岳家軍等等帶姓名氏的軍隊充分說明,此時的軍隊都是倉促之間自己建立了,多少已經有了私人性質的部隊。苗劉以後,趙構加快對軍隊控制,這這中重用文臣就是應有之議。

1131年至1135年,南宋一邊穩定,這期間岳飛主要是平定南方的諸多叛亂,一邊南宋和偽齊在江淮一線相互征戰。但1138年發生了淮西兵變。事情暫且不說,但事情不僅僅影響當時的北伐準備,而且影響了趙構的判斷,從此趙構就失去北伐的雄心,使得趙構對武將的防備達到頂峰。

此後岳飛的故事就可以看出趙構的脈絡,實在是對武將疑心大起。1140年本就不是南宋的計劃好的北伐。金攻南宋不成,反被岳飛反攻至郾城,也就是黃河一線。此時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兵。這可能是南宋離勝利最近的一次了,感覺可惜 ,然後岳飛是被冤死的,再加上南宋最後的悲慘的結局。這一切都顯得岳飛的悲壯和朝廷的昏庸。

其實不然,當時各路兵馬已撤離,岳飛孤懸在外非常危險,而且糧草已跟不上了。朝廷也不是傻子,不要一味的好人壞人去看歷史。對付遊牧民族最大的風險不是對戰,而是糧草不及時的撤退時分的崩潰。宋一朝多次敗於此。看似敵人敗了跑了,其實不然,騎兵一直在遠遠吊著你,一旦糧草不及,馬上反攻。這種戰鬥最怕就是撤退,一旦混亂就是崩潰。

此後的問題其實很簡單,趙構殺岳飛是小心過度。中興四將中就岳飛被殺,這其中的奧妙是,1130年岳飛才第一次見趙構,其他均是趙構的老人。苗劉之變時,趙構被逼退位時,是其他三人救得趙構。岳飛不是這其中的人。

後世可惜的是岳飛是這其中唯一的進攻型將領,其他是防守型,北伐只能如此。岳飛1140年的只搗黃龍多少有點幻想。

也可以用前世後世的事對比看北伐之難。魏晉南北朝事南朝劉裕滅南燕後,基本上就把國境線壓到了黃河一線,並攻下了西安,洛陽。但後來依然是守不住。南朝一有內亂,黃河一線就丟失了,最後依然守淮河一線,直到隋統一。

明朝北伐時,朱元璋戰略規劃就非常有遠見。出徐州攻濟南,從東邊威脅華北和中原,然後從襄樊攻潼關,守潼關關閉關內,然後不用打西安,直接北上山西攻太原,兩路夾攻北京,元順帝不戰而掏。這才驅逐元朝出中原。北伐戰略上的方向就是不能以中原為目標,有宋一代的武將由於有靖康恥,感情上一定會以拿下開封為第一步,但這恰恰不可行。

趙構的問題存在於他就是一個自卑的人。趙構是不得寵的人,第一次開封被圍被送出去當人質,第二次開封被圍被送出去求和。父兄不把他生死當回事。後又被金兵追得慢世界跑,心理的恐慌感只能是越來越多。

對於岳飛根本沒必要殺,議和不成,拉倒。繼續打。可惜沒這血性。其實,應該把岳飛的背嵬軍放出去,在北方不要計較一城一市得失,專事騷擾。打擊敵人力量才是唯一目的。燒殺也不是不可以。一切從權,美國南北戰爭時,北方後來就是在南方一路燒殺後才有了主動權。只是趙構不行。歷史在合適的時間沒遇到合適的人。趙構就是這個不合適的人,不過這人活得挺大,八十多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