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如何區別僞站樁?

站樁,不同的人有不同通的解讀,當然了,在站樁方面要有所受益,才是修煉站樁的意義所在。

研究《易經》或者別的學問,有博採而狂言者,拿自己的認知矇蔽自己,甚至再去矇蔽他人。

站樁是以身心的變化為依據,敘述真實的體認,併合於前輩的描述,才具備談站樁的資格,身心變化的核心就是意念,這是站樁修煉的不二法門。

這就是意拳(大成拳)創始人王薌齋先生,反覆強調的意念原因所在。

但凡站樁強調要領、姿勢,要麼非要執著在多長時間的,在站樁方面多少存在人云亦云的弊端。即便自己再渲染舒服,也是竹籃打水。

王薌齋先生反覆強調,在平常中見非常,平常不是生活中的平常,但是幾乎生活中的平常,這裡的平常就是在無我的基礎上,有意念活動的站樁,不求感覺,不可以執著在站多久上,反而還有留有餘興。這就是站樁的平常。

站樁只要符合客觀規律,少些浮躁,多點時間薰陶,有一顆志誠之心,不想體認到站樁的魅力都難。

反之則,找感覺,求體認,所得必然是沮喪而去,或者怨天怨地,甚至遷怒於別人,這貌似是修養的問題。

倘若放眼整體來看,問題則出現在臟腑上,必然是臟腑上的不濟導致的思維極端。情況再惡劣一點就會出現,惡念叢生,思緒氾濫不能自拔,也就滑向形骸跟思緒的互伐,前輩講的“戕生”既是如此。

三國時期嵇康先生所說的,“欲盛則身枯”,這正是真實的寫照啊。這種情況在生活當中大有蔓延的趨勢,與其說是社會競爭壓力所迫,不如說是對自我的認識的不足,導致在善待自我方面跟志向的混餚,起因在於不懂傳統文化,意味著具象思維所致,改變這種自我的方式就是改變命運,那麼就嘗試一下站樁吧。

站樁修煉之法,極容易,首先是意念,這裡講的意念就是如同“回家”一樣,心中先有“回家的意識”,這個意識就可以理解為意念,雖然意念的面貌不是這樣的,但是在初級階段“拿回家”這個例子,至今我還是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法。

再者,就是修煉站樁的時候,不要有左顧右盼之嫌,也不要有強迫自己去站樁的想法,心中有假借即可,這個假借即是意念,一會意念,一會假借,到底是什麼,假借、意念是一碼事。

在心中有假借的情況下,身體如同風中的旗一樣,或者跟水中游的魚一樣,也就是無我,再詳細一點就是,感知不到形骸的存在,但是有意念(腦子不空)。

稍微形骸有累、酸的感覺就停止站樁。不要拘泥在時間上,把握好身心在不浮躁、不累、不亂象的情況下,堅持輕鬆的修煉下去。倘若有疑問就求證老師,這種情況下,即是得站樁魅力的不二法門,也是區別偽站樁的根本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