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中台演教寺

五臺山有平如臺的五頂,也因此得名五臺山。在五臺山中臺頂上就是翠巖峰。它位於臺懷鎮西北22公里。地形狀如雄獅,海拔2894米,僅次於北臺頂,為五臺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臺翠巖峰頂、雲霧之中、有一寺院矗立、名演教寺、文殊菩薩於此演教說法。

五臺山中臺演教寺

其實翠巖峰也就是五臺山中臺頂。原因是中臺頂巨石堆積,一色灰白、稜角分明,被稱為龍翻石。傳說是文殊菩薩從東海老龍王那裡取來歇龍石,老龍王的五個兒子追到五臺討還,揮舞龍爪,在臺頂上亂翻亂挖形成的。盛夏農曆六、七月登上臺頂,滿目碧翠生輝,特別在雨過天晴之後,石面望去碧翠欲滴,彷彿是巨塊的翡翠,因此中臺稱翠巖峰。

五臺山中臺演教寺

中臺頂的美景很多,北望,可見繁峙、代縣一帶。東眺,可見河北省翼中平原。俯首,靜觀龐大的臺懷鎮寺廟群,有如低頭欣賞盆景藝術,妙趣橫生。中臺和北臺的交臂處有“萬年冰”奇觀,在中臺頂觀賞的另一壯美景象是:頭上紅日當空,遠望蒼山疊翠,而在臺懷半山麓,卻鋪蓋灰白色雲層,此刻臺懷腹地正在下雨。

五臺山中臺演教寺

中臺頂的氣候比較特殊。年平均溫度為攝氏零下四度,極端最低溫度為攝氏零下44℃,極端最高溫度為攝氏零上20℃,大風日數達182天,積雪天最高達279天。這裡無夏秋。

中臺頂建有一寺院,名曰演教寺,山頂有寺廟演教寺,寺內供“儒童文殊菩薩”。要是您去五臺山翠巖峰,一定要記得帶足夠的衣物,

《佛說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中,世尊告金剛密跡主菩薩說:“我滅度後於此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游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及有無量諸天龍神夜叉羅剎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圍繞供養恭敬。”演教寺名,就是取意於文殊菩薩在此演教說法。演教,為演釋佛教儀理之意。演教寺是五個臺頂上規模最大的寺院。

《清涼山志》轉引《古傳》說:“隋文帝開皇元年,下詔。五頂各置寺一所,設文殊像,各度僧三人,令事焚修。”這是演教寺最早的開始。明弘治年間重修演教寺,皆為石建。正殿石洞五間,主供孺童文殊像。前殿石洞三間,為天王殿。寺西南有文殊說法臺,中有石建祈光塔。

五臺山中臺演教寺

目前的演教寺大殿,由大圓照寺與演教寺的住持海信法師及四眾弟子共同發心、歷經幾年的艱辛努力重修完畢後,於2005年8月20日舉行落成開光大典。2005年也是中國與尼泊爾建交五十週年,作為兩國建交慶祝活動的一部分,尼泊爾對華友好民間組織“阿尼哥協會”向五臺山贈送一尊文殊菩薩銅像。這尊銅像由“阿尼哥協會”特邀工匠耗時兩年多製作而成,該銅像高2.8米,重1.5噸,左手執青蓮花,右手執寶劍,身坐白蓮臺,栩栩如生。大殿的對面,是文殊殿。文殊殿裡面供奉著文殊菩薩法相,以及格魯傳承的祖師、藏傳佛教三大文殊之一的宗喀巴大師法相。霧中大殿 由於海拔高的原因,晴朗的時候,萬里無雲,一眼望去,可以是百公里以外;若無晴,這裡隨時都會有“雲裡霧裡”的感覺,飄渺如仙境。

在殿前的院子內,擺放著一口巨大的銅鐘:大般若鍾,鐘上刻有鑄鐘緣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文殊菩薩的無盡大願以及四皈依、諸佛菩薩名號、心咒等文字。寺院目前仍在修繕之中,大鐘還沒有安置到位。

五臺山中臺演教寺

五臺山中臺演教寺

五臺山中臺演教寺

五臺山中臺演教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