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總3.15打假

共享單車押金難退

2017年,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酷騎、小藍單車等共享單車企業出現經營異常,引發了消費者對自己押金安全的擔憂,紛紛提出退還押金,但商家的相關售後服務未能跟上,出現了退款難等問題。

消費者投訴的問題集中在自行車租賃服務存在拖延或拒絕退還押金和餘額、車輛故障太多、系統故障充值金額與實際不符、無法聯繫到客服等。

二手車電商“品控”脫節

中消協的數據顯示,2017年,交通工具類投訴共54536件,同比小幅增長0.55%,雖然變化不大,但仍然高居商品類投訴第二位。記者注意到,其中很多投訴發生在汽車的新商業模式下,比如二手車電商、以租代購等。

3月初,廣東省消委會發布汽車消費提示案例,雷先生花費20多萬元在某二手車交易平臺上購買了一輛二手車,該平臺聲稱汽車經過了249項專業檢查,然而在辦理過戶時,該汽車卻被車管部門查驗為未修復事故車,無法過戶。

另外,還有以租代購汽車未到期就被強制收回,使用期間需補交各種保險費用等情況發生。

2017年所有汽車產品投訴中,65.32%的投訴對象是家用轎車,佔比最大,其次是汽車零部件,佔比25.77%。
彙總3.15打假

汽車產品投訴問題性質比例圖。

從中消協報告看出。從消費者投訴性質的數據來看,汽車經營者的售後服務、合同及質量問題佔比較大,分別為30.59%、22.19%、20.40%,三項問題合計佔投訴總量的70%以上。

售後服務、虛假宣傳、假冒、安全、人格尊嚴、計量問題投訴量較去年同期出現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售後服務和虛假宣傳問題投訴量增幅相對較大,分別增加4.01%和1.37個%。

具體看,涉及售後服務問題的投訴主要包括:不履行三包義務;不履行售後承諾;同一質量問題多次維修;售後在三包期內收費修理等,其佔售後問題比重分別為31.20%、18.39%、7.28%和5.31%。

涉及合同問題的投訴主要包括:合同違約行為;不平等格式條款;限制締約自由等,其佔合同問題比重分別為52.28%、13.30%和11.16%。

涉及質量問題的投訴主要包括:產品性能問題;不合格商品問題;變質、損毀或滅失等問題,其佔質量問題比重分別為44.94%、19.35%、10.03%。
彙總3.15打假

被投訴汽車品牌前十。來自中消協報告。

從投訴涉及的品牌來看,長安福特被投訴850次,排名第一,一汽大眾被投訴806次,上汽大眾被投訴712次,位列第二、第三名。此投訴數值為絕對值,因為各品牌汽車產品的銷售量和保有量不同,消費者應綜合考量。

從被投訴汽車前十大品牌看,投訴主要問題均以不履行三包義務、合同違約行為及產品性能三大問題為主,其次是不履行售後承諾和不合格商品問題。
彙總3.15打假

被投訴汽車前十品牌的主要問題。

從中消協報告看出。從被投訴的具體問題看,前十品牌被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發動機故障、涉嫌欺詐、強制保險和變速箱故障問題,其各個品牌主要問題略有差異,其中奧迪汽車的駕駛室問題和駕駛室異味問題嚴重,投訴量較高;北京現代汽車的導航儀問題突出;奔馳汽車的輪胎磨損等問題投訴量較高等等。

85度C

今年3·15前夕,這個知名麵包糕點品牌成為了虛假宣傳的典型。2018年3月12日,上海市工商局公佈了2017年度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其中85度C使用價格更低的肉粉松為原料製作麵包,卻以“肉鬆麵包”的名義對外宣傳和銷售,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相關部門依法責令該企業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並罰款15萬元。

海底撈

2017年8月,一隻老鼠“打翻”了海底撈的火鍋。

這讓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陷入了史上最大的品牌危機。法制晚報·看法新聞的記者曝光了海底撈北京勁松店和太陽宮店後廚老鼠亂爬、掃帚簸箕抹布與餐具一同清洗、洗碗機內部一層油汙、火鍋漏勺用作掏下水道垃圾的工具等現象,也再次讓餐飲行業的衛生問題成為輿論的焦點。

鴻茅藥酒

“每天兩口,把病喝走。”頻頻在各大電視臺做廣告、獲得“中華老字號”稱號、甚至和央視進行“國家品牌計劃”營銷合作的鴻茅藥酒,實際上飽受質疑。

無論是產品還是包裝,鴻茅藥酒似乎都在有意無意地向保健品靠攏,但實際上它是一款批准文號為國藥準字Z15020795的非處方類藥品。《健康時報》研究了近10年的公告文件,不完全統計結果顯示,鴻茅藥酒廣告曾經被江蘇、遼寧、山西、湖北等25個省市級食藥監部門通報違法,違法次數達2630次,被暫停銷售數十次。

違法情況大多涉及“以專家和患者名義為產品做功效宣傳”“含有不科學的表示功效的斷言”“發佈未經批准內容、擴大藥品適應症範圍、誇大療效、嚴重欺騙和誤導用藥者”等等。
彙總3.15打假

茅臺天價打假:年花2億,數百萬防偽數據曾被盜

在有“中國酒都”之稱的貴州省仁懷市,市價1800元左右一瓶的飛天茅臺,200元可買到難辨真假的假貨——製售假冒茅臺酒在當地已形成從製作到包裝的完整產業鏈。當地製售假冒茅臺酒現象報道後,仁懷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稱,已查處了相關店鋪,並持續開展“打假保知”工作。

以“假冒茅臺酒”為關鍵詞搜索發現,售賣假冒茅臺酒並非僅僅出現在貴州,200餘起打假、維權案例共涉及25個省市。從時間上看,近年來此類案件數量每年只增不減,僅2017年就有65起。

在上述案件中,作為被侵權一方的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茅臺公司),其打假、維權的身影出現在諸多案件中。一方面,茅臺公司自查竊取、複製茅臺酒防偽溯源數據的“內鬼”;另一方面,委託特定打假員,設立打假維權辦公室投訴、舉報涉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的犯罪行為;最後,也作為原告將售賣假冒茅臺酒的侵權方告上法庭。在多份判決文書中,茅臺公司稱其每年防偽、打假的投入達2億多元。

預付式消費,辦卡容易退卡很難

美容美髮、健身娛樂、非學歷教育培訓等行業是預付式消費投訴的重點領域。該行業廣泛使用預付式消費,消費群體多,消費金額大,變更經營者、關門跑路等問題突出。

在預付式消費領域,消費者經常會面臨辦卡後,很難向商家要求退款,部分商家即使承諾退款,也會提出一些附加條件,比如收取一定比例的退卡費、轉卡費,或者消費者必須為其找到“接盤俠”後,商家才予以退款等。

北京的魏女士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原來在線洗衣服務很火,她便在在線洗衣企業多洗上充值了200元,但衣服還一次沒洗過,其企業就聯繫不上了,公眾號洗衣服務也一直提示“網絡出錯”。

預付卡消費中部分商家“強制消費”、“辦卡易、退錢難”、“霸王條款”、“捲款跑路”等現象屢見不鮮,消費者維權也困難重重。吳昊律師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消費時一定要“多個心眼”,小心預付式消費中的陷阱。如果一定要辦理,也需小心謹慎,認真查證商家的經營資質情況,確保其有正規的經營資格,同時儘量選擇信譽度高、規模較大的商家,降低消費風險;儘量選擇時間短、金額小的卡種。另外,還要與經營者簽訂詳細的書面合同,對服務內容、標準、期限等作出明確約定;四是索要發票,保留相關協議,發生糾紛時能提供證據,並向有關部門投訴。

網紅店”真假難辨

隨著“網紅經濟”的發展,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網紅店”,想必不少人都吃過“鮑師傅”,喝過“喜茶”,但你確定享用的是“正宗”的嗎?

近日,“鮑師傅”和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鮑師傅”就陷入糾紛。前者鮑師傅糕點創始人鮑才勝稱,目前他們公司鮑師傅門店全國只有26家,但是光是北京地區山寨的鮑師傅就有200餘家。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2017年7月份,“網紅店”喜茶發佈聲明稱,很多網友向他們舉報了大量山寨喜茶店,有些山寨店都開到了國外。針對山寨店,喜茶稱,截至2017年7月1日,喜茶已經有效開展行政查處案件10件,提起民事訴訟18件。

對此,趙佔領認為,假“網紅店”除了涉嫌商標侵權外,對消費者也起到了誤導作用,影響消費者判斷和選擇。

電子商務

海淘達人擦亮眼:代購混雜真假難辨

無論是服飾、化妝品,還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居用品,“海淘達人”總是能夠通過海外代購解衣食住行。然而,現在的海外代購魚龍混雜,消費者通常難辨真假,不少犯罪分子更是乘風作案,不僅在社交平臺銷售假冒商品,甚至根本就沒有“商品”。一旦受害人付款,犯罪分子便攜款潛逃,受害人無從追溯錢款,只能白白遭受損失。

拼多多

號稱有3億用戶的移動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最近陷入了用戶投訴泥潭。

中新經緯客戶端報道稱,在知乎、微博甚至和拼多多相關的新聞報道評論區,用戶投訴拼多多商品質量差、虛假宣傳、假貨、客服態度差的聲音不絕於耳。

報道中的用戶投訴稱,拼多多在廣告上涉嫌虛假宣傳。比如收到系統短信顯示“被抽中iPhone X手機0元幸運得”,實際上是拼多多的APP下載鏈接;0元網購榨汁機卻先收到一條數據線,後來收到的榨汁機和購買頁面上的圖片不符;部分入駐商家存在刷單刷好評的行為。
彙總3.15打假

空氣淨化器

空氣淨化器市場正迎來爆發性增長。但隨之而來的,還有激增的產品不合格率。

2018年2月,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報道稱,在各大電商平臺熱銷、以“工業級”作賣點的FFU空氣淨化器(全稱為Fan Filter Unit,中文全稱是風機過濾單元,被廣泛用於潔淨生產線等工業領域)“名不副實”。上海市質監局委託上海市環境保護工業行業協會,共抽取了13個批次的產品進行檢測,其中11款產品實際PM2.5淨化能力不足標稱值的60%,所有產品幾乎沒有甲醛淨化能力,而且在“機械危險”“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穩定性”三個安全指標中全部不合格。

松下、虎牌、酷晨、東芝等日韓品牌電飯煲

價格高昂的進口電飯煲質量也不靈了。

國家質檢總局官方近期顯示,在2017年4月至10月期間,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法定檢驗商品目錄以外的進口商品實施了監督抽查。其中抽查了進口電飯煲126批,檢出17批次不合格產品,不合格檢出率為13.5%。

其中松下7批次、虎牌3批次、酷晨3批次、福庫2批次、日立1批次、東芝1批次的電飯煲被檢出不合格,日本品牌佔70.59%,韓國品牌佔29.41%。

不合格原因中,主要涉及觸電隱患。這主要是因為日韓國家和中國的電壓不同,因此在電路設計上有限制,在某些方面不符合國內市場標準。

獅王等日本品牌牙刷

2017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消息稱,獅王日用化工(青島)有限公司召回部分進口LION(獅王)品牌牙刷,原產國為日本,共計23萬6415支。主要涉及的問題是牙刷刷毛磨毛不合格、在使用中可能對牙齦表面及口腔軟組織造成損傷、存在安全隱患。2018年1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告稱,原產國為日本的“蒲公英的種子”品牌兒童牙刷和EBiSU惠百施HELLO KITTY紀念版軟毛牙刷,因為刷毛磨毛不合格被召回。

愛他美、牛欄、美贊臣、雅培、明治、固力果等海淘奶粉

事實上,看似安全海淘奶粉不合格率高達60%。

2017年9月7日,央視新聞報道稱,對德國愛他美、荷蘭牛欄、美國的美贊臣和雅培、日本的明治和固力果等6款在海淘大軍中頗受歡迎的奶粉進行了檢測,其中美國的美贊臣和雅培、日本的明治和固力果4款奶粉分別有指標不符合國內標準。

“不合格”的說法也引來了不少爭議。美贊臣和雅培回應稱在中國市場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完全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被檢測出有問題的,是通過海外網站直接購買、淘寶代購、跨境電商購買的“海淘”產品,而海淘奶粉除了有貼牌和假冒偽劣風險之外,不同國家有不同奶粉標準也是一個原因。

李寧、特步、阿迪達斯等功能性服裝

號稱“專業”的功能性服裝,居然在防水、防紫外線、速乾等功能上不合格。

2018年2月5號,上海市工商局官網發佈功能性服裝質量抽檢情況,在對上海19家商場銷售的耐克、阿迪達斯、DUNLOP、TOMMY HILFIGER、LI-NING、宜而爽等48個品牌125個批次服裝的抽查結果中,不合格檢出率為25.6%,其中不乏李寧、特步、阿迪達斯這樣的大品牌。

產品涉及的主要質量問題有:PH值超標、色牢度不合格、纖維含量不合格、透汽/透溼不合格、吸溼性不合格、防(滲)水性不合格、防紫外線不合格、防(沾)水性不合格等等。

“養生大軍”請注意:“神藥”可能是陷阱

縱觀全國,上至古稀老人,下至90後,似乎都已經卷入了全民養生的浪潮。然而,有不少網絡電信詐騙趁機撈錢,通過電話、網絡等渠道推廣虛假廣告,將原本毫無療效的“保健品”包裝得神乎其神。一旦消費者上鉤,犯罪分子或攜款潛逃,或設計出連環陷阱,給受害者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

不要輕信“萬能保健品”“偏方”“奇效藥”等廣告,更不要輕易向所謂的“神醫”諮詢,這些噱頭很有可能是犯罪分子精心設計的陷阱。另外,建議大家日常養生不要單純依賴養生產品,要通過規律作息、適量運動、科學飲食來保持身體健康。

匹多莫德

兒科“神藥”匹多莫德也開始遭受廣泛質疑。

匹多莫德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北京和睦家醫院藥師門診主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學碩士冀連梅在一篇名為《一年狂賣40億的匹多莫德,請放過中國兒童》的文章中,質疑匹多莫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出該藥在兒科門診存在濫用現象,銷售額預計高達40億元。

國家食藥監總局在2018年3月9日發佈消息稱,決定對匹多莫德製劑(包括匹多莫德片、匹多莫德散、匹多莫德分散片、匹多莫德口服溶液、匹多莫德口服液、匹多莫德膠囊、匹多莫德顆粒)說明書進行修訂,增加使用不超過60天、3歲以下兒童禁用等內容,適應症明確為“用於慢性或反覆發作的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輔助治療”。

莎普愛思

用洗腦廣告讓中國老年人奉為白內障“神藥”的莎普愛思,終於跌下了神壇。

2017年12月,以自媒體丁香醫生的一篇科普文章開始,媒體紛紛引用多位眼科醫生說法和權威文獻資料,質疑莎普愛思對於治療白內障缺少足夠的臨床有效性試驗,還有誇大藥品療效宣傳的虛假廣告問題。根據澎湃新聞的報道,這家公司曾經在2004年至2008年及2015年,多次向浙江平湖科技局官員行賄,多名官員已經被判刑。2011年,廣東食藥品監局公佈的該省當年第4期違法藥品廣告中,莎普愛思滴眼液被曝光350次。

更多的非處方藥(OTC)虛假廣告問題也引發了關注。根據《法治週末》的統計,在國家食藥監總局披露的近年來違法廣告企業名單中,上榜的企業共計有82家,其中涉及藥品虛假宣傳的企業為44家,因違規宣傳非處方藥而上榜的企業達33家,佔總名單的44.24%。

信息安全

蘋果iCloud

微博用戶指責iCloud賬戶被蘋果官方技術顧問竊取的事件,迅速引發了轟動。

2018年3月5日晚,微博用戶@美國往事1999發文稱,其iCloud 帳戶被蘋果官方技術顧問竊取,郵箱密碼或被篡改並遭到威脅。

隨後蘋果官方回應稱“任何一個AppleCare技術顧問均無法訪問顧客的密碼、電子郵件內容和照片等”“將與顧客一起對該事件進行調查”“確保Apple員工和承包商團隊遵守我們在顧客聯絡方面設定的嚴格標準”。
彙總3.15打假

iCloud

但蘋果的回應並沒有令用戶滿意。@美國往事1999對《一線》表示,蘋果的回覆內容“都是套話”,他對於iCloud可能出現的隱私洩露風險表示焦慮,“蘋果對客服的流程還有iCloud的安全應該有個詳盡的調查,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給我也好,給廣大的蘋果用戶也好,得有個交代。”

遊戲玩家看這裡:外掛有風險 點卡需謹慎

隨著網絡遊戲畫面、情節等元素日益精良,越來越多的人們將網遊當做日常娛樂消遣的首選,於是,圍繞遊戲的外掛、代練、充值等產業鏈應運而生。有網絡電信詐騙犯罪分子以此為契機,不僅銷售虛假產品騙取玩家錢財,還在遊戲外掛中植入木馬病毒侵害玩家電腦,讓受害者“賠了夫人又折兵”。

360安全專家提醒玩家:儘量不要購買、安裝遊戲外掛,其中或暗含木馬病毒,一旦電腦“中毒”,極有可能導致設備無法運行甚至遭遇個人信息洩露。所以應及時安裝360安全衛士等安全軟件,攔截釣魚網站、危險鏈接,並及時查殺木馬,保障電腦安全。除此之外,儘量不要在非正規渠道購買遊戲點卡、金幣等虛擬錢幣,極有可能遭遇虛假銷售,受害人不但沒有充值成功,反而損失錢財。

部分手機APP過度採集信息,網絡消費時隱私信息或被洩露

近一年,企業涉嫌過度採集用戶信息的熱點事件偶發,引起民眾和法律界人士的關注和討論。期間,國家相關部門還約談一些互聯網企業,要求其進行整改。

“是否同意服務條款?”這是註冊網站賬戶或下載手機APP(應用軟件)時經常遇到的問題,選擇“同意”才能進入下一步。對於條款中可能存在的過度採集個人信息問題,很多人感同身受卻又無可奈何。

近日,北京市消協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部分手機APP過度收集、違規使用個人信息,可能導致個人隱私信息洩露或被竊取。

“有89.62%的被調查者認為手機APP存在過度採集個人信息,41.16%的被調查者在安裝或使用手機APP之前不看授權須知等。”報告稱。

有研究調查發現,越界獲取用戶隱私權限的Android 應用中,以影音娛樂類最多,為 23.4%;娛樂資訊、生活購物、和常用工具類應用並列第二位,均佔越界軟件總數的13.0%。

網絡消費流行,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被大量採集,一旦洩露就可能造成人身或財產損失。

例如,有人網上訂票後收到“機票退改簽”的詐騙短信,有人在電商平臺購物後收到自稱賣家的電話,稱訂單異常,要求提供銀行賬號或登錄指定鏈接等。

個人信息是如何洩露的?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指出,主要有三種原因:即擁有個人信息資料的商業機構被外部竊取或內部洩露;技術漏洞所致,造成用戶大量隱私內容曝光;用戶個人由於信息保管不當,被不法分子獲得等。

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中消協)當日發佈的“品質消費與消費者認知年主題調查報告”顯示,超三分之一受訪者曾遭遇消費權益受損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有37%的受訪者遇到過消費權益受損的情況,商品類和服務類都有所涉及。在遇到消費權益受損問題中,商品類遇到最多的三項是分別是家電產品、手機平板等智能設備產品和保健類產品,服務類遇到最多的三項分別是通訊通信服務、預付式消費和金融服務類。

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者遇到的消費糾紛類型中,21.9%的受訪者遇到質量問題。此外,“虛假宣傳問題”“售後服務問題”“價格問題”佔比相對較高,分別約佔12.8%、12.6%和11.8%。

針對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維權結果等待的時限問題,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的消費者表示可接受時限為3至5個工作日,消費者對投訴後解決問題總體還是抱有很大期望。

中消協於近日組織開展了“品質消費與消費者認知”問卷調查活動,採取在線分層抽樣調查方式,覆蓋31個省市區。

調查結果顯示,質量和安全成為消費者對品質消費的重要需求。有51.7%的受訪者認為品質消費最重要的是“質量”,其次有45.5%的受訪者認為品質消費最重要的是“安全”。選擇“健康”、“價格合理”和“誠信”的比例也相對較高,分別為31.3%、28.0%和26.9%。

調查結果同時顯示,供應安全可靠、價格合理、監管有效成為消費者對實現品質消費的重要期待。

另一個消費投訴的重災區是農村。2017年農村相關消費投訴量達7.35萬件,同比增長66.4%,高於城鎮20.5個百分點。從投訴類別看,農村商品類投訴主要集中於食品、服裝鞋帽、家用電器、菸酒飲料等領域;農村服務類投訴主要集中於餐飲住宿服務、互聯網接入服務、電信服務。
彙總3.15打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