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市場驟然降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又一艘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豪華郵輪“逃離”中國市場,中國郵輪旅遊市場驟然降溫,與此同時,郵輪訂單火爆,越來越多的中國船企進軍郵輪市場,郵輪市場的現狀真的可以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來形容,但未來市場前途莫測。

首艘專為中國市場打造郵輪撤離中國市場

郵輪市場驟然降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圖:“諾唯真喜悅號”總噸位16.8萬噸,最大載客量4930人,處處透出“中國風”。

7月18日晚間,諾唯真遊輪公佈其2019-2020年航線部署。根據航程計劃,2020年夏季,“諾唯真喜悅號”(Norwegian Joy)即將離開中國,於2019年4月展開阿拉斯加航線。

“諾唯真喜悅號”是諾唯真遊輪首艘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創新型豪華郵輪,是為中國客人打造“海上頭等艙”。一年多前,諾唯真遊輪在上海舉行了其在中國的第一艘郵輪“諾唯真喜悅號”的慶典活動。活動上的一切——包括船在內都是為中國市場定製的:船體藝術,以鳳凰為特色;編排的舞蹈;還有教父以及流行歌星王力宏的表演。這樣一艘處處透出“中國風”的大型郵輪,今年6月28日在中國市場運行時間剛滿一年,卻宣佈將在明年暫離中國。

儘管喜悅號即將離開,但諾唯真遊輪方面表示,仍將繼續致力於挖掘中國郵輪市場。2020年夏季初,“諾唯真之勇”號(Norwegian Spirit)將前往中國展開季節性航行。不過相較於16.8萬噸的喜悅號,“諾唯真之勇”號規模規模小得多。資料顯示,諾唯真之勇號總噸位7.6萬噸,最大載客數為2018人。耐人尋味的是,“諾唯真之勇號”強調的不再是喜悅號進駐時打造的中國風,而是國際化。

而在諾唯真喜悅號抵達之前將進行5000萬美元的翻修工程,包括一個星巴克、一個擴建的水療中心和健身房、縮小規模的零售店和賭場,以及更多的酒吧,顯然不再走“中國風”路線。考慮到這艘船是為中國市場而建造的,它的一些特點並不合適北美的乘客,包括更大的零售和賭場、更小的健身房和水療中心,以及茶室而不是酒吧。

雖然諾唯真尚有7艘船預計交付(在2019年至2027年之間),但中國尚未宣佈新的運力,也就意味著在大約一年的時間諾唯真在中國市場將無任何船隻。

中國郵輪旅遊市場驟然降溫,郵輪公司紛紛撤離

郵輪市場驟然降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郵輪公司紛紛撤離中國市場其實早有徵兆。去年以來,中國郵輪旅遊市場驟然降溫。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中國郵輪旅遊人數增速下滑,2018年郵輪旅遊人數可能出現負增長。在此背景下,外資郵輪巨頭2018年將削減在中國市場的運力投放。

上海海事大學亞洲郵輪學院理事會秘書長程爵浩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沒想到中國郵輪市場回落這麼快。”

事實上,選擇暫時“逃離”中國市場的並非諾唯真喜悅號一艘船。

2017年初,在中國運營長達3年之久的“藍寶石公主”號選擇離開中國,被派往歐洲到新加坡航線。隨後公主郵輪宣佈2018年09月-2019年“盛世公主”號也將暫別中國,將轉至澳洲郵輪市場運營。

2017年9月,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水手”號宣佈離開中國市場,派往美國市場。2018年2月,歌詩達郵輪旗下“維多利亞”號也離開中國市場,轉投歐洲市場。

就在2018年3月,中國第一家本土豪華郵輪公司天海郵輪旗下的新世紀號郵輪也被攜程和皇家加勒比賣掉,TUI集團旗下的Marella郵輪接手,這也被業界視為本土企業在郵輪經營探索上的一次“滑鐵盧”。

對於曾經扎堆中國市場淘金的郵輪紛紛離開這一市場,有業內專家表示,這是中國郵輪市場供大於求的必然結果,由於中國郵輪市場起步晚且空間巨大,讓許多國際郵輪企業看到了商機,但中國特有的郵輪銷售模式和產品過剩導致的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空間也大大折扣,暫時性的離開中國郵輪市場對於郵輪產品接下來的供給側改革利大於弊,整個郵輪旅遊市場或將因此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2018年中國郵輪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從2018年1-4月,我國接待郵輪量大東326艘次,同比下降10%,並且全國靠泊數量呈現均明顯下降趨勢。

據行業權威期刊《Cruise Industry News》預測,2018年中國將有240萬中國遊客搭乘郵輪,較2017年的280萬有所下降。

業內人士表示,“從2018年各大郵輪公司船期安排情況看,2018年中國郵輪旅遊人數將繼續下降,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

中國船企進軍郵輪市場欲實現大型郵輪建造“中國夢”

郵輪市場驟然降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在郵輪市場降溫的同時,全球郵輪訂單火爆,中國本土郵輪建造市場更是一片火熱。

意大利船舶工業協會(ASSONAVE)近日表示,去年是郵輪建造行業的又一個黃金時期。繼2016年的25艘之後,2017年10000 CGT以上的郵輪新船訂單量達到了23艘。加上挪威子公司VARD,意大利Fincantieri集團在去年獲得了12艘郵輪訂單,手持訂單量更是達到創紀錄的80艘。

隨著近幾年中國郵輪市場的不斷蓬勃發展,中國郵輪本土化進程加快,中國建造豪華郵輪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中國船企開始涉足郵輪建造市場,並且嘗試建造適合中國市場的本土豪華郵輪。

2016年,中船集團、中投與嘉年華郵輪集團就簽署了開發中國本土豪華郵輪品牌的協議,由外高橋造船建造,每艘船造價達7.8億美元,訂單總金額超過300億人民幣。

2017年4月27日,招商局工業集團與探險郵輪船東——美國SunStone Ships公司簽訂了4+6艘極地探險郵輪建造合同。

今年4月,天津新港船舶重工與Tillberg& reyes、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簽署了《設計研發建造8萬噸級中國特色豪華郵輪戰略合作框架協議》;5月24日,武船集團與精英郵輪簽署了《本土豪華郵輪、極地探險郵輪項目合作協議》,建造至少3艘豪華郵輪,並組建青島本土船隊,總投資近100億元人民幣。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鬍翔此前表示,全球90%以上豪華郵輪建造市場由歐洲國家的船廠所壟斷,目前歐洲船企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25年,這為中國船企以中國和亞太郵輪市場增量需求為依託,實現大型郵輪本土建造的“中國夢”提供了機遇。

上海海事大學亞洲郵輪學院理事會秘書長程爵浩表示,“一是沒想到中國郵輪市場回落如此迅速。原以為郵輪產業增長太快了,後面可能要減速,但沒想到減的這麼快。”

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測市場,實現“中國夢”固然好,但是郵輪市場的前景堪憂,中國船企要小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