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放貸款,爲什麼P2P爆雷不斷,但銀行就基本沒事?

jsy809371305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銀行和P2P有本質區別,但兩者並非“正規”“不正規”“股東背景硬”“股東背景差”這樣簡單的差別,我們一條條來捋其中的差別,理解了這些差別,就基本能避開投資當中的陷阱了——因為以後不論遇到什麼樣的機構,只要你能從銀行的標準去評價它,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其中的風險。


  1. 銀行存款有存款保險制度。也就是說,銀行對每個儲戶都要買保險的,現在的法律規定是:單個儲戶50萬以內的存款,如果銀行倒閉,可以全額賠付。比如你有100萬,那麼存在兩家銀行,你的100萬都是完全有保障的。但是P2P沒有保險(交保險是要花錢的),平臺出了事,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擠兌,很快就會倒閉。

  2. 銀行有存款準備金制度。按照現在的存款準備金率,你在銀行每存的100元錢,銀行都會拿出15塊錢左右(不同銀行可能略有差異)作為存款準備金,放到央行存起來。一旦儲戶有取現的需求,就可以拿出這些錢給儲戶,不至於突然手裡沒錢被擠兌到到倒閉。但是P2P為了追求資金所謂的高效利用,是不會留下15元錢吃活期利息的。這也是為什麼P2P一旦遇到集中的取現需求,就倒閉掉——即便它本身業務還不錯。

  3. 銀行的槓桿是有限的。銀行有一個資本充足率的概念,即你的淨資產在重資產中佔比必須達到一個比例,現在這個標準是10%——即銀行100元資產,必須有10元是股東出的錢;換個說法,就是股東投10元錢資本,就只能開展100元的業務,不得超出這個範圍。但是P2P的股東呢?全都是個人老闆,或者一些實力不是很強的民營企業,經營槓桿可能放得無限大。


  4. 銀行的股東是有很高門檻的。個人是沒有辦法作為股東開銀行的,而只能是企業,即便是企業,也要通過銀監會的嚴格審查。同時在銀行的公司治理設計上,銀行的資金和股東之間要嚴格隔離的——股東不能把銀行當提款機,銀行放貸也必須遵循中立的標準(甚至刻意避開股東),不能給股東貸超出限額的貸款。而P2P完全不同,P2P資金的使用,很多取決於股東(老闆)的個人意志,那麼多P2P老闆跑路,無非也就是這個環節出了問題。

  5. 銀行還有其他很多風險控制措施。比如,銀行辦理一項貸款,那是要經歷很多合規性審查的,銀行被騙的可能性非常小,但P2P沒有這樣的技術和風控措施,很容易遭遇詐騙(比如最近的投之家,就是被幾個溫州幫商人給坑了)。


所以,如果我們要選擇一個投資平臺,可以用銀行的標準去判斷:你的股東背景如何,你的風險控制措施如何(比如有沒有第三方存管),你投資的資金去向,你的監管單位等等。注意這些信息需要自己去核實,而不能只聽信銷售人員的說法,他們的說法往往是不可信的。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新聞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


孔方財經


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或peer-to-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夥伴對夥伴)。

P2P是點對點網絡借款,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屬P2P屬於民間小額借貸,藉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絡信貸平臺及相關理財行為、金融服務。

在中國,最早的P2P網貸平臺成立於2006年。
2011年,網貸平臺進入快速發展期,一批網貸平臺踴躍上線。
2012年中國網貸平臺進入了爆發期,網貸平臺如雨後春筍成立,已達到2000餘家國內含線下放貸的網貸平臺全年交易額已超百億。

進入2013年,網貸平臺更是蓬勃發展,以每天1—2家上線的速度快速增長,平臺數量大幅度增長所帶來的資金供需失衡等現象開始逐步顯現。

2014年,中國P2P行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根據第三方機構網貸之家的統計,行業整體交易規模突破2500億元,比2013年上漲接近140%。

2015年,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已達9787億元。貸款餘額已增至3176.36億元,環比8月增加14.68%。

累計問題平臺達到1031家,佔P2P整體平臺數量(3448家)的30%。

然後,就到了2018年,P2P平臺暴雷了。


大家看明白了,P2P就是個人對個人的民間借貸,但是多了一個網絡信息平臺,而且這個平臺還抽水,你還接觸不到借款方,也不知道借款方是什麼樣的情況,就是能看到一個所謂的項目介紹書和一個所謂利率,就把錢借個人家了。

能不出問題麼?很多借款的人,並不是用來做項目,而是借了錢去放高利貸,或者拿去花了。
放款的人,最後可不是顆粒無收,還搭進去本了嗎。這叫,偷雞不成蝕把米。


銀行就不一樣,銀行是經營主體,要對存款人負責,要對自己負責,自己看項目,自己投項目。能有啥風險?有風險的不放款啊。

我是家族財富密碼資深研究員九三。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關注不迷路。如果您覺得不錯,麻煩您點個贊,謝謝!

更有豐厚獎品不定期回饋,謝謝!


家族財富密碼


銀行業有著百年的歷史,是信用制度的產物。P2P是網絡的金融產品,尚未經過市場的考驗。二者不可同日而語,也就不在一個基準線上。銀行有著完整的信貸體系,制度,監管,風控。而P2P並非健全和完善,所以爆雷難免。銀行放貸對於借款方資質要進行嚴格的考核,評估,條件相當“苛刻”。在這一方面,P2P並不規範,所以漏洞不可避免。銀行本身受多職能部門監管,包括央行,銀監會。從業人員專業素養,職稱,資格,水平經驗方方面面都要達標。而P2P就不保險。銀行更多采用抵押,質押貸款,即使企業倒閉破產,銀行也會把損失降到相對低點。銀行業通過存款準備金,不良撥備覆蓋等,採用多種手段控制風險,確保資金安全。對於貸款進行跟蹤監督,及時化解風險。可以說,借款方的資金往來不容易脫離銀行的視線。必要時銀行會採取法律手段,P2P要做到這一點很難。銀行的客戶相對穩定,可靠,保險。而P2P確實很散亂,監管不力,運作不規範,爆雷不可避免。萬事開頭難,P2P還在初始階段,只有通過不斷健全,規範,監管才能逐漸步入正軌,減少爆雷,降低風險。


麻辣SC


審核標準不一樣,風控不一樣,利息不一樣,從嚴到松的平臺如下!銀行-銀行金融外包

-p2p-小貸-高利貸,利息也是按照這個從低到高!客戶根據他自身的資質也是從這些平臺一步步走下來,最終走到小貸1-2年後已經非常難生存了,不肯收手再去碰高利貸的基本上也離傾家蕩產不遠了


怎麼木有熊三


第一:借款人資質不同。銀行貸款人的資質大多會比p2p借款人的資質會好很多。

第二:銀行的資金實力比p2p公司的資金實力好很多。銀行的壞賬率也不少,但是他們的現金流能夠覆蓋,但是p2p的壞賬率本來就比銀行的高,沒有充足的現金流,資金鍊斷掉,公司自然雷掉了。


小道八百


MD,銀行風險小的同時附帶低率,在利益面前有多少能保持清醒,一輪洗牌銀行系大肆進攻,普通工薪階層為什麼冒險,一個字“窮”,社會問題還是解決不了,求財也只能但此風險,雖不靠譜,但你也不著調呀


行者179313820


這個和銀行關係不大,這是投資人自己的閒散資金,一部分可以拿去存款,一部份可以去做高風險的p2p,p2p出事了,只是投資人的錢打水漂了,和銀行沒什麼關係,銀行有國家信用背書的,如果客戶的錢在銀行裡面沒了按規定是可以賠償的,所以不用擔心擠兌,p2p就不一樣了,資金是可以歸零的,更重要的是相當多的p2p公司人家壓根就是來騙錢的


牧羊人4741


P2P爆的雷,銀行基本都踩過。銀行有龐大客戶經理團隊,負責審核客戶,龐大後臺審批人員隊伍負責審批貸款,專門的風控和信貸部門負責行業和客戶政策制定,還有審計和合規條線負責挑刺。即使這樣,銀行案件和事故也不少。一個P2P平臺,這些都沒有,靠什麼控制風險?靠所謂的互聯網技術?這不搞笑嘛。一切的線上業務,功夫都在線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