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感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開始感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01

C羅,談到足球,他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並不在踢足球這件事上追求完美,我只是喜歡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感覺。”

追求完美,是自我接納的敵人,是幸福的敵人,是好的心理狀態的敵人,是你獲得快樂和滿足的敵人。

所以,追求完美,就是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同黨。

因為追求完美,

讓你很難獲得自我的肯定、成功的滿足,

讓你為了那個“完美的目的”,而一直在過程中出於緊繃狀態,

讓你無法承受,不完美的局面。

容易滋長製造壓力、攻擊自己、焦慮每一個細節的負面情緒,

而難以收穫到正向的情緒。

所以追求完美,是一個很傷害自己的事情。

02

很多追求完美的人,都有一個低價值感的。

追求完美的媽媽

因為媽媽小時候,在家裡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和重視,自我價值感低,

所以媽媽就希望凡事完美,得到關注和肯定,以感受自己的價值。

這樣的媽媽,沒有得到足夠好的接納的養育,自己對自己的肯定其實微乎其微,

需要從外界獲得肯定。

因此,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別人眼中的無可挑剔。

當然,也就包括了自己的孩子。

她必須是一個完美的媽媽,所以她必須有一個完美的孩子。

她不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當然,她也無法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她沒有自己的根本的價值感,所以當她創造了一個新生命,她會把價值感的源泉也放在這個新生命的身上,和孩子的人生糾纏在一起。

孩子不能生病——生病了就是我沒有照顧好孩子,

孩子不能不活潑外向——性格有問題就是我沒有好好引導他,

孩子不能不好好學習——成績不好就是我教育的最大失敗,

孩子不能沒有特長不能不優秀——我的孩子必須讓人羨慕。

所以,每一個這樣的媽媽,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很大的壓力。

而當一個孩子從小浸泡在這樣的養育環境裡,

他也無法選擇的,會成為一個追求完美的人。

可以選擇和改變的只是,

當他反應過來,如果“意識到”這個追求優秀和完美讓自己如此的不幸福,如此的疲勞,

那麼他可以嘗試著,主動去介入,讓這個追求完美的部分,在自己的自我中佔比降低。

假如,他能做到一些自我接納的話。

這也許是你總是不快樂覺得壓力很大的一個根源。

因為你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還可以更好。

在任何事情上,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總是能第一時間找到批評自己的角度和位置。

就像這麼多年,你媽媽對你的“教育”一樣。

C羅,肯定沒有一個這樣的媽媽。

所以,無論是打世界盃,還是什麼比賽,

他都可以很專注踢球這件事情。

而不是,“我有沒有把球踢好”這樣的評判。

開始感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03

專注於事情,還是專注於結果和評判,

是有差異的。

差異巨大到,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專注於事情,你會很投入平靜,可以把複雜的局面簡單化,

專注於結果和評判,你無論完成什麼目標,都不可能真正獲得解脫。

“我並不在踢足球這件事上追求完美,我只是喜歡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感覺。”

這句話的前半句,說的是控制。

追求完美,是對結果的控制。

這是一個沉甸甸的目的。

而這句話的後半句,則是控制的反面,是順其自然的努力——在自己的過程裡,把一件事做好。沒有評判和結果。

前幾天,有個朋友就一件事情徵詢我的建議,她有些舉棋不定,不知道應該嘗試還是直接放棄,因為不知道結果如何。

我聽完事情的大概,說,“可以順其自然”。

她的反應是,“那就是說我完全不用努力了,等著別人來找我就好了?”

我回答,“不是,我說的是‘順其自然的努力’,努力也可以是順其自然的”。

其實,就像C羅踢球,

你努力去做,是因為你想要做,想要嘗試,或者想要把這件事認真做好,

但是結果不完全掌控在你手中,所以你放開了對結果的控制,

這就是“順其自然的努力”。

在生活中,多點這樣的努力,你會快樂起來。

04

很多人害怕,順其自然,不做評判,就會變成一個一事無成的人,

很多人覺得,假如我自己對自己不提要求,姑息縱容,我就會變成一個垃圾。

其實,這樣的思想,是從哪裡來的?

你有懷疑過它的真偽嗎?

是不是從當年看到你略微輕快和高興就要板著臉問你作業寫完了嗎,考試考了多少分的父母那裡?

是不是從不管你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和成績,都能揪住你的錯誤對你上綱上線進行批鬥和打擊,說你就是一個廢物的父母那裡?

前兩天,我因為工作和一個也是做公眾號的朋友溝通,

想讓她寫一些心理類的稿子分享,

她馬上拒絕說,“別搞我了,我的人生理想是做一隻豬!”

我回復她,“你的人生理想,為什麼和我如此一致?”

坦誠的說,我的人生理想的一部分,肯定是做一隻豬。

無所事事,荒廢時間,只負責吃飯和睡覺,最多散個步。

特別不積極,特別不上進。

我並沒有真的變成一隻豬。

因為要365天都啥也不幹,其實也是很難的,

要365*10年的無所事事,其實就更難了。

為什麼你擔心對自己的稍微放鬆,就會鑄成無可挽回的結果,就會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其實這種感覺,來源於你幼年時,在原生家庭裡,養育對你造成的體驗,

那些感覺,形成模式,你內化的父母,始終在你心裡。

除非,有一天,當他們從你心裡跳出來,對你呵斥批判指指點點時,

你能嘗試,和這個聲音說,“你說的不對,我不打算這樣做了”。

就做一隻豬,

做一個單細胞生物。

如果你此刻想的話,

不會發生什麼嚴重的後果。

要是有什麼所謂嚴重的後果,

也不見得比你現在如此緊繃窒息的生活要差。

有一種,允許自己做豬,允許自己無所事事,允許自己不完美的能力,

就是極其寶貴的“自我接納”的能力。

如果你這樣做了,還覺得自己很棒,

還是喜歡自己,還可以接受和理解這樣的自己,

那就證明,你已經擁有了對自己的相信,也確信了自己的價值。

你越過了,用不斷的完美和成功,緊鑼密鼓的人生來“證明自己有價值”的階段。

05

最後分享一段我看到的故事,

1937年的《大西洋月刊》上刊登了一位西班牙鬥niu士凡·貝魯門德關於自己鬥niu技藝的經驗談。

他的戰鬥風格,使得他成為了當時一流的鬥niu士,獲得了極大的聲譽。

“對手猛牛剛一出來,我迎了上去,

在與牛鬥第三個回合時,觀眾站了起來,我聽到他們‘哇’地叫了起來。

而我怎麼樣了呢?

忽然間我忘記了公眾,忘記了其他的鬥niu士,忘記了我自己,甚至連作為對手的牛也忘記了。

我像以前在圍地和牧場的夜裡,經常獨自與牛相鬥一樣,開始戰鬥。像在黑板上描繪圖案一樣,這是精確的戰鬥。

據說,那天我揮舞著斗篷和鬥niu棒,退避攻擊,形成許多令人驚歎的場面,對那天下午來觀看的人來說,是一種有關鬥niu術的天啟。

我不知道這些,我已經沒有判斷力了,只不過是堅信我應該這樣去鬥niu。

除了相信我正在做的以外,我沒有任何思慮。

在最後的階段,我已意識不到觀眾是否存在,此身此魂,完全融化在鬥這一純粹的歡樂之中。

於是我得到了最初的成功。

在故鄉,我獨自與牛相對的時候,我經常和它們說話。

那天午後,我也和牛進行了長時間的對話。

我的鬥niu棒不斷地描繪著我鬥技的波紋,與此同時,我不斷地和牛對話。此外,當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就跪在牛的角下,把臉靠近它的鼻尖。”

這位鬥niu士,體會到了一種無我的境界。

追求自我價值的證明和結局的完美,其實就是對“我”的執著。

願你早日從追求完美的執念裡解脫,

開始感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開始感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