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這支中國女足的故事無人知曉

19個失聰女孩拼湊而成的小城女足,經過900個日夜的訓練,最終問鼎廣東省運會冠軍。當她們拿到第三屆世界聾人足球錦標賽的入場券時,卻未能順利走出國門。中國聾人女足的第一次“世界盃”之旅沉寂無聲。

1994年8月2日,肥妹陳智慧出生在雷州半島。已經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貧困的家裡又多了張嘴。

她還是個聾人。

一兩歲時對聲音沒有反應,父母送她到縣城檢查,才發現她聽不見。從那時起,她就成了家裡的負擔。

物質匱乏,一家人都瘦瘦小小,偏偏肥妹生得牛高馬大,腿腳結實,比哥哥還壯。

9歲時,肥妹被送進湛江特殊學校,學習手語和文字。家裡人沒有指望她能讀多少書,寄宿的花費也是一筆不小開銷,只盼著她回家幫忙幹農活,早點嫁出去。

農忙時,老師常收到肥妹父母的電話,讓她請假回家砍甘蔗。

砍甘蔗是肥妹的噩夢。溽熱的甘蔗田裡,彎著腰,一根一根,怎麼也砍不完,枯燥重複。回家躺在小床上,腰痠背痛。

家裡的生活,和砍甘蔗一樣沉默枯燥。除了幹活、睡覺,就是看電視。肥妹喜歡看愛情片,雖然聽不到臺詞,連演員都不認識,但她喜歡裡面的男主角,長得帥,又溫柔。

村裡有個男的,也是聾人,看上肥妹,三天兩頭往家裡跑。家裡人認為這是難得的機會,勸她乾脆別讀書了,回來嫁人。

接觸足球以前,輟學對肥妹而言沒有意義,她習慣了漫無目標,順從安排。但當足球闖入了她的世界,她改變了。

“我想當運動員,不想結婚。”她給父親發的短信至今仍保存著。

「真實故事」這支中國女足的故事無人知曉

肥妹在家中的二樓,隔著鐵柵欄望著外面。哥哥的兩個孩子在身後哭鬧,但她聽不見。

2013年,湛江特殊學校開始組建聾人女子足球隊,應戰2015年的廣東省全運會。身板好的肥妹被教練鄭國棟動員加入。

和她一起加入的,還有來自各年級的其他18個失聰女孩。當時肥妹年齡最大,已經19歲,最小的隊友只有12歲。

最初,這是一支東倒西歪的隊伍。講規則,那邊講完,這邊已經用手語聊成一團,打打鬧鬧,教練滿場跑,滿頭汗。

「真實故事」這支中國女足的故事無人知曉

隊員們用手語研究戰術。

為了鼓勵她們,鄭國棟一遍又一遍重複,自己帶出的聾人男足,得了好幾個冠軍,有的師兄還用獎金給家裡蓋了房子。

他不是吹牛。

2002年日韓世界盃時,鄭國棟看到很多孩子在操場上踢瓶瓶罐罐,開始有了組織男孩們踢球的想法,“消耗精力,讓他們不做壞事。”

這支最初只是玩玩的聾人男子球隊越來越專業。2005年7月,他們在北京拿到了全國聾人足球錦標賽的冠軍。2008年,他們又代表中國,參加了在希臘舉辦的首屆“聾人世界盃”。

湛江聾人男足成了國內聾人中巴塞羅那般的存在。語文老師鄭國棟也由臨時工轉為學校正式職工,工資由原來的幾百塊漲到三千多。

對這些女孩們來說,從沒有“正常人”像教練這麼耐心地教她們玩一個遊戲,和她們說這麼多話。她們開始習慣每天放學後和教練、隊友們一起玩。

「真實故事」這支中國女足的故事無人知曉

教練和隊友已經成為孩子們最好的朋友。

有的隊友怕曬,怕汗臭,怕累。肥妹倒不怕,這跟砍甘蔗比起來算什麼?

她被選中當守門員,訓練是最苦的。專門教她的教練馮偉忠有一張圓圓的臉,笑起來小眼睛眯縫著很親切,但訓練起來一點都不手軟。

一開始,馮偉忠用手扔球給肥妹接,熟練之後,他開始嘗試用腳踢給她。那一腳用力過猛,肥妹沒接住,球直接撞到臉上。一向皮實的肥妹捂著臉哭了。

她覺得委屈,賭氣坐在球門邊,看其他人練。教練也沒逼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等在一邊,還是笑眯眯的。

十多分鐘後,她又站起來,加入了訓練。那次以後,不論是胳膊撞腫還是腰部擦傷,她再也沒哭過。

後期的訓練難度越來越大,用整個身體飛撲,或側著倒下,肥妹都會努力完成。馮偉忠驚訝於她這麼能吃苦,打手語問她,“疼嗎?”

“不疼,好玩。”

「真實故事」這支中國女足的故事無人知曉

球場上的肥妹儼然女漢子,毫無顧忌的撲球是艱苦訓練後才有的成果。守門員訓練很苦,肥妹渾身都是傷。

帶好聾人足球隊,最難的是“思想工作”。

鄭國棟深有感觸,聾孩子很難和外界交流,普遍缺乏自信和動力,被常人認為好吃懶做。遇到“不聽話”的,有的老師只會劈頭蓋臉一頓教訓,這讓他們感覺自己沒有得到理解、受到尊重。

“問題少女”王柳清只要稍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逃回家十幾天不來訓練。

“遇到事情就回家,不來學校,這樣子以後怎麼在社會上生存?”

“這個世界到處都有困難和挫折,如果不去解決,那問題永遠存在。”

在鄭國棟堅持發了十幾條微信後,王柳清終於回覆了大哭的表情,“爸爸,對不起!”

一次訓練中,為了引起鄭國棟注意,王柳清曾無意中喊出了“爸爸”的聲音,從此女孩們一起喊鄭國棟爸爸。

「真實故事」這支中國女足的故事無人知曉

女孩們喊鄭國棟“爸爸”,他很喜歡這個稱號。

聾人女孩多少像王柳清,嬌氣、怕困難、敏感、多疑。她們彷彿一座座孤島,稍遇挫折就容易自暴自棄。對於外面的世界,總是難以敞開心扉。

鄭國棟開始組織女孩們外出,在海邊跑步拉練,到緩坡上來回衝刺,希望她們能和外界有更多接觸。

慢慢的,女孩們眼裡有了亮光,笑得也越來越開朗,不在乎他人眼光,手舞足蹈地交流,還會發出激動的吶喊聲。

她們開始喜歡上足球這項運動了。

「真實故事」這支中國女足的故事無人知曉

原本怕曬的女孩們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脫胎換骨”,中間的歐曉娟曬成了“黑炭”。每次看到這張照片,鄭國棟和隊員們都會哈哈大笑。

訓練了一年後,鄭國棟帶女孩們和湛江少林武校的男孩子們踢球。第一次,1:4告負,第二次,3:5。進球最多的王柳清開始問他: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再去和他們打?

後來她們又和隔壁海洋大學女足踢,結果贏了“正常人”,女孩們士氣高漲。

「真實故事」這支中國女足的故事無人知曉

因為家裡嬌慣,王柳清(右)一度是個十分任性的女孩。但在球場上,敢闖敢拼、放得開成了她的優勢。

在省運會開始之前,教練帶隊去泰國參加了國際聾人五人制比賽。這是中國聾人女足第一次出現在國際賽事中。

金髮碧眼的對手們比自己高一個頭,水準也專業得多。女孩們輸得很慘,卻第一次有了運動員的榮譽感。有位隊員在作文裡寫,“我現在的夢想,是可以代表中國參加很多國際比賽,為國爭光。”

「真實故事」這支中國女足的故事無人知曉

泰國的比賽結束後,隊員們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雖敗猶榮。意大利隊長專門找肥妹合影。

代表湛江參加省運會是女孩們的“官方”任務。有了泰國的歷練,她們已經不那麼緊張,比賽很順利,最終全勝奪冠。

女孩們捧起省運會的金牌,學著電視裡冠軍的樣子,咬在嘴裡拍照。

「真實故事」這支中國女足的故事無人知曉

隊長朱寧寧代表大家領過廣東省運會聾人女足冠軍獎盃。鄭國棟在身後露出驕傲的笑容。

2016年6月,她們原本獲邀參加在意大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聾人足球錦標賽,這會是中國聾人女足第一次參加“世界盃”。熱情的俄羅斯隊還主動表示願意和中國女孩分享宿舍,幫助她們減少花費。

最終,學校以不符合程序、私自出行不安全等理由拒絕了女足的出國請求,引發輿論爭議。

現在,一度消沉的女孩們又重新振奮起來,繼續期待其他的國際賽事。

「真實故事」這支中國女足的故事無人知曉

一次訓練結束後,女孩們笑容燦爛,湛江市聾協主席劉婷用手機抓拍下這張合影。這也是教練鄭國棟的朋友圈背景圖。

有了廣東省運會幾千塊的獎金,教練說服了肥妹的父母,讓她繼續讀高中,繼續踢球。

父親開始幻想,女兒能像湛江出過的跳水冠軍一樣給家裡帶來榮耀。市領導來了,省領導也來了,小車開了一長溜,擠滿了村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