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教育困惑?如何當面對新入初中和在校初中學生

很多家長的孩子暑假後就要上初中,但是漫長假期如何安排學習?入學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卻是不得不蠻對的難題!

家長的教育困惑?如何當面對新入初中和在校初中學生

其實,小升初,是孩子入學後第一個學習轉折期,家長和孩子掌握好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學習方法,會給孩子初中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階段會有小學兩門科目或三門科目的考查,上升為起始年級的七門科目的考查,很多孩子把握不好合適的學習方法,而造成成績急速下滑,達不到小學的最佳水平。家長急孩子更急,矛盾就產生了:部分家長認為老師教得不好。殊不知,孩子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家長、孩子都沒去做,入學後也缺乏與老師的溝通交流,孩子的思緒混亂,學校、生活處於雜亂狀態,從而引起孩子對學習的反感,漸漸失去學習興趣,逃避學習。進一步發展在家裡不聽父母的使喚,在學校不聽老師的教導,與同學距離拉遠,與社會不良青少年接觸等等,從而迷失自我。為減少這些狀況的出現,家長和孩子都要正確面對新學期、新學校、新老師的改變,環境的變化是一個人一生必須經歷的,所以要去接受。

家長的教育困惑?如何當面對新入初中和在校初中學生

在這裡,小編建議家長暑假起就要開始知識儲備,特別是語文功底要豐厚起來,它是學習其它所有學科的基礎。多讀書,與聖人對話,與名家交流,反思後會發現:越讀書越發現“我是那麼無知“,堅信“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人生最快樂的事”。通過讀書,可以知道讀書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讓孩子讀中外名著、科技書、法律書、哲學書等等,即使讀了不理解也沒關係,但一定去涉獵,相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終有一天孩子會懂得其中的哲理。另外,適當的進行初中教材的粗淺預習,可藉助工具書學習,不提倡跟著輔導班把知識都學一遍,以往很多學生假期班學過後,開學不再好好聽課了,成績也不理想。讓孩子學會自學,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家長的教育困惑?如何當面對新入初中和在校初中學生

初中入學後,孩子要養成預習的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預習時,要閱讀文本、課後習題、工具書上的題目,帶著問題去聽課,就能抓住學習的重點,突破難點,進而養成有效的個性化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課後,要先複習再做作業,養成把每一天的作業當成檢測來做,當考試來臨時孩子就會把考試當成作業來做,也消除了考試緊張的問題了。關於作業,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做題的步驟是否齊全,最好在題目的一邊寫出思維過程,這樣可降低出錯率。不能只重結果,不關注過程。另外,在學習後要進行知識和方法的梳理,學會構建學科知識框架——思維導線,建立學科知識模型,學會“舉一反三、舉三反一”等等。

方法千千萬,但堅持住的才是好方法,希望各位家長不要因為假期就放鬆了,切記家長才是學生生活中學習最多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