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區塊鏈社羣什麼樣?

真正的區塊鏈社群什麼樣?

被誤讀的區塊鏈社群

區塊鏈的世界很大,大的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區塊鏈的世界也很小,小的關乎於每個人!

然而,在很多人的眼中,區塊鏈已經變成了建群拉人頭的重災區。不分青紅皂白地拉人,能拉多少就拉多少人,能建多少群就建多少群。甚至有些項目方都是按拉人頭的數量獎勵相應的數字貨幣。

但這些都不是真實的區塊鏈社群,只是一些人打著區塊鏈的名義去變相收割韭菜的一種手段。在他們的眼中,群越多,參與的人越多。當進入人數大於退出人數速度,購買大於拋出,幣值會一直漲。這樣割韭菜,不容易出事,是最安全的。

說到區塊鏈社群,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玉紅,江湖人稱“紅姐”。可以說他是區塊鏈社群的最大誤讀者。

真正的區塊鏈社群什麼樣?

6月3日晚間,由玉紅牽頭組建的“3點鐘&XMX全球社群聯盟”的概念橫空出世,他號稱要做一場“偉大的區塊鏈社區社群實驗”。

6月3日4日夜間,數百個XMX全球社群聯盟群風起雲湧地建立起來,大家都在瘋狂的拉人。當晚,一個人被同時拉進多個XMX群是很平常的。但同時,質疑聲也四起,“這不是傳銷的玩法嗎?”“這不明目張膽的割韭菜?”……玉紅也因此多了一個稱號“區塊鏈傳銷教父”。

是的,目前很多項目方的群都是以這種手法在拉人。從群到子群,社群越來越多,呈現出明顯的類似微商、傳銷特徵,失控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難道他們真的懂區塊鏈社群嗎?玉紅就在公開演講中表明:“社群是區塊鏈的靈魂,沒有社群只有區塊鏈是不完整的。”可以說,玉紅曲解了區塊鏈社群的意義,沒有社群的區塊鏈是不完整的,但社群絕對不是區塊鏈的靈魂,共識才是區塊鏈的靈魂。

真正的區塊鏈社群什麼樣?

在這些群裡的韭菜們,也是一群很特別的群體,他們明明知道自己是韭菜將要被收割,但他們卻選擇了堅持,因為他們99%人都認為自己將是1%的贏家。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性使然。

真正的區塊鏈社群什麼樣?

比特幣從發佈到落地已有9年的實踐,它沒有公司,沒有ICO,從零做到了1000多億美元。比特幣已足夠偉大。它的運營完全依靠一群有共識的人形成社群而共同完成的,這也是目前區塊鏈最成熟的作品。

然而,後來者已經將這種模式成功地改革。先發Token,改進原來的記賬方式,激勵方式。原本這種Token的改革是為了將Token按照工作量分給用戶和合作夥伴,更多人力資源參與創業,降低了創業風險。真正地實現Token證券化,能最大限度地發揮Token的作用。就像股票是資產股份化工具一樣。

通過對比可以更通俗地理解,古典的創業者做公司要起碼51%以上的股份,然後公司掙出足夠多的利潤,然後才是這個公司的價值。而區塊鏈的創業者則不同,創始團隊也是社區成員。社區是所有成員的,不是創始團隊的,前期社區創建之初是從中心化的再創始團隊的支持下開始發展起來的,後期中心化程度會越來越低,創始團隊的決策權和權重會逐漸降低,甚至邊緣化。

這種創始團隊被邊緣化的過程,也正是社群建立起來的過程。比如以太坊所建立的社區,理清發展歷史就可以看到這一清晰的脈絡。V神及其團隊,各類Dapp開發者,包括交易所、錢包、各個愛西歐的團隊們,大家都在為這個社區的建設作出貢獻。V神及其團隊現今對以太坊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小心。

可以說,Token是共識下的共同創業,不是相互收割。本質上,核心企業在商業生態系統中組一個“局”,西方人稱這個局做“商業經濟共生體”,所以我們今天在看區塊鏈為生意增值的時候,除了看區塊鏈是否為核心企業增值,也要看區塊鏈是否為整個的商業共生體增值,創造更高的結構效率,重構商業格局。

事實上,區塊鏈社群早已逐漸向“經濟體”轉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學家Antoine Martin表示,經濟體(Economy)指的是一群經濟個體之間的相互聯繫關係,個體與個體之間流通的貨幣可以互相兌換。

真正的區塊鏈社群什麼樣?

但無論什麼樣的項目,都是以數字貨幣作為吸引新用戶、激勵老用戶和應用開發者的手段。社群只是一個區塊鏈的初級目標,它的終極理想是商業經濟體。並且以區塊鏈技術為主的商業經濟體更勝一籌的是,法定貨幣經濟體的支付系統,都需要經過某個中心才有辦法完成,但區塊鏈數字貨幣經濟體讓各方繞過這些中心,以點對點方式完成所有交易流程。不僅解決交易過程中的信任問題,同時讓消費者與廠商或店家直接建立交易關係。

而且未來token在社群裡可以作為代幣進行流通,從而達到共同建設社群的目的。甚至隨著社群建立的成熟,數字貨幣可以在二級市場得到增值。這樣token就具體流通和投資的雙重屬性。這才是token的意義所在。

設計好區塊鏈商業經濟體,就是構建了理想的生態系統,我們一直暢想的理想人類社會就可能誕生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