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踩雷了!靠著NOME抄出新高度的名創優品還能走多遠?

你可能見過不少“麥當勞”和“肯德基”相鄰而開的情景,但你一定沒見過兩家“肯德基”上下鄰居的。在新疆烏魯木齊的YOHO廣場就有這樣詭異的一幕,

負一樓來自廣州諾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NOME”店與一樓歸屬諾米(設計)廣州有限公司的“NOME”店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真假美猴王”之戰,一不小心還能讓你體驗一把時空穿越感覺,想想就覺得刺激。

又踩雷了!靠著NOME抄出新高度的名創優品還能走多遠?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又踩雷了!靠著NOME抄出新高度的名創優品還能走多遠?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兩家NOME店比肩而立,同樣都是來自廣州的公司,究竟誰是“李逵”誰又是“李鬼”?這就要從“NOME諾米”的商標歸屬權之爭談起了。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雖然烏魯木齊的兩家“NOME”店無論從店名、裝修,還是商品種類和陳列都一模一樣,但是Logo上還是出現了“一橫”之差。

又踩雷了!靠著NOME抄出新高度的名創優品還能走多遠?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這場商標爭執的擂臺上,一方是來自名創優品的葉國富,另一方則是NOME傢俱的創始人陳浩。雙方劍拔弩張,葉國富一招狸貓換太子妄圖打亂陳浩陣腳,兩人都不甘示弱死咬對方,一場大戰也便一觸即發。

商標大戰的導火索還是緣於一個“漏洞”。2017年就在名創優品如火如荼地正式啟動IPO項目之時,平均30元的客單和8%的毛利率不免讓名創優品“百國千億萬店”的雄心壯志略顯尷尬。就在這樣的局面下陳浩的“NOME諾米家居”卻“從天而降”,憑藉自身敏銳的市場嗅覺和獨到的商業見解,陳浩乘上這股由“零售”到“新零售”所帶來的消費升級的春風,憑藉「不隨主流,告別過去,探索一種新生活方式」主張,不僅將人均可單價拉到了90-120元,更創造了比無印良品高出25%——高達6-8000的門店坪效佳績。

又踩雷了!靠著NOME抄出新高度的名創優品還能走多遠?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NOME諾米的出現無疑讓瓶頸期的名創優品眼前一亮,但是葉國富又為何要死磕NOME這個品牌,甚至不惜發生爭執呢?秘密就在商標註冊所需要的時間中,商標註冊通常會需要1-2年的時間,當葉國富注意到“NOMO諾米”時這個商標還在註冊中,理論上還有一年左右才能拿到商標註冊證。

查閱商標網不難得知:申請註冊“NOME”相關商標的共有228項,其中申請人為廣東普斯投資有限公司(持有Nome家居71%股份)及廣州諾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共有128項申請日期為2017年5月18日至2018年3月16日之間;申請人為廣州人人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名創優品關聯公司)的有8項申請日期均為2017年12月18日。從申請商標註冊的日期先後來看,NOME家居方捷足先登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但從申請結果來看,目前兩家都沒有註冊成功,最新狀態還是“等待實質審查”。

又踩雷了!靠著NOME抄出新高度的名創優品還能走多遠?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又踩雷了!靠著NOME抄出新高度的名創優品還能走多遠?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於是就是在這樣的一段時間內,葉國富來了一出狸貓換太子的大戲,不僅將自己的公司火速改名,還明目張膽的使用“NOME諾米”商標直接抄襲所有風格設計和所售商品,更為讓人大開眼界的是名創優品在“NOME諾米”分別位於廣州、上海和烏魯木齊的三家門店附近開設了屬於自己的NOME線下店。許多客戶稀裡糊塗的購買了商品,最後卻發現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NOMO諾米”家的商品。

葉國富當然不會不知道「我國商標法原則上是保護申請在先的商標」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利用漏洞和規則去直接抄襲和模仿競爭對手。而當一家企業將重心放在耍手段而不是產品上時,它的產品質量就值得我們去打一個問號了。今年年初名創優品的“珠光臥蠶筆”才被檢測出有害物質砷過量,轉頭就又陷入商標糾紛中,而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近日韓國機構又公佈了一份抽查結果,在名創優品店鋪內所收集的“橙色和粉紅色兩款腮紅”檢測出重金屬銻超出標準值10倍。名創優品固然會存在自身發展的焦慮,但不應該是依靠抄襲商標而去實現阻擊競爭對手前進的步伐,

如果名創優品願意把腳步放慢一些,將重心放在產品上,未嘗不是另一種轉型的方式呢。

又踩雷了!靠著NOME抄出新高度的名創優品還能走多遠?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