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許多人說孫中山是孫大炮,袁世凱是實幹派。那爲什麼孫成功了而袁失敗了?

87373838


謝謝邀請!孫中山(1866-1925年),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開創者,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民主、民權、民生)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子,起共和而終兩千年的封建帝制。

“大炮”一詞來源於廣東話車(吹)大炮,孫中山當年革命,一無錢財、二無人才,只能靠自己一張嘴巴去募集錢財和號召人才。所以,每當孫中山到達海外華僑(廣東人)那兒募捐的時候,就會有人說:看孫大炮又來騙錢了。孫中山不為所動,還有一心想推翻滿清。許多人認為他是天方夜談,所以就叫他“孫大炮”,意思就是愛吹牛的人。1912年,滿清被推翻,民國被建立,孫大炮(孫中山)成為當時世界公認的五大偉人之一。

袁世凱(1859-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的首領。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戊戌變法時出賣了六君子,導致維新派失敗。袁世凱擔任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時鎮壓義和團,在山東連接天津的道路樹上掛滿了義和團的頭顱。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了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在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中國近代化的改革,建立北洋工礦企業、修建鐵路、創辦第一支中國的警察隊伍、廢除了科舉,開辦了新型學校、創辦了郵局和電報公司,等等。但是,袁世凱剛登上總統寶座以後,大搞尊孔祭天活動。在1913年6月親自發表“尊孔令”,鼓吹“孔學博大”,通告全國舉行“祭祀孔子典禮”。全國各地先後成立“孔教會、尊孔會、孔道會”,為袁世凱復闢帝制搖旗吶喊。1915年12月,在國會、高校、民眾請願團、籌安會和各省國民代表推戴下,準備建立君主立憲制,打算在1916年改為洪憲元年,袁世凱自己當皇帝。12月25日,蔡鍔和唐繼堯在雲南宣佈起義,發動了護國戰爭,貴州和廣西相繼響應。以段祺瑞為首的一批北洋軍都開始紛紛反對。3月,袁世凱被迫宣佈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凱不幸離世,只做了83天皇帝夢。實際上,在民國建立以後,民主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連北洋軍閥的國務卿兼陸軍總長段祺瑞都說過:過去我們見到袁世凱只要握一下手就可以了,如果他當上了皇帝,我們都變成了奴才,看到了他,我們只能跪拜。為了不使自己成為奴才,所以要反對袁世凱當皇帝!


張律明


孫中山是在國外讀過書的人,後來在組建同盟會的時候,因為受到清政府的長期追捕,流亡海外。曾在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包括歐洲呆過不少年頭,尤其是美國和新加坡。

因此孫中山對國際政治發展方向非常熟悉,有民主政治的理念。並且一生都在致力中國革命中不停的學習,與時俱進,這在革命者中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而袁世凱則是一箇舊派官員出身的改革家,他一生沒有出過國。他是受中國傳統教育出來的人,對西方先進的民主科學文化缺乏瞭解。

當然不能否認袁世凱在改革領域的天分,他在擔任直隸大臣時,建立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電報制度等一系列現代化舉措,更是建立了當時中國最有現代化氣質的軍隊。

孫中山的長處在於革命精神,他一生都在致力於中國革命的發展,對民主共和的不懈追求。但其短處也是非常明顯,就是對政治實務和軍事實務沒有操作經驗。

而袁世凱則相反,袁世凱對現代政治體制和理念並不太瞭解,大體上還處在半信半疑的程度。他更迷戀自己的政治權威,相信自己的政治手腕,他堅信他能夠幫中國走上富強之路,只是操作手法可能不同於孫中山。

兩個人一個人是理想主義者,一個是現實主義者。這是他們的本質區別。理想主義者堅持理想不支搖,現實主義者堅持政治操縱不動搖。

孫中山最終也談不上成功,而袁世凱則真的失敗了。

孫中山並沒有完成民主共和的政治使命,就算到了後來的國民革命時期也沒有徹底完成這一任務。

而袁世凱不僅沒有完成民主共和,還沒有辦法建立對全國的統一領導權,讓當時的中國陷入四分五裂之中。稱帝之後雙被迫取消,給自己的政治生涯增加了汙點。

當然,相對而言,孫中山從表面上看更堅定,更成功;但如果沒有袁世凱對民主共和的支持,中華民國根本沒有建立的可能性。

袁世凱的侷限性決定了他的命運,而孫中山的能力也決定了他不能成為中國領袖。


新知傳習閣


近現代史無法迴避的人——孫日新、袁容庵!

如今香山縣升級為地級的中山市,而項城縣升級為縣級市的項城市。因為孫中山幾乎很少統軍打仗,故而給人的感覺就是——君子動口不動手。而袁世凱既是北洋通商大臣又是立憲改革派骨幹,給人的感覺就是動口又動手的實幹家。

清末四派:立憲派、守舊派、投機派、革命派。

福垊以為袁世凱就是投機派,雖然他是幹吏。河南人的袁世凱利用廣東人的孫中山的革命脅迫清廷遜位,應該說袁世凱擁有強大的勢力,但他卻強以德勝。對於清廷,他以民軍恐嚇,以遜位待遇做誘惑。對於孫文,他又以軍力懾服,以民主招牌拉攏。

清失其鹿,群雄並起,袁項城像項羽。

由於過於自信和親人、屬下、他人的忽悠,繼承大統,授人以柄,致使北洋分裂,而南方的孫文卻不斷聚攏力量,依靠日本、蘇聯在北洋的分裂傾軋中,在皇帝的復辟中,在奉系南下中,讓老蔣的北伐成功,從而實現了。袁世凱的失敗,孫中山的成功。

除守舊派外,多以漢族為主,要民主更要民族。

只不過後來以投機派拉攏革命迫使守舊派屈服、立憲派分化。因為袁世凱的主力在北方,袁世凱稱帝后,年號洪憲,那洪武加憲政之意。而孫文人在南京,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帥文武百官拜謁明孝陵。很明顯兩人都已朱元璋繼承人自居,只不過袁世凱實力更強,孫中山理論更優越,但實力決定一切。福垊認為在民主民族上而言,袁比孫強些。然而民族主義的狂熱最終燒燬一切。

福垊的觀點是,有無皇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無民主。

歷史證明中日曆史和今天所有的差距只在改良還是革命。清朝滅亡是袁利用孫,而袁的失敗是孫忽悠袁的。清朝的滅亡是兩人合力的原因,不過孫是引爆點,袁是炸彈。謝謝大家。


福垊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兩人背景,也就清楚了各自名號的由來,再說為什麼孫成功袁失敗。

孫中山

孫是個幸運的人,家境很一般,但有個好哥哥。哥哥孫德彰去夏威夷打工,後來經營農場有道,在茂宜島上有了一個大農場,成了縉紳階層。在孫十二歲時候把他接過來,接受了西方教育,成了激烈的反傳統文化者,後在香港受洗成為基督徒,併成為激烈的鼓吹革命者。

孫曾給李鴻章上書,被李拒絕後,有了真正的革命行動,在檀香山組建興中會,募款召集人籌備行動。此後直到辛亥年間,多次發動起義,不過收效甚微。

後奔走於日本,尋求日本泛亞主義者的支持。當時日本人官方是抱緊英國大腿,但官方之外還有一股很大的勢力泛亞主義,他們尋求東亞三國革命,建立東亞共榮圈,日本現在官方勢力太強大,沒辦法,就先支持中國和朝鮮革命。犬養毅、宮崎寅藏、頭山滿、內田良平等人,都是孫的支持者,出錢出人,如宮崎寅藏就一直實際參與武裝暴動。

辛亥革命的時候,他確實在國外,這件事也確實和他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同盟會組織的,他是同盟會的主要首領之一,並且之前組織了好多次武裝暴動,雖被詬病“遠程革命家”,但武昌這次取得成功,離不開他之前的努力,功不可沒。

不過辛亥革命不代表就實現改朝換代了,之後的改朝換代其實是袁世凱的主持下,勸說滿清遜位,全國共識是讓袁世凱做總統,孫辭去臨時大總統。當時的狀況是孫表示要退出政界,宋教仁組建國民黨,孫任理事長,但實際上黨務全權歸於宋教仁,孫相當於一個名譽理事長。孫實際上按照明面來說,已經沒有政治空間了,於是提出修鐵路去。

之後孫遊走日本,在泛亞主義者看來,袁世凱非常可惡,因為革命是泛亞主義者多年努力的結果,卻被袁世凱摘了果子,袁世凱是和之前說過的日本官方保持交往的,也就是說尊重日本作為英國世界體系下東亞盟友的地位,什麼東亞共榮都是胡扯八道,英國主導的國際體系才是袁世凱認的。此時,泛亞主義者就有了支持孫再次革命的想法。

接下來發生了宋教仁被刺,原因也是羅生門,袁世凱、陳其美、孫都有可能,這件事催生了二次革命。不過二次革命並沒有得到多少支持,包括黨內黃興也反對,很快失敗,之後流亡日本,改組中華革命黨,不過國民黨內大量元老沒有參加這個新黨。

之後孫沒實質性活動,處於蟄伏狀態。直到第一次護法運動,原因是段祺瑞和黎元洪的府院之爭,勝者段祺瑞其實不合法統,當時就有西南五省聲明反對此事,孫也藉此重出江湖,聯合西南勢力,在廣州成立軍政府。這件事背後牽涉到一戰,因為段祺瑞背後金主是日本,希望中國參加一戰加入英國一方,因為日本是英國在遠東的代表,而孫背後是德國,希望中國保持中立。最後還是日本得逞了,中國很幸運,加入了勝利的一方。孫雖然是軍政府發起人,有意北伐,但西南勢力不願戰爭,很快就進入議和狀態,孫下野去上海租界做寓公。

1919年,孫重組國民黨,這個國民黨才是後來蔣介石的國民黨,之前的雖然叫這個名字,其實區別非常大。

1921年,二次護法運動,孫任非常大總統,積極策劃北伐,主張武力統一中國,但廣州君權在陳炯明手裡,而陳炯明贊成本省自治,多省聯合起來成立聯邦,而不是大一統。雙方分歧最終以孫離開去上海收場。

此時孫的傳統金主日本泛亞主義者在日本國內被打壓嚴重,雖然有心卻無力,沒有多少錢支持他。而西方勢力一是不認同他的法統,二是不看好他,更不願意投資他。孫和紅羅剎搭上線,紅羅剎提供資金和教導,條件是聯俄容共。紅羅剎為什麼這麼做?因為紅羅剎當時的主導思想是以紅羅剎為基地在全世界發動大革命,所以願意出錢,向中國輸出革命,他們認為國民黨革命成功有助於實現全世界大革命。

有了金盧布後,就能招來人,紅羅剎提供教導,把國民黨按照紅羅剎的方式重新組織,並提供軍事支持,對軍隊也按照紅羅剎的方式組建。

經過紅羅剎的魔改之後,組建的新軍在蔣介石帶領下,打的原先的軍閥們雞飛狗跳。不過孫中山在此之前就於1925年3月12日去世。

袁世凱

袁世凱的履歷非常“乾淨”,線索很清楚。

他家多代為官,他不是讀書的料,科舉考不上,靠家族關係走了李鴻章淮軍的路子,棄文從武。之後去了朝鮮,在朝鮮嶄露頭角。

因為滿清在甲午戰爭中海陸都吃了敗仗,上下都認識到必須編練新軍,李鴻章推薦了袁世凱,於是有了袁世凱的小站練兵,這些兵成了滿清末期陸軍的主力,也是袁世凱後來生涯中最大的本錢。

之後在戊戌變法中,被牽連到,其實袁是標準的洋務派,這種事情他固然不支持,但也絕不會說主動去反對。但是他已經被帶進去了,又以為密謀已經被洩露,主動去找榮祿說這事,以求避免全家被殺。

由於德國武裝佔領膠澳地區,加上義和團起于山東,滿清意識到山東這塊地方一般人去搞不定,把洋務派干將袁世凱派去。袁世凱不顧朝堂不滿,強力鎮壓了義和團,並且在1900年的庚子拳變中加入了東南互保。

1901年李鴻章去世後,袁接任直隸總督,以辦理洋務新政著稱,包括辦學校、辦醫院、辦工商等,組建了中國第一支警察隊伍,併成立了中國最早的議會——天津議會。

1907年,調回朝廷中樞,很快被載灃為首的新貴攆回去,差點連命都丟了。

辛亥給了他機會,北洋的人只認他,要想平叛,就只能讓他出山。袁一方面讓清廷停止進攻,另一方面要清廷響應革命黨的政治要求。相當於他是中間調停人,讓滿清響應政治變革的要求,同時又要求革命黨人不得報復滿清朝廷和滿人,給滿族以安全保障。正是在他的調停下,避免了大規模流血戰爭。

最終因為袁的這些功勞帶來的聲望,全國一致認同他為新政權的大總統。之後就是袁世凱和南方革命黨的鬥法。

袁世凱為後世詬病的主要兩點,一個是二十一條,一個是洪憲稱帝。

二十一條是因為日本在一戰和英國站在一起,於是進攻山東半島的德國勢力範圍。之後袁世凱認為那是中國的,你打德國可以,打完了這地方要歸中國。日本人的意思是我憑本事打的德國人的地方,為什麼給你?於是開始談判。

日本人把原先和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談的《中日合辦漢冶萍借款合同》重新包裝了一下,加上有關山東半島的部分,丟給了袁世凱。由於歐洲在一戰,誰也沒心思管遠東的事,沒有外力可以引入制衡,也就美國沒參戰抗議了一下,但孤立主義的美國顯然不會為此真的去做什麼事。激烈博弈之後,日本以戰爭威脅,最終簽訂《中日民四條約》,基本相當於簽訂了一個城下之盟。

這事你說怪不怪袁世凱?我看他是替全體中國人受過。他簽了國人罵他賣國,他不籤國人能打過日本?口頭愛國容易,戰場上見真章我看真不行。

另一個是君主立憲,新政權成立以來的扯皮,可以說讓所有人精疲力竭,這是他試圖重行君主制的主因。雖然當時世界君主制國家非常之多,但中國人對此反應非常激烈,最終撤回,然後病死。

總結

所以,為什麼孫中山叫大炮?一種說法是他喜歡口出大話,人送外號大炮。另一種說法是他一直都在搞事情,所以叫大炮。這兩點都沒錯,他一直拉贊助募捐,不說點美好的遠景,別人為什麼給你贊助啊?說他一直在搞事情,那就更沒錯了,確實一直在搞各種武裝活動。

袁世凱為什麼是實幹派? 你看他簡歷就知道了啊,他確實一直是滿清官僚裡面能辦事的,包括他當了大總統後,也做了不少事。長期以來編練軍隊、辦教育、辦經濟、引進新的政治制度,貫穿始終,這也是他資本和名聲的來源。

為什麼孫成功了袁失敗了?其實單就他倆來說,是反過來的,孫一直失敗,袁相對成功。然而,之後的歷史是孫的繼承人蔣介石成功了,袁的繼承人北洋失敗了。而我們當代是來源於Soviet,Soviet當初對孫投資了,Party也是在孫時候借雞下蛋,所以當代對它們的評價就成了這樣了。


尋常味


網絡上許多人說孫中山是孫大炮,袁世凱是實幹派。孫成功了而袁失敗了,主要和袁的晚節不保有關!

憑心而論,袁世凱在晚清還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他在年僅23歲時,就成功處理了朝鮮叛亂。此後又在甲午海戰後在天津小站練兵,按照德國模式訓練出了一支新軍。成為了日後北洋軍閥的前身,成為了清末陸軍的主力,為中國的軍事近代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此後,在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以後,袁世凱已經成為了清王朝朝政實際控制者。此後雖然隆裕皇太后等人將他逼會老家,但是最終還不得不將他請回來。可以說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軍,沒有袁的配合,很難取得辛亥革命的成功。

但是,袁世凱在當上大總統以後,雖然繼續發展了他以前就一直推進的警察制度、輿論自由也比滿清時期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在其最後的歲月裡,他卻聽信讒言,罔顧民意,倒行逆施,試圖繼續進行封建皇朝統治,還加冕了中華帝國所謂洪憲皇帝。最終,導致自己身敗名裂。這與中山先生一身為實現中國民主文明奔走戰鬥,差距甚大!因此,歷史評價上袁不如孫,也就很正常了。因為孫一直能夠看清滿清腐朽必亡的事實,而堅持奮鬥。而袁直至彌留之際才終於明白,名利是身外之物,不看清形勢,一切咎由自取!


地震博士


我們之所以說袁世凱是實幹派,是因為從晚清開始一直到袁世凱去世他一直在”做事”換句話說袁世凱從晚清駐朝鮮大使,到山東巡撫。再到軍機大臣,最後到滿清最後一任總理大臣。以及民國總統,他一直在做事,乃至最終執政。在辛亥革命期間。孫中山和袁世凱聯手促使滿清和平退位。這是袁世凱的最大功績,無論袁世凱是出於何種目的,但畢竟和平解決了國體問題,使得國家避免了法國式的暴力解決,這是最值得讚賞和稱頌 的,袁世凱功績還有就是訓練了有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支軍隊,當民國總統的時候,在國家財政困難的情況下,袁世凱壓縮一切開支,也免費開辦即四年制初級小學。普及教育、創建山東大學,也竭力地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完整和主權。而且在經濟,軍事,教育有諸多建樹。絕非空談誤國之輩,

而孫中山是孫大炮則是因為他的理論有時候不切合實際,孫中山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喚起了民眾的民主意識。在推翻滿清的所有的人裡,真正做到有理論,有組織,有行動,大規模武裝起義的卻是孫中山第一位。首暢驅除韃虜,再造中華。孫中山喚醒了中國的民主意識,宣傳和鼓動人民去抗爭,與一切不平等去奮鬥。多次武裝暴動推翻清廷的統治,促使清廷不得不去改變,最後得不退位。孫中山極大的普及 了中華民族的民主意識,喚醒了人民的民主覺悟,這是孫中山的最大功勳。而且孫中山品德高尚,一生清廉。但遺憾的事,孫中山從來沒有治理過這個國家一天,他所統治的和治理的地方從一開始的一座南京城,到最後的換成了廣州。孫中山一生3次當總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這是他個人的不幸,也是國家的悲哀。

孫中山的太理想化。沒有實際政治經驗,周圍缺乏明智之士,也沒有軍隊。成大事者,沒有武裝力量支持是可笑的。但袁世凱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周圍既有謀略之士,也有當時最先進的國家軍隊,就個人能力而言。孫中山比袁世凱差的太遠,以孫中山的革命黨也承認除袁世凱外,無人可推翻清朝。所以才有只要袁世凱起義,可以讓袁世凱做民國的首任大總統。

孫中山在於喚醒,在於宣傳,而袁世凱則在於做事。所處的地位不同,造成孫中山只能是光說不做,既無機會也無條件,我們也不能太苛刻去要求孫中山,政治畢竟是要講現實的。

無論孫中山的失敗,還是袁世凱的失敗,都是我們國家的失敗,因為在當時,西方國家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看見一個強大中國崛起。這其實才是我們這個民族當時最大的不幸。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首先來看這一幅畫,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兩個問題,歡迎在在評論中交流看法。

歷史人物其實就如同上面的那一幅畫,他們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很多截然不同的看法其實都有一定的道理。這就是思維定式,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積累知識和經驗來解釋這個世界。比如問題中說網絡上有人說孫中山是孫大炮,我可以列舉一系列事情來。

例如孫中山六次起義都失敗了,辛亥革命勝利的時候,據說此時的孫中山正在國外洗盤子。後來,他北上和袁世凱見面表示要實業興國,袁世凱則負責練兵。孫中山說自己10年之內為中國建成20萬公里,並多次宣傳“我十年之內必能為中國造二十萬裡鐵道”、“期限十年,壯二十萬裡之聲勢,活四百兆人民之命脈”。當時他是這麼規劃的:

可是2016年底,全國的才建成了12.4萬公里。不好意思,我們這個被外國人當做“基建狂魔”的國家讓孫中山先生失望了。明明孫中山先生十年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們幾十年才做了一半多點,真是要努力呀!

至於說袁世凱實幹家,同樣也是可以找出很多事情來證明的。比如總督朝鮮的時候,他指揮清軍擊敗日本軍隊粉碎了日本的人陰謀,當時日本人對其恨之入骨。那個時候袁世凱才26歲,正因為其才能才越來越為被李鴻章所重用。此後袁世凱開始了小站練兵,他訓練的北洋六鎮成了當時實力最為強勁的新軍。

至於說為什麼說孫中山勝利了,而袁世凱失敗了。我個人認為很喜歡海明威的一句話“人可以被消滅,但是打不敗”。我們所說的成功和失敗不過是從世俗的角度來評價他們,說白了這就是一種思維定式。

孫中山真的成功了嗎?孫中山不過是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吧。孫中山雖然被稱為國父,但是現在的中國未必是他想要建成的那個國家,所以他未必成功。但是,他畢竟從一個小人物變成了名留青史的大人物,這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又是極為成功的。

袁世凱真的失敗了嗎?那不過是政治上犯了嚴重的過錯,最後他因為尿毒症去世了而已。他是個地主之家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奮鬥努力成了當時最有權勢的人物,怎麼能算失敗?難道他袁世凱要統治一輩子中國才算成功麼?

看這些歷史人物的一生,只是簡單的評價他們是沒有意義的。不要總是開上帝視角,自己產生了能夠評價歷史人物的錯覺。你所認為的不過是你個人的想法,我不能說你錯,但是事情本來的面目其實是有多種可能的。讀史首先要儘量弄清楚這些歷史人物的一生,通過他們的故事瞭解那個時代的背景,設身處地的思考他們面臨的問題,並讓自己能夠更好的理解這個世界,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生活。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孫中山絕對是一個敢想敢幹的楷模,但是天使與魔鬼,往往只有一線之隔,說的太多做的太少或者實現太少,難免陷入空談誤國放空炮的境地,因此,有人叫孫中山孫大炮,為什麼?口號沒少喊,但事卻沒多幹!(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至於說網上許多人反饋孫中山是孫大炮,袁世凱是實幹派,為什麼實幹派失敗了,而孫成功了?應該指的是袁世凱在政治上的失利,而孫成功了,則指向就多了,指他功成身退不為過,指他在實業界大顯身手也不為過!

說孫中山成功,的確沒說錯,政治人物往往沒好下場,尤其是鬧革命的政治人物,要沒幾個炮灰頂著,根本活不過滿月,孫中山不管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實業時期,可以說都是大話連篇,根據自己在歐美的見識,說了很多脫離中國實際的話。


比如說他在辭去臨時大總統之後,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人實業部長期間,曾豪言修築鐵路的好處,揚言鐵路所至,利權相隨,中國之所以不富強,就是因為鐵路修的少。

提出集十年之功,修築二十萬公里鐵路的龐大計劃,這計劃能實現,用老百姓的話可能更直接點――吹牛逼!

這樣的眼光,至少可以領先他那個時代(按1912年算)106年都得多,怎麼算出來的數?怎麼還得多?目前中國鐵路里程12.1萬公里,高鐵里程2.2萬公里,孫中山真是敢說。

以現在的技術儲備和裝備能力,達到孫中山的目標,恐怕還得幾年時間吧!因此孫大炮的命頭叫的不怨。


再說袁世凱,袁世凱一生謹慎,謹小慎微,天生的政治人物,政治家的素養極高,卻為何陰溝裡翻船,至今想來讓人想不明白,袁世凱是個失敗者,政治,尤其是激流勇進之際,誰拖了時代的後腿,誰就是歷史的罪人,因此袁世凱的名聲不如孫中山好。

但歷史終究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孫中山成功,歷史的看,袁世凱真就失敗了嗎?


歷史三日談


誰說袁世凱失敗了?袁世凱已經部分完成了他的歷史作用。第一個,袁世凱訓練出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支現代化意義的軍隊。而之前都是舊式軍隊,戰鬥力很弱,沒有什麼軍事訓練。袁世凱自小站練兵開始,就延覽了大批的人才,有文有武,既有現代化軍事裝備,又有現代化軍事訓練,可謂是一支勁旅。後來,袁世凱發展出北洋軍,人數有二三十萬,這是中國當時戰鬥力最強的軍隊。袁世凱還親自提拔栽培了很多優秀的軍事將領和政治家,後來做了民國總統的就有好幾個,這個不是袁世凱的成就嗎?沒有袁世凱,有那些人的成就嗎?袁世凱自己也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這個不是袁世凱的成就嗎?

袁世凱還推翻了滿清的統治,逼迫清帝遜位。當時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人馬不過上萬,沒有重型武器,袁世凱的北洋軍只要多發射幾通炮彈,就可以摧毀他們的戰鬥力。袁世凱看清了天下大勢,主動和革命黨談判,避免了中華大地的生靈塗炭,減少了很多人命的犧牲。儘管袁世凱和革命黨談判有他的私心,但他確實辦成了有利於國家進步的事業,這不能不說是袁世凱的歷史貢獻,這也是袁世凱的成就。

袁世凱在做了民國總統之後,在他的任上,國家民營經濟發展的很迅猛,政府每年還有2000多萬銀元的財政盈餘,這是之後再也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說明袁世凱抓經濟很有一套,擅長理財。這是不是袁世凱在經濟建設上的成就?

袁世凱在任一天,那些大小軍閥就不敢蠢蠢欲動,也就避免了發生內戰。張作霖,閻錫山,見了袁世凱,都懼怕的要命,不是淌汗就是磕頭,對袁世凱的政府絕對的服從,從來不敢動兵,讓中國可以修養生息一段時間。這是不是袁世凱的成就?

袁世凱成就已經足夠了。他的悲劇,在於他稱帝了,這是一大人生敗筆。不過,換成是你,你穿越去了100年前,你或許擁有看清楚歷史走向的智慧,那是因為你讀過歷史書,知道以後會怎麼樣。但是,袁世凱沒試過,他當然不知道。


懷疑探索者


我們提到孫中山先生,就會浮現“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者”。一說到袁世凱,就會想到“竊國賊”,“腹壁專權做皇帝”,“簽署喪權辱國21條”等等。



在本人看來,兩人都屬於同時代的叱吒風雲人物。那為什麼孫中山被稱為孫大炮呢?而袁世凱被稱實幹派呢?我們將二人分開來說。

其實並非是現代網絡上的說法,孫大炮的綽號,當年就有,據說此綽號就是袁世凱說的。孫大炮一說法,只能說明此人缺乏數據概念,不代表此人無能。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時年孫中山正在美國為革命籌款。當時《丹佛日報》還刊登過孫中山為革命籌款廣告,毋庸置疑。但他放出風來,卻說自己可籌集幾百萬美元,和十幾艘戰艦。當他1912年1月時任臨時總統時,卻沒錢也沒軍艦。

時年洪門老大找孫中山借錢,他大筆一揮就是20萬。可當時政府經費不足十萬,可見他是多麼的缺乏基本數據概念。

《袁氏當國》一書中提到,袁世凱聽了孫文鐵路計劃後,背後語人,“孫文是個大炮”。


時年4月孫中山卸任臨時總統一職,就任鐵路總公司總理之職。北上與袁世凱見面,表示“要實業興國”,所以提出讓袁世凱,10年內訓練出百萬新兵。而自己則在10年內建成20裡鐵路,(另一說是10萬英里)約16萬公里。截止2017年我國已建設12.7萬公里,包括高鐵在內。距離16萬指日可待。隨後袁世凱與幕僚談起此事,就說“孫中山吹牛,是個大炮”由此孫大炮之名傳開。公元1919年,陳獨秀在文章中也說過“有一班人,因為孫中山好發理想的大議論,送他一諢名叫做孫大炮”。1926年,張友漁撰文為“孫大炮”稱呼辯護。在本人看可能孫中山數學理論實在不好,沒有數據概念。

他的成功在於堅定不移的走革命路線,從未動搖過。



袁世凱實幹派,各人認為他是幹了很多實在的事。例如:袁世凱創辦中國警察第一人,1902年各省效仿袁世凱紛紛成立警察署。他力排眾議廢除科舉制度。他兵不血刃顛覆滿清王朝。他提倡“五族共和”反對“興漢滅滿”。他對興建鐵路,辦工廠,農,工,商並重發展等等務實作法。但最後路線搖擺,想恢復帝制的錯誤決定,導致全盤皆輸。

在本人看來,雖然袁世凱的名聲不太好,但確實是個實幹派。毋庸置疑。最後失敗也是他固執的認為帝制可以控制全局。另有其簽署21條爭議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