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園,園林藝術的典範傑作,你去過嗎

中國四大名園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僅有的四座中國古典園林,它們被公認為中國最優秀的園林建築。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份名單中屬於園林方面的有四處 ,這四座園林因此而被稱為四大名園,分別為:

拙政園 江蘇省蘇州市

頤和園 北京市海淀區

避暑山莊 河北省承德市

留園 江蘇省蘇州市


1.承德避暑山莊

中國四大名園,園林藝術的典範傑作,你去過嗎

位置:

避暑山莊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避暑山莊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園林,佔地面積564萬平方米,宮牆周長約20華里,比北京頤和園大了近一倍。宏偉美麗的園林和園外漢、蒙、藏等不同民族風格的寺廟使承德市成為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城市。

中國四大名園,園林藝術的典範傑作,你去過嗎

歷史建設:

避暑山莊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中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這座規模宏大的園林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山區佔了整個園林面積的4/5。從西北部高峰到東南部湖沼、平原地帶,相對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環繞、色壑縱橫的景,山谷中清泉湧流,密林幽深。當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澗等地形,修建了多處園林、寺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遙相對立的兩個山峰上的亭子,一個叫"南山積雪",一個叫"四面雲山"。

在亭子上遠眺,山莊的各風景點,山莊外的幾座大廟,以及承德市區,周圍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覽無餘。在另一座山峰上還有一座亭子叫"錘峰落照",在這裡磬錘峰首先映入眼簾,每當夕陽西照,磬錘峰被紅霞照得金碧生輝,故名"錘峰落照"。山莊的建築佈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


2.拙政園

小飛虹拙政園名冠江南,勝甲東吳,是中國的四大名園之一,蘇州園林中的經典作品。

位置:

拙政園位於蘇州古城區東北婁門內的東北街。園林佔地面積約4.1公頃(不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約0.67公頃)。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獻臣始建。在以後的四百餘年間,滄桑變遷,屢易其主,幾度興廢,原來渾然一體的園林演變為相互分離、自成格局的三座園林。

中國四大名園,園林藝術的典範傑作,你去過嗎

記載:

早期王氏拙政園,有文徵明的拙政園"圖"、"記"、"詠"傳世,比較完整地勾畫出園林的面貌和風格。當時,園廣袤約13.4公頃,規模比較大。園多隙地,中亙積水,浚沼成池。有繁花塢、倚玉軒、芙蓉隈及軒、檻、池、臺、塢、澗之屬,共有三十一景。整個園林竹樹野鬱,山水瀰漫,近乎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天然野趣。

中國四大名園,園林藝術的典範傑作,你去過嗎

歷史發展:

經歷-百二十餘年後,明崇初四年(公元1631年)已蕩為丘墟的東部園林。歸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畫山水,悉心經營,佈置丘壑,並以陶潛"歸田園居"詩,命名此園。該園有放眼亭,夾耳崗,嘯月臺,紫藤塢,杏花澗,竹香廊等諸勝。可分為四個景區。

中為涵青池,池北為主要建築蘭雪堂,周圍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有綴雲峰、聯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步遊入洞,如漁郎入桃源,桑麻雞犬,別成世界。蘭雪堂之西,梧桐參差,茂林修竹,溪澗環繞,為流觴曲水之意。北部系紫羅山、漾蕩池。東甫為荷花池,面積達四五畝,中有林香樓。家田種秫,皆在望中。


3.頤和園

頤和園頤和園是中國現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古代園林。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境內,距天安門20餘公里,佔地290公頃。

中國四大名園,園林藝術的典範傑作,你去過嗎

歷史發展:

頤和園原為封建帝王的行宮和花園,遠在金貞元年 (1153年)即在這裡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宮"。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園靜寺,后皇室在此建成好山園。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後,又將好山園更名為"甕山行宮"。清乾隆年間,經過15年的修建工程,將該園改名為"清漪園"。此時的清漪園,北自文昌閣至西宮門築有圍牆,東、南、西三面以昆明湖水為屏障,園內修建了許多亭臺樓閣,橋廊齋榭,山清水秀,富麗堂皇。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瘋狂搶劫並焚燒了園內大部分建築,除寶雲閣(俗稱"銅亭")智慧海、多寶 琉璃塔倖存外,珍寶被洗劫一空,建築夷為一片廢墟。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3000萬兩白銀,在清漪園的廢墟上興建起頤和園。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野蠻破壞,後慈禧又動用鉅款重新修復。數百年來,這裡一直是封建帝王、皇室的享樂之地,解放後闢為公園。1961年國務院公佈頤和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四大名園,園林藝術的典範傑作,你去過嗎


4.留園

留園(The Lingering Garden)在蘇州閶門外,留園是明萬曆年間太僕徐

留園中部秋景泰時建園,時稱東園,清嘉慶時歸觀察劉恕,名寒碧莊,俗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改名留園。清末狀元俞樾作《留園記》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1961年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齊名,為全國"四大名園"。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0年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園內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有七百米之多,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建築物約佔園總面積四分之一。建築結構式樣代表清代風格,在不大的範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築,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徐泰時創建時,林園平淡疏朗,簡潔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劉氏時,建築雖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靜之趣,中部佈局基本未變,還保留了明代園林的氣息。到盛氏時,一經修建,園林內更顯得富麗堂皇。

全園曲廊貫穿,依勢曲折,通幽渡壑,長達六七百米,廊壁嵌有歷代著名書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為明代嘉靖年間吳江松陵人董漢策所刻,歷時二十五年,至萬曆十三年方始刻成。

留園三絕

1.冠雲峰

留園內的冠雲峰乃太湖石中絕品,其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於一身,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

中國四大名園,園林藝術的典範傑作,你去過嗎

留園冠雲峰綱中的遺物。北宋末年,雖然北面戰事吃緊,金兵壓境,但宋徽宗卻在東京城內大興土木,建造"延福宮"、"萬壽山"。他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奇花異石,誇口要蒐羅天下珍品於宮廷之中。徽宗祟寧四年特地在蘇州設立了蘇杭應奉局,專門負責蒐羅名花奇石。蘇杭應奉局的主管叫朱緬,此人最善巴結上峰,自當上了此官後,有采辦"花石綱"的大權在手,於是放開手腳,拼命在民間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聽到並看中,立刻派兵、上門搶奪,誰敢反抗,即以對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時為了搬樹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圍牆甚至房子,當時朱緬從民間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終於激起了方臘農民起義,當時方臘起義軍的一個口號就是殺"朱緬",與方臘起義軍相呼應,蘇州地區也爆發了以石生為首的,農民起義。不久,北宋政權由於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終於為金所滅,微宗自己也做了俘虜。冠雲蜂就是未來得及運的花石綱的遺物。

2.魚化石

留園冠雲樓下有一匾,上書"仙苑停雲",為當代大家沈尹默所書,意思是

中國四大名園,園林藝術的典範傑作,你去過嗎

留園魚化石 冠雲樓一層居中說這座冠雲峰停留在此,宛如蓬萊仙苑與天堂勝景。正中粉牆上嵌有一大塊灰黑色的古代魚化石,據專家考證,此石可能採自浙江建德地區。化石上20多條長約15釐米左右的小魚,學名"中鱭魚",仔細觀察,它們的頭骨、脊骨、椎骨、肋骨和尾、鰭都歷歷在目,猶如刻畫在石上。這些小魚形態生動,有的在單個尋食閒遊,有的聚焦在一起爭食嬉戲,情景栩栩如生。此石系火山灰沉積於湖泊中形成,為侏羅紀魚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人",距今已有1億4千萬年。遊客至此,千萬不要因為此石貌不驚人而失之交臂,錯過欣賞這一件大自然贈送的瑰寶。石旁有聯:"鶴髮初生千萬壽,庭松應長子孫枝"。聯旁壁上掛有四塊大理石山水掛屏,為園內舊物,石上詞句,俱合畫意。

3.幽谷明月圖(大理石屏風)

中國四大名園,園林藝術的典範傑作,你去過嗎

幽谷明月圖(大理石屏風)留園的五峰仙館內保存有一件號稱"留園三寶"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畫"幽谷明月圖"。這塊直徑1.4米的大理石出產於雲南點蒼山山中,厚度也僅有15毫米。石表面中間部分隱隱約約群巒起伏,懸壁重疊,下部流水潺潺,瀑布如簾,而天空中雨止風行,月兒在雲中朦朦朧朧,別有一番詩情畫意。正如石屏上的題字:"雨後靜觀山意思,風前閒看月精神。"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