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兩岸大變身:30公里大美珠江 48個項目上馬

珠江两岸大变身:30公里大美珠江 48个项目上马

看點

focus

●規劃打通30公里黃金岸線16處斷點,貫通濱江慢行路徑

●發揮“黃金三角區”輻射帶動作用,沿江集聚8大產業平臺

廣州要成為全球城市,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窗口。

這是廣州的大視野和大格局。而能夠將這種大視野和大格局具象化的,無疑是廣州的城市景觀,穿城而過的母親河珠江兩岸30公里景觀帶就是最好的載體。

珠江两岸大变身:30公里大美珠江 48个项目上马

日前,《珠江景觀帶重點區段(三個十公里)城市設計與景觀詳細規劃導則》通過廣州市政府審批。按照國際化標準優化提升珠江水系、打造30公里珠江黃金岸線的行動將全面推開。

目前珠江兩岸的天河、黃埔、荔灣等區已陸續在單個地塊規劃中展示了珠江黃金岸線的局部藍圖。

珠江两岸大变身:30公里大美珠江 48个项目上马

白鵝潭商務區、傳統中軸線、琶洲互聯網聚集區、國際金融城、黃埔臨港商務區……

珠江两岸大变身:30公里大美珠江 48个项目上马

白鵝潭規劃效果圖

整條黃金岸線的美景正漸次展開。

未來,珠江這條母親河將變得更美。

兩週前,《珠江景觀帶重點區段(三個十公里)城市設計與景觀詳細規劃導則》通過廣州市政府審批並正式印發實施。按照國際化標準優化提升珠江水系、打造三十公里珠江黃金岸線的行動將陸續全面推開。

作為對該項目的落實,目前珠江兩岸的天河、黃埔、荔灣等區已陸續在單個地塊規劃中展示了珠江黃金岸線的局部藍圖,而隨著上述規劃導則的正式實施,未來整條黃金岸線的美景也將漸次展開。

48項濱江建設項目

打造一江兩岸風景線

本次珠江景觀帶設計是《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編制過程中邀請了國內外優秀設計團隊共同參與。中國工程院王建國院士和吳志強院士參加項目評審。

此次城市設計以珠江水系為脈,按照建設美麗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要求,以全球城市的視角,緊扣“一江兩岸三帶”,對標國內外一流城市,把廣州規劃建設成為國際一流城市,構建雲山珠水相望的景觀視廊,彰顯珠江文化魅力,打造“大美珠江”,塑造花城如詩、珠水如畫的世界級濱水區,實現精品珠江三十公里大開放。此次規劃從公共空間、濱江街區、文化遺產、濱江形象、水系統、自然系統、道路可達性、濱江活動八個方面開展專項設計,形成22條景觀詳細規劃導則,以指導後續實施項目詳細設計。

市國規委表示,下一步以推進珠江兩岸貫通、培育沿江創新產業集聚區、彰顯珠江文化魅力、加強濱江建築管控為工作重點,積極推進大美珠江建設。近、遠期分批實施8類48項濱江建設項目,將珠江一江兩岸建成廣州最亮麗的風景線。

濱江綠地將增加40%

黃埔魚珠是重要地段

未來的珠江三個十公里岸線有哪些景觀值得期待?本次珠江景觀帶城市設計也透露了不少看點。

首先,要構建行間見綠、開放疏朗、生態宜人的濱江生態開放綠帶。嚴控河道藍線和濱江綠線,沿岸規劃建設100-200米寬度的濱江綠帶,濱江規劃綠地增加約40%,保留珠江兩岸更多寬闊綠地,提升濱江生態走廊功能。嚴控濱江建築高度與整體尺度,塑造前低後高、錯落有致的濱江建築形態,打造開放疏朗、生態宜人、市民樂享的濱江生態綠色長廊。

市國規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東部10公里的珠江岸線中,也就是黃埔魚珠等地,有不少退二進三的企業和港口用地,這些都是可以增加濱江綠地的重要地段。

此外,要挖掘珠江母親河的文化魅力,把更開放、更開敞、更生態的濱江公共空間留給市民。挖掘廣州已有之美和珠江沿岸文化魅力,精心打造珠江沿岸重要節點,利用西關尋蹤路、工業拾遺路等7條“最廣州”歷史文化步行路徑,串聯廣州歷史文化街區、文物古蹟、特色工業遺產、地道美食等城市目的地,形成由“目的地-路徑”構成的珠江濱水公共空間體系。同時優化濱江綠帶公共空間品質,在沿岸綠帶中增加景觀雕塑、藝術小品等藝術文化設施,設置主題廣場、最佳攝影點等公共活動場地,完善休憩服務點、公廁等公共設施。

規劃打通16處斷點

貫通濱江慢行路徑

藉助珠江岸線提升南北兩岸慢行聯繫也算本次珠江景觀帶設計的重要看點。

規劃提出將貫通珠江兩岸30公里,提升南北兩岸慢行聯繫。推進30公里珠江貫通核心工作,打通存在的3類16處斷點,貫通珠江兩岸濱江慢行路徑,實現濱江品質整體“大提升”。塑造濱江橋樑風貌,以“一橋一景”為目標,以“微改造”為策略,針對人民大橋、解放大橋等11座橋樑,逐一確定優化策略與主題定位,提升橋樑風貌特色、慢行空間及景觀設施。

市國規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16處斷點在北岸主要是一些因各種原因被佔用的濱江用地;而南岸則多是因為河涌造成沿江岸線隔斷。近期的重點工作就是推進珠江兩岸貫通,打通濱江斷點,新建濱江綠地,將濱江綠帶打造為廣州最亮麗風景線。

探索古城牆遺蹟恢復

規劃遠期恢復西濠湧

本次珠江景觀帶城市設計還提出,要構建珠江兩岸中西合璧、現代多元、生態低碳的濱江總體風貌。

從人的觀賞尺度出發,形成城市標誌性、城市主題性、歷史文化類共3類11處濱江特色場景,包括三江之匯(白天鵝-白鵝潭-洲頭咀)、琶西創聚(琶洲西區)、一島兩灣(第二中央商務區)等,通過精細化設計重要視點視域與觀賞場所,營造高品質的場景觀賞效果。與此同時,復興老城歷史傳統格局,恢復嶺南河涌濱水景觀。

在整體復興廣州古城傳統格局的思路下,延續傳統中軸線空間序列,探索研究古城牆遺蹟恢復,塑造聖心教堂等城市客廳。利用河涌水系連接雲山珠水城市格局,將濱水景觀縱向引入城市腹地。規劃遠期恢復位於西堤的西濠湧,沿河涌兩岸打造高品質的濱水空間與騎樓水街,改善沿江社區人居環境。

“黃金三角區”輻射帶動

沿江集聚8大產業平臺

珠江景觀帶帶同時也是產業集聚區,規劃提出要恢復老城千年商埠風采,通過平衡老城的新與舊、傳統與現代、文化與活力的關係,融入藝術文化、城市消費、觀光旅遊、創意辦公、展示展覽等高品質業態功能,為老城濱江業態注入新活力。

規劃還提出發揮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黃金三角區”輻射帶動作用,沿珠江集聚8個重大產業平臺,發揮珠江沿岸創新資源優勢,形成沿江總部、金融、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區,打造國際競閤中的產業發展驅動引擎。

充分利用東部沿江發展帶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岸交會頂點的區位特點,發揮黃埔航運物流貿易基礎和千年海絲文化積澱優勢,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發展,吸引會議商貿、科技創新、文化商旅等高端要素沿江集聚與佈局,支撐廣州更好地融入灣區發展大局。

各區行動

天河

國際金融城東區起步,濱江天際線東拓

去年3月天河區發佈消息,廣州第二中央商務區核心區天河片區規劃建設正式拉開序幕,車陂村和前進村集體物業啟動拆遷,臨江大道東延線建設加速。這些項目也標誌著天河區開始動手將三十公里珠江岸線向東推進。

今年5月,作為國際金融城東區土地徵收的配套工程,天河區車陂村和前進村最終復建方案獲得市規委會地區規劃及城市設計專業委員會審議通過。兩村所有建築需滿足濱江天際線的要求,臨江一線要前低後高,最高建築高度180米,從珠江新城開始的濱江天際線也由此繼續向東拓展。

東區位於國際金融城東部,南起珠江北至黃埔大道,東起天河區界,西至車陂路,總用地面積217公頃。該區域是廣州東部沿江發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打造科技企業聚集區、綜合服務配套區,主要功能以產業、居住、配套服務為主。

按照復建方案的要求,目前車陂村和前進村都將被改造。車陂村復建地塊的現狀為倉儲、裝飾交易市場、村民住宅,為滿足復建安置需求,規劃住宅復建規模為10 .45萬平方米,物業復建規模20 .77萬平方米;前進村復建地塊的現狀為裝飾材料市場,為滿足復建安置需求,規劃物業復建規模約8.23萬平方米。

除了國際金融城之外,天河區還通過臨江大道品質化提升工程,率先完成了對珠江兩岸慢行系統的試點。在去年底的臨江大道廣州大道至琶洲大橋段的改造中,通過新建緩跑徑,種植多種花草樹木,形成四季都會有不同花期的鮮花景觀。

改造完成後,臨江大道、花城廣場、海心沙綠地景觀連成一片,形成互動的視線與景觀關係,成為市民賞花踏青、運動健身、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黃埔

黃埔臨港商務區要塑造成世界級濱水區

黃埔臨港經濟區在精品珠江東10公里的核心範圍,擁有21 .2公里的江岸資源、34.5公里的島嶼岸線,兩岸有長洲島、南海神廟、黃埔軍校等生態、歷史文化資源。因此,黃埔臨港經濟區也是黃埔區打造三十公里珠江岸線的主要推手。

去年,黃埔區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還發布第二中央商務區(黃埔區部分)城市設計國際諮詢公告,力邀一流的國內外設計單位,從全球視野,對標先進全球城市與雄安新區,高標準謀劃第二中央商務區規劃。通過城市設計的國際諮詢,在三個層次上明確黃埔臨港商務區的功能:第一層次涉及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從更大區域的角度重點研究第二中央商務區的發展策略和功能定位,包括臨港經濟區南部、西區、廣州國際金融城、琶洲會展商務區、大學城等;第二層次為整體城市設計,包括第二中央商務區範圍中黃埔區部分,面積13.4平方公里(不含水域),明確地區空間發展架構,塑造世界級濱水區;第三層次為核心區詳細城市設計,包括核心區範圍中黃埔區部分,面積7.3平方公里(不含水域),面向實施,開展重點地段精細化城市設計。

在完成前期規劃諮詢後,今年3月底,廣州第二中央商務區(CBD )黃埔片區建設有了動作,茅崗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項目宣佈破土動工。

在後期黃埔臨港商務區的建設過程中,通過三舊改造實施功能置換將是主要的建設方式。黃埔片區轄內舊廠、舊村、舊城規模大,納入標圖建庫項目105宗,正在推進“三舊”改造項目13宗,總用地規模183.19公頃,擁有多家珠江岸線企業,可供升級改造潛力較大。

荔灣

白鵝潭核心商務區將建花園式濱水長廊

荔灣區建設珠江岸線的主要範圍是白鵝潭商務區。去年12月底,白鵝潭核心商務區的起步地塊,新隆沙-陸居路片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深化在廣州市規委會地區規劃及城市設計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獲通過,相關建設也隨之啟動。

根據新隆沙-陸居路片區的規劃方案,兩地塊佔地106萬平方米,主導屬性為商業商務核心區,總建築量為208.5萬平方米,片區將打造成展現城市變遷的花園式濱水長廊,沿江一線建築平均高度將降至30米,形成總體前低後高的整體空間形態。同時,該片區還將增加住宅面積,減少商務樓面積,優化商住比至71:29。值得關注的是,新隆沙和陸居路兩個地塊之間將打造一條東西向的二層連廊空間,橫跨花地大道北。目前,新隆沙-陸居路片區的拆遷安置工作正在全面開展。

片區的北岸是歷史街區沙面,該片區將打造三江口地區的城市標誌性場景,塑造具有空間統領作用的城市界面,實現建築風貌與歷史風貌相呼應。此外,新隆沙片區靠花地大道北處有一塊“L”形公園綠地,陸居路片區東南角有個活力廣場。

濱江高度方面,該片區在不增加建設總量的前提下對城市形態進行調整。整體降低濱江地塊建築高度,從原來控高40-60米調整為平均建築高度為30米,局部不超過35米。此外,調整二線、三線建築高度和天際線,根據深化方案,調整各地塊開發強度、建築高度、建築退距、建築密度、綠地率、地下空間開發要求、地下車庫合建要求等。

與此同時,該片區還將建設新時代的濱水商務商業區,通過小街區滲透式的空間佈局,營造營養、活力、宜人的濱水公共空間。該片區將通過增加濱江地塊內部公共通廊,形成滲透腹地的慢行網絡。

去年5月,佔地4.8平方公里的白鵝潭中心商務區核心區被市政府授予“產業金融服務創新區”稱號,聚焦發展產業金融,重點引入實體經濟,實現白鵝潭復興。到了今年3月,荔灣區政府舉行2018年重點項目集中動工儀式,正式啟動區內15個項目,重點項目包括白鵝潭國際金融中心、大坦沙島改造、廣州國際醫藥港等,項目總投資約500億元,預計2018年投資約36.5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