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但願能成爲照亮生命的那一點微光

《我不是藥神》爆了

這部一上映就被稱為“零差評”的國產電影

生生戳到人的痛處和淚點

人,對於生的渴望到底有多強烈?

我不是藥神,但願能成為照亮生命的那一點微光

影片在引發熱點關注和討論的同時,也為大眾打開了一扇關注癌症患者群體的大門。

癌症之困

據2017年《中國腫瘤患者醫療服務升級報告》中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癌症第一大國,新發癌症病例佔世界的1/4,每分鐘約7人確診患癌。

我不是藥神,但願能成為照亮生命的那一點微光

影片中的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hronicmyelogenous leukemia,英文簡稱CML),就是俗稱的血癌。癌細胞是積累了很多基因突變的細胞,能夠無限增殖。CML就是病人的血液中出現了各種基因突變的粒細胞。

影片中病友們有各自的QQ群,有不同省份的,不同城市的,這是屬於他們的圈子。這是健康人無法想象的殘酷世界,原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睜開眼睛後想的可能只有一件事:怎麼活下去?

我不是藥神,但願能成為照亮生命的那一點微光

中國重症病人痛點之一:無藥可醫

可能有人會以為影片中的格列寧是種虛構的藥物,但其實片中的格列寧所“扮演”是抗癌神藥——格列衛。格列衛的確稱得上是“神藥”:病人對這種藥物的響應率幾乎為百分之百,長期服用不會產生耐藥性,它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5年生存率從30%提高到了89%!

我不是藥神,但願能成為照亮生命的那一點微光

癌症確實難治,但隨著免疫治療、新型靶向治療、細胞治療等新治療手段的問世,依然有治癒和長期生存的希望(☞ 癌症晚期≠絕望!用對方法,依然有機會治癒),比如影片中的白血病,格列衛的誕生,把生存希望不大的癌症變成了吃藥就能控制的慢性病,但與此同時,還有更多患者的病無藥可治,或者還無法找到最有效的治療方案。

我不是藥神,但願能成為照亮生命的那一點微光

對策:

FoundationOne

全組基因檢測

* 美國Foundation Medicine為美國首屈一指的基因檢測機構,能提供目前為止最全面的基因組測序分析,它也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提出的“登月計劃”的合作機構。

對於沒有患病的人,可以找出隱藏的基因變異,藥物敏感性分析,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而對於已經身患疾病的人,通過此分析尋找國內尚未上市的靶向治療新藥,並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最符合條件的臨床試驗,以進行個體化的藥物治療,它能改變癌症的治療手段,為患者提供一切可能的治療方案。

中國重症病人痛點之二:救命藥退市

在影片中,徐崢的一句臺詞催人淚下:“他才20歲,想活命有什麼罪!

做為年齡更小的的癌症患者——眼癌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他們的處境更讓人心疼。

我不是藥神,但願能成為照亮生命的那一點微光

* 視網膜母細胞瘤(Retinoblastoma, Rb)是一種來源於光感受器前體細胞的惡性腫瘤,常見於3歲以下兒童。

這是一種極其罕見的兒童惡性腫瘤,在我國每年新增病例約1100例。多年前,大部分醫院將眼球摘除術作為主要治療手段,而現在,更多的孩子有望通過化療等方式在保住眼睛的同時,保住珍貴的生命。

然而,最為關鍵的化療藥物——馬法蘭

,卻在2012年退出了中國市場。

我不是藥神,但願能成為照亮生命的那一點微光

* 1996年,馬法蘭進入中國,因為馬法蘭的對腫瘤治療效果顯著,國家為了普及和減少病人的負擔,將該藥的價格統一定為70rmb。但由於定價過低,馬法蘭公司在虧損了數億美元的情況下,不得不做出退出中國市場的選擇。

馬法蘭退市後,心急如焚的孩子家長們為了保住孩子的眼睛,只能通過黑市的途徑代購藥物,但這種非法的途徑,無法保障藥物的安全有效,更是滋生了假藥市場的發展。(☞ 央視曝光21萬一盒的抗癌假藥,已流向全國30省份!)

我不是藥神,但願能成為照亮生命的那一點微光

對策一:

赴美就醫

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交通的便捷,越來越多的國人願意直接到海外就醫,接受更高水平的腫瘤治療和享受更人性化的醫療健康服務,而美國頂尖醫療機構成為海外就醫人群首選目的地。

美國在藥品研發和診療設備研發上全球頂尖,美國病人能率先使用到最新研發的抗癌類藥物,而這些先進的治療技術和手段進入中國要晚上數年或國內根本就沒有。

我不是藥神,但願能成為照亮生命的那一點微光

對策二:

入組臨床試驗

根據美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的數據,截至2015年10月,全球共有201149項臨床試驗登記註冊,其中有48.53%在美國進行,在中國開展的藥物臨床試驗僅佔 9.75%。

中國患者積極尋求國內外的臨床試驗,降低治療成本的同時,尋求前沿的治療方式,也許是為自己尋找的另一條出路。

中國重症病人痛點之三:看病難

電影中一個患病的老奶奶握住警察的手請求不再追查盜版藥的來源,她說,“誰家沒有個病人呢?你能保證永遠不得病麼?

我不是藥神,但願能成為照亮生命的那一點微光

看病難”,在中國,這幾乎是牽動了整個中國病人群體、病人家屬共同的生命體驗。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資源都集中在一線城市,進而造成全國的病人都蜂擁至北京、上海等地的三甲醫院。

“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是常態,可這錯在醫生嗎?相關數據統計,三級醫院腫瘤科室的醫生日均半天門診量在50個病人以上,光是接診完這麼多病人已經筋疲力盡,難以對每個患者都面面俱到。

我不是藥神,但願能成為照亮生命的那一點微光

對策:

遠程診斷

* 遠程診斷又稱第二診療意見,利用現代通訊手段突破語言和地域限制,由麻省總醫院和知名醫生協會等權威醫療機構為患者病情進一步診斷並提出最佳治療方案和治療意見。

● 節省就醫時間和就醫費用

● 獲得更多的治療選擇和更好的治療方案

● 避免不必要的治療和手術,提高救治成功率

● 獲得更多新藥物、新技術、新療法

患者可以根據國外專家的建議,選擇在國內治療或出國治療,節省就醫時間,獲得更多的生存機會,畢竟在疾病面前,時間=生命,選擇對的方式比什麼都重要。

我不是藥神,但願能成為照亮生命的那一點微光

在生命面前

問題從來不是那麼簡單

不放棄希望

更不能丟掉善良

當世界黑暗

我們希望能做那一點微光

照亮生命的前行♥

將生機、希望和健康

帶給每一個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