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梁:王正斌先生的晚年心愿

正斌先生的晚年心願

文丨彭國樑

彭国梁:王正斌先生的晚年心愿

(配圖來自網絡)

我與王正斌先生相識已有三十多年了。他給我的印象是:個子高大,一身正氣,能幹務實,重情仗義。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長沙縣文化館供職,他在某鄉任文化站長。後我調到長沙市廣播電視局,他到位於伍家嶺的長沙縣電影公司當經理。我剛到長沙,想買一輛單車。那時買單車是要憑票的。正斌先生得知,便將他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一張“鳳凰牌”單車的票證送給了我。那時的“鳳凰”或“永久”牌單車就相當於現在的汽車寶馬與奔馳。我騎著那輛鳳凰牌的輕型跑車,穿行在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不知有幾多的威風。

後來,正斌先生又調到長沙縣水電局任局長,我記得他在任的時候,所在單位曾獲過全國水利先進縣的稱號,省市媒體都曾作過相關報道。再後來呢,各有各的忙碌,聯繫也就少了。

最近幾年,我和正斌先生的聯繫又多了起來。前不久去他家聊天,我說一直想寫他一篇文章,就寫他退休之後為家鄉的建設所做的種種貢獻。或者說,他晚年的幾個情結。其一:文化站長情結。曾經有一個二十多集的電視輕喜劇《文化站長管文化》,講的便是鄉村文化站的故事。能擔任鄉村文化站長的,都是鄉村的文化骨幹。除了本人有一定的文化知識與修養之外,還得熟悉鄉村的各種文化生活與娛樂活動,並推而廣之。早三四年,在寧鄉花明樓劉少奇紀念館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聚會,與會者系長沙縣文化系統的老幹部,有當年文化局的老局長,文化館的老館長,但大多數都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的鄉村文化站長。這個活動便是正斌先生與劉少奇紀念館的館長羅雄先生等共同策劃並執行的。我有幸恭逢其盛,那種久別重逢的喜悅與各述別後情誼的種種神態至今歷歷在目。二0一五年,縣文化館的老館長常明幹先生出版了一本《晚晴集》,正斌先生又張羅著把當年的那些老文化站長組織起來,為老館長的新書舉行分享會。正斌先生就是這些老文化站長中的老大哥,其中的任何一位站長在工作中或生活中遇到了什麼過不去的坎,只要能幫上忙的,他都會像自己的事一樣去奔波去努力。

第二個情結便是那個“丟胞衣罐子”的地方。他的家鄉是長沙縣安沙鎮的花橋村。什麼叫“新農村”?我以為花橋村便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水泥路修到了每個村民的家門口,路燈是太陽能的。現在又“白改黑”了,即把原來白色的水泥路改為黑色的柏油路。田壠中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原來是破破舊舊衣衫不整,現在兩岸用石頭壘得眉清目秀,還種滿了鮮花。就像一個打扮得精緻而漂亮的小姑娘,成為了花橋村一道亮麗的風景。這些都傾注著正斌先生的心血。他就像一個德高望重的鄉紳,村民們“正爹正爹”地喊著,大事小事都會找他拿個主意。

第三個情結是水。正斌先生系水利局長出身,他深知飲用水的安全與衛生是何等的重要。有一些大做廣告的什麼什麼水,忽然就因質量問題而被媒體曝光。水關係著人的生命,如何能讓家鄉父老能讓長沙人民真正喝上一杯放心水健康水呢?辦一個水廠。辦一個自己一家天天在喝,所有喝過的都說好的水廠。於是,“棠坡山泉”的桶裝水和瓶裝水便在朱鎔基總理的故鄉棠坡的附近花橋誕生了。為此,在我和正斌先生的共同策劃下,出版了一本書名為《棠坡山泉》的書。有意思的是,此書原想做成一本宣傳廣告冊,到後來,我與正斌先生達成共識,做成一本地域文化的書,就圍繞棠坡方圓幾公里的地方來做文章。此書寫了當地的民情風俗,寫了民國三位有名的將軍張輝瓚、朱耀華和戴堅。還寫了花橋村的百歲老人鄧四娭毑和九十多歲的老人李大娭毑。這兩篇文章後來都發表在《老年人》雜誌上。棠坡山泉的水正如老作家弘徵先生所說:“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潔,就像一個高人雅士,不為塵俗所染。”著名作家聶鑫森先生也曾為棠坡山泉揮毫作畫,並題詩曰:“棠坡久譽出名泉,潤染菜花紅杜鵑。舀卻清純調色墨,春光書畫兩鮮妍。”

第四個情結是正斌先生的重中之重,那就是仙姑大廟的復建與道教文化的宏揚。當我和正斌先生說,擬從這四個情結入手來寫這篇文章時,正斌先生謙遜地說:不妥!本人無能,有負鄉親。他說,如果要寫,能否忽略前三,重在四。可題為《人老了還想圓一個夢》。這個夢就是盡地主之誼,守護歷史,傳承文化,舉信眾之力,復建仙姑大廟。正斌先生對寺廟文化有他獨特的見解。他說,其實古人所建的很多廟宇,就相當於我們現在所建的紀念館。比如孔廟、關公廟、嶽王廟、楊泗將軍廟、包公廟、藥王廟等等。所供奉的菩薩或神仙,有民族英雄,有傳奇人物,也有各個領域的行業精英。以明代的《列仙全傳》為例,其中所收五百餘位仙人,就有老子、莊子、墨子、李白、李賀、華佗、魯班、孫思邈、顏真卿等我們所熟悉的文化名人和匠人先師。

正斌先生所說的仙姑大廟,原名仙姑殿。地處安沙鎮花橋村的一座山上。此廟始建於宋九百六十六年,原為上下棟磚木結構平房,踏步約兩米寬,九十九級臺階,前坪有戲樓,毀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大躍進時期。直到二00七年,此處還是一片荒蕪,雜草叢生。從二00七年至今,整整十年的時間,在正斌與諸多信眾的努力下,重新徵地、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從三通入手,到現在已將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的道教古廟展現在信眾面前。現在的廟宇分主殿、東西兩廂殿、五層居士樓、永久功德碑廊等。有宗教界的權威人士對此廟評價道:山巒幽靜環境;五龍朝鳳風水;高起點的規劃,高質量的施工;經典塑造的神駕;出神入化的壁畫;工整精湛的彩繪;舒適靜修的居士場所;流芳百世的功德碑廊。現在已成為長沙縣境內供奉神駕規格最高,高神高仙最多,居士條件最好,在信士的心目中影響最深的道教文化朝拜聖地。在這十年之中,正斌先生為此廟所付出的心血,真不是三言兩語所能描述的。不但正斌先生為此勞心勞力,他的妻子範老師更是在家默默奉獻。捐資助廟者在他的家來來往往,她要端茶送水,洗衣做飯,還要動員親朋戚友獻計出力,啟發晚輩理解支持。正斌先生說,沒有她妻子的支持,他想圓晚年之夢,那是難以想像的。

現在仙姑大廟正殿供奉的是九天玄女聖姥,據說是黃帝的尊師。正斌先生說,他想借此大廟弘揚一種懲惡揚善的精神,讓真善美在信眾中得到普及與傳播。現在的仙姑大廟與他們所規劃的宏偉藍圖還有著不少的距離,他將在有生之年傾其全力,務必將藍圖變成美麗的現實。在將這座仙姑大廟打造成弘揚道教文化聖地的同時,也將使其成為當地旅遊文化的高標景點。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