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貨幣政策換屆 嗅到了一絲地產「變」味

負責對貨幣政策提出建議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換屆了。簡要概括今年的變化,15人名單變成14人,7人退出,6人履新。


6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在宣佈新任央行行長易綱正式接棒周小川擔任主席的同時,有6名新進委員。

據鳳凰網房產瞭解,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誕生於1997年7月,已經有超過20年的歷史。從《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條例》(下稱《條例》)來看,貨幣政策委員會的職責定位是,“在綜合分析宏觀經濟形勢的基礎上,依據國家宏觀調控目標,討論貨幣政策的制定和調整、一定時期內的貨幣政策控制目標、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有關貨幣政策的重要措施、貨幣政策與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等涉及貨幣政策等重大事項,並提出建議。”

房地產作為與金融體系關係緊密的板塊之一,國家貨幣政策的任何細微動作都將給這個行業帶來深刻影響。從此次人員名單調整來看,6位履新的委員與房地產或多或少都產生過一些交集。

劉偉:房地產稅領域相當熟悉

央行貨幣政策換屆 嗅到了一絲地產“變”味

財政部副部長劉偉

2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免去了劉偉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職務。隨後的25日,劉偉的名字出現在財政部官網的副部長名單中。

今年即將56歲的劉偉曾在重慶任職38年。值得一提的是,劉偉在重慶任財政局長的時候,正值房產稅在重慶落地並實施。2011年1月28日,重慶宣佈正式啟動對部分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改革試點。

根據彼時劉偉的口徑,房產稅對高端房具有遏制作用,對控制房價、地價也將起到作用,並將和公租房一起肩負起“高端有約束,低端有保障”的任務。政府並不在意能收多少房產稅,如果房價下降,稅收收入減少,政府樂見其成,房產稅收入將全部用於公租房建設。重慶對房地產市場和房價的調控,應用的是“組合拳”,用房產稅制約“高端”,用公租房保障“低端”。

作為房產稅的“經歷者”,劉偉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不過,即將出臺的房地產稅,和當初的房產稅已經不是同一回事。相較房產稅而言,房地產稅是一個綜合性概念,要把現有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合併起來,變成綜合性稅負,和此前簡單的房產稅並不是同一回事。

陳雨露:曾提出加入房產等“金融失衡指數”取代CPI

央行貨幣政策換屆 嗅到了一絲地產“變”味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

早在5年前的5月25日,彼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發佈了題為《走向核心國家中國的“大金融”戰略與發展路徑》大型研究報告(下文簡稱“報告”)。該報告正是由陳雨露撰寫,並首次將金融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構建了中國的“大金融”宏觀調控體系。

這份報告明確提出了“金融失衡指數”所疊加的多重基本指標,包括社會融資總量、投資、企業槓桿、利差水平、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與此同時,陳雨露在“大金融”報告中創立了一個引人矚目的新型發展指數“金融失衡指數”,報告認為:“該指數不僅可以有效描述中國經濟週期中的金融失衡現象,而且比傳統的CPI、FCI、PMI等指數更為準確,也更領先。”

自古至今,貨幣亂飛而又不事稼穡的時代,保持財富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投資房產或放高利貸,後者有賴於前者。地產價格飆升的結果其實只有一個,吸引更多金銀投入到這個行當中來,由此,羅馬共和國本土和行省經濟同時開始萎縮。

很簡單,錢都被貴族弄去炒房了,就不能武裝士兵,還惡化了廣大羅馬人民的生活水平。儘管羅馬城在共和後期迅速繁榮,儘管此時羅馬史記載了大量富豪出現,但我分明看到史籍中羅馬自由民流離失所,甚至與奴隸競爭工作,最終淪為奴隸......

——摘自陳雨露、楊棟《世界是部金融史》。

劉國強:搞金融都要持牌!房產炒作必須減下來!

央行貨幣政策換屆 嗅到了一絲地產“變”味

央行行長助理劉國強

央行行長助理劉國強曾在去年9月15日在“2017金融街論壇”上指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既要善於“做加法”,也要勇於“做減法”。“做減法”方面,要把金融亂象減下來,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都要納入監管、都要立足於服務實體經濟。與此同時,隱性的地方政府債務必須減下來,對殭屍企業的支持必須減下來,對房地產的炒作必須減下來。

劉世錦:房地產稅是既定框架 還是要徵

央行貨幣政策換屆 嗅到了一絲地產“變”味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與房地產行業的交集頗多。

劉世錦認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使房地產發展進入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軌道,需要認真反思和調整城市化戰略和政策,把著力點放到供給側上,加快推動立足於治本的改革措施。比如,地方政府通過賣地獲取的土地出讓金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這種做法已經不具有可持續性了。十八屆三種全會提出要改革這種土地財政模式,開徵房地產稅,為地方政府開闢一個穩定的可持續的收入來源。

劉世錦同樣認為,房地產稅是一項複雜的改革,會影響到老百姓的具體利益。老百姓作為基本生活需求的第一套住房,要不要徵稅?如果要徵的話,在什麼條件下才能徵?與第一套房相區別的投資和投機性的房子怎麼徵稅?也有人提出,我們在買房子的時候,實際上把土地出讓費用都交了,再收一道稅,大家覺得不合理。對這些問題,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拿出務實可行、合情合理的辦法。不能因為有難度就不推動這項改革。從發達經濟體的經驗看,城市化發展一定程度後,這是一項基本的制度安排。這也是下一步財政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

劉偉:看重重慶的房價調控經驗

央行貨幣政策換屆 嗅到了一絲地產“變”味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

在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學界,劉偉是“京城四少”之一,但是其關於房地產行業研究在公開場合表達較少。不過劉偉校長曾經考察了重慶,重慶的房地產調控經驗給其留下深刻印象。

劉偉曾再接受採訪時分享了重慶經驗:重慶的房價,均價7千多元。而重慶居民家庭收入平均8萬元。重慶不限房價,也不限購。樓繼偉所說的政策制定的人情關懷,在重慶得到鮮明體現。怎麼做到的?黃奇帆說,他採用的辦法很簡單,第一是管住地價,決不讓地王出現,所以重慶不用以拍賣方式出讓土地,因為地價政府要讓利給百姓。由於賣地的錢都被政府拿去,所以,政府賣地要細水長流,要適度供應土地。第二是管住房地產業。

他說,中國13億人有13萬家房地產商,太多了,規模不經濟,而房地產業歷來要求規模起點比較大。重慶房地產業重在限產能,不是去庫存而是去企業,要求每一家房地產商都要有適度規模,否則市場不得准入。第三,關心房地產企業,一年減稅大約幾百多億元,同時降低房地產交易成本。儘管有爭議,但重慶管住了房價。

馬駿:房地產調控主要發力點不在金融領域

央行貨幣政策換屆 嗅到了一絲地產“變”味

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

今年1月,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在一次研討會上表示,過去十幾年我國宏觀槓桿率上升過快與房價快速上漲和地方過度負債有直接關係。穩定房價應該主要依靠土地供給方式改革和房地產稅等長效機制,金融監管在這個問題起輔助作用。另外,調整地方政府業績考核方式以降低其負債衝動也應成為降槓桿和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內容。

從控制房價的角度來看,馬駿認為成功的調控應使房價漲幅與 CPI 漲幅接近,而過去十幾年我國城鎮住宅價格增速平均比 CPI 漲幅高 10 個百分點左右。而馬駿認為調控房價最有效的長效機制主要是以下三個方式:增加大城市土地供給、加強租賃房供給、出臺房產稅。

馬駿認為,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以 GDP 增速為主要政績的考核體制、地方債務缺乏透明度、上級對下級政府的隱形擔保等都是導致過度負債衝動的原因。要達到降槓桿、防風險的目標,應該在這些體制機制問題上下功夫,包括將宏觀調控的核心目標從 GDP 增速改為就業,公佈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強化地方人大對地方債務的監督能力,打破剛性兌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