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聯3》|滅霸是一個純粹的悲觀主義者!

1

看完《復聯3》之後和身邊的朋友議論起,對於其中的大反派角色滅霸很多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滅霸是個英雄,一直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拯救全宇宙;有的人認為滅霸是個到處破壞的大壞蛋……

《復聯3》|滅霸是一個純粹的悲觀主義者!

於是主角不再是復仇者聯盟的成員,而是滅霸,回到劇情中:滅霸生活在一個美麗的星球,原本過著幸福和快樂的日子,後來他發現隨著星球上人口的增加,就會進一步導致資源的枯竭,人們就將會陷入無窮無盡的災難之中。那麼到底應該如何解決這樣的一道難題呢?

滅霸給自己的答案是殺戮,最好就是殺掉一半的人,那樣的話資源就可以保證現有人口的生存所需,大家依舊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為了保證公平性,滅霸選擇了隨機殺戮,就如同抽獎一樣,抽中了誰就是誰,這似乎是滅霸的創新之所在。

於是在過去的時間裡,滅霸為了完成他自以為的拯救世界的夢想,遊走於各大星球,以救世主的名義大開殺戒,後來覺得速度太慢,於是計劃收齊六大原石,獲得在掐指間毀滅世界的超能力。

2

縱觀滅霸的一生,他非常努力,非常勵志,是一個有情懷,有追求的壞人,不過這也無法掩飾他自己的無知和純粹的悲觀主義傾向。

說到無知,在於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過於單純,難道就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嗎?由此可見,滅霸的大腦不存在腦回路,因而做事過於執著,這是無知惹的禍。

滅霸之所以被一部分人所認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做法迎合了很多悲觀主義者的內心感受,我們可以來舉幾個例子簡單說明一下:

你還記得2012年12月20日是什麼日子?是傳說中的世界末日,早在幾年前很多人聽到這樣的一個預言,就不想活了,對世界沒有了一點希望,自殺率也是大大地提升,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2018年,而且都過得好好的。

之前還有人提出了全球變暖以及人口增長導致糧食不足等問題,其中也不乏一些邏輯推理嚴密的內容,讓人無法辯駁,比如其中的一個典型:

在2008年的時候,著名環保人士萊斯特·布朗(Lester R Brown)發表了對未來表示悲觀的觀點,他說每個中國人以美國目前的速度消耗紙張,那麼到2030年時,14.6億中國人需要使用如今世界紙張年產量的兩倍。這樣一來,全世界的森林就沒了。如果我們假設2030年時中國每4個人擁有3輛汽車,就跟現在的美國一樣,那麼中國需要11億輛汽車。全世界現在才只有8.6億輛汽車。為提供必要的道路、高速公路和停車場,中國要給相當於眼下全國水稻田總面積的土地鋪上水泥。到2030年,中國每天需要9800萬桶石油。世界目前的石油產量是每天8500萬桶,這個產量恐怕永遠也不可能再提高了。所以,全世界的石油儲備也就沒了。

這聽起來符合邏輯,其實早在70年代就已經有人提出到21世紀初石油供應不夠的問題,可是到後來我們用事實證明,情況遠遠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糟,甚至還變得更好。

3

在現實中的人很難做到以個人之力控制碳排放量,人口數量,更不用談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不過在電影中就可以進行演示,比如滅霸就是悲觀主義的最佳執行者,用悲觀的視角看世界,用極度殘忍的方法解決問題,從影片中可以看出,經他改造過的地方,都是盲目瘡痍,哀鴻遍野,哪裡變好了呢?

悲觀主義的人往往低估了未來的可能性,缺乏對未來的想象,他們看待問題往往是孤立的和片面的,比如關於糧食問題,我們現今已經有多種方法可以提高產量,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是大大提高。

滅霸的悲劇就在於對未來過於悲觀,於是不由自主地搞事情,把世界搞得亂七八糟還那麼辛苦!

我最想後想說的是如果你的心裡也住著一個“滅霸”,請你提高警惕,因為它會害了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