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的「親兄弟」——記中方縣扶貧隊員滕建練

湖南日報·新湖南通訊員 向曉慧

“滕老弟,你快來,我老婆生病了。”近日,剛忙完手頭工作,準備午飯的滕建練,手機鈴聲響了起來。電話那頭貧困戶陳代毛著急地說著。穩定好陳代毛的情緒,掛了電話,滕建練輕車熟路地驅車趕往陳代毛家,順利將陳代毛老婆送到了醫院………

滕建練是中方縣袁家鎮大新溪村的一名扶貧隊員。說起陳代毛,滕建練滿是感慨。

陳代毛是2014年已脫貧戶,一開始對政策瞭解不透徹,意見很大。為了讓他理解和理順扶貧政策,滕建練經常到陳代毛家串門,逢年過節送去問候,農忙時節到他家幫忙下地幹活。陳代毛的兒子跟妻子相繼生病,滕建練馬上去幫他向縣裡申請民政醫療救助。“最後申請上了一兩千塊錢,真的感謝滕主任。”陳代毛說道。

從此以後,陳代毛接受了滕建練,將他視為自己的親兄弟,遇到困難第一個想到他,但凡有些好的也第一個想到他,再也沒提過什麼意見。“只要用真心去工作用真情去對待貧困戶,他們也一定會感受到的。”滕建練說。

今年剛滿36歲的滕建練,2016年才從部隊轉業到袁家鎮,便被分派至大新溪村結對幫扶,成為一名基層扶貧幹部。面對緊張繁重的農村扶貧工作,滕建練沒有絲毫退縮,他深知這項工作關係著農村困難群眾的切身利益,更是展現人生價值、服務基層群眾的廣闊舞臺,也就是那一刻起,他許下承諾:扶貧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

扶貧兩年來,他憑著年輕人的一腔熱情,忙碌堅守在扶貧一線,真正俯下身子抓扶貧、帶著感情搞幫扶,將最美的青春奉獻在扶貧路上,展現了一名年輕共產黨員的風采。

起初,作為一名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的幹部,為了深入瞭解村裡的貧困狀況,滕建練每天來回在農戶家裡和田地裡,與老百姓掏心掏肺地交流意見,宣傳政策。對如何脫貧,他也慢慢有了自己的思考。“讓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是幫扶責任人的職責所在。我一直希望自己帶著感情和思考來扶貧,找準方法,拔掉窮根。 ”滕建練說。

貧困戶陳宗梅,住在半山腰上,交通非常不便。滕建練看到他在山間小路扛著東西艱難前行。“我當時心裡不是滋味,下定決心,一定要幫他搬出大山。”為此,縣裡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一出,滕建練便通知陳宗梅,幫助他申請到了縣城的房子。

順利住進了新房,貧困戶陳宗梅眼裡滿是欣慰。“我和老伴這輩子都沒想過還能搬出大山,住了大半輩子木房子,終於要搬進鋼筋水泥房了,孩子上學也方便多了,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感謝人民的好乾部。”

面對村民的淳淳謝意,滕建練反倒顯得侷促。“微不足道,都是份內的事情,看到老陳能住新房,我比他們還開心。”

“貧困戶的處境,是我心裡繃緊的那根弦。當扶貧的號角吹響,脫貧攻堅的戰役打響,因病、因學、因殘、因缺勞動力等造成的貧困,都清楚的印在我的腦海裡。學習政策、宣傳政策、落實政策、兌現政策,脫貧攻堅,我深感壓力很大。善良是人之天性,愛心是發自內心的,能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為貧困戶做點事,讓貧困戶滿意,是我最大的心願。”滕建練在扶貧日記裡這樣寫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