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長江第一灣!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往期推薦

萬里長江從青藏高原奔騰而下

進入雲南

江水流急坎陡,江勢驚險

因江中沙土呈黃色

得名“金沙江”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楊崢 攝

金沙江過石鼓

江流到此成逆轉

奔入中原壯大觀

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灣”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周燦 攝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王順祥 攝

石鼓以下

金沙江往東北進入虎跳峽

16公里的河道

220米的落差

金沙江在峽內急流飛瀉、驚濤轟鳴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雷桐蘇 攝

在雲南

金沙江與瀾滄江和怒江

自北向南並行奔流

穿越在橫斷山脈的崇山峻嶺間

形成“江水並流而不交匯”的神奇景觀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楊崢 攝

7月20日,“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活動在麗江啟動,一幅壯美的新長江畫卷,將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

此次主題採訪活動覆蓋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省市,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等10家中央媒體以及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省市媒體的百餘名記者共同參加此次主題採訪活動,全景展現長江經濟帶各區域的發展變化。

據悉,此次主題採訪活動將採取水陸結合、邊採邊發的形式進行,歷時20余天。其中採訪團在雲南期間,足跡將遍佈麗江、昆明、昭通等地

為何活動選擇在麗江啟動?

麗江是長江經濟帶上一個重要的生態屏障,本次主題採訪活動旨在挖掘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的文化、民俗、歷史傳承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涵,展示長江經濟帶上各省市的文化之美、生態之美、發展之美、建設之美。

生活在金沙江畔的麗江納西族

有哪些民俗文化?

他們的服飾設計與長江有何淵源?

這裡的人們又如何身體力行保護長江生態?

《感恩母親河 共護長江水》倡議書發佈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團聯合發佈《感恩母親河 共護長江水》倡議書,號召全國媒體工作者用實際行動,感染更多人參與到保護長江的行動中來,為呵護母親河鼓與呼。

百餘名記者栽下了100棵雪松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採訪團來到“長江第一灣”所在的麗江市石鼓鎮,百餘名記者在石鼓碼頭共同栽下了100棵雪松。據石鼓鎮鎮長和庭彥介紹,幾十年來,石鼓鎮百姓每年都會自發植樹,為家鄉防風固沙、美化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紅軍長征過麗江寫下輝煌一頁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在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採訪團參觀了石鼓紅軍長征紀念碑。飽覽“長江第一灣”秀麗風光的同時,記者們接受了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1936年4月25日,紅二、六軍團為實現北上抗日的偉大戰略,在石鼓至巨甸的五個渡口順利渡江北上,在麗江的革命歷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柳樹延綿百里環繞“萬里長江第一灣”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在麗江玉龍縣石鼓港,記者們現場看到延綿百里的柳林環繞“萬里長江第一灣”,形成了“楊柳兩行綠,水天一色清”的“金沙江柳林”。據玉龍縣林業局局長李金明介紹,玉龍縣有林地面積658.8萬畝,森林覆蓋率74.4%,是雲南省林業重點縣之一,金沙江在玉龍縣境內有364公里。黨的十八大以來,玉龍縣堅持做好生態修復項目,加大森林資源管理力度,同時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2010年至今,該縣林業投入達3.5億元,林業產業項目面積109萬畝,目前共栽種350萬株柳樹。

金沙江畔群眾7年植樹7.5萬株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石鼓當代種柳人代表、石鼓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和朝明說,他十年前剛來石鼓林工站時,江邊農戶環保意識不強,而今兩岸變綠了,環境更好了。和朝明自2012年起開始種樹,7年來號召群眾種樹7.5萬株,存活樹種4萬株以上。通過一代又一代種樹人的努力,金沙江沿岸柳樹成蔭,十餘公里的柳林見證了麗江的生態的鉅變。

山上種桃,桃樹下種魚腥草,院子裡種花卉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在石鼓鎮石鼓村望城坡小組,記者們被村民房前屋後的果樹和花卉所吸引。據瞭解,20世紀80年代,玉龍縣很多山區鄉鎮都以木材採伐為主要的經濟支撐,森林資源的過度消耗給沿岸地區帶來了嚴重的生態影響。20世紀90年代中期,有村民開始嘗試種植經濟林果,今年69歲的村民尹結湯談到,“山上種桃子,桃樹下面種魚腥草,院子空地種花卉。種林果的收益比以前強很多。”如今,望城坡組充分利用區域的旱地、荒地和房前屋後的空地優勢,大力栽培林果和花卉苗木,在小組經濟得到較大發展的同時更保護了生態,也衍生了油菜花、桃花等觀光產業。

麗江復華度假世界:打造雲南文旅產業新標杆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隨著文化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以“玉龍雪山下的家”為品牌定位的麗江復華國際度假世界,正在成為文旅小鎮的標杆。據瞭解,麗江復華國際度假世界利用玉龍雪山區位優勢,打造新型的文旅一體化體驗。項目總建築面積31萬平米,包括雪山花海樂園、雪山奢旅酒店集群、納西風情街區、民族風主題酒吧、雲南美食文化餐廳、夢幻水秀及情景化影城,是麗江文化旅遊提升工程的旗艦項目。今後,復華“麗江國際度假世界”暨“麗江雪山小鎮”將進一步提升麗江以及雲南文化旅遊產業的整體形象和品質。

麗江納街:中國首個“非遺產業示範街區”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在麗江復華國際度假世界,一條雲集眾多非遺傳承人的街區——納街,正以中國首個“非遺產業示範街區”的定位打造“雙創”升級版,東巴畫、永勝瓷、刺繡唐卡、劍川木雕、鶴慶銀飾、會澤班銅等文創產品在這裡集中綻放,為麗江文旅產業發展增添了一抹亮色。“麗江文化氛圍非常好,2008年底我來麗江時因白沙壁畫受了啟發,感覺找到了藝術發展方向,”雲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刺繡工藝大師彭萍說,自己是被麗江的地域文化吸引過來的。而今,她的刺繡作品也更多地融入了麗江元素,她的故事也稱為納街的一個縮影。

麗江雙創園:助力轉型升級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為深入瞭解麗江創新創業工作推進情況,採訪團記者走進位於麗江市“玉水坊商業街”的麗江雙創園,感受“科技範兒”的新麗江。據瞭解,雙創園區面積達8854.16平方米,分為入駐團隊業務區域、共享會議中心及展示中心及一站式服務窗口三個功能園區。目前,雙創園已有雪山創投營、凱立達國際創新中心、雲南啟迪孵化器產業有限公司、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智慧麗江五個團隊入駐,入駐企業主要以科技孵化為主,將為麗江招來更多外來優秀的創業團隊,結合麗江當地的實際發展,給麗江的經濟發展和稅收帶來最大的利益。》

她發源於世界屋脊

從涓涓細流到壯闊奔湧

碧波漪瀾,浪峰波谷

共同演繹了這天塹奇觀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她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在她滋養的土地上

燦爛文化源遠流長

華夏兒女生生不息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一條大江,山光水色

千山之巔,白雪皚皚

她從神秘的青藏高原匯流而下

長波逐若瀉,連山鑿如劈

流出了6300餘公里的綿長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三江並流”是她的神作

橫斷山脈的高山深谷中

金沙江——長江的上游

與瀾滄江、怒江並行逶迤

流淌成無數人神往的秘境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三峽是她的珠冠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多少文人騷客濃墨重彩

也寫不盡她的

重巖疊嶂、雄奇險秀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八百里洞庭”是她的玉釵

如鏡般的水色

在陽光淺灘的映襯下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高山峽谷,丘陵漫灘

岩溶暗河,山巒湖泊

但凡她途經的地方

皆有大自然鍾靈毓秀的美景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當陽光灑向平靜的江面

當沿岸峰壑傳來清脆的鳥鳴

百川歸海,萬馬奔騰

大江奔流,浩浩湯湯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

壯闊長江

向前!向前!

雲南網記者:畢芃 朱清然 李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