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軍院、難忘宇花(之一、之二)

我人生最早的記憶就是在南京軍事學院,在軍院子弟學校宇花小學接受了啟蒙教育。在軍院、宇花度過了人生最純真、最美好、最值得留戀的時光。


至今我耳邊依然時常縈繞著南京話的音韻,說著帶著一絲南京腔的普通話,這是軍院、宇花小學留給我的終身烙印。歲月如歌,往事如風,幾十年過去了,我始終難忘軍院、難忘宇花,這是我今生今世永遠的情節和精神家園。

我離開南京時15歲,我這篇回憶文章也正好分為15節,以此紀念那難忘的歲月。

之一:良好和諧的氛圍

南京軍院1951年成立,是我軍最高軍事學府。學院駐地歷史、文化、生態底蘊深厚。院區內道路寬闊、綠樹成蔭、小橋流水、鳥語花香,好似一個大花園。許多馬路兩側,高大的法國梧桐樹經修剪造型後枝葉交錯,形成蔚為壯觀的綠色長廊。馬標、炮標、小營、御史廊等每片住宅區都有各自與眾不同的建築、佈局風格,每個地名都有一個歷史典故。


難忘軍院、難忘宇花(之一、之二)

軍院的梧桐樹

軍院就像一個獨立的小城鎮,有自己的辦公區、生活區、食堂、服務社、禮堂、俱樂部、游泳池、門診部、車隊、澡堂、幼兒園、學校。軍院服務社是經常要光顧的地方。服務社最西邊是修理室,門口有一臺可以免費打氣的氣泵。中間那間較大,賣服裝鞋帽、日用雜品、文具小百貨、糖果糕點。最東面是照相館。第二排東邊那間是賣水果,中間賣副食糧油,西邊是菜場。

我們自幼就接受軍營的薰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軍院的大喇叭,每天準點播放嘹亮的軍號,播放最多的歌曲是:我們走在大路上、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文革後,反覆播放劫夫作曲的語錄歌。

有一次海軍學院禮堂發生火災。大喇叭通知大家都去救火,一路上不斷聽到救火車的呼叫聲,還看見大人拿著水桶、滅火器趕去救火。我也跑去看熱鬧,只見禮堂濃煙滾滾,熊熊火焰往外竄。

軍院隨處可見三句話八個字: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八個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我深深印在腦海裡。

軍院也是和諧友愛的大家庭。父輩們彼此熟悉,鄰里關係和諧,互相關心。我對自己家所居住的這棟樓,不管是幾號門,每一層每一家,叔叔阿姨姓什麼,有幾個孩子,孩子叫什麼,都一清二楚。

每棟住宅樓都要選擇一家擔任樓長,每家輪流值日,擔任值日家庭的門口掛個小牌,負責打掃樓道衛生,從上一層的拐彎處打掃到下一層的拐彎處。值日完後,把小牌掛在下家門口門把上,表示交接班。

同學們上學結伴而行,放學一起回家寫作業,有好吃的好玩的,願意和別人分享。有時候也去小夥伴家吃飯,沒有不好意思,沒有尷尬,也沒有被大人拒絕過。

軍院子弟都講大院普通話,也叫八一腔,即不同於普通話,更不是當地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

由於在南京生活久了,特別是宇花小學與香林寺小學合併後,受南京話的影響很大。離開南京40多年了,有些經典南京話依然記憶猶新,一聽到南京話就會有莫名的興奮,就會勾起對兒時的回憶。比如:不來斯;假嘛假嘛的;乖乖隆地咚;小兵辣子;黑漆嘛嗚;啦裡啦呱;翹辮子;等等。

軍院、宇花良好和諧的氛圍,對我以後的人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重大影響。

之二:大禮堂的故事

難忘軍院、難忘宇花(之一、之二)

軍院大禮堂

軍院大禮堂坐北朝南,是軍院最高大、最雄偉、最壯觀、最獨具風格的建築。在大禮堂前,不知有多少軍院人都會以此為背景,拍攝留下難忘的瞬間。

大禮堂始建於1928年,原是民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禮堂,後來是民國國防部禮堂。解放初是華東軍區軍政大學禮堂,1951年至1969年是南京軍事學院的禮堂。軍院撤銷後,大禮堂便成為南京軍區大禮堂。最具歷史意義的是1945年9月9日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區投降的簽字地點在此禮堂舉行,使它成為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最終勝利的歷史紀念地。

大禮堂雄偉壯觀,氣勢恢宏。禮堂內設二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1530平方米,坡屋頂,上覆灰色波紋金屬瓦。中央主要入口處門廊前矗立著四對灰色巨柱,與屋頂相接,門廊頂部還有一座四層鐘樓,鐘樓上高聳入雲的筆直的旗杆頂上鑲著一顆紅五星。東西兩側入口處牆壁上各裝飾有四根灰色立柱,其上各建有一座塔樓。中央主要入口處有三個拱門,東西兩側入口處各有一個拱門。禮堂門前有幾棵高大的雪松,守候在兩旁,時時伸開臂膀,迎接著各位賓客眾朋。

每當翻看禮堂老照片,我都會有無窮無盡的遐思和回想。與這座禮堂有關的往事也一一浮現在腦海,遺憾的是到現在我也一直無緣再次進入大禮堂一睹內貌。當年年少的我們,如能進入大禮堂觀演出、看電影,那真是一種奢侈的享受。禮堂留下了我們太多的歡聲笑語和歡快的足跡。

我特別愛看大禮堂的各種演出,但爸爸拿回來的票總是不夠,於是我就想到了逃票,逃票既是技術活,更考驗心理素質,要臉皮厚,沉著不慌。

逃票分為明逃和暗逃(也叫文逃和武逃)。明逃就是用假票在眾目睽睽之下逃票,假票製作方法有三:一是使用相同顏色的舊票,二是修改日期,三是使用半截票根。暗逃就是設法躲開工作人員視線,比如人多擁擠時躲在家長的大衣裡混進去,從側面廁所的窗戶翻過去等等。甚至散場時躲在場內打游擊賴著不走,下場接著看。

偶爾會當眾被抓住,被工作人員嚴厲訓斥,被揪著耳朵,扭著胳膊,清出場外,一個個灰頭土臉、鼻涕邋遢,非常丟人。由於逃票成功率極高,我們樂此不疲。

2005年6月,突然傳來大禮堂即將拆除的消息。於是,一場“聖殿保衛戰”在互聯網上打響了,組織者是宇花小學的校友們。本著對大禮堂的深厚感情,2005年6月6日,原軍院部分子弟聯名給南京軍區領導寫了一封信,懇請軍區領導關注這一歷史建築,在申報文物保護單位的前提下,妥善、有效地保護好這一歷史留下的遺蹟。

經過多方努力,2005年8月,南京軍區表示,考慮到大禮堂其特殊的歷史價值及建築風格,將予以妥善保護,且制定了保護修繕方案,擬保持原貌,復建鐘樓,並把破損嚴重的軍區禮堂改建為軍史館,與原建築一併作為長久性抗戰勝利紀念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場所。

兒時記憶中的、經歷過幾十年風雨飄搖的軍院大禮堂,作為歷史的見證,終於得以保留並將會巍然屹立在南京黃埔路上。


難忘軍院、難忘宇花(之一、之二)

當年軍院的電影票

文:沙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