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军院、难忘宇花(之一、之二)

我人生最早的记忆就是在南京军事学院,在军院子弟学校宇花小学接受了启蒙教育。在军院、宇花度过了人生最纯真、最美好、最值得留恋的时光。


至今我耳边依然时常萦绕着南京话的音韵,说着带着一丝南京腔的普通话,这是军院、宇花小学留给我的终身烙印。岁月如歌,往事如风,几十年过去了,我始终难忘军院、难忘宇花,这是我今生今世永远的情节和精神家园。

我离开南京时15岁,我这篇回忆文章也正好分为15节,以此纪念那难忘的岁月。

之一:良好和谐的氛围

南京军院1951年成立,是我军最高军事学府。学院驻地历史、文化、生态底蕴深厚。院区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好似一个大花园。许多马路两侧,高大的法国梧桐树经修剪造型后枝叶交错,形成蔚为壮观的绿色长廊。马标、炮标、小营、御史廊等每片住宅区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建筑、布局风格,每个地名都有一个历史典故。


难忘军院、难忘宇花(之一、之二)

军院的梧桐树

军院就像一个独立的小城镇,有自己的办公区、生活区、食堂、服务社、礼堂、俱乐部、游泳池、门诊部、车队、澡堂、幼儿园、学校。军院服务社是经常要光顾的地方。服务社最西边是修理室,门口有一台可以免费打气的气泵。中间那间较大,卖服装鞋帽、日用杂品、文具小百货、糖果糕点。最东面是照相馆。第二排东边那间是卖水果,中间卖副食粮油,西边是菜场。

我们自幼就接受军营的熏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军院的大喇叭,每天准点播放嘹亮的军号,播放最多的歌曲是:我们走在大路上、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文革后,反复播放劫夫作曲的语录歌。

有一次海军学院礼堂发生火灾。大喇叭通知大家都去救火,一路上不断听到救火车的呼叫声,还看见大人拿着水桶、灭火器赶去救火。我也跑去看热闹,只见礼堂浓烟滚滚,熊熊火焰往外窜。

军院随处可见三句话八个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八个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深深印在脑海里。

军院也是和谐友爱的大家庭。父辈们彼此熟悉,邻里关系和谐,互相关心。我对自己家所居住的这栋楼,不管是几号门,每一层每一家,叔叔阿姨姓什么,有几个孩子,孩子叫什么,都一清二楚。

每栋住宅楼都要选择一家担任楼长,每家轮流值日,担任值日家庭的门口挂个小牌,负责打扫楼道卫生,从上一层的拐弯处打扫到下一层的拐弯处。值日完后,把小牌挂在下家门口门把上,表示交接班。

同学们上学结伴而行,放学一起回家写作业,有好吃的好玩的,愿意和别人分享。有时候也去小伙伴家吃饭,没有不好意思,没有尴尬,也没有被大人拒绝过。

军院子弟都讲大院普通话,也叫八一腔,即不同于普通话,更不是当地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由于在南京生活久了,特别是宇花小学与香林寺小学合并后,受南京话的影响很大。离开南京40多年了,有些经典南京话依然记忆犹新,一听到南京话就会有莫名的兴奋,就会勾起对儿时的回忆。比如:不来斯;假嘛假嘛的;乖乖隆地咚;小兵辣子;黑漆嘛呜;啦里啦呱;翘辫子;等等。

军院、宇花良好和谐的氛围,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

之二:大礼堂的故事

难忘军院、难忘宇花(之一、之二)

军院大礼堂

军院大礼堂坐北朝南,是军院最高大、最雄伟、最壮观、最独具风格的建筑。在大礼堂前,不知有多少军院人都会以此为背景,拍摄留下难忘的瞬间。

大礼堂始建于1928年,原是民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礼堂,后来是民国国防部礼堂。解放初是华东军区军政大学礼堂,1951年至1969年是南京军事学院的礼堂。军院撤销后,大礼堂便成为南京军区大礼堂。最具历史意义的是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区投降的签字地点在此礼堂举行,使它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历史纪念地。

大礼堂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礼堂内设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坡屋顶,上覆灰色波纹金属瓦。中央主要入口处门廊前矗立着四对灰色巨柱,与屋顶相接,门廊顶部还有一座四层钟楼,钟楼上高耸入云的笔直的旗杆顶上镶着一颗红五星。东西两侧入口处墙壁上各装饰有四根灰色立柱,其上各建有一座塔楼。中央主要入口处有三个拱门,东西两侧入口处各有一个拱门。礼堂门前有几棵高大的雪松,守候在两旁,时时伸开臂膀,迎接着各位宾客众朋。

每当翻看礼堂老照片,我都会有无穷无尽的遐思和回想。与这座礼堂有关的往事也一一浮现在脑海,遗憾的是到现在我也一直无缘再次进入大礼堂一睹内貌。当年年少的我们,如能进入大礼堂观演出、看电影,那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礼堂留下了我们太多的欢声笑语和欢快的足迹。

我特别爱看大礼堂的各种演出,但爸爸拿回来的票总是不够,于是我就想到了逃票,逃票既是技术活,更考验心理素质,要脸皮厚,沉着不慌。

逃票分为明逃和暗逃(也叫文逃和武逃)。明逃就是用假票在众目睽睽之下逃票,假票制作方法有三:一是使用相同颜色的旧票,二是修改日期,三是使用半截票根。暗逃就是设法躲开工作人员视线,比如人多拥挤时躲在家长的大衣里混进去,从侧面厕所的窗户翻过去等等。甚至散场时躲在场内打游击赖着不走,下场接着看。

偶尔会当众被抓住,被工作人员严厉训斥,被揪着耳朵,扭着胳膊,清出场外,一个个灰头土脸、鼻涕邋遢,非常丢人。由于逃票成功率极高,我们乐此不疲。

2005年6月,突然传来大礼堂即将拆除的消息。于是,一场“圣殿保卫战”在互联网上打响了,组织者是宇花小学的校友们。本着对大礼堂的深厚感情,2005年6月6日,原军院部分子弟联名给南京军区领导写了一封信,恳请军区领导关注这一历史建筑,在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前提下,妥善、有效地保护好这一历史留下的遗迹。

经过多方努力,2005年8月,南京军区表示,考虑到大礼堂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及建筑风格,将予以妥善保护,且制定了保护修缮方案,拟保持原貌,复建钟楼,并把破损严重的军区礼堂改建为军史馆,与原建筑一并作为长久性抗战胜利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儿时记忆中的、经历过几十年风雨飘摇的军院大礼堂,作为历史的见证,终于得以保留并将会巍然屹立在南京黄埔路上。


难忘军院、难忘宇花(之一、之二)

当年军院的电影票

文:沙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