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技術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易學前端筆記,今天給大家分享HTML5技術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2010年上半年的蘋果與Adobe的衝突,使HTML5的存在一夜之間被很多人所知曉。在喬布斯的煽動下,這一已經在科技界潛行數年的下一代Web標準,被迅速拎到了檯面上,蘋果、谷歌、微軟這科技界三巨頭,連同眾多業界明星,似乎突然對HTML5變得情有獨鍾,利益集團的之間的爭奪,成了這個技術最好的催化劑。

HTML5的火熱似乎暗合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舊理。愈發多樣化的互聯網應用與現有平臺割據之間的矛盾,產生了對標準統一Web標準的迫切需求,而HTML5正是擔負這一使命的最佳候選——也是唯一候選。

顯然,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圍繞著這一標準的爭奪,勢必會激起科技界的驚濤駭浪。

隨著現在的html5技術已經逐漸成熟,也用的很廣泛了!

HTML5技術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HTML5的革命

HTML即超文本標記語言或超文本鏈接標示語言,是目前網絡上應用最為廣泛的語言,也是製作網頁的主要語言。誕生於1993年的HTML,其文檔製作並不是很複雜,且功能強大,支持不同數據格式的文件嵌入。

然而,HTML的最近一次升級還是1999年12月發佈的HTML4。

喬布斯在檄文《關於Flash的思考》一文中說:“Flash是PC時代的產物,它是為個人電腦與鼠標發 明的。”──其言外之意就是說已經不適應現在移動終端的需求。的確,誕生於上世紀末的HTML4僅是PC時代的產物(後繼的XHTML語言除了語法外與 HTML4幾乎沒有區別)

人機交互、人網交互已經成為常態,而將Web由內容平臺改造為標準化的應用平臺,並統一各大平臺陣營的標準,正是HTML5的終極使命。

HTML5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降低插件的重要性,簡化Web開發;大幅提高對動態圖像、位置服務、本地存儲的支持;提高瀏覽器安全性。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HTML5以上特點是具有革命性的,特別是其豐富的標籤體系,類似於內置了很多快捷鍵,將取代那些完成比較簡單任務的插件,可以降低應用開發的技術門檻。

其實,由於鼓勵創新,互聯網在之前是非常歡迎瀏覽器插件的。而聲音、動畫及其他一些非常生動的網頁,通過Adobe、 RealAudio、微軟以及其他的一些公司開發的插件在網絡呈現時也的確讓人耳目一新。然而,問題很快就出現了,插件的接口是向所有人開放的,每個人都 在嘗試用自己定義的技術給網頁增加新的功能,混亂不可避免。其中最有名的插件就是Flash,其他類似的插件更是數不勝數。

總之,從獲取到互動,從圖片到視頻,從雲端到終端,當下互聯網的複雜性,迫切需要HTML5這樣的救世主出現。

其實,HTML5的誕生本身就是創新派“革命”的結果:萬維網之父Tim Berners-Lee在創造出HTML的同時,建立了互聯網標準化組織W3C(萬維網聯盟)。然而,在HTML之路上行走數年之後,W3C已經跟不上互 聯網時代的步伐。W3C當時認為,HTML4已經功德圓滿,他們的下一步工作是語法升級的可擴展超文本置標語言XHTML。他們認為其可以將Web帶入光 明的未來。

然而,作為第三方的W3C組織忽略了一個重要的變量——在互聯網時代崛起的科技巨頭。實際上,在Netscape消失之後,IE並沒有一統江湖。恰恰相反,瀏覽器進入了戰國時代。Firefox、Opera、Safari相繼誕生,而它們的背後都有著強大的支持力量。

於是,由於不滿“互聯網造物主”——W3C的思維僵化行為拖沓,蘋果公司等新貴們自發組織成立了新的超文本語言標準工作組,這就是WHATWG(超文本應用科技工作組),其使命便是致力於HTML5的規範和普及。

現在看來,這些充滿了野心和動力的科技巨擘,顯然比無私的“互聯網造物主”有力量的多。

HTML5技術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巨人的戰場

毫無疑問,HTML5將是未來互聯網技術的制高點。圍繞這個制高點,科技巨頭們必將展開激烈的爭奪。目前來看,爭奪的主角,再一次鎖定在了蘋果和谷歌為首的兩大陣營。

在蘋果方面,其不斷擴張的業務結構中,軟件的權重始終是處於較弱的位置,比起Mac機與iPhone,其核心軟件在業界的影響還要小的多。而HTML5為蘋果改變這種局面,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機。可以預見,依託其出色硬件平臺,蘋果將向HTML5高地展開持續攻勢。

在谷歌方面,雖然它入局較晚,但其必然不會將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地位拱手相讓。實際上,除了在線軟件領域的優勢之外,谷歌TV、谷歌手機等硬件嘗試,其根本目的便是為其軟件拓展探路

高點戰役中,蘋果與谷歌可謂針鋒相對:

喬布斯批判Flash,谷歌馬上在I/O大會上抨擊蘋果違背互聯網精神;由於HTML5標準中沒有指定任何的視頻編解碼器,在蘋果明確提出自己掌握知識 產權的H.264標準建議之後,谷歌在I/O大會上便提出了WebM標準;當蘋果在主頁中為HTML5特別開闢一個欄目之後,谷歌針鋒相對地推出自己的 HTML5“練兵場”——HTML5 ROCKS;雙方都在搶先發布HTML5新特性……

在巨頭們的強硬姿態下,各種科技力量已經開始 站隊。例如,包括Opera,Mozilla,Adobe等軟件巨頭和AMD,ARM,NVIDIA,Qualcomm在內硬件巨頭明確表示支持谷歌的 WebM標準;而之前藍光陣營的索尼、富士、三星等公司,則本身就是H.264的專利擁有方之一。

在這場爭奪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軟件 領域的老大微軟的態度。其也已經在HTML5領域密集佈局。目前來看,一方面,微軟欲利用既得優勢樹立自己的標準,如其宣佈Chrome, Firefox和Safari並不適合處理HTML5內容,而自己的IE9渲染HTML5動畫的速度是Chrome 5、Safari的12倍以上等。另一方面,與谷歌放棄正在開發的位置服務技術Gear而轉投HTML5不同,微軟肯定不會輕易放棄 Silverlight,其在口頭支持HTML5的同時,是否會沿用捆綁銷售的老伎倆尚未可知。

除了主張自己的主導標準外,在其他HTML5細節上,微軟似乎與蘋果站得更近些。例如,其已經公開宣佈支持H.264標準。當然,這可能與其和蘋果一樣同為封閉性研發體系,並同為H.264專利擁有方之一有關。

按照計劃,WHATWG將在2012年向W3C提交HTML5規劃。但歷史證明:HTML5完成它的使命將並非易事。

從2003年WHATWG公佈HTML5草案算起,已過7年光景,HTML5並沒有誕生,WHATWG的最大進展僅是促使潛在對手XHTML 2.0的夭折——2008年,W3C宣佈,其工作重點已經轉移到HTML5方向上。

之所以WHATWG進展也如此緩慢,原因同樣是由於平臺的割據,並且形態更為複雜。從採用不同操作系統的手機,到各家的應用程序商店;從尚處於少年期的雲端技術到各家保留的專利。特別是已經勢同水火的蘋果與谷歌,對於連互聯網電視都要各立山頭的它們來說,什麼變量才會使他們妥協於同一種大互聯網標準呢?

而對於那些“衛星國”來說,滋味可能更為難受。雖然與蘋果都有某種嫌隙的它們被谷歌拉到I/O大會上,勢成“倒喬聯盟”,但在實際商業生存中它們會與哪方合作還尚未可知。

比如,H.264在團結了硬件播放器陣營發展多年之後,已經成為實際上的下一代互聯網視頻技術,連谷歌自己的Youtube都已經向它敞開了大門,“衛 星們”還會拒絕麼?對於它們來說,不停的換隊(如同Palm的生存狀態)顯然是件痛苦的事情,但商業利益的考量顯然要壓倒一切。

可見,雖然各方對統一標準、提高互聯網易用性的目標還是一致的,但是在各方完成博弈之前,人們還要一直等待下去。

好了,今天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也希望本文讓你更加深入前端相關的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