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水木年華,爲何李健越來越紅,他卻只能拍電影割韭菜?

最近,《中國好聲音》開播,首次呈現的F4導師陣容中,唯一的內地導師李健的加入,成為關注的焦點之一。能代表內地音樂人,與來自港臺的周杰倫、謝霆鋒、庾澄慶一同坐鎮《中國好聲音》,這是對李健的又一次充分肯定。

但也有人說,李健跟其他三位明顯不在同一層次。看來,我們需要做些功課了。

曾經的水木年華,為何李健越來越紅,他卻只能拍電影割韭菜?

說起李健的音樂之路,就不能不提最初的“水木年華”。那是2001年4月,兩位清華大學畢業的校友盧庚戌與李健,創立了“水木年華”演唱組合; 9月份發行了他們的首張專輯《一生有你》,可謂一鳴驚人,幾乎囊括了當年所有音樂頒獎禮的新人獎,同名主打歌更是成為傳唱經典;2002年5月,發行第二張專輯《青春正傳》。就在專輯發行不久後,李健退出了水木年華。

曾經的水木年華,為何李健越來越紅,他卻只能拍電影割韭菜?

兩位清華才子的組合,當時一片看好,被認為是能威脅到“羽泉”地位的一支組合。可沒想到,剛剛成立一年,李健就退出了。據說是因為音樂創作理念的分歧導致。不過我們也確實能聽出,盧庚戌與李健的音樂風格是截然不同的,盧庚戌相對來說稍喜濃烈一點,而李健喜歡更浪漫沉靜的。當時組合的作品,兩人都有參與創作,但盧庚戌的佔比更多,整體風格還是盧在把控,演唱上也大多以他為主音,導致李健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壓制的感覺。盧庚戌察覺後,曾直接問李健:如果你離開水木年華,是不是能做出更好的音樂?李健考慮良久後,肯定地回答:是的,我想我可以。

就這樣,兩人和平分手。李健從零開始,獨自蝸居在家寫自己的歌。而盧庚戌又找了兩個新成員加入,一年後走掉一個,剩下他與另一成員繆傑,成為組合的固定陣容。

曾經的水木年華,為何李健越來越紅,他卻只能拍電影割韭菜?

李健單飛後,當年冬天就寫出了那首日後讓他大紅的歌曲《傳奇》,收錄在他2003年發行的首張創作專輯《似水流年》中。但是,脫離了水木年華的他,幾乎無人問津,空有好作品,卻無知音;

2005年,李健推出第二張創作專輯《為你而來》,收錄了《嚮往》《你像從前一樣》等歌曲。這張專輯給他帶來了幾個獎項,算是見到了一點水花,但依然影響不大;

2007年,第三張創作專輯《想念你》推出,其中有《風吹麥浪》《異鄉人》等後來廣為流行的歌曲。李健在圈內已經算是小有名氣的原創歌手,也先後獲邀擔任一些歌唱比賽的評委;

曾經的水木年華,為何李健越來越紅,他卻只能拍電影割韭菜?

2009年,第四張創作專輯《音樂傲骨》如約而至。

就這樣,李健以兩年一張專輯的頻率,不緊不慢地做著他的音樂,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終於熬到了2010年,王菲在春晚上演唱了他8年前的作品《傳奇》,終於把原唱李健也帶火了。之後那兩年,李健與王菲兩個名字常常被媒體捆綁在一起,以至於採訪時李健一聽到記者提起王菲這個名字,就不由得皺眉。

2011年、2015年,李健又發行了他的第四張和第五張個人創作專輯,每張專輯都包含多首優質作品,如《貝加爾湖畔》《假如愛有天意》《美若黎明》等等。2015年他參加湖南衛視《我是歌手》,又錦上添花收穫了超高的人氣,原本以為並非“比賽型歌手”的他,最後卻出乎意料地摘得亞軍。

曾經的水木年華,為何李健越來越紅,他卻只能拍電影割韭菜?

這些年,李健憑藉清新的音樂風格和獨特的人文氣質,在內地樂壇的地位扶搖直上。而反觀盧庚戌的水木年華,似乎就沒這麼好運了。兩者走的路似乎恰恰相反:李健單飛後是從默默無聞到聲名大噪,一直走的是上坡路;而水木年華,當年《一生有你》的時候就是它永遠的巔峰。雖然盧庚戌的才華真的不差,後面也推出了《蝴蝶花》《完美世界》《啟程》《青春再見》等不俗作品,獎項也得過不少,但從李健離去那時起,組合似乎就是一直在慢慢走下坡路。也許是音樂遇到瓶頸,近些年盧庚戌還轉行當起了導演,先是拍了《怒放之青春再見》,這兩年又在拍《一生有你》,要把17年前的歌曲搬上熒幕?這是賣情懷割韭菜的節奏?

為什麼今天的盧庚戌和李健差距越來越大?比較他們倆,很多歌迷說是顏值的原因,盧庚戌長得不帥,而李健就比較帥,還是健身達人,身材保持很好,妥妥的不老男神。也許這樣評論有些膚淺,但不得不說,在娛樂圈,顏值確是第一圈粉利器。

曾經的水木年華,為何李健越來越紅,他卻只能拍電影割韭菜?

當然,顏值絕不是唯一差別,也不是最主要的差別。他們不一樣的地方還是挺多的,比如對音樂的態度,李健是很沉得住氣的那種,他可以幾年時間默默無聞地堅持創作,即使短時間內看不到名和利;而盧庚戌相對來說就功利性要強一些,他的音樂都是直奔商演、專輯銷量而去。做音樂是如此,後來做電影就更是如此。拍電影的人,往往說得好聽是圓一個夢,其實有幾個不是為了賺快錢,再一個就是在主業無法有新突破時,來拍個電影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對於李健,我相信他就不會有倒騰電影的想法。專注的人,耐得住寂寞的人,往往後勁更足,相比前者的“盧郎才盡”,李健用“厚積薄發”來形容真的非常貼切。他今天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如果當年沒有王菲演唱《傳奇》,他一樣會有今天,最多再多熬兩年這樣子。就跟汪峰一樣,如果沒有那兩個農民工,絲毫不會改變他今天的名氣和成就。

另外,李健的音樂風格唯美清新、獨樹一幟,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特別難得,他悠揚婉轉、自然舒適的歌聲彷彿自帶洗心滌肺功能。而盧庚戌,除了賣“清華才子”人設(最新電影也是以清華為背景),並沒有李健這樣鮮明的個人標籤。從他的歌曲也看出,同為清華才子,他的人文底蘊明顯弱於李健,歌詞淺白,旋律好的還值得聽一下,不好就略過,很難吸引人去細細品味。

曾經的水木年華,為何李健越來越紅,他卻只能拍電影割韭菜?

也有人說李健風格太單一,但其實,歌手這麼多,誰都不可能樣樣精通,能在你擅長的風格內做到極致,就已經算一個了不起的歌手了。這也許就是音樂人的“工匠精神”,而很多藝人是做不到的,別說嘗試不同風格的音樂了,就算跨界都很稀鬆平常,總想趁著有點兒名氣,什麼都要做:唱歌、演戲、導演、寫書、主持……一樣都不落下,看似無所不能,實際上沒一樣真正做好的,純粹撈金而已。

總之,當初同在“水木年華”時,倆人才華相當,甚至盧庚戌看起來更強。但經過十數年歲月的沉澱,今天的李健已經煥變為一位“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行吟詩人,悠然自在地在音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盧庚戌則像很多藝人一樣,在享受巔峰時期帶來名利後,最終逃不過下滑、過氣、尋求轉變的窘境。

曾經的水木年華,為何李健越來越紅,他卻只能拍電影割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