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首很美的古詩詞,我們卻不知道作者是誰

七首很美的古詩詞,我們卻不知道作者是誰

文:葉初夏 / 簡書

今天跟大家共享的這七首古詩詞,有的想必你們一定聽過,然而,我們卻不知道是誰創造了它們。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沒有留下姓名,卻留下了美麗而浪漫的詩情。

1

唐代銅官窯瓷器題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如果說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一種冥冥中的註定,那麼,為何有些人來晚了呢?於是感嘆“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其實我相信,這世間沒有什麼能阻擋愛情的純粹,年齡也不行。但我還相信,能阻擋這類愛情的圓滿的,或許也正是年齡。

所以這首詩讀起來,才有一種令人心疼的無奈。彷彿能看到一個嬌柔的女孩仰望心儀的那個他,悽然地想,如果早生若干年,站在他身旁、與他攜手漫長一生的會是我吧?但人生沒有如果,你生得遲了,他生得早了,便只能“相思相望不相親”。

曾經,我對閨密說,在古詩詞的世界裡,有兩句詩讓我看到就頓覺愛情的蒼涼,但細細咀嚼後又有種說不出的甘甜。一句便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另一句是張籍的“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可能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可改變的命運,然而能看到這份不可改變,能以詩留住如此美好的心聲,便會得到繁花盡處的一抹清涼。

知道這首詩確實很久了,卻一直不曉得作者是誰,後來特意去查,才發現真的是作者不詳。只知道它是刻在唐代瓷器上的詩,有可能是陶工自己所作,也有可能是當時流行的歌謠,所以姑且就用這個標題吧——《唐代銅官窯瓷器題詩》。

那一組題詩裡還有幾句我也蠻喜歡的,“夜夜掛長鉤,朝朝望楚樓。可憐孤月夜,滄照客心愁。”

好詩在民間,不假啊。

七首很美的古詩詞,我們卻不知道作者是誰

2

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也是一首表達了對愛情的忠貞的情歌,但不知作者是誰。詩文有著屬於民歌的直白與質樸,而在感情上烘托出了作為誓言的堅定與激烈,若進行深層思考,則有對封建禮教的反抗與叛逆。“上邪”的意思是“上天啊”,以此感嘆,來表達那份日月可鑑的心意。

詩中以大量自然景觀為載體,以那些無法輕易改變的自然規律為假設對象,當高山沒了山峰,當江水枯竭,當夏天下起雪來,當天和地合在一起,當這些基本上不會發生的事情發生了,我才會離開你。

大概我們這個時代再也不會將自己的愛表達得如此激烈了,所以我們才要去好好感知兩千多年前的青年男女們的率真和熱切。

我知道有些人看到這首詩可能要發笑,它讓我們想起那部重播過若干年的神劇《還珠格格》,裡面紫薇跟爾康的臺詞“山無陵,天地合,才敢與君絕”正是源自這首詩,雖然現在看來這劇確實雷點多多,但人家說這話的時候還是很深情的好嘛。哈哈。

七首很美的古詩詞,我們卻不知道作者是誰

3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搴:qiān;訾:zī)

曾有位朋友告訴我,她最喜歡看的故事是暗戀的故事,最喜歡的一句詩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這句詩也讓我一聽傾心,後來我才知道它出自《越人歌》,作者不可考。多麼遙遠而古老的歌謠,如林間五月的風,吹去了喧囂,踏碎了時光,侵入心裡,揮之不去。

當歲月回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久至周王朝以及春秋戰國時期,越人生活在江漢地區,氣候溫熱潮溼,隨處可見星羅棋佈的江河湖泊,所以舟楫才會自然地出現在這首詩中。搴舟,即為盪舟。

而這首詩其實是一位越人歌手唱給自己新來的領主的,以此歌來表達自己誠摯的感情和為其效勞的榮耀。當時這位領主聽後深受感動,按照楚人的禮節感激了他。

而今,因為這句“心悅君兮君不知”,《越人歌》聽起來有了悽美的暗戀味道。彷彿是一個灰姑娘遇見了心儀已久的王子,也許她知道,懸殊的差距不會讓兩人有圓滿的結果,所以只能在心裡偷偷地愛著,而不讓他知道。

沒有結果的愛戀或許是苦澀的,但如果將它當成是自己對愛情最好的紀念與收藏,又有什麼不可以呢?一直覺得,暗戀是一種很唯美的存在。“心悅君兮君不知”,帶著一點點心酸與落寞,靜靜地沉澱,與時光打磨在一起,偶爾想起仍覺甜蜜,足矣了。

七首很美的古詩詞,我們卻不知道作者是誰

4

題玉泉溪

紅葉醉秋色,碧溪彈夜弦。

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

短短的一首五絕,寥寥二十個字,讀起來真是既醉於其中景緻,又嘆息詩中境況。

這首詩出自一位唐代女子之手,姓名及身世均不得而知,因其最早見於《樹萱錄》,其中提到“嘗遊湘中”和“宿於驛樓”,故稱此女為“湘驛女子”。

總之這是出自女性之手的一個作品,其婉約細膩給這首詩增添了一種悄然的美感,秋光,紅葉,碧溪,琴瑟,無一不美,但又透著某種悽然。

而這種悽然在後兩句中則表現得更為明顯,“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曾經美好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而未來的風雨苦難又何時是個頭呢?

雖然我們不知道她愁思為誰,惆悵為何,但我們理解古代女子閨怨情緒裡所傳達出的絕望,而又有多少屬於女性的才思與才情被淹沒在歷史的煙塵裡。

所以,這首女子所創作的小詩,如一朵嬌嫩的花,在風雨中搖擺,好在留了下來,那不妨就記住它吧。

七首很美的古詩詞,我們卻不知道作者是誰

5

綠羅裙

一枝迎春,送走寒冬萬里雲。一片丹心,為誰苦追尋?

問聲郎君:誰是夢中人?點絳唇,垂下雲鬢,著我綠羅裙。

這首詞出自一個美麗浪漫的故事。相傳伏羲氏用柔軟的枝條,鮮嫩的綠葉及迎春,編織出了一條漂亮的裙子,並將它送給了自己的心上人。姑娘穿上這條裙子後,似天仙般光彩奪目,而她也被伏羲的才華與真情所打動,便以身相許了。後來,在伏羲外出的時候,姑娘被寂寞籠罩,被思念折磨,於是就穿上丈夫為她編織的綠色羅裙,喃喃地唱出一支曲來:

“一枝迎春,送走寒冬萬里雲。一片丹心,為誰苦追尋?

問聲郎君:誰是夢中人?點絳唇,垂下雲鬢,著我綠羅裙。”

綠羅裙,就是用綠葉編織出來的美麗裙子。可以說,這是有資料記載的人類歷史上第一件定情之物。

而五代詞人牛希濟寫過一首有關綠羅裙的《生查子》也是非常美的: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細思,詞中所傳達的感情是多麼的深摯,戀人分別後,若是看到路邊的芳草也要加倍憐惜,因為它會讓你想起綠羅裙,以及穿著綠羅裙的心上人。綠羅裙在這裡飽含指代與象徵意義。

正是由於這首詞,綠羅裙也成了詞牌名。和它的原名《生查子》比起來,《綠羅裙》更加浪漫生動。

七首很美的古詩詞,我們卻不知道作者是誰

6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倚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這首“行行重行行”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一首,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可惜它沒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但每每品讀它的時候,我的心都會變得柔軟而遙遠。

詩的背景是在東漢末年的動盪時期,戰爭與動亂造成了更多的分離。這首詩中的女子,日日地期盼著,默默地嘆息著,卻仍然沒有等來她遠離家鄉的丈夫。就那樣生生地別離,相安在天涯,沒有音訊,也不知道他現在好不好。

“胡馬倚北風,越鳥巢南枝”是詩中最棒的句子,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將那份思家戀家的情結放於動物的習性中,含蓄而深沉。

但我最愛的還是“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這種等一個人等到消瘦的情形多麼令人心疼。後來北宋詞人柳永化用了這句詩,寫下了著名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個在緩緩地訴說,一個像鑿鑿的誓言;我愛宋詞的唯美,但也愛古詩十九首的質樸。

詩的結尾,正是一個樸實得不能再樸實的願望,她沒有對丈夫說你要好好闖天下,也沒有說你要記得常常思念我,而是說“努力加餐飯”。她的想法就是,你要好好吃飯,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

《飲馬長城窟行》中說“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納言詞中有“憑寄語,勸加餐,桂花時節約重還”,可見關心一個人,正是要關心到最日常的生活。

相思是愛,牽掛也是愛。

七首很美的古詩詞,我們卻不知道作者是誰

7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篇文章中的最後一首,我決定選擇《詩經》中的篇章,因為它是我們詩歌的源頭,那些來自於民間的沒有留下作者名字的美好詩句,不僅讓我們看到人類最初的七情六慾,還讓我們感受到文學對生活的記錄與歌頌。

若說詩經中我最愛的一首,思來想去,還是這首《蒹葭》。它出自《詩經·秦風》,前四句最美——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可見,故事應該發生在一個深秋,深秋的蕭索最能襯托別離的相思。蘆葦長長了,露水凝成霜,一個為情所困的男子,站在河邊思念著心愛的姑娘,彷彿她就在河水的中央。這是詩經中飽含意境、充滿畫面美的一篇,詩中的男子用情之深不禁使我想起——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有些緣分,大概就是這樣可遇而不可求吧。有些人,是我們伸出手怎麼努力也夠不到的星辰,是我們踏遍河流也追尋不到的水中花。

那就遙遙地看著吧,看那河水湯湯,看她在水一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