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爲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守藝】記錄那些即將成為記憶的傳統技藝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夜幕褪去,東邊的天空撕裂出一絲微光,那絲線撕扯成一道口,逐漸把整座城籠罩。

不容人回頭,不容人喘息。今天,如期而至。

站在鼓樓路口,過往人群熙熙攘攘,有歡笑有難過,魚龍混雜,形形色色。每個人堅守著自己的小故事,匯成這繁雜的大千世界。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鼓樓下就有這麼一對姐妹花手藝人,她們的手會“魔法”,能讓壞鞋子重新煥發光彩。

兩個補鞋攤,風雨數十載如一日的堅守,讓傳統手藝之花在她們手裡綻放。

“小張,幫我看看這個鞋子,有點脫膠了”一位大媽像與老熟人寒暄一般,一邊說話一邊從隨身的手提袋裡拿出一雙黑涼鞋遞給補鞋匠張姐姐。十多年的補鞋技藝,叫她們老師傅一點不為過,但是真正面對只有三十多歲年紀的她們時卻怎麼也叫不出口,太年輕了!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很小的時候就對補鞋有印象了,那時候我還在讀書,我媽媽就在擺攤補鞋了,其實是我姑姑最早開始幹補鞋,然後再帶我媽媽一起幹,到了這一代就是我和我妹妹了!去年來的話還能看到我姑姑一起,她今年退休了,她和我媽媽都幹了四十多年了!”張姐姐對我說道。

我似乎有些遺憾沒能見到兩代人對於補鞋手藝的堅守畫面,更遺憾沒能與那個傳承補鞋手藝四十餘年的老人聊上幾句。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一臺補鞋機,一臺打磨機,一套簡單的工具,幾條板凳,一雙供客人更換的拖鞋,這就是她們的全部家當。

打磨,點膠,黏合,縫線....一道道工藝看似簡單,卻大有乾坤。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在與她們聊天的時候一位顧客走過來,熟練的坐在了板凳彎腰脫下腳下的高跟鞋將鞋跟向上遞給鞋匠姐姐,張師傅看了一眼便明瞭,拿起鞋就開始補,一切盡在不言中。

“上次那雙補好了,這雙又壞了!之前那雙補的挺好的!”顧客看著張姐滿意的說道。

補鞋的空當,我與這位顧客簡單的聊了幾句,在明白了我的來意之後,這位顧客開始對我不住的稱讚這對姐妹花的手藝,“我經常來這裡補鞋子,她們補的挺好的!你們多寫寫她們,挺好的手藝!”質樸的語言充溢著對這對姐妹花傳統手藝人的讚美。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高跟鞋的鞋跟與鞋底的連接固定是通過釘子從鞋底裡面釘入鞋跟,走路的時候受到磨損和碰撞,固定的釘子被拉出來,連接口就會出現裂縫,嚴重還會出現斷跟。

如果是簡單的跟底磨損,首先揭開鞋跟,找到固定鞋底的鞋釘,用扁螺絲刀和斜口鉗撬開開裂處鬆脫的釘子,並將磨損的釘子拔除。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拿出一張厚橡膠鞋墊,將高跟鞋鞋底照在上面臨摹出一致大小的形狀,將它裁剪下來。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找一根長度和與原來拔出鞋子類似的釘子,在原來的釘孔旁邊,看好位置,把新釘子透過裁剪好的厚橡膠將其固定在鞋跟,用榔頭將其全部釘入鞋底打平,最後把鞋跟在打磨機上打磨圓滑。

這樣簡單的高跟鞋根底磨損就算修補好了。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顧客接過鞋子看了一眼就穿上了腳,開始掏包付錢。“這都是熟人,我就少收了幾塊錢,經常來的老顧客了!”張師傅說著與那位顧客相視一笑。

在與兩位手藝人聊天瞭解到,如果是嚴重的高跟鞋鞋跟斷裂,就要從鞋子裡邊進行打釘,而且用到的釘子也比這長的多,很考驗工匠技藝。但是鞋跟斷了就不會來修了,一般都是直接扔了。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在坐著與兩位手藝人聊天期間,我發現與補鞋子脫膠的人與高跟鞋鞋跟的人都很多。

鞋子分普通脫膠和嚴重開膠,修補技法也不一樣。普通開膠只需要點特質的補鞋膠水就行了,但是嚴重脫膠就要對鞋子進行穿線縫合了。

“最難的就是縫合開膠了,縫合鞋子需要手部使上很大的勁,每次補完這種開膠縫合的鞋子手就痛!”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穿線縫合也分鞋子種類,類似男士皮鞋或者家居拖鞋開膠需要縫合的話,可以縫“暗線”,“暗線”就是藏在鞋子裡邊的縫合線工藝,比較隱秘,不容易被看出來是縫製過的鞋子。

但是這種縫製手法也比較複雜。先要在鞋底中間開一道淺淺的“割溝”在鞋膠與鞋面之間交叉打線縫合,再將接口隱秘於割開的“割溝”中,待縫合完成收針之際。

橡膠鞋底的巨大彈性將一切乾坤完美包涵進了那道淺淺的“割溝”之中,神不知鬼不覺的完成了一次“驚心動魄”的修補技藝!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大部分女士鞋和普通的休閒鞋因為其特殊的膠面粘合工藝是不可以進行“暗線”縫合的,只能進行“明線”縫合,明線縫合可以看得到外露的針線,因此對鞋匠的基本縫合功要求比較高。

一針一線,工工整整,從早到晚,匯聚數十載匠心。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坐在攤位上與兩姐妹聊天,不覺奇思妙想,那如果是鞋底磨穿了該怎麼修補呢?帶著疑惑我小心的詢問她們,她們告訴我,如果鞋底磨穿了那就要重新打過一個鞋底了,就用補高跟鞋磨損的黑色厚橡膠,先拿著鞋底在橡膠底上臨摹出相似形狀。將需要的形狀裁剪下來對著鞋底用釘子釘牢就行了。我疑惑的看著她們心想“用釘子釘那不會紮腳嗎?”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她們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指著一個立著的上邊腳板形狀的樁子工具,行話叫它“腳板釘”,“把鞋子鞋底朝下從穿鞋孔進去掛在腳板釘上把釘子使勁從背面砸進去,露出的那面釘子在腳板釘的作用下就會自己捲曲,不會紮腳的!”

我不禁感慨匠心的偉大,他們的偉大不在於改變什麼成就什麼,而是在細節之處將人類智慧展現的淋漓盡致。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將近半個世紀的傳承,補鞋工藝也隨著時代發展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以上介紹的修補高跟鞋鞋跟問題,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以前的人都是穿解放鞋,解放鞋最常見的就是鞋面布料漏洞破損了,修補那個就比較簡單,都是針線活。裁剪一塊大小相似的布料,從鞋子裡邊貼合破損位置,從裡邊進行縫合,這樣就不容易看出來了!”張姐說道。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當問起十年前與現在的補鞋生意有什麼不同時,張姐笑道:“也沒有什麼不同,補鞋的人數量都差不多,就是補鞋的種類不同。還有以前都是修補解放鞋,布鞋,現在大部分都是修補高檔鞋,低檔鞋壞了一般都是扔掉!”

聽完不覺有些顛覆認知,但還是些許慶幸。這些傳統手藝隨著時代變化並沒有被徹底遺忘,而是以一種獨特的姿態被保留了下來。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在採訪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問及她們兩個希不希望自己的這門補鞋手藝像媽媽傳承給她們一樣傳承給下一代,張姐姐堅決的告訴我不願意,然後很誠懇的告訴我,她十九歲左右沒有讀書了到了溫州鞋廠裡邊打工,後來是有了女兒,必須要留一個人在老家照顧孩子,才不得已憑藉著在鞋廠工作的經驗和媽媽的傳承幹起了這個老本行。

補鞋匠雖然收入不穩定但是工作時間相對自由,雖然酷暑嚴寒都要出來擺攤很辛苦,但是可以兼顧養家和照顧小孩。

還是希望小孩多讀點書,以後有出息,以後不用像她一樣辛苦。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聽到這個答案的時候我是有點失望的,或許我更希望聽到的是蕩氣迴腸的傳承故事,是上一輩與下一輩對於手藝傳承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但是她們的傳承更多是迫於生活的無奈。

平淡如水,盡是平常人家的平凡生活。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回到住處,看著窗前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他們臉上有歡笑,有難過,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往往間去奔赴著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故事。

突然想起白日裡與兩姐妹的談話,這些傳統手藝本身就是在平常生活中孕育而出的,在這個城市的角落,為了生活而延續至今。

鼓樓有對姐妹花,只為一雙鞋平凡中堅守數十載!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中說:我們常痛感生活的艱辛與沉重,無數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種重壓下的扭曲和變形,平凡一時間成為了人們最真切的渴望,平凡並不等於平庸,而是選擇了簡單,平靜的生活,讓心靈遠離塵世的喧囂與雜亂,這並非一種逃避而是一種心靈的超脫。

正是這些平凡構成了“生活”,都是平凡人呀,哪有這麼多故事!我才開始明白我的初衷,或許我要找的不是多麼高超的技法,也不是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這些傳統手藝背後折射出來這座城市,這片穹頂之下的大千世界,平凡而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