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齊歷兩次十二國圍攻,尚能崛起,田齊歷一次五國圍攻,一蹶不振

呂氏齊國和田氏齊國,分別是周朝時期齊國的兩個家族政權,有人說,田氏齊國比呂氏齊國更為強盛,根基更為牢固,可是如果真拿呂氏齊國和田氏齊國對比的話,四場戰役便可決定,呂氏齊國的根基遠比田氏齊國更加強盛和牢固。

在齊國曆史上,齊國曾今歷經四次亡國大戰,有兩次戰役發生在呂氏齊國時期,還有兩次戰役發生在田氏齊國時期。

呂齊歷兩次十二國圍攻,尚能崛起,田齊歷一次五國圍攻,一蹶不振

齊國的第一次亡國大戰,指的就是齊頃公發動的鞌之戰,齊頃公時期,齊國為了吞併魯國連年征戰,最終導致晉國聯合十二國聯軍圍攻,結果齊頃公大敗還險些被俘,齊國社稷幾近傾覆,最後齊頃公在一批忠良的護衛下,使齊國得以保全,鞌之戰中齊國被打敗之後,齊頃公通過七年的勤儉治國,終於換來了齊國的新生機,晉國當時的君主晉景公得知齊頃公的賢明之後,晉景公命令魯國、衛國等山東各國,歸還齊國在鞌之戰時所失去的所有領土,但不久卻齊頃公也抑鬱而終,齊頃公通過七年的勵精圖治,使得齊國再一次有了與華夏各國一較長短的基礎。

齊國的第二次亡國大戰,發生在齊頃公的兒子齊靈公時期,齊頃公去世後,齊國再次崛起,齊靈公繼續實行齊頃公留下的政策,滅亡了萊國,進而想再次吞併魯國,齊靈公通過五次伐魯,結果又一次迎來了十二國的圍攻,十二國聯軍直撲齊國都城臨淄,並焚燒了臨淄的四郭之地,最後,齊靈公被迫乞和,但是當時晉國卻想借機滅亡齊國,有些不願意同意齊國的乞和,最終晉國的一位大夫勸說晉國主帥道:“齊國乃大國,倘若不同意乞和,齊國必厲兵秣馬,與晉國決一死戰”,晉國主帥聞言,思索片刻,遂決定退兵,於是齊國憑藉其泱泱大國的身份,又一次逃脫了滅亡的危機,故齊靈公去世後,齊國君臣為齊靈公上諡為“齊桓武靈公”。

呂齊歷兩次十二國圍攻,尚能崛起,田齊歷一次五國圍攻,一蹶不振

呂氏齊國在歷經兩次亡國之戰後,齊國又再一次崛起,齊靈公死後,齊後莊公即位,齊後莊公雖然昏庸荒淫,但是他好武善戰,使得齊國再次成為令山東各國懼怕的大國,故齊後莊公去世後的諡號為“莊”。

齊後莊公去世後,齊國雖捲入卿大夫專政的內亂,但是齊後莊公的弟弟齊景公,卻是一個頗懂制衡之術的君主,齊景公在位時期,重用晏嬰為相,齊國徹底從衰弱中崛起,令晉國、楚國等霸主皆不敢與齊國正面交鋒,晉國和楚國的君主都說不敢在齊國面前自取其辱,因此齊國在齊景公時期,成為了地位僅次於晉國和楚國的霸主。因為晏嬰的賢明,齊景公死後,呂氏齊國的國祚又得以保全百餘年之久。

呂齊歷兩次十二國圍攻,尚能崛起,田齊歷一次五國圍攻,一蹶不振

田氏齊國也歷經了兩次亡國之戰,第一次是齊閔王時期的五國攻齊,第二次是齊王建時期的秦始皇滅齊之戰。齊閔王時期的五國攻齊,徹底令田氏齊國衰敗,從此一蹶不振。齊王建時期的秦始皇滅齊之戰,則令田氏齊國徹底滅亡,爾後雖有田橫復國,但是仍改變不了田氏齊國滅亡了的命運。

呂齊歷兩次十二國圍攻,尚能崛起,田齊歷一次五國圍攻,一蹶不振

呂氏齊國享國近七百年,田氏齊國享國僅一百餘年,所以,田氏代齊後,呂氏齊國是氣數已盡,故齊康公復國無望,秦始皇滅齊後,田氏齊國還有一線生機,故有田橫復國。

呂氏齊國曆經兩次十二國圍攻的亡國之戰,尚能崛起;反觀田氏齊國,只歷經了一次五國圍攻,便一蹶不振。田氏齊國與呂氏齊國的差距,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