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那些事(之十二):大院情懷

我在部隊大院度過了人生最純真、最美好、最值得留戀的時光。當時,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一切都是平平常常。只到有一天,失去這一切時,才知道自己曾經擁有,才知道他的真正價值,才知道他對我來說有多麼重要。


很多部隊大院隨著社會發展、改革深化、建制調整而發生變化,基層部隊大院更是如此,有的大院早已不存在了。不論大院如何變遷,是否存在,大院做為珍貴的記憶、精神的家園、情感的撫慰,已經融入我們的血脈,大院永遠是我們心中最美的風景。大院孩子追求嚮往的並不侷限於實體的大院,而是追求嚮往一個精神家園,一種文化的生存空間。

人都會懷舊,人都要尋根,人都需要情感撫慰。我們對大院的思念和回憶,這就是最好的懷舊。我們對自己的籍貫和出生地往往是陌生的,但我們從小在大院長大,對大院是熟悉的,大院就是我們的故土,這就是最好的尋根。大院孩子相聚,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彼此間沒有虛偽做作、沒有勾心鬥角,有的只是心靈與心靈共鳴的感動,這就是最好的情感撫慰。

很多年以後,我終於再次站在那個曾經進出過無數回的大院門口。昔日的大院還在,但早已事過境遷、物是人非了。再想進這個當年對於我們暢通無阻的地方,才知道竟然有那樣的困難。很多同學幾乎都有這樣的經歷:都這麼一把年紀了,含著隨時會奪眶而出的眼淚,用盡可能委婉的口氣,去央求比自己孩子還要小很多的哨兵。最後能夠被批准進入大院的,應該是幸運的。也有的同學遠道而來,卻只能站在大門外眺望,最後沮喪的離開。即使進了大院,照相也要十分小心,否則要被巡邏的保安或哨兵嚴厲訓斥,甚至強令要求刪除你的照片。每當想起這些,我心裡很酸、很痛、很難受。

作為計劃經濟的產物,大院已經走過了鼎盛時期。有些大院雖然還在,圍牆衛兵依舊,但不再名聲響亮,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曾經的大院孩子逐漸離開了大院,現在大院的孩子,作為揹著沉重課業負擔的獨生子女,他們的想法、愛好,和當年的我們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大院裡的孩子群也難尋蹤跡了。大院二代軍人的家庭很多,但三代都是軍人的,就少之又少了。我們是非常幸運的,我們是第一代也可能是最後一代大院孩子。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我們經歷了大院的輝煌,體驗了獨有的大院生活,享受了滿滿的大院情、深深的大院愛。

也有觀點說:軍二代、大院孩子是依賴父母、留戀特權、炫耀自己,對這些觀點我是不同意的。每個人(當然也包括大院孩子)都有懷舊、尋根的權利,這是人類正常的、普遍的心理需求。經過大院文化薰陶和幾十年社會實踐歷練,如今大院孩子少了浮躁和嬌氣,多了沉穩和堅定,對黨、國家、軍隊的熱愛已融入血液,大院情結充滿了正能量。即使過去的大院已經不存在了,我們依然不忘初心,留戀和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嚮往美好的精神家園。

隨著年齡逐漸增長,對過去的回憶越來越強烈,曾經的部隊大院成了每一人心中的家園。大家在茫茫人海中,沒早一步,也沒晚一步,剛好相遇,這就是緣分。有的同學相隔多年才再次重逢,也有的一次還沒見到。更遺憾的是有個別同學英年早逝,我們只能相約,來生再做同學。回首往事,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甜酸苦辣,悲歡離合,讓人感覺踏實的、難以割捨的,還是濃濃的大院情、同學情。不管是誰,每到一地都會想方設法打聽該地有無同學。一旦相聚,別提有多親,說不完的親熱話,道不盡的同學情......

幾十個春秋轉瞬間已飄然遠去,留給我們的是已不年輕的身影,和那開始有些蹣跚的足跡。但我們始終堅持走父輩的道路,堅守著心中的家園,這裡沒有貧富貴賤,這裡沒有地位高低,這裡只有,我們從兒時直到永遠、永遠的純真友誼。不論你我走到哪裡,在茫茫人海里、在滾滾紅塵間,我們都會彼此找到對方,大喊一聲:你好!我們都是大院孩子!大院精神、大院情懷永遠無愧於我們這個時代!

文:沙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