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血壓有哪些常見誤區?

用戶95544942546


每天在門診都能接觸到很多高血壓病人,相當一部分人血壓控制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有各種各樣的誤區。我在這裡把常見的一些誤區給大家列舉一下:


1 早期發現高血壓儘量不要吃藥,否則吃上就是一輩子,停不下來了。

許多相對年輕的患者都抱有這種觀點,因為他們感覺不到任何不舒服的症狀。又聽信了關於降壓藥的各種各樣副作用的謠言,所以遲遲不開始藥物治療。

難道降壓藥還具有“成癮性”性?顯然不是這麼回事。降壓藥不能停下的根本原因是引起高血壓本身的病因沒有解除,停藥以後血壓又會上升。

許多早期的高血壓患者,血壓只是輕度升高,通過飲食條件,堅持運動鍛鍊,減肥等措施,完全有可能把血壓控制到正常。這些患者停掉降壓藥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任由高血壓發展多年,出現了動脈硬化,想讓血壓自然恢復到正常,就很難了。


2 有症狀就吃藥,沒症狀就停藥。

有沒有頭昏頭痛的症狀不一定跟血壓水平相關。有些患者適應了長期的高血壓狀態,血壓高達180mmHg也感受不到任何不適症狀,這樣的人反而更危險,隨時可能出現腦出血。

大部分患者等到頭昏頭痛出現時,可能已經不是高血壓本身在作怪了,可能是腦動脈硬化,供血不足所引起。

不規律的用藥習慣反而會引起血壓的大幅度波動。血壓上下波動比較劇烈對血管同樣會造成很大的損害,如同潮漲潮落對堤岸的沖刷。


3 降壓藥一開始不要吃太好的。

降壓藥沒有“好的”,“差的”之分,只有“合適”和“不合適”。不管用什麼藥,其最終目的都是把血壓控制到正常水平。


降壓藥和抗生素不一樣,沒有“耐藥”一說。根據患者有無糖尿病、腎病、冠心病等具體情況,一開始就應該選擇最適合的降壓藥,加強對心臟,腎臟的保護作用。

目前還有許多人選擇非常老的“複方羅布麻”,“珍菊降壓片”等等這類的降壓藥,它們只有一個優點,就是便宜。適合經濟特別困難的輕中度高血壓。但是它們的副作用比較多,早就不作為一線降壓藥來推薦。


4 血壓高就用藥,血壓正常就停藥。

血壓正常是用藥的結果,停藥必然導致血壓又會有所上升。目前大多數人用的都是長效降壓藥,停藥後藥物的作用還可以持續數天,可能給人造成血壓正常的假象。前面已經說過,血壓的波動對人體更為不利。

只有在血壓已經正常偏低的情況下,才考慮是否將降壓藥稍稍減量。但是這種減量也一定要有規律,循序漸進。要多觀察。(其實如果沒有不適症狀,血壓低一點更好。)


5 降壓藥傷肝傷腎,副作用大。

現在醫生推薦的一線降壓藥副作用都比較小,對肝腎沒有明顯的傷害。不僅如此,有些藥物如ACEI和ARB類,對腎臟、心臟還有特別的保護作用。

另一方面,高血壓本身的危害比降壓藥要大得多,因害怕副作用拒絕降壓藥,絕對得不償失。


6 使用各種保健品、各種物理治療儀、保健枕、按摩墊等降壓。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種物理治療方法或者保健品能夠證明有確定的降壓作用。你如果一定要去嘗試一下,如果這個方法是無害的,你也不怕糟蹋錢,我也攔不住你。

但是如果這種方法可能有潛在的危險性,那麼請你一定不要去嘗試。

有一些患者向我展示的宣稱能降壓的保健品很顯然是偷偷加入了不明的降壓藥,這種情況也要警惕。

為了嘗試上面的這些方法而中斷了正常的藥物治療,延誤病情,是我堅決反對的。


鄭醫生百嗑


人們對高血壓的誤解有很多,這裡介紹5種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的5個常見誤區,希望能有所幫助。

錯誤1:高血壓沒有症狀就不需要治療。

高血壓指的是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確切的講它說的是血液的一種狀態。就像一直有高壓槍衝擊牆壁會壞一樣,血管壁日積月累承受著血液的巨大沖擊就會受到損傷。

尤其是心、腦、眼、腎等重要器官,長期高血壓造成的血管損傷會使人出現心臟病、中風、視力損壞、腎功能衰退等併發症。

所以,即使沒有症狀也要控制好血壓,目的是避免嚴重的長期併發症


錯誤2:血壓控制住了就能停藥

大多數高血壓都是原發性的高血壓,找不到到引起高血壓的原因。 用藥物控制住了高血壓,只能說是治療了標,並沒有治本,根本原因不能清除。

所以,一旦停藥血壓還會再次升上來,因此不能擅自停藥。


錯誤3:血壓降的越快越好

很多人覺得能迅速把血壓降下去的藥是好藥,效果好!到醫院看醫生如果醫生不能馬上把藥降下去就是他的水平不行。這種認知是很危險的。

對我們的身體來說,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就像從滾水裡撈出來的東西放到冰水裡會變脆一樣。血液系統從一個高壓狀態驟然切換到低壓狀態可能會很危險,而高血壓患者血管的彈性和調節能力本身就比一般人差,大幅度波動造成的危害比高血壓本身還要大。

所以,降壓需要逐步平緩的進行,短期降壓幅度不宜過大。


錯誤4:高血壓用幾個療程就能根治

許多保健品會出現這樣的宣傳:“幾個療程徹底治癒高血壓”。首先明確一點,所謂的療程是針對致病的原因來講的,比如幾個療程能徹底消滅XX細菌。而高血壓是血液的一種狀態,需要持續的長時間控制,臨床上並沒有針對高血壓的“療程”。

其次,只有極少數由其他原因如早期主動脈縮窄等導致的高血壓,可以在擴張主動脈後使血壓降下來,徹底治癒。而絕大多數高血壓致病原因不明,無法徹底消除病因、所以根本不能根治。

所以,不要迷信所謂的根治高血壓偏方,還是要遵照醫囑正規治療。


錯誤5:高血壓只吃藥就好了

飲食、運動、睡眠、心情都會影響血壓。

飲食方面,鹽會提高血壓、不僅要控制食用鹽的量還要控制一些加工食品中的隱形鹽,看看食品成分表上的“鈉”含量有多少,少吃含鈉多的食品。另外,高脂飲食可能提高血脂、形成斑塊,妨礙血液流動,血液受的阻力越大血壓就越高,所以注意低脂飲食。

運動有助於提高整體健康水平和控制體重,而這對改善血壓狀況很有好處。建議堅持每天散步半個小時左右,如果不能每天一週也至少進行150分鐘以上的鍛鍊。

生氣、情緒波動大會讓血壓飆升。這點不用多解釋。高血壓的人一定要盡力保持心態平和、不要過於激動。

睡眠不足,會擾亂身體的節奏,影響內分泌和循環與系統,進而影響到血壓調節。成年人每天保持7-9個小時的睡眠。

所以,在用藥之外還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




關於高血壓的錯誤想法和說法,多了去!可惜總有好多人,喜歡用自己的經驗去判斷,而不是用有充分證據的循證醫學!

一個同學240斤,測血壓比較高,又不想吃藥,吃藥了還不聽醫生勸告,總想吃吃停停!來看看我同學的幾個經典問題!


一、我不吃藥行不行?

高血壓大多數不一定有症狀,所以許多人認為,不吃藥也可以,我可以減肥運動!其實倒也是真的,高血壓的併發症並不是一天兩天就發生的!高血壓時間久了,才會出現高血壓的併發症,這個時間因人而異,但大多數高血壓,持續5到10年以後,各種併發症就接踵而至!什麼腦出血,冠心病,腦梗塞……所以,高血壓吃好藥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你不難受,而且為了讓你數年以後沒有併發症從而不難受!

二、能不能吃一個藥?不吃兩個?

朋友的血壓比較高,高血壓的降壓治療不是把藥吃上,而是控制達標!因為只有控制達標才能更好的減少併發症!所以,吃幾個藥是需要根據血壓情況來決定的,而不是醫生!而且高血壓的治療原則就是多品種的聯合用藥!所以,如果一個降壓藥不能控制,接下來要做的不是換藥或者加量,而是聯合第二個降壓藥!

三、為什麼別人都是一開始一個藥,而我是兩個?

這個道理就更簡單了,降壓治療一開始的開具藥物也是需要根據血壓水平來決定的,如果血壓太高,根據判斷一個藥物不能控制血壓達標,那麼可以直接開具兩聯藥物!而這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你要是真覺得不能接受一下吃兩種藥,可以先吃一個,不行再聯合第二個!但事實是,醫生的判斷往往要比你自己的想象更準確!


四、為啥不讓我吃硝苯地平片?

硝苯地平片是鈣離子拮抗劑中的一種,但因為其降壓迅速,而且半衰期較短,許多研究已經證實普通的硝苯地平平片不僅不能使得降壓後獲益,反而增加相關疾病的發病風險,所以許多指南已經明確的指出和建議!鈣離子拮抗劑降壓治療要使用緩釋製劑或控制製劑,但我國目前的情況是,硝苯地平因為其降壓迅速和價格便宜,仍然活躍在降壓藥物的一線!

五、我吃了藥以後是不是就不能停下來?

這個問題比較普遍,許多人就是因為害怕吃了藥以後停不下來從而拒絕服藥!但陳大夫已經講過,高血壓的併發症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只有把血壓控制達標才能產生獲益,才能減少相關併發症!所以,如果為了停不下藥物而拒絕服藥,你得到的將是數年以後的腦出血、腦梗塞、冠心病等等併發症!和這些併發症相比,你認為吃藥重要還是併發症可怕?如果你覺得併發症可怕,那麼吃藥才能預防或者避免,如果你覺得吃藥比並發症可怕,你可以選擇不吃藥!

六、有沒有辦法不吃藥?

如果我真有辦法讓你不吃藥,我早獲得諾貝爾獎了!如果真有一個治療高血壓不吃藥的方法,在這個信息快速流通的社會,早就風靡全球了,還需要我來告訴大家?但可以明確的是,減重、運動、戒除不良習慣、減少精神壓力、改善睡眠等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使得血壓更容易控制或者更容易達標!如果你真的是因為體重太重引起的高血壓,通過減重等方法,或許你真的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七、為什麼讓我先吃ACEI或ARB,而別人是其他藥物?

年輕男士的高血壓,牽涉到很多問題,比如性功能障礙的問題!而在高血壓降壓藥物的研究中,可以性功能不全的副作用中,ARB類的藥物被證實減少性功能障礙的可能最少,證據也最充分!所以,如果你真的有什麼難言之隱,就建議選擇藥物的時候告訴醫生,醫生會根據性別、年齡、合併疾病等許多情況綜合考慮然後選擇合適藥物!


當然,這些問題都是我同學問的,陳大夫今天發在這裡!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一大籮筐,限制於篇幅原因,陳大夫就不能再囉嗦了!

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吃藥降壓而且達標才可以減少併發症!所以,降壓而且血壓達標才是硬道理,還是先不要去想其他的問題了吧~


心健康


高血壓,這個普通的疾病,在中國其實控制的依舊不好,很多原因是因為病患疾病意識較低,依從性差,今天咱們來說說這些年關於高血壓的神話!

1、 高血壓可以根治:其實95%以上的高血壓,也就是原發性高血壓均不會根治,就是藥物去控制,如果吃的藥物控制的好,那麼不建議隨便換藥:

2、 血壓正常了,就不用吃藥了; 我的親愛的患者,血壓正常是長期服藥的結果,如果有一天血壓吃著藥逐步下降,到90/60mmHg時,請慎重服藥,可能需要調整方案了!

3、 吃著藥,就不用監測血壓;吃完藥,高了低了,降到什麼程度,這個藥物是否和您合適,得測了才知道勒

4、 長期吃降壓藥會把肝腎吃壞;如果不吃藥可能腎壞的更快,長期高血壓使腎臟動脈硬化,可能出現高血壓腎病,甚至腎臟衰竭;

5、 沒有症狀就不會是高血壓; 好多人毀於無症狀,可能有症狀的人知道休息、吃藥、測量,沒症狀以為天下太平還在到處走,可能下一步腦子就出血了!

6、 吃降壓藥有依賴; 依賴?依賴的不是藥,是病,這個病無法根治,只能靠藥物維持,這就是原因!

7、 吃藥就行,無需生活方式干預;錯,生活方式干預就是希望減少併發症的同時,是否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調整降壓藥物,減少服藥量。

8、 保健品更安全;保健品無治療意義,正規廠家還好,怕您買了部政府的,裡面加西藥的保健品,更可怕!

9、 食物直接降血壓;嘗試食物和運動降壓,是高血壓早期,小於160/100mmHg時,不是全部,6個月不行還得繼續吃藥,一樣滴!

10、醫院測量的血壓更準。 怎麼說呢,裡面有個因素在,就是白大衣高血壓,看見醫生緊張,來運動剛活動完,可能血壓波動很正常~

高血壓,每四人就有一個,需要您好好管理自己的服藥、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而我們呢?能做的就是保駕護航~

心血管王醫生於2018.7.15日編輯


心血管王醫生


由於高血壓的發病率非常高,現在它已經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慢性病了,甚至是家喻戶曉了。而大家知道關於高血壓越多的理念,就是患了高血壓之後,就不要吃鹽了,這樣才可以剛好的控制病情,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高血壓患者到底要不要吃鹽?

鹽在一定意義上面是患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但並不是說只有食用了大量的鹽之後,才會患上高血壓。對於大多數疾病來說,都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即使是高血壓這種常見的慢性病也是一樣。

食鹽只是需要我們控制的一方面,尤其是對於我國是食鹽大國的人們來說,鹽需要嚴格控制的。但大家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就不去食用鹽了,如果你在做飯菜的時候不放鹽,你也會放入其它的一些調味品,讓菜餚的味道適合自己的口味。

這些調味品雖然本質是不是食鹽,可大家不要忘了,裡面卻含有大量的鈉成分,它是食鹽裡面最多的成分,這樣做也等於食用了不少的鹽。另外,還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夏天因為天氣熱的原因,體內會隨著汗液流失一部分鈉,讓你出現頭暈等不適的反應。

所以,完全不吃鹽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學會控制食鹽的量以及掌握好控鹽的辦法才是最好的。

需要改變飲食習慣的只是高血壓成員?

一個家庭之中,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患有高血壓,除了有遺傳的原因。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都是在後天的因素,才患上這種慢性病。但好在的是,通過日常合理的飲食習慣就可以穩定好體內的血壓水平。

這個時候有的家庭就覺得這只是各人的事情,跟其它家裡的成員沒有關係。但實際上,不管是患了什麼樣的疾病,都需要家人的鼓勵與支持,尤其是在飲食上面,要陪同患者一起改善飲食。

這樣在全家人都這樣執行的環境之下,患者的病情也會有很大程度的好轉,於自己於家人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高血壓患者沒有症狀,身體健康就沒問題?

在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當中,都不能夠做到天天測量自己的血壓,認為自己沒有什麼不適的症狀,說明血壓就不會高。

事實上,即使是不是高血壓的患者,在最開始的時候,身體的表現也不是很明顯。也就是說,在臨床上患高血壓的人群之中,也只有一半左右的人群是知道自己患高血壓的。

因此,這就需要高血壓患者每天監測自己的血壓,不要讓它這種沉默的殺手,更加嚴重的損害我們的血管、心臟等,甚至是威脅到壽命。


爆炸營養課堂


高血壓患者的常見誤區有很多,比如吃藥的問題。

很多高血壓患者覺得高血壓長期吃藥不好,或者認為長期吃西藥不好,擔心“一吃就停不下來”,藥物有副作用……這些觀念,其實都是不正確的。

高血壓本身就會對人體的心、腦、腎臟造成損傷,超過半年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就可能出現尿蛋白、心臟增大以及腦部損傷。所以,一旦確診為高血壓,應及時服藥。

血壓早達標,患者早受益

張豔教授表示,高血壓有分級。對於輕度的高血壓,高壓150以內,低壓90左右,可以服用一些中藥類的降壓藥,包括大家經常用的牛黃降壓丸,清腦降壓片等。但如果高壓超過160,低壓超過100,還是建議用一些西藥。從小劑量開始,逐漸控制血壓以後再減量。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早達標早受益”。“高壓130,低壓80”是最理想血壓範圍。

高血壓的飲食,清淡為主

高血壓患者的日常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少吃鹹的,包括油炸食品。因為高血壓是動脈硬化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同時避免過飽。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多吃一點芹菜,香蕉,這兩類食物都有降血壓的作用。

最後,張豔教授強調說,門診經常能見到高血壓患者不敢吃藥,擔心一吃了就停不下來,服用高血壓藥的依從性特別低,但還是建議患者到醫院看一看,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用藥,使血壓儘早達標。

專家支持:張豔

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遼寧省名中醫、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現任中國醫師學會心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遼寧中醫藥學會心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

出診時間:週一到週四上午
出診地點: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門診35診室


遼瀋名醫


網友:醫生,我24歲,兩邊太陽穴偶爾痛,去醫院檢查說我有高血壓!做了一些相關檢查又沒有發現哪裡異常!該怎麼治療,另外老是心裡緊張,不知道怎麼回事?


回覆:最重要的是明確太陽穴偶爾痛的原因:休息不好?鼻炎?壓力大?緊張?高血壓?......


網友:在醫院住了一個禮拜院,就是查血壓原因,但沒有查到。

回覆:你好,高血壓查不到原因就是原發性高血壓。確診了就降壓治療。確診為高血壓和高血壓查原因是兩回事,高血壓查原因是排除繼發性高血壓。

網友:你好醫生,以前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這裡的醫生也說是原發性的。

回覆:好的,建議聽醫生的。


上面網友患者對高血壓認識有一些常見的誤區

1,高血壓沒檢查出原因就不好!


30歲以前發現高血壓要進行繼發性高血壓的排查,但並不等於一定是繼發性高血壓,必竟繼發性高血壓是少數,原發性高血壓佔多數,在進行繼發性高血壓檢查前,心裡要有個底,原發性高血壓可能性大(即使你花了好多錢檢查)。繼發性高血壓有時對身體損害比原發性高血壓還大,所以繼發性高血壓不一定比原發性高血壓就好多少!


2,認為年輕就不患高血壓!

24歲嗎?還有10多歲的!就看你身體調節血壓的能力若是遺傳,那就是天生運動氣不佳,若是不良生活習慣和心態誘發高血壓那就趕緊治療調理。降好血壓還是一樣能快樂的生活的。

3,誤把肥胖、高脂血症、酗酒、抽菸、不良生活習慣和不良心態等等因素認為高血壓的原因


上述因素只是高血壓的誘發因素或加重因素,不一定是高血壓原因,原發性高血壓原因至今不清楚!所以,上述不良因素長期不糾正,把身體調節血壓能力損害後,去除上面的誘發因素只能說能減少高血壓的損害,增強降壓藥物的效果,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去除上述因素高血壓並不能斷根,這就是仍要長期服用降壓藥物的原因。所以,從小培養科學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態才最重要。


4,不聽專業醫生的安排,自己緊張得不得了,要是沒有看醫生緊張擔心病情可以理解,網友已經住院一週了,各方面問題檢查正常,放心治療,還擔心什麼呢?


5,血壓波動,只追求特效降壓藥,不找其他原因

血壓波動。不運動,不改善生活方式,不改變負能量心態,降壓藥效果是不好的,即使降壓藥能控制好一段時間,但以後降壓藥物效果就理想了。

6,焦慮、抑鬱的患者,血壓稍有波動,就把降血壓藥當救命藥似的,素不知,治療焦慮、抗抑鬱才是主要方向。做任何事情、解決任何事情,方向錯了,不但效果不好,害處也非常的危險。

餘千蘭


高血壓是中老年最常見的疾患之一,目前低齡化高血壓發病的幾率也越來越大,雖然大家都知道高血壓不好,對身體特別是心血管系統有不良影響,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對高血壓的控制和管理又有很多的誤區,今天就來和大家隨便談幾個。

李藥師談健康,點擊右上方紅色按鈕“+關注”,更多健康科普知識與您分享!

1. 高血壓如果沒感覺,可以不用控制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對身體的影響也是循序漸進的,有些朋友,發現有高血壓,但是身體並沒有不適的感覺,就不服藥,也不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控制,但實際上,長期的血壓偏高,會對人體的心腦血管系統、腎臟、眼部等部位,形成漸進性逐步的損害,等到出現感覺的時候再去控制,那就太晚了。

2. 高血壓堅持服藥就夠了,不用改變生活習慣

有些高血壓患者,能夠做到堅持服用藥物,但覺得服用藥物控制就萬事大吉了,這種做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生活方式的干預,與堅持服藥控制血壓同樣重要,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於血管的老化等問題,血壓的控制會越來越困難,因此,在發現自己高血壓開始,就應當注意飲食生活的調節,做到低鹽飲食,控制體重,戒菸限酒、適度運動,心態平和,這些方面對於血壓的平穩控制,與堅持合理的應用藥物更加重要。

3. 高血壓鍛鍊身體就夠了,可以不用服藥

這是另一個極端的做法,堅持使勁鍛鍊身體,認為能把血壓鍛鍊下去。對於某些情況,特別是中青年人,單純舒張壓高或邊緣高血壓的情況,通過身體的適度鍛鍊,控制好體重,是有可能將血壓恢復正常的,這種情況,當然也可以不用服藥,但大多數情況下,單純靠體育鍛煉,是無法控制好血壓平穩的。不但如此,高血壓病人,還應在鍛鍊時避開自己的血壓高峰期,以免發生心血管風險。

4. 服用兩種藥物比服用一種藥物風險大

降壓藥的合理聯用,對於僅服用一種藥物難以控制的高血壓,能夠有效的起到協同降壓的作用,而合理的搭配甚至還能夠相互抵消藥物的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因此,對於服用兩種或更多種的降壓藥控制血壓,大可不必擔心或牴觸。舉個例子,如服用沙坦類類藥物無法將血壓控制在合理範圍,可以加服噻嗪類的利尿劑,這兩個藥物合用,能加強降壓作用,同時沙坦類藥物有可能引發高鉀血癥,而噻嗪類藥物可能引發低鉀血癥,這兩個副作用有可相對的抵消。

5. 長期服用降壓藥物會導致血管變硬

這是一個謠言,真相是,如果合理的服用藥物,能夠控制好血壓,身體又未出現不可耐受的不良反應的情況下,應當堅持服用降血壓藥物控制血壓,堅持服藥不會使血管變硬,而長期不控制高血壓,才會加快血管的硬化,導致動脈粥硬化性心血管問題的發生。


李藥師談健康


關於高血壓的說法,至少有以下5點是錯誤的:

1、血壓高但是沒什麼感覺,不用吃藥

高血壓的危害不在高血壓本身,在於血壓持續升高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造成損害。高血壓根據危險分層分為低危、中危,高危甚至極高危組。對於低危及中危組的病人可以先通過改變生活方式的方法進行觀察,對於高危組和極高危組的病人則必須立即進行有效的藥物治療。所以,病人是否需要立即進行藥物治療不是根據症狀,也不是單純根據血壓值,而是根據高血壓病人的危險程度。因此,那種沒有症狀不用吃藥的說法顯然是錯誤的。

2、別人說某種降壓藥效果好,自己也跟著吃

高血壓病治療的的原則之一就是個體化用藥原則,由於每個病人的病情不同,每個的用藥均有所不同。

3、血壓高時就吃藥,不高就停藥

這也是一個常見的錯誤認識。高血壓是不能徹底根治的,所以抗高血壓治療應無限期,這也是一個準則。擅自停藥造成的血壓波動不僅不利於血壓的控制,還會加重損害心、腦、腎等重要臟器。

4、老年人的血壓可以不用降到正常

這是沒有道理的。血壓的變化主要決定於外周血管的阻力。這種阻力增加主要是因大動脈硬化及阻力小動脈收縮引起的。因此,高血壓是二者的綜合結果,它並不能增加各器官的有效循環血量。所以老年人血壓降至正常,不會影響臟器的血液灌注。老年高血壓病人由於血管日益老化,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血管舒縮功能受限,所以用藥期間應嚴密監測血壓,觀察藥物治療週期應稍長,一般用藥1~2 周後再調整藥物劑量;聯合用藥時應從小劑量開始。

5、新上市的降壓藥比老降壓藥好

新藥上市還有很多未知問題的存在,所以新藥不一定就比老藥好。不管老藥新藥都是好藥。對每個具體患者來說,能有效控制血壓並適宜長期治療的藥物,就是好的降壓藥。



關於高血壓的認識誤區有很多種,如下,為大家列舉。

1.得了高血壓之後不能用好藥。有的高血壓患者認為,得了高血壓之後千萬不能用好藥,一擔用上比較好的藥,以後用藥的檔次會越來越高。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老百姓口中的好藥,多指合資藥廠生產的藥物,而普通的藥物值得一些國產或者一些合劑,但實際上不管是合資藥廠生產的藥物,還是國產的藥物,成分都是一樣的,理論上藥效也是一樣的,所以,藥物本身,沒有明顯好壞之分。

2.得了高血壓,千萬不能服藥。有的高血壓患者認為,得了高血壓之後,如果沒有症狀,一定不能服藥,因為服藥之後可能會帶來一些副作用,這種說法也是完全錯誤的。

長期持續的高血壓,如果不加以控制,不但對心臟,對腎臟,大腦血管等都會有明顯的損傷,造成靶器官損害及臨床心血管病事件。所以一旦發現高血壓,不管是否需要啟用藥物治療,應該從改善生活方式做起,綜合管理血壓水平。

總而言之,得了高血壓之後,應該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綜合管理。當然是否需要用藥,還是根據個體情況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