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工程總承包發展成趨勢?到底有沒有未來?

2016年,是中國推進工程總承包的分水嶺。有人把1984年到2016年的32年,總結為中國推進工程總承包的萌芽、培育和規範階段;把2016年以後,總結為工程總承包加速發展階段。

探究:工程總承包發展成趨勢?到底有沒有未來?

2016年,是中國推進工程總承包的分水嶺。有人把1984年到2016年的32年,總結為中國推進工程總承包的萌芽、培育和規範階段;把2016年以後,總結為工程總承包加速發展階段。

分水嶺的標誌性事件是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的出臺,它強調了深化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改革,推廣工程總承包制。2年多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推出了大量關於推進工程總承包建設模式的文件。據統計,建設部發文達40多個,各地相繼出臺推進工程總承包文件60多個。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密集出臺如此之多的文件,工程總承包發展速度之快,政府推進工程總承包力度之大,可見一斑。

面對日趨變熱的工程總承包市場,人們有眾多的質疑。總結了地方政府關於工程總承包發文中的問題:

1-發包階段的相關規定衝突;

2-資質要求的相關規定衝突;

3-聯合體投標的相關規定衝突;

4-前期設計服務企業能否參加工程總承包的招標的相關規定衝突;

5-計價方式的相關規定衝突;

6-再發包的相關規定衝突。在眾多的工程總承包項目實踐中,也存在諸多問題:既存在業主發包不規範,管理抓手失當、干預過多的問題;也存在建築企業自身能力欠缺,缺乏開展工程總承包相應資源、經驗等問題。

面對洶湧而來的工程總承包市場,政府和政策、業主、承包商都缺乏準備,存在諸多不足。那麼,到底誰在推動工程總承包?工程總承包到底是風口還是趨勢?工程總承包到底有沒有未來?

 政府是工程總承包模式的第一推動力,正在法律法規制定和市場兩個環節發力。

法律和政策是政府影響行業的關鍵手段。檢索現有工程總承包立法文件,總體上還不完備,主要體現在《建築法》、《合同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等文件的有限條款,其他都是以中央級各部委規範性文件為主。地方則以政策性的文件為主,各地方的建設廳、建委系統以發佈規範性法律文件對工程總承包來指導具體實施。

正是由於目前法律和政策的不規範,工程總承包模式推進中存在諸多問題,使目前成為工程總承包法律和政策的快速建設期。2016年的江西豐城電廠事故推動了《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徵求意見)》和《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示範文本(試行)》(GF-2011-0216)的修訂。可以預見,隨著工程總承包模式實踐的不斷深入,更多的法律和政策將不斷出臺,中國建築行業的制度競爭力,也將因此得到提升。

在推進制度建設的同時,政府也在積極推動工程總承包市場的發育。無論是中央政府大型國際會議場館建設,地方政府公建、大學、醫院、保障房的建設,還是大型市政交通項目,採用工程總承包模式發包的越來越多。

完全市場化主體的企業業主,也在積極採用工程總承包模式。一些以地產開發和建築施工雙主業的建築企業,也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

為什麼市場化主體會採用工程總承包模式?答案是這一模式在控制成本、提高品質、縮短工期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據歐美一些專業研究者的分析和統計,採用工程總承包項目建設模式,能降低工程總成本的10%,這對於業主而言,是建設成本的巨大節約。工程總承包是多個環節的有機融合,業主合同針對單一承包商,也大大降低了業主的管理難度,承包商則可以從項目整體角度系統考慮工程,工程的品質自然能得到提高。

在工期上的效益也非常明顯,他們反映採用工程總承包模式比設計-採購-施工分離模式能節約20-30%的工期。2016年,中建八局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在8個月的時間,在敦煌建設了26萬平米的文博會場館和32公里的配套道路,創造出了令人震憾的“敦煌速度”和“敦煌奇蹟”;2018年,還是中建八局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在6個月時間內,完成了青島國際會議中心5.4萬平米的土建、鋼結構、安裝、幕牆、裝飾、園林景觀、市政道排、智能化工程、音視頻會議及其他專業工程。在中國建設速度如此之快的前提下,採用工程總承包模式竟還能將工期縮短,彰顯了它的優勢。

成本、質量、工期的背後,其實都是項目的節約,而這些最終都會轉化為推動業主採用工程總承包項目建設模式的動力。

 工程承包商如何看待工程總承包這一項目建設模式?

1-工程總承包模式實現社會效益、業主效益、承包商效益高度一致,是市場參與者的共同選擇。

2-雖然目前工程總承包市場還不成熟,但其競爭遠不如施工總承包激烈。在資質管理的大政策背景下,施工總承包有眾多掛靠,而工程總承包很難用掛靠模式來做,同樣規模的項目,工程總承包模式的投標參與者是施工總承包投標參與者的1/5-1/10,競爭激烈程度大大降低。

3-工程總承包,在業主成本更低的情況下,承包商依然能實現比較好的效益,做一個工程總承包項目產生的綜合效益,大致相當於做3-5個施工總承包項目。很明顯,是商業的力量讓優勢承包商積極參與這項工作。

在中國建築行業,我們很少見到某種模式在政府、業主、承包商之間形成多贏的一致選擇,工程總承包在社會效益、業主效益、承包商效益上形成一致,成為政府推動、市場參與者積極選擇的模式,這一點,與正在推進的PPP、建築工業化,存在顯著的差異。當一些參與者還在抱怨工程總承包模式環境惡劣的時候,優秀承包商已經看到了工程總承包的未來,他們正在積極調整內部的資源佈局、組織結構、建立管理體系。或許,不同的態度將是建築企業新一輪分化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