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山深處藏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光四大發明就足夠外國人頂禮膜拜的了,其實咱們的大中華,值得驕傲的智慧成果還遠不止這些呢!甚至在我們的勞動生產中也透著大的智慧!那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與自然作鬥爭中、挑戰自然、戰勝自然的經驗總結。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是最早的理想社會,雖然美好卻是不能實現的,但是在我們湖南大山深處卻有那麼一個地方,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農耕文明的奇蹟。那離的水田永遠不會乾涸,水田中不僅可以出產大米,還是大山中的水產養殖基地,這樣的地方不僅有山珍更有海味,不僅不用靠天吃飯還可以“一勞永逸”輕鬆就可以高產,真的做到“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個地方就是湖南新化的“紫鵲界”


湖南大山深處藏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

紫鵲界位於湖南的中部,是一個山高路遠的地方,年平均降水不多,本來是缺水的地方,可是這裡的梯田卻可以旱澇保收,不僅不缺水,而且還不用自已挑水灌溉,實現自動灌溉,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主要是這梯田有大智慧呢。

第一、梯田都是呈幾何遞增上去的。

上下田之間的高度都是1.3米,上下田之間的寬度也是有講究的,縱深不過4米,可別小看了這些小小的梯田呀,這樣的幾何構成,正是最堅固的排列,這比西方的數學幾何要早1000年左右。有了這樣的結構,就算再大的雨也不會引發洪水。

湖南大山深處藏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

第二、梯田的與林地和居住地的間隔也是有講究的,

這梯田具體成形於何時,也許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可是這裡的林地和居住地卻和梯田有著非常合理的配置,從家中到田中不會太遠,也不會太近,有點符合中庸之道,也符合我們數學和物理學上的原理,太近了,人會受到溼汽的影響,而作物也會受到人生活的影響,而太遠又會使人產生疲憊感 ,從而影響我們的勞動。林地古代主要是桑樹,桑田不在梯田中,不僅不會影響陽光,而且也利於水土的保存。

湖南大山深處藏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

第三、梯田上下田之間水是可以自動流轉的

有連接的小水道,可以實現水流的自動流轉,奇怪的是為什麼每個山頭的最上面的那田的水總是滿的,即使是開道放水,也不會流乾。

湖南大山深處藏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

第四、這麼豐富的水田資源,我們的古人最早實現了農田的綜合利用

在水田中我們養起了稻田鯉魚,這些吃稻田小生物長大的小生靈,可是不可多得的河珍呀,當然因為鯉魚吃了掉到水中的飛蟲,和產在水中的蟲卵和小幼蟲,所以稻田壓根就不用施農藥。而且這魚還可以使稻田變得更肥呢,這就是最早的綜合農業。

所以水車、筒車、抽水機甚至於是大的水利灌溉工程在紫鵲界梯田面前就都顯得有些無力了,她是最早實現半自動化的綜合農業。做為中國人,我們感到無比的驕傲,我們一定要努力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