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蹲點日記:南油村的新生活

年,文山州在麻栗坡縣麻慄鎮南油村開展了以“提升人居環境、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支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內容的村級“四位一體”建設試點工作,經費補助500萬元,一年時間,將村子建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環境優美、村民富裕、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和基層黨建示範點,成為邊疆民族地區農村綜合改革的樣板和邊疆黨建長廊建設的標杆。

麻栗坡縣雲盤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是2015年3月成立的,通過養殖、種植,帶動了整個南油村的產業發展。正推著飼料車,為200多頭牛餵食的是原來的建檔立卡戶姚維書夫婦,合作社成立以後,他們就在養牛基地打工,靠在合作社的打工收入已經脫貧,還蓋上了二層樓房。

麻栗坡縣麻慄鎮南油村委會大灣子村村民 姚維書:"就在家旁邊,家邊得活路,家裡也能管得到,一個月兩個人就是5000塊,一年6萬塊錢,兩口子生活,孩子讀書,房子也蓋起來了。"

2016年,省幫扶項目給了南油村75戶建檔立卡戶每戶5000元搞養殖,村裡商議將這些錢作為本金入股進了雲盤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每年每戶分紅500元。合作社把三年的分紅提前兌現給農戶,農戶拿這些錢出來發展經濟,三年後可繼續參加分紅,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麻栗坡縣南油村委會黨總支書記、主任 遊國明:“分了三年以後,他繼續入股在裡面也行,或者他想養牛,可以按當年的市價,你來看這頭牛,如果值5000塊錢,你就照5000塊錢的牛拉去,你管得3000塊錢了,我合作社照樣補他2000塊錢,要鼓勵他去(發展)。”

2016年底,李豔家用合作社提前兌現給他家的1500元買了三隻小豬,養大賣掉後收入3000多元,現在又重新買了兩頭在飼養。同時,還栽種了一些蔬菜,由村裡組織人統一收購,統一銷售。

麻栗坡縣麻慄鎮南油村村民 李豔:“比如我們栽得有菜,統一拿給村小組長王波,然後他又拉去賣,如果他不這麼做的話,老百姓栽得點菜拿去街上賣,擺也沒有擺的地方,賣也賣不出去。”

俯瞰南油村小組,青山綠水,鬱鬱蔥蔥,一條蜿蜒的河道溝渠正在建設中。這條長600米的灌溉渠,是南油片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好後,南油村就可以繼續做大做強自己的蔬菜產業,利用毗鄰麻栗坡縣城的優勢,建立蔬菜快速供應體系,將新鮮蔬菜直接送到社區、學校。

麻栗坡縣麻慄鎮南油村委會南油村小組長 王波:“蔬菜種植在銷售這一塊,我們是跟麻栗坡縣職中掛鉤,然後我們種出來的蔬菜,他們全部收購,基本上沒有外銷的。”

據瞭解,整個南油村村委會18個村小組,主要依託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夯實農村發展後勁,村民收入逐年增加。2016年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51戶,2017年有235戶,2018年只剩下16戶54人,基本都是社會兜底戶。

麻栗坡縣南油村委會黨總支書記、主任 遊國明:“現在就是養殖,種蔬菜,蔬菜基地,就是現在還想發展的就是種植花椒,退耕還林,不單是貧困戶,還有3400多人,大家都要走出奔小康。”

如今,走進南油村小組,綠樹掩映下,處處可見精緻漂亮的樓房,並不亞於城裡的別墅,令人驚喜的是,每家每戶的房子中間,都貼有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異常醒目。村幹部介紹,這是今年4月開始貼的,村黨員家貼的是黨旗,村民家貼的是國旗。邊境地區“紅旗飄飄”,表示邊疆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努力奮鬥,擺脫貧困,過上了美好幸福生活後,更是心懷祖國,不忘黨恩。

本臺:劉瑞 盧朝學 麻栗坡臺:鄭先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