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太原地鐵的線路規劃?

先不說遠期的規劃,就說最先建立的123號線。

一三號線幾乎完全對稱,下元站和火車南站為對稱點形成了以迎澤大街,東中環,晉陽街南中環,和平路的“環線” 框定了城市的黃金中心區域。意義就是中心地價會在這個“環線”建成之時大幅上升。很多人說完建立環線,我認為完全沒必要,太原已經沒有東西方向拓展的空間,將來只會往東南和西南發展,根據最新的城市規劃可見。所以一三號線的環線足夠現在使用並且會向三給片區,西山片區,武宿片區拓展,比單純的環線實用的多。畢竟太原不是北京西安成都四面攤大餅的城市。

如何評價太原地鐵的線路規劃?

如何評價太原地鐵的線路規劃?

如果說一三號線是為了框定核心區域,那麼二號線就是太原流量生命線了。你問太原人哪條路最重要,毫無疑問是貫穿太原南北的濱河路,同樣,地鐵線路里哪條線最重要必然也是貫穿南北的二號線。誠然,很多人說它沒有連接樞紐,沒有連接高校,但是將來的一號線會連接南站機場,但如果優先建立一號線,除了連接火車站機場,其實對於周邊片區運力影響不大,主要沿線迎澤大街運力已經成熟,而東中環反而尚待開發居民又不密集。一號線的最大價值得是在二三號線建成以後作為中轉之用,一號線的人流量必然會大量的通過三號線向二號線分流,單獨一個一號線意義不大。看看每次高峰期流量最大的幾個路吧,無疑是濱河路,新建路,解放路,晉詞路這幾條南北貫穿的路,所以二號線所貫穿的路線必然也是太原人群密度最大,流量最大的區域。

對於說站點過密的問題,地鐵線路的優勢是遠程快速運輸,二號線主要作用實際並不是城區內的三四站運輸而是太鋼片區和小店片區向市區內運輸流向,看看站點密的地方,萬達片區和體育館片區還有南中環長風街商業片區,都是運輸起終點的高人群片區,明白我的意思嗎?坐地鐵的目的本就不是從北大街運到府東街或是南中環運到晉陽街,而是從最南最北運到這些站點,所以市區內站點過密並不是問題,反而會提高地鐵的乘坐率。

如何評價太原地鐵的線路規劃?

總體看地鐵的前三條線基本已經把現在太原建成區的大部分繁華地區都已經覆蓋了,太原本就是長方形橫平豎直的佈局,三條線對角對稱,效率已經是最高。至於遠期,也確實規劃了陽曲和清徐的進城線路,沒什麼可再詬病的。將來無疑下元,大南門,晉陽街,晉陽湖北岸會是地價飆升的區域。

最後抱怨一句,太原榆次行政地界不同城極大的阻礙了兩地發展,本來二號線應該是到小店向東進入榆次,更加強了二號線的核心地位。結果因為不是一個行政體系下,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建太榆城際鐵路來彌補二號線的缺失。在我心中如果取消地界因素,二號線和一號線能在榆次城區裡交匯,那就完美了,連接大學城和榆次,實現真正的太榆同城。

如何評價太原地鐵的線路規劃?

ps.地鐵三條線路沒有延伸到紅燈籠體育場也是遺憾之一,每次看演唱會堵成球。可是宏觀的看,那裡的日均流量又少的可憐,只能等將來晉陽湖那裡開發起來,6號線通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